高二历史学科竞赛习题.doc_第1页
高二历史学科竞赛习题.doc_第2页
高二历史学科竞赛习题.doc_第3页
高二历史学科竞赛习题.doc_第4页
高二历史学科竞赛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学科竞赛习题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1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说,历代史书“莫不彰善瘅(憎恨)恶,激一代之清芬;褒吉惩凶,备百王之令典”。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说:“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在二人看来( )A.修史以记载历史的真实为首要 B历史影响人们对善恶的判断C.史学应是引导世人向善的学问 D官方应该加强对修史的管理【考点】史学研究方法【解析】从材料“莫不彰善瘅(憎恨)恶”、“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等即可判断选择C项。【答案】C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周公辅政 B.官僚政治 C.封邦建国 D.家国一体3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这直接说明罗马法( )A.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维护债权人的利益4某学生翻阅到一份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的报纸,上面刊行了抗战建国纲领文告,但颁布机关模糊不清,纲领第十条中提出:“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各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之下,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以充分发挥保卫乡土捍御外侮之效能,并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据此可以得出( )A. 颁布此纲领的机关应该是中共中央 B在此指导下国民党军队会实施游击战C刊行此纲领报纸一定是新华日报 D刊行此纲领这份报纸一定是中央日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材料理解能力。分析材料“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各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之下”等可以理解到本则文告不可能是我党发布的,发布者应是国民政府,据此AC项排除,D项说法较绝对,刊行纲领的报纸不一定是中央日报。本题选B项,在此指导下国民党军队会实施游击战,抗战建国纲领是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体现了国民党初期的抗战主张。5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B海禁政策的恶果C小农经济的脆弱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6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7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国家( )A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对农村政策作出适当调整 B认识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并从根本上加以否定C为了恢复经济,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D把恢复发展经济作为党的工作重心8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语,因而名为“星火计划”。1986 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据此,“星火计划”意在发展( )A乡镇企业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9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10“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韩非子用守株待兔的寓言来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因此从材料“皆守株之类也”可以判断是法家思想。A是法家的法治观,故选A。B是墨子思想,C是道家思想,D是孔子“复礼”思想。1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学说、法家主张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解析】C考查历史分析事物、归纳总结能力。关键句: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项错误在于“否定”;B项错误在于“佛教”;D项错误在于“从根本上唾弃”。12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解析】D分析楹联内容,可以看出体现两层意思:一是劝天下家婆爱媳,二是丈夫要顺妻之意。材料体现不出忠恕孝悌,故A错误;宗法观念强调的是等级制度,而材料并未体现等级,故B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处理好婆媳、夫妻关系,达到家庭和睦。1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答案】A【解析】明代时期,使人们“天收”“地管”“不自由”“不自在”的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不是君主专制思想。孙悟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而不是追求民主平等。孙悟空的思想与“自我节制”相对立,也看不出注重气节和奋发立志,与拜金主义也没有联系。因此,本题该选A。14清代学术概论序中说,“东原(清代学者)理欲之说震古砾今,此真文艺复兴时代之个人享乐主义之精神也”。可见“东原理欲之说”是( )A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 B解放“人性”的人文主义C. 传统理学的继承发扬 D自然科学蕴涵的理性主义【考点】明清思想活跃局面,文艺复兴。【解析】考查明清思想和文艺复兴。从材料认为东原思想是文艺复兴时代之个人享乐主义之精神即可知东原思想就是人文主义。【答案】B15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天赋人权说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抓住“结合的形式保障每个结合者自由”就不难理解该材料要解决的是作为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C强调的是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B强调的是国家权力机构间的关系,A强调的是人的权利来源,都与材料不相关。正确答案是D。16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拄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拄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链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焦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焦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解析】把握表格中的历法、“敬授民时”等即可知重视实践和实用。【答案】A17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根据题干“隶书矣施之于徒隶也”分析,隶D项符合题干意思。A项不符合题干内容,B项史实错误。C项不符合题目内容,隶书出现的先后顺序颠倒。18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50年以后,当哥哥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你认为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A相对论 B量子理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质量不变定律【答案】A【解析】考察对相对论的理解。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本质属性,即时间和空间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发生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故选A。19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20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答案】D【解析】项说法错误,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材料中未论及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C项不符合本质意图的说法,本题选D项,材料中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21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触及儒家文化,结合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儒家思想可以判断。22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含义的理解。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即只要实行以土地国有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生主义政策,就能够避免出现大资本家,就能防止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就能防止资本家专制。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可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即均富,故此题应该选择D。23有这样一种文学,“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种文学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派【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理解到,这种文学体系“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应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24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注重对光和色彩的感觉属于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25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 历史的时代 B 政治的时代 C 艺术的时代 D 产业的时代【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属于电影史上的艺术时代。二非选择题2640.(12分)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中国西方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现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当代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1分)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概括,西方社会从古到今的幸福观,并阐释你的幸福观。(3分)(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1分)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概括,西方社会从古到今的幸福观,并阐释你的幸福观。(3分)(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或重视道德修养。(2分)特 点: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2分)。原 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答对一点即可)(2分)(2)中国: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2分)经济: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西方: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3)发展趋势:古代: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或答忽视物质享受);(2分)近代:追求物质享受(或答享乐主义流行);(2分)现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2分)。 个人幸福观略。27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材料四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3分)(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5分)(1)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2分)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2分)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开辟)起来重要作用。(2分)(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1分)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1分)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1分。)(3)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2分)39.(1)标志:新航路开辟。(1分)(如答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的具体航运活动的各得1分,满分不超过2分)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分)28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2、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3、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恐怖主义威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第一层次,04分,观点不明确,没有结合史实论述,逻辑关系不清楚。第二层次,58分,观点较清楚,只结合部分史实论证。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