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摘 要要 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税务信息化的发展 大理地税的应用系统数量众多 但都相对独立 不仅操作繁琐 不方便 而且无法充分利用各个系统中的数据 而在实际应用 中 大理地税和其他的政府部门 如工商局 国税局 信用系统等都有大量的 数据交互 这些数据交互的顺利与否深刻的影响着大理地税以及其他部门的数 据应用和业务办理 如何实现对大理地税与各部门的数据交换统一管理成为了 最重要的问题 因此 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规范 以实现不同硬件平 台 不同操作系统 不同语言平台应用 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大理 地税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加强信息化对税务管理的支撑作用 贯彻国家税务总 局税收工作要点 强化税源监控 实行科学化 规范化 精细化管理 大理地 税局启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 开发大理地税综合数据交换平台 以下简称数据 平台 该数据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大理地税内部应用系统 利用数据平台 整合资源 规范应用 从税收管理的本质出发 抽象出所需数据的集合 将大 理地税各个应用系统中的异构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 统一数据口径 改进数 据质量 尽可能地满足数据共享的要求 2 利用数据平台与外部门进行数据 交换 解决部门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问题 实现大理地税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 各类数据集中交换 以及实现大理地税与各部门的数据交换统一管理 对所有 数据交换的流程订制 监控管理 报表统计等 论文以大理地税内部数据交换以及外部数据交换的实际需求为背景 采用 MVC 设计模式 Struts 框架 Java 软件开发语言以及数据库技术等进行研发 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 对大理地税研发该系统的背景 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确定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其次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对大理地税内部工作人员以及有业务往 摘 要 II 来的外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需求分析 分析现有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 进行优化处理 得到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包括的功能主要有 数据库之间的 信息交换 外部门与地税部门信息传输 元数据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 并对系 统数据流向进行了明确的分析 按照实际运行环境的需求 对系统在性能方面 的需求进行了说明 然后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 对系统的体系架构 功能架构以及数据库进 行了全面的设计 最后 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实现 并对实现后的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 通过 测试结果可知 该系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本设计的数据平台满足了大理地税数据交换的业务需要 实现了数据的整 合 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应用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为领导决 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该系统已经在大理地税全面启用 目前使用情况良好 关键词 关键词 税务信息交换 地税外部信息交换系统 Java Abstract III Abstrac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r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Dali Tax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x land tax Dali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but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not only the operation is complicated inconvenient and can not make full use of the data for each system In practic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data interaction Dali rent and othe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uch as the Trade and Industry Bureau the IRS the credit system the smooth interaction of these data or not a profound impact on data applications Dali tax and other departments and business process how to achieve the data exchange Dali tax and various departments unified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hus using standard data formats and data exchange standards in order to achieve different hardware platforms data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different language platform applications different databases exchange became Dali rent urgent proble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ing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ax administration and implementing the main points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ax sources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meticulous management Dali Inland Revenue Department to launch a new 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data exchange Dali rent platfor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data platform The data platform issues to be addressed 1 internal applications Dali tax system using data integration platform resources standardizing applications Starting from the nature of tax administration collection of abstract data required Dali tax will integrate various application systems in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gether unified caliber data improve data quality as far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data sharing requirements 2 the use of data platform for data exchange with the external sector the data structure to solve differences between departments issue and realize the various types of data Dali tax and other central switching between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Dali tax data exchange with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unified management of all process data exchange ord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bstract IV reporting and statistics Dali paper tax internal data exchange and the actual need for external data exchange as the background using the MVC design pattern Struts framework Java software development languages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Fir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li land tax system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status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aper Secondly the use of 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Dali tax internal staff and external staff doing business for business needs analysis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business processes and optimize it to give the syste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including the main functio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atabases external sector and local tax department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adata management and system management and system data flow is clearly established analy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actual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to be describ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needs analysis of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and comprehensive database design Finally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after thorough testing by the test results the system meets the needs of users The design of the data platform to meet the business needs of Dali tax data exchange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data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pplications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value add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provide accurate data to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for the leadership The system has been fully operational in the marble tax currently used in good condition Keywords Tax information exchange external tax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Java 目录 V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3 主要研究内容 4 1 4 论文组织结构 5 第二章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关键技术介绍 7 7 2 1 设计模式 7 2 1 1 MVC 设计模式 7 2 1 2 Struts 框架 9 2 2 JAVA 10 2 3 数据库技术 12 2 3 1 数据库范式 12 2 3 2 数据建模 13 2 4 本章小结 13 第三章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1414 3 1 系统概述 14 3 2 功能需求分析 14 3 2 1 数据交换 15 3 2 2 平台管理 15 3 2 3 元数据管理 18 3 2 4 系统管理 19 3 3 性能需求分析 20 3 4 本章小结 21 第四章第四章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2222 4 1 设计目标 22 4 2 架构设计 22 4 2 1 总体框架设计 22 目录 VI 4 2 2 技术架构设计 24 4 2 3 网络结构设计 27 4 3 系统功能设计 29 4 3 1 数据交换 29 4 3 2 平台管理 30 4 3 3 元数据管理 31 4 3 4 系统管理 32 4 3 数据库设计 33 4 4 本章小结 35 第五章第五章 系统实现系统实现 3636 5 1 实现环境 36 5 2 架构实现 37 5 2 1 数据层的实现 37 5 2 2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37 5 2 3 表现层的实现 38 5 2 4 Webservice 的实现 41 5 3 功能实现 42 5 3 1 交换功能实现 42 5 3 2 平台管理实现 44 5 3 3 元数据管理实现 45 5 3 4 系统管理实现 47 5 4 本章小结 49 第六章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 5050 6 1 总结 50 6 2 展望 51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5252 致谢致谢 5454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1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及意义及意义 近年来 计算机技术得到不断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管理上得到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 机关和事业单位 从 而逐步实现企业 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前世界上的一个 发展大趋势 也是经济社会变革的推动剂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 信 息已经成为社会 经济发展的 血液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中 间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大力推进信息化 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战略举措 也是贯彻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 全国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与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 建设的发展与深入 许多单位已经实现信息化办公 本论文主要针对地税局的税务信息交换应用平台进行研究 地税局税务信息交换应用平台 也称为地税局外部信息交换系统 该系统 是在总局 信息管税 的总体战略指导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 着 力搭建外部涉税信息管理业务的工作平台 从而形成以涉税信息的采集 整理 应用为主线的纳税人外部涉税信息管理体系 为强化税源管理提供大量真实可 靠的信息资源 也为最终建立 以纳税人自主申报和税务机关优化服务为前提 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 强化税务稽查威慑力 的现 代化税收管理模式提供信息保障 税务信息交换应用平台负责税务机关同各个其他部门的系统进行互联 从 而完成数据交换的需求 其中包括发改委 教育 科技 工业和信息化 公安 民政 司法 财政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交通 农业 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 文件 卫生 银行 审计 国有资产监督 海关 工商 质监 体育 统计 银监 烟草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海洋渔业 外汇管理 煤矿安全监察 残联 人民法院等多个部门及其他第三方的数据交换及应用需求等 由以上可以看出 一方面 税务信息交换应用平台通过外部信息交换平台 从其他部门获取税源管理所需要的大量真实且可靠的外部信息 从而为核心征 管处理中心 管理决策平台 纳税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数据 另一方面 税务信 息交换应用平台也向其他部门反馈信息 协助这些部门履行政府职能 同时也 能促进电子政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从而满足政府管理的协作需要 第一章 绪论 2 税务信息交换应用平台是现有多种外部系统 包括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 税银信息共享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信息交换 海关信息共享等 的功能提和扩 展 它通过规范数据传输渠道 规范数据传输规则和策略 建成可独立于业务 系统运行 并可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传输平台 事实上 税务信息交换应用平 台包括外部信息交换平台和外部信息交换应用两个部分 外部信息交换平台是 一个基于系统软件之上 并在应用系统之下的基础平台软件 该软件提供了税 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机制和基础服务 能够以成熟 灵 活 安全 可靠的手段使数据信息在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 实现稳定的 可靠的 高效的传递 并提供可视化的管理监控平台以便对数据 交换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管理 而外部信息交换应用实现外部信息交换系统的 业务需求和功能 并对外部信息交换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比对分 析 从而为税收征管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 外部信息交换应用在外 部信息交换平台的支持下还应该具有可扩展性 也就是说 在税务局与其他部 门之间建立新的信息交换业务时可重复利用信息交换已有的基础服务和应用服 务实现 以适应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多种应用持续增加的需要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 术 为地税局部门搭建外部涉税信息管理业务的工作平台 提高地税局的信息 化建设以及地税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现税务机关与相关其他部门机构的业务信 息及数据的安全 可靠交换与共享 满足税务机关对提高涉税信息精确性 加 强税源监控和管理 提供业务辅助审核 提高税务机关工作质量的要求 同时 也能协助其他相关部门履行政府职能 不断促进电子政务技术水平的提高 满 足政府管理的协作需要 1 2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世纪以来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之 下 政府的改革也在稳定发展中不断向前推进 如此以来就为深入利用政府的 信息作下铺垫 同时也为这一进程的发展铺平道路 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 统一部署和要求之下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并在信息化 平台的搭建 基础业务的建设 政府信息的公司以及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等多 个方面不断向前迈步 这些工作的开展 大大提高了政府职能的效率和公共服 务的能力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经济 社会发 展乃至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 随着经济 第一章 绪论 3 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纳税人的数量显著增加 经营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 企业 借助信息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世界范围的电子商务领域方兴未艾 能够从其 他部门或单位及时 有效地获取纳税人的相关涉税信息 对税务部门的税源监 控 税收征管 税收检查等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国家税务总局于 2001 年印发 关于加速税收征管 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 国税发 2001 137 号 4 根据这个 方案的要求 要实现税收征管的 信息化和专业化 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税收 征管信息系统 加强信息交换等 近年来 我国税收征纳双方的信息化程度逐 步提高 各个部门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网络 各个地税部门也积极实现数 据的省级集中 为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的涉税信息交换奠定了基础 全国地方各级税务部门 在积极开展与外部门的行政协助和信息共享的工 作之后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 围绕税源管理 税务部门积极实施了与工商 质监的信息交换以及 国地税的信息交换 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 查找漏征漏管户 解决了 部门信息的缺失问题 2008 年 广东省全省完成了各个省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整 理工作 这些数据整理包括 2700 万条的法人与自然人数据 200 万条的企业 信息数据 350 万条的业务数据 另外 广东省还建成并付诸运营了数据共享 中心 这又可以使得各个政府部门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访问平台 其次 税务部门采用国地联合办证的工作方式以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实现 国地税税源信息的共享 实现国地税联合办证之后 纳税人在国地税任一办税 服务厅都可以办理税务登记 且只需要报送一套申报资料即可领取一份证件 获得一个纳税人识别号 再次 通过实施综合治税项目 税务部门除了与工商 质监等部门进行信 息交换之外 还与药监 外管 水务 房管 供电及行业协会等部门进行涉税 数据交换 通过与这些部门的信息交换来获取纳税人的经营管理 财务核算 资金运行 成本费用等涉税事项的动态信息 并使用这部分的信息与纳税人申 报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去发现申报纳税不符的纳税人 江苏省扬州市国税局在 2010 年的时候紧紧依托市政府综合治税平台 加强了与工商 质监等部门进行 信息交换之外 还与药监 外管 水务 房管 供电及行业协会等十余个部门 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截止 2010 年 11 月 一共采集到各类信息 119 4 万条 在 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信息 扬州市国税局成立了信息数据分析应用小组 通过 加强数据管理 严格规范数据的采集 录入和传输等操作 使得下发数据更加 贴近基层税收管理的需求 以供电信息为例 下发数据涉及企业 4318 户 核查 有问题的共 844 户 共补征增值税 所得税税款 6824 万元 户均补税 8 万余元 第一章 绪论 4 按照金税工程三期 7 的建设和发展要求 外部涉税数据交换还有一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和制约业务发 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通过研究调查分析得知 我国在税务外部信息交换上 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包括 1 外部涉税信息交互法律制度缺失 行政助税护税意识不够强烈 并且跨 部门信息共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因此制约了税务机关及时获取相关涉税信息 2 涉税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 从而使得涉税数据交换方式不规范 查询检 索不方便 信息资源保密性差 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差 数据质量差 并且还严 重地影响了外部涉税信息的采集 分配和利用效率 3 标准规范建设较为滞后 缺乏外部涉税数据信息交换的统一标准规范 使得不同地区在实施同一类外部涉税数据交换时的数据交换内容 标准均存在 不同的差异 4 外部涉税信息交换缺乏统一的规划 缺乏统一的外部信息交换与处理平 台 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外部涉税信息应用集成和整合 所以为实施一项外 部门的信息交换需要单独建设一套系统 成本过高 5 现有外部涉税信息交换内容尚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已实施数据交换的 部门 信息点偏少 需要进一步拓展外部涉税信息交换的范围 6 外部涉税数据信息共享较差 资源有效利用不足 因为缺乏统一的第三 方信息库 所以通过信息交换获得的数据只能存储在自身的数据库中而不共享 出来 7 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与目录尚未建立 因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 体系是政府机构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是政府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之一 8 外部涉税信息交换管理手段尚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 交换 系统监控粒度较粗 系统监控管理较弱 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不能满足涉税交 换信息不断增多的要求 技术保障要求高 系统配置管理要求高等方面 1 31 3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1 大理地税内部系统数据交换 数据平台将通过 ETL 工具对内部系统中 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抽取 清洗 转换后加载到数据平台 原则上是将各个外围 系统对数据平台有用的数据库表原样复制 包括结构和数据 但是索引等信息 第一章 绪论 5 可以根据数据平台的应用建立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 ETL 工具实现定时增量抽 取 也可以由数据库工具定期全额抽取 2 与外部门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平台基于消息传输模块和交换建模模块构 建 消息传输模块和交换建模模块有机地整合起来 解决跨平台异构数据源之 间数据集成问题 本平台是一个用 Java 编写的纯数据集成框架 基于 Java EE 架构 其目的是简化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 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的同步 交换和共享 交换建模模块实现企业应用系统间数据的抽取 数据分析处理转换 校验 数据装载功能 消息传输模块实现数据路由 数据传输 交换建模模块采用可 视化图形界面操作实现数据交换流程建模 消息传输模块提供 web 方式控制 台实现消息的实现监控和管理 提供数据集成框架 提供不同系统间数据可靠的 异步传输 支持多种数 据交换格式 提供标准的系统集成组件 减少代码开发量 支持为特殊的需求 开发定制组件 提供方便易用的配置工具 提供监控平台来监控主机 ETL MQ 数据交换作业 应用系统及其数据源的运行状态 根据监控所获取 到的数据和日志分析出所监控内容的运行状况及其问题的所在 3 的结构上看可分为 数据平台系统外部和数据平台系统内部 数据平台 系统外部主要包括用户现有系统 以后要使用的系统 其他政府部门数据以及 用于导入 导出的文件等 数据平台系统内部包括 外部系统数据 即为外部 数据进入数据平台的唯一入口 包括外部系统数据的物理存储 以及外部系统 数据维护 零散数据维护和数据抽取 传输等可见功能 数据平台系统数据 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保存使数据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的数据 包括 数据平台系 统表 元数据管理 业务视图描述数据 报表管理 查询管理 接口管理 任 务 日志等数据 1 41 4 论文组织结构论文组织结构 论文主要分为六章对系统的研发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章主要论述论文选题的必要性 对于大理地税系统而言研发该系统的 背景 大理地税系统党务管理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以及系统建设的 重要意义 第二章主要对该系统的分析 设计与实现阶段所用到的几个关键进行了简 单介绍 主要包括 B S 架构分析 ASP NET MVC 架构 B S 模式以及 SQL Server 2005 等关键技术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三章通过对系统相关人员进行需求调研 确定大理地税系统党务管理系 统开发的目标 确定了系统的业务需求 功能需求等 第四章提出了大理地税系统党务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 网络部署结构设计等 并以几个典型的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五章是在大理地税系统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给出了整个 系统的实现介绍 在系统实现之后 分别从功能性方面和非功能性方面对系统 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通过测试结果可知 该系统完全符合用户的需求 可以正 式投入使用 第六章主要对课题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简单总结 并根据业务的发展前 景 对系统进行了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7 第二章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关键技术介绍 在整个系统的分析 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技术有 MVC 设计模 式 Struts 框架 Java 软件开发语言以及数据库介绍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技术一 一分析 2 12 1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 就是程序编辑人员在编码中 在软件设计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完 整的有效的思维和模式 程序设计人员可以学习借鉴这些有效地思维和模式 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 同时 设计模式还可以为相关程序设计制定标准 这样程序设计人员在编程中 可以时刻用这种标准衡量下自己设计活动的成效 当然 设计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也随着程序设计人员的创新性工作而 不断的完善 新的设计模式会不断出现 旧的设计模式会被不断创新甚至摒弃 2 1 1 MVC 设计模式 本文中企业应用软件的设计模式 主要采用的是 MVC 设计模式 即模型 视图 控制器模式 这一设计模式可以实现程序的输入 处理及输出等设计的操 作 它主要包含三个层级的子模式 即模型层 Model Layer 视图层 View Layer 以及控制层 这样可以提高程序代码的使用效率 降低设计中的耦合性 这使得设计的软件更加实用 维护方便 操作灵活 MVC 设计模式的主要结构 见下图 2 1 所示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8 模模型型 视视图图控控制制器器 变变 更更 通通 知知 状状 态态 查查 询询 改改 变变 模模 型型 状状 态态用用户户请请求求 视视图图选选择择 用用户户 图 2 1 MVC 结构图 从上面图中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MVC 模式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其中 模型和视图控制器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 同时也可以依据客户的请求对程序进 行微调甚至重置 这样既方便了客户的使用 同时也有利于程序的维护与升级 还可以提高相关功能组件的使用率 提升整个程序的模块化水平 MVC 模式下 各组成组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这些 1 模型 Model 模型是整个 MVC 设计模式中的最中心的组成部分 这一层级主要组成部 分是 实现业务的流程的业务管理规则和处理的流程 在这种模式下 程序设 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环境惊醒考察和抽象 最终实现业务处理和系统运 行中的状态的转换 有利于编制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业务逻辑处理程序 在整个的 MVC 设计模式中 模型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实现了对另 外两个层级 视图和控制层的不透明 在实际的程序设计和运行中 如果出现 业务处理行为 可以直接将它传递给模型 而模型接收这种要求后可以实现对 业务恰当的处理 并及时做好处理结果的反馈 2 视图 View 视图层级是 MVC 设计模式中 能够实现与客户进行互动的层级模块 MVC 设计模式中的视图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HTML 页面 XHTML 页 面 XML 文件以及客户端 Applet 小程序等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MVC 设计模式下的视图业务处理不在其本身固有的 业务处理的流程之中 只是对用户视图应用中操作访问数据的初级采集和预处 理 而真正做业务处理的是 MVC 中的固有模型来具体负责 处理完毕后 在 通过视图形式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 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视图其实只是 充当了客户与设计模式中的模型之间沟通的桥梁的作用 除此之外 还需要提出的是 MVC 设计模式下 可以实现模型的共享 即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9 不同的视图公用一个模型 当然 由于视图所处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差异性 对 模型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3 控制器 Controller 控制器在 MVC 设计模式中 我们可以把它形象的比喻为 方向盘 它控 制者整个设计模式的思路 用户在进行设计请求时 可以通过控制器选择自己 要使用的模型 即实现视图与模型的有机结合 控制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 是抽象反映客户的请求 二是帮助客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型视图 因此 在 MVC 设计模式中 控制器起着管理者和调度者的作用 就像汽 车的 方向盘 一样 控制者用户使用设计模式的方向 2 1 2 Struts 框架 Struts 框架 是指 J2EE 平台下 基于 MVC 设计模式所设计的框架模式 它是基于 Java 下 设计的一种开源框架 Struts 框架 其具体的结构 参见下图 2 2 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 在 Struts 框架中 控制器 Controller 是通过 J2EE 平台的 Servlet 组件实现的 视图 View 是通过 JSP 动态 Web 服务页面 包括部分 HTML 静态 Web 页 面 实现 而模型 Model 则是通过一组 JavaBean 或者 EJB 来实现 一般称 为 Action 或者 Action Form 模模型型 视视图图 控控制制器器 变变 更更 通通 知知 状状 态态 查查 询询 改改 变变 模模 型型 状状 态态 用用户户请请求求 视视图图选选择择 用用户户 JavaBean EJB HTML JSP Tag库库 应应用用程程序序 其其它它资资源源 Struts配配置置文文件件 图 2 2 Struts 结构图 但是 需要提醒的是 Struts 框架主要适用于 Web 程序开发环境 因此在 其视图资源库中有专门服务于 Web 环境下 页面显示的自定义标记资源库 同 时 也提供其他适合 WEB 环境的资源 Struts 框架还使用 XML 格式的配置文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10 件 Struts config xml 文件 对其进行功能描述 即通过它实现对 Struts 框架下 控制器的控制 同时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Struts 框架中的模型 视图以及控制器的功能说明如下 1 模型 Model Struts 框架中模型的组成部分主要如下 一是系统内部状态的集合 二是 改变系统状态的逻辑流程 前者主要采用 JavaBean 方式 用以描述模型的内部 状态 当然这种描述多在 Web 环境下进行 最终通过 JavaBean 的属性描述系 统状态的信息 而后者主要通过一组能够为 JavaBean 方式所识别的函数来展现 当然 在具体的操作环境下 我们可以事先将一些逻辑流程函数录入 Struts 的 控制器中 这样可以在实际操作中 及时调用这些函数 方便快捷 总之 模型可以实现对系统内部状态和逻辑流程的分离化处理 这样可以 极大提升 Struts 框架在应用程序系统开发中的效率 2 视图 View Struts 框架中的视图层级 组成部分主要是一组动态的 JSP 页面文件 也 有一些静态的 HTML 页面 因为 它主要适用于 Web 操作环境 因此专门设 计了一些 Web 页面标签 这样操作更加快捷流畅 但是 Struts 框架视图只是 仅仅向用户提供了页面布局信息 没有提供相关的业务处理流程信息 因此没 有与之相配和使用的业务信息模型 3 控制器 Controller Struts 框架的控制器主要组成部分是 Servlet 组件 Servlet 组件可以实现与 Java 接口的链接 通过 动作映射 来具体达成 用户可以借助控制器 实现 对 Struts 框架的利用 形成完整的 动作映射 2 22 2 JAVAJAVA Java 是一种编程语言 它提供了一个同时用于程序开发 应用和部署的环 境 Java 语言主要定位于网络编程 使得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 Java 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于 1995 年 5 月推出的 Java 面向对象程序 设计语言 以下简称 Java 语言 和 Java 平台的总称 由 James Gosling 和同事 们共同研发 并在 1995 年正式推出 简单地说 Java 是一个有 Sun 公司开发而 成的新一代编程语言 Java 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在一个充满各式各样不同种机器 不同种操作平台的网络环境中开发软件 这也真是为什么不论你使用的是哪一 种 WWW 浏览器 哪一种计算机 哪一种操作系统 只要 WWW 浏览器上面 注明了 支持 Java 你就可以看到生动的主页的原因 用 Java 实现的 HotJava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11 浏览器 支持 Java applet 显示了 Java 的魅力 跨平台 动态的 Web Internet 计算 从此 Java 被广泛接受并推动了 Web 的迅速发展 常用的浏览器均支持 Java applet 另一方面 Java 技术也不断更新 Java 由四方面组成 Java 编程语言 Java 类文件格式 Java 虚拟机和 Java 应用程序接口 Java API Java 分为三个体系 J2SE Java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 java 平台标准版 J2EE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ava 平台企业版 J2ME 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 java 平台微型版 本项目的开发就采用 Java 语言进行的 为什么选择 Java 语言呢 主要是因 为 Java 语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跨平台性 Java 语言不同于其它的软件开发语言 Java 具有跨平台的特性 就是说用 Java 语言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不依赖于任何的操作系统和环境 目前来讲 很 多的软件系统都对计算机硬件或操作系统有或多或少的依赖性 这些依赖性就 造成了软件系统使用的不方便性 限制了应用系统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然而随 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人们根据 自己的爱好不同按照的操作系统也不相同 如何满足用户这种变化的需求成为 了当今软件系统研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Java 语言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Java 语言通过集成的虚拟机来实现 跨平台的运行 Java 源程序在编译的时候不是生成可执行的文件 而是将代码 编译成二进制的字节码 二进制的字节码是与平台的无关的 并且二进制的字 节码是可以被 Java 自带的虚拟机识别的一种机器指令 Java 虚拟机的存在使得 Java 程序摆脱了平台的限制 2 面向对象 Java 语言将任何的事物都看作对象来处理 对象具有属性和行为 属性就 是对象的一些基本特性 行为就是对象能干什么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模式具 有封装 继承 抽象和多态等特性 面向对象的这些特点使得软件开发变得更 加快捷 高效 代码复用率高 尤其是针对团队开发而言 这种软件开发方法 更加的适合 3 安全性 安全性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即语言级安全性 编译时安全性 运行时安全 性 可执行代码安全性 Java 语言将所有的事物都以对象的方式来处理 将事物封装成对象 对象 的属性和行为都是针对性的公开的 所以 Java 语言在语言级安全性上得到了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12 很好的控制 在对 Java 程序进行编译时 Java 语言会主动的检查每个变量所对 应的值 保证每个变量的值的唯一性 运行时 Java 源程序被编译成二进制字 节码 这些字节码只能被 Java 虚拟机所执行 用 Java 语言实现的类 在对该类 进行访问时 设置了访问权限 保证了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4 多线程 多线程的概念对于大家而言并不是非常的陌生 在常见的操作系统中 多 线程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和应用 在应用程序中 多线程的概念就是允许应用 程序在一个客户端同时存在多个线程 多线程的使用多用于对并发事务的处理 Java 语言内置了一些多线程的实现方法 并且用户还可以通过 Java 语言自定义 多线程来满足实际业务的需求 5 简单易用 Java 源代码的编写并不依赖于某一个特定的环境 可以用 txt 文件来编写 也可以用文本编辑器来编写 还可以用 Java 程序开发平台来编写 并且 Java 语 言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 和其它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类似 简单易学 2 32 3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 2 3 1 数据库范式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数据库的设计尤为关键 数据库的设计遵循一定标 准 按照要求分为了六种设计模式可供遵循 分别是第一范式 即 1NF 第二 范式 即 2NF 第三范式 即 3NF 以此类推 六种设计范式并非再设计的过 程中都要使用 按照现在常规的开发需要 只要满足第三范式进行开发 也就 能够符合开发要求了 下面我们重点来介绍下三种范式 首先我们来关注下第一范式 即 1NF 所谓第一范式指的是属性不能再分 也就是说 数据库中表的列是不可再分的 也就是说数据的表一列具有唯一性 不能含有多个值 也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如果出现了有重复属性的现象 那么需要在定义一个表也就是产生了新的实体 它再由一些属性组成 当然新实体和原来的实体之间产生了一对多的这样一种 数据关系 我们把他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 就是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第二范式 即 2NF 的介绍 所谓第二范式主要是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之上 即首先要满足属性不可再分 即数据表中的列不能再分 并且数据表中需要有 唯一的表示 即关键字 也就是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之上 在每一个实体上加一 列来存储对实体的表示 他要求属性完全依赖于关键字 这里的完全依赖 指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13 的是在所有属性中不能存在仅部分依赖于关键字的属性 如果存在了非完全依 赖关系 那么应该把这种关系进一步独立出来 形成一个新的表 从而在实体 之间形成一对多的关系 新的表中也要满足关键字的完全依赖关系 也就是说 每一个表都要加上一个唯一的表示来描述这个实体 概括来说 就是第二范式 需要满足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第三范式 即 3NF 按照设计要求 要满足第三范式 必须满足第二范式 肯定满足第一范式 第三范式的要求是数据库中的表中不能存在在其他表中已 经存在的其他属性的信息 也就是说 在 3NF 中数据库中的属性即列不能依赖 于其他的非主属性 一般数据库设计而言 只要满足上面的第三范式就可以了 其他这里不再 赘述 2 3 2 数据建模 数据建模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三种建模类型 1 概念数据模型 该模型面向问题域 这个模型展示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是由现实世界到抽象数据的衍生过程 也就是人们的认识 也就是由客观实体 到人类大脑的认识 2 物理数据模型 该模型面向解域 它的表示面向的是计算机 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格式以 及组织结构形式 它的存在与数据库有关也和硬件有关 在物理数据模型的设 计中将会为逻辑数据模型打下好的基础 3 逻辑数据模型 该模型面向的是用户和应用系统 这个模型是具体的数据库模型 是具体 的受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库类型 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又要满足系 统的需求 这里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 网状数据模型等 要符合数据库 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2 42 4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对税务数据交换信息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 简单介绍 主要包括 MVC 设计模式 Struts 框架 Java 软件开发语言以及数据 库介绍等 为论文的进一步工作做了技术铺垫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14 第三章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对于应用系统的研发而讲是非常重要的 需求分析搞不彻底将对 后来设计开发的系统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有可能意味着系统的重新开发 3 13 1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数据平台包括两部分 数据平台系统内部和数据平台系统外部 而数据平 台系统外部主要包括现有的系统 以后要使用的系统 用于导入 导出的文件 等 以及在实际业务办理中 地税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 如工商 国税 信用 系统等大量外部的数据交换 数据平台的开发 是为了将税务局各个应用系统 及税务局对各个部门交互数据等异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 满足数据共享需要 提高数据质量 并通过合理的应用分布 减轻对核心业务 如大集中征管系统 的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