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了解包公的计谋,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2对比小偷的计谋,让学生知道聪明要用在正当的地方。3通过学生课本剧的编排,培养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了解包公的计谋,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2对比小偷的计谋,让学生知道聪明要用在正当的地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包公图片,引出课题。同学们,很高兴给大家上课,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好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出示课件)(包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包公审驴。.复习文章脉络。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来说说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告驴审驴得驴).交流:这是一桩怎样的案子?(1)在你们看来包公审驴是一桩怎样的案子?请用一个词概括。(板书:奇案)(2)交流,解释“闻所未闻”。课文有一句话直接点明这是一桩奇案,请找到读出来。(出示课件)抽读。这桩案子不仅离奇,还是人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什么叫“闻所未闻”?请齐读这句话。写法:作者写人们对案子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案子的离奇,这就是侧面描写。(3)这一案子究竟奇在何处呢?可以结合题目思考。(审的不是人而是驴。本案的被告是不会说话的驴。)5. 齐读课题。过渡:对,他不但审的对象奇,而且审法也比较奇,真是一桩奇案,下面我们来看看驴怎么就成了被告呢?二、品读探究(一)学习换驴部分.默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驴为什么就成被告了?.那是两头怎样的驴呢?(1)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在书上用横线勾画出来。自己小声读一读。(2)(出示课件)男、女生对比读,感受两头驴优劣差别太大。师:请用上文中的关键词说说刘五什么样驴被换成了怎样的驴?(刘五那头毛色发亮的驴被换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3)小结写法:为了突出两头驴差别很大,作者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作文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手法,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指导朗读(1)课文中着重描写的是刘五那头好驴,请看屏幕再读这段话,想想怎样才能读出对驴的喜爱之情。(抽读,点评并点出关键词,齐读。)写法:作者在这里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刘五的驴,还通过写旁人对毛驴的夸奖来衬托出驴的好,这也是侧面描写,值得我们借鉴。(2)面对现在这样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的心情怎样?(男女生比赛读)过渡:家里唯一的宝贝没了,就这样,刘五带着满腔愤怒和万般无奈将毛驴告到了衙门。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审奇案就要有奇招,在这桩奇案中,包公使用了怎样的计谋?(二)学习“审驴”部分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简单批注(出示课件)2探讨交流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怎样使用计谋的?再次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包公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品味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A、一审毛驴用计饿驴。指名读。 读了这几句话,你能说说包公一审瘦驴用了什么方法吗?(板书 饿驴)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审案时为何也要皱眉?(包公审案也面临着困难。此案并不复杂,但很棘手。所以他要好好想办法。) “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请联系下文回答)(驴和马一样能识路,我先饿饿驴,再关它几天,打他一顿,然后把它放了,它准会去找自己的主人。)可见包公是怎样的人?(思维敏捷,才智过人,明察秋毫,胸有成竹,足智多谋。)现在你就是包公,请读这几句话感受包大人遇事沉着、足智多谋的品质。(出示课件)指导:短短几句话,连用了五个感叹号,可见包大人的威严、胸有成竹和沉着,读时不仅要强点几个重点词,语速也不能太快。再请男生读。包公是“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包公心里的想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让故事富有戏剧性。)B、二审毛驴计打驴。抽读。交流。二审驴时打驴。(板书:打驴)包公命令打驴毫不手软,说明他办案怎样?(果断、决不心慈手软)请你再读这几句话,要读出包公的英明果断。(点出课件)、三审毛驴计放驴。驴打完之后呢?(板书:放驴)指名读。这说明包大人怎样?(足智多谋)(三)学习“得驴”部分1包公用这种奇招来审驴,结果怎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结果抓到了小偷,换回了好驴。) (板书破案)2.为了抓住小偷,包公故意把驴给放了,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板书 欲擒故纵)3一位哲人曾说过,疑问是成功的基石,读到这儿,你们还有疑问吗?、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放驴,驴自然会跑回家去,可他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的升堂、拍惊堂木、并大声喊呢? (既然在审案,就要有审的架势和过程;况且这消息一传开,就有许多人围观,这不,到了第三天升堂时,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好几百人。包公虚涨张声势,就是要向大家宣告法律的威严和断案的公正;也为了迷惑小偷。)B、小结:孩子们,这就是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用计的妙之所在:明明想到了办法却不说出来,还煞有介事地升堂,威风凛凛地审理,最后欲擒故纵,轻松破案。C、了解了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能用一两句话来夸夸包公吗?(板书 足智多谋 断案如神或神机妙算)D、再读句子,读出包公用奇招破奇案的威风严正、胸有成竹和沉着果断。E、总结写法:文中作者抓住包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描写,一个秉公办案的包大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还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三、拓展延伸(一)想想这个故事中除了包公使用计谋,抓住了小偷,为老百姓伸张正义,还有谁用了计谋?结果如何?1交流探讨小偷是怎样用计的?(板书:换驴)(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用自己的瘦驴换刘五的好驴,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 2小偷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偷梁换柱计板书偷梁换柱)3小偷用计结果如何?(板书:被抓) 4小结:包公所使用的计谋应用在断案上,可称为智谋,偷驴人使用的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只能被称作阴谋。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在正地方,将来才能是一个有用之材。(二)诵读有关智谋的名言。1出示名言,生读。智谋的力量是无穷的,诸葛亮利用智谋不用一兵一卒,一天就接到敌军十万支箭,毛主席利用智谋敌进我退,声东击西,在多次战斗中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关于智谋的名言)。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宋欧阳修 以计代战,一可当万。 晋杜预 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阿布尔法拉治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2小结:希望大家博览群书,做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并将自己的计谋用在正地方!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1.小组表演。2.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1通过对课文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故事中小偷和包公都使用了计谋,小偷把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机关算尽,仍难逃法网;而包公用计谋是为了伸张正义,所以美名传天下。2包公不仅审驴、也审过牛,还审过石头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