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高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高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高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高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考场_ 座位号_密封线 高二级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第卷一、选择题(153=4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搭赸(shn) 洗(xin)马 期(j)功B.愀(qi)然 酾(sh)酒 枕藉(j)乎舟C.竦(sn)然 悖(bi)谬 和(h)而歌之D.寒伧(chen) 坻(ch)石 不省所怙(h)2、下列各组中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A.忐忑 干瘪 打烊 喷嚏 B.横槊赋诗 寄蜉蝣于天地C.难堪 账簿 契约 惆怅 D.诀窍 渡金 纨绔 咂摸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药这部作品中,有着明暗两条线索,反映着深刻的现实。B.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大吝啬鬼人物形象,问世以来,备受文学爱邓者的喜爱。C.玛蒂尔德为了虚荣,竟以一串英链为代价,牺牲了自己的青春。D.陈奂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中国农村中寻求生活变革的新农民的代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句是(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B.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探望C.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适:恰好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纵:纵然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褥子。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逝世。C.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 悖:通“背”,背弃。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凭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不胜伏马怖惧之情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C.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徘徊于牛斗之间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B.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C.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8、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安能屈豪杰之流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C.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D.汝之纯明而宜业其家者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吾年十九,始来京师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A.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始“始”字也相同B.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始“始”字不同C.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始“始”字相同D.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始“始”字也不相同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邪教组织虽然人数不多,但来势凶猛,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不能等闲视之。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C.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发展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不论他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D.苏轼的赤壁赋多用短句,语势酣畅,语言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写得如火如荼。11、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C.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2、下列有关文学文体常识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皇上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序是一种文体,一般指写在著作或诗文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赋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辞采、韵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B.韩愈,唐代著名散文家,他的师说、马说、爱莲说脍炙人口,他的祭十二郎文情深意切。C.柳宗元,唐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广为流传。D.北宋文学“三苏”指苏洵及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辙,他们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二、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的题目。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坠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有一老父 直坠其履圯下 有顷 与老人期A. f zhu qng q B. f du qng jC. f du qng j D. f zhu qng q14、下列有关通假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良愕然,欲欧之 欧通殴 B.为其老,忍 忍通强C.父去里所 所通许 D.孺子可教矣 孺通儒15、与“良因异之,常习诵之”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良尝闲从容步游邳圯上 B.父曰:“履我”C.与老人期,后,何也? D.良因怪之第卷(共108分)三、(18分)16、翻译文段中画线句子。(42=8分)(1)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忍,下取履。译:_(2)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译:_(3)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译:_(4)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译:_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 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_18、默写下列语句。(5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如怨如慕,职泣如诉,_,_。四、阅读下面片断,然后回答19-22题。(18分)一撇一捺,便写成个“人”字,着实简单。但人和人却不一样,有男从,有女人;有大人,有小人;有活人,有死人有的人,生活上虽然是个男人,必理上却大相径庭:自卑、自弱、自哀、自弃,多疑多虑,烦恼丛生,嫉盛妒旺,论短道长,以致“妻管严”蔓延,“枕边风”盛行!好端端的一个男子汉,却生得如此这般,不知时代的潮流还是男人们的悲哀?有的人,性别上是女性,事业上却胜似男性:不用说“安能辩我是雄雌”的花木兰,也不用说“休言女子非英雄”的秋谨女士;不用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居里夫人,也不用说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克思夫人(虽然她们的名字前还冠有丈夫的姓氏)。单说当今中国改期大潮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女能人”、“女强人”,就足以引起女士们自豪称道!她们“自立、自强、自信、自尊”,创造了一些连男人们也望尘莫及的功绩!不知是女人们的“风骚”搅乱了世俗,还是现代历史为中国妇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当了股长、科长、总经理,成了“大人”,但其思维和行动却仍在“小人”的圈子里不可自拔。古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腹”之说,大概就是指的这些人。大人们也有想当英雄流芳百世的,但正是他们却恰恰忘记了伏契克所说的:“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利益所需要做的事。”有的大人乍恃高官厚禄,监施特权,却忘记了是谁供奉他们,抬他们高坐于以工代以工代殿堂之上。 19、(4分)第3段中的“风骚”的含义是_。20、第6段画线处为什么用括号注明“不是去见马克思”?(6分)答:_。21、同一句话在文章首尾各出现一次(画线处),但作用不同。(5分)答:开头一句的作用是_,结尾一句的作用是_。22、选出对本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3分)A全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三个角度,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意义和态度。B全文用具体事例和一般事例相结合,有力地阐述了做个真正的人的观点。C全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围绕什么是真正的人的观点,加以论述。D全文在事实论据中,间或引用,论据确切充分,说服力强。五、(9分)23、以“十二郎病死的噩耗”作为句子的开头,重组下面的文字。(注意,可以增删词和调换语序,但不能改变原意)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时候,十二郎病死的噩耗传来。十二郎病死的噩耗_24、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转移了话题,请指出关键在于自学。要自觉培养能力。先预习,自己理解,自己练习,自己解决问题。上课听讲很重要的,要听懂,记下要点。听课也要有方法,这里不再说了。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讨教方法,不只求答案。最终还要靠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总结。答:转移了话题的两处是_、_。25、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幽默、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厕所)便后冲坑改写为:来也匆匆,去也冲冲。(1)提示语:(草坪)禁止入内改写为:_(2)提示语:(水龙头)节约用水改写为:_六、(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恤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有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已冻成了冰。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有的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一位老者却为之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贇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请说年轻人的感叹和老者的叹息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班级_ 姓名_ 考号_ 考场_ 座位号_密封线 高二级第一次语文月考答题卷第卷(45分)题号123456789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