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 争当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排头兵.doc_第1页
丽江市 争当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排头兵.doc_第2页
丽江市 争当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排头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争当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排头兵(和仕勇)市委书记罗杰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指出,要着眼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注重把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扬光大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文化硅谷”,做到传统元素现代表达,民族元素世界表达1994年 10月 24日,省政府首次召开滇西北旅游现场会,在丽江举行的闭幕式上,和志强省长宣布,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上议事日程。 1997年 12月 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召开的世界遗委会第 21次会议上,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无文化遗产的空白。1996年“ 2 3”大地震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政府 2次召开的滇西北旅游现场会精神,确立了抓旅游就是抓设施、抓服务、抓文化、抓开放、抓经济、抓发展和旅游业活、丽江市兴的全新理念。 17年间,丽江不仅从废墟中迅速崛起,创造了变大灾难为大机遇促大发展的“丽江速度”,创造了古城保护与开发并举、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打造和经营城市品牌的“丽江模式”;还从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拥有 3项世界遗产、享誉中外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从被遗忘的王国,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 30年 18 个典型地区之一。丽江旅游业无论从发展模式、质量、方式,还是从产品结构、旅游功能和管理上,都正在进行着华丽的转型和漂亮的升级!特别是远古创世纪神话般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全球化时尚无缝链接、装点辉映下的古城、束河和泸沽湖,已成为一种感召心灵的力量,为人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柔软时光,令都市躁魂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和如痴如醉的纳西古乐中得以平息。丽江,已成为从容流淌在人们心中的一泓清泉、一份美丽、一种魅力,已成为云南旅游的优势骨干品牌和全国对外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 50%以上。 1995年,丽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仅为 84.5万人次和 3.3亿元;至 2012年,增加到 1599.1 万人次和 211.21亿元,分别增长 18.9倍和 64倍。据云南省科协和文化厅所做的科学技术课题研究显示,丽江古城品牌对丽江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已达 63%。事实证明:旅游业已成为丽江发展的支柱产业,古城已成为丽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丽江旅游业的最大支撑和最亮品牌。探寻丽江旅游业产生吸引力的主因,就在于古城拥有的文化。从构成看,文化遗产资源占丽江旅游资源的比重较高,游客选择丽江,是因为她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是座集历史、文化、自然、科学、旅游、休闲、度假和生活为一体的古城,从中可以领略超凡脱俗的灵山秀水,品味它灿烂丰富的文化内涵,共享它璀璨夺目的文明瑰宝,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就种类而言,古城的文化遗产灿烂丰富,既有连片的历史街区、民居院落、古建筑群,又有蕴含在民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自然、民族、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历史积淀;就品质而言,古城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风貌,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两座城市类型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知名度大,中外游人带着各自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行走在古城的五花石街巷中,穿梭于古老的庭院里,感受着从中原流落到边陲的古老音乐,寻觅着朴实文化所展现出的人类最原真的纯洁,这个古老城市的文化力量正洗涤着他们备受污染和拥挤的心灵,丽江古城也因此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保护好丽江发展的核心品牌,丽江地方政府及保护管理机构 15年来,累计投资 18亿多元,实施了以改善古城卫生、供水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广场建设、消防安全、夜景灯光、星级厕所、排污管网、景观用水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拆除大量的不协调建筑,重新恢复建筑和园林历史原貌,加强数字化建设,保持和提升了古城的生态环境优美,水系建设完备,服务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舒适。同时,加强古城维护费的征收, 2001年仅征收维护费 0.15亿元, 2012年已突破 3亿元大关,增长约 20倍,为保护古城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巩固并提升了古城品牌。“申遗”成功以来,古城蝉联殊荣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CCTV中国魅力城市,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十强,海内外游客最向往的景区,首批国家旅游名片,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中国百强旅游景区,改革 30年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首届中国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2001年 10月,在丽江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 5届年会上,丽江用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成功实践和经验,被确定为“丽江模式古城(遗产)保护行动计划”,形成了在亚太遗产地加以推广的决议,为困惑的世界城市类型遗产保护面临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了值得借鉴的路子和经验,也为遗产地如何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落实“保护、发展、效应”三大原则,保护古城周边以水系为脉络,以山、湖、田野为主体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古城的建城环境;保护古城的人文环境;推动古城科学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