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 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书写水平考查(共3分)1、根据全卷书写质量酌情计分。(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要求文面干净,书写工整。二、听的能力考查(共10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可边听边记)2、请任意写出短文中的三个成语。(3分) 解析:注意汉字的书写是否正确,避免错别字的发生。答案: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珍禽异兽、自作聪明、妄自尊大、销声匿迹、乐此不疲(任意写出其中的3个即可,每个1分) 3、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多少年? 人类称霸万物,任意宰割万物,其实是在为自己酿造什么? (2分) 答案:46亿年,悲剧4、短文为了准确地表现其他生物和人类此消彼长的状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分) 解析:本文将每年人类的增长数量和其他生物的灭绝数量进行了对比。以此强调人类对大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的破坏。答案:对比5、这篇短文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解析:本题为主观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内容表达清楚流畅即可。答案:在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物种应该和谐相处,同生共存,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酿造悲剧。 (意思相近即可) 三、积累及运用考查(共15分)6、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逃窜(cun) 击溃(kui) 泅着(qi)B、吆喝(h) 寒噤(jn) 飒爽(sh)C、疟子(nu) 阻遏(ji) 歼灭(qin)D、提防(d) 仄歪(z) 竹篙(go)解析:C项“疟子”的“疟”应读“yo”, “阻遏”的“遏”应读“”,“歼灭”的“歼”应读“jin”答案:C7、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寒噤:因寒冷而不说话。B、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C、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D、挂花:负伤流血。解析:A项“寒噤”的正确解释是“身体因受冷或受惊而颤抖”答案:A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B、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C、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D、雨果,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解析: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答案:D9、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鸟儿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一词是贬义词。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都是动词。C、“结构坚固、声音响亮、雄伟壮丽”都是主谓短语。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解析:C选项里“雄伟壮丽”是并列短语。答案:C10、请按要求默写。(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正确内容。 ,万物生光辉。东皋薄暮望, 。 ,铁马冰河入梦来。(2)根据提示,填写正确内容。 早寒江上有寒一诗中直接抒发无尽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鲁山山行中巧妙地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语境相类似的句子是: , 答案:(1)阳春布德泽 徙倚欲何依 夜阑卧听风吹雨 (2)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四、阅读能力考查(共20分)语段一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1、“(新华社长江前线日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解析:电头是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显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答题时应注意把握这两个特点。答案: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12、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此题是让学生通过寻找反义词来体会作者感情倾向的。通过“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这些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与“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些含有褒义色彩的词语对比,突出了敌我战斗的态势.答案: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表达了作者对我军的赞颂,对敌人的蔑视。13、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两种?(2分) 解析:本文是一篇新闻稿,侧重对新闻事件的记叙,这是文体的基本要求,其中的议论性说明文字,是为突出事件的真实性而为的.答案:记叙和议论14、“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闻语言的特点,即准确性。答案:“不含”是不包括九江,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语段二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5、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解析: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答案: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16、加横线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2分) 解析:对人物的穿着,身材,和脸部的刻画,属于外貌描写;”明亮”是神态描写.答案:外貌、神态;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17、加点词语“过于”是什么意思?“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案: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结果。所以“过于自信和自尊”是对老头子核心性格的高度概括,他的功与过,也由此生发。语段三朋友不是书,书却是朋友。朋友可能背叛你,书却永远忠实。怎么办呢?像选择书一样去选择朋友,像爱朋友一样去爱书。世界上确实还有比书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实践、友情、现实和行动。人类在写两种书,一种是有字书,一种是无字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写好无字书,才能写好有字书。有字的书不好写,无字的书写好更难。朋友可以带给你一本好书,也可以带给你一本坏书。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害你。但是不用怕,因为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对待书,要在无疑处有凝;对待朋友,要在有疑处不疑。书,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味酒;朋友,是闲暇中最好的依托。书是从不疏远我们的朋友,它却可能把我们和朋友疏远读好书很难,交朋友一样难。唉,朋友不是书,书却是朋友。朋友可能背叛你,书却永远忠实。怎么办呢?像选择书一样去选择朋友,像爱朋友一样去爱书。18、读完这篇短文,你能联想到哪些有关书的格言?请至少写出两条。(2分) 答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唐)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德)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天空没有太阳;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和(汉)19、谈谈你对划线句“书是从不疏远我们的朋友,它却可能把我们和朋友疏远”的理解。(2分) 解析: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间接生活经验的总结,它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是直接而密切的,“和朋友疏远”是由人的需求和价值观决定的,也是人以群分的根本原因。答案:善读书的人,能从书中认识人生,体验人生,书告诉了你做人的道理,犹如一个亲近的朋友。但由于情趣的不同,一个好读书的人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在思想志趣上会产生隔阂,心灵不相通,逐渐疏远。(言之有理即可)20、你会像选择书一样去选择朋友吗?说说你择友的标准。(3分) 解析:此题为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友的标推应能反映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可以从忠诚、宽容、志向、趣味相投、互助、乐观向上等方面切入。五、综合性学习题。材料一: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文字记载的 35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过14531次战争。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依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推迟或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但是,仍然存在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只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消灭了战争的根源,即消灭了私有制、阶级、实现了共产主义,人类才能进入永久和平的世界。2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世界范围内仍时时燃起战争的硝烟,比如:。(填写最近世界上发生的两场战争)(2分)答案: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22、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前四十多年的雕像是:一位勇士使出全力,将一把利剑打造成为我们农业中的工具。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其内容: 。(1分)答案:铸剑为犁23、请默写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并注明出处:(3分) 答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4、伊拉克战争的伤痛还未逝去,利比亚的上空又再次硝烟弥漫,请你用50字左右的文字,以“倡导和平、期盼和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