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答题一律不给分诏安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2006-10-6注: 1.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3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第卷 选择题(共21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6分)浣溪沙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 下列对这首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堤上”一句说堤岸上踏青赏春的人追随着河中画船在行走。B“拍堤春水四垂天”,意为拍打堤岸的春流水使天空显得低沉。C“六幺”,即琵琶行“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六幺”,是有名的曲调。D“催拍”,“拍”是歌曲的节拍,“催拍”写出了画船急管繁弦的热闹景象。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堤上游人逐画船”的“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B上片三句诗,四个动词逐、拍、垂、出,笔触一点,顿使画面生动,形象呼之欲出。C上片真切地描写出了一幅春光旖旎的图画,游人画船、天光水色等无不给人一种清新迷人的美感。D下片重在抒情,写作者同友人在画船中酩酊大醉的情景,末句还表现出诗人及时行乐的悲观情调。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34题。(6分)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传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星河,天河。谩,广泛。蓬舟,蓬草似的轻舟。三山,蓬莱,方丈和瀛洲。3下面对这首宋词中一些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B“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C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D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4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 B“报路长”和“嗟日暮”,表明作者自身处境的困顿以及内心感受的苦闷。 C作者借对想象中天帝所发之问的回答,来表明自己精神的寄托所在。D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醒心亭记 曾 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水边。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自为记,以见其名义A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B。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第卷(共79分)四、(43分)8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译文: (2)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译文: (3)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译文: 9名言名篇默写(23分, 每空1分)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_,桃李罗堂前。_,依依墟里烟。真的猛士,_ ,_。_,_。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千岩万转路不定, 。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六国论)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磐石方且厚, ; ,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0)补写出下面一段话中的空缺部分 我国古代骚人墨客的诗文中,“路”的内涵异彩纷呈。比如,屈原的离骚:“ ,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游山西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的永遇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日久见人心。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山,在今陕西商县境内。铎:指车上的铃铛。槲叶:叶片很大,冬枯春落。枳花:早春开花呈白色。杜陵:长安城南的地名。雁:均为水鸟。(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举出一例即可) 五、(2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1文中第段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4分) 答: 12第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13文章的第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呢,请分条概括。(6分)答: 14从后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赏析谢大光落花枝头的短文,字数200以上。(10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2)清丽典雅韵味长 谈谈落花满枝的语言特点(3)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析落花满枝的行文思路六.语言表达题(12分)15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6分)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字数在50字以上答: 16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6分)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兴化语文网答: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2006-10-6一、二、三 选择题1B(非“天空显得低沉”,而是写出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2D(无“酩酊大醉”,也非“悲观”,而是排遣苦闷) 3 C 4 A5B(滋:滋生蔓延,形容云雾水气丰沛。注意C可能容易被误选,这里的“憾”古今异义,是“怨恨”的意思,不是“遗憾”的意思;而古义的“恨”一般表示“遗憾”的意思。)6. C(乎:都作介词,相当于“于”。A.第一个“以”作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以”;第二个“以”作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B. 第一个“焉”作兼词,相当于“于此”;第二个“焉”作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D.第一个“之”作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第二个“之”作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注意“之”后的“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7C(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四、(共43分)8(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注意落实关键的实词虚词:“或”作不定代词,译为“有人”或“有时”;“则”作连词,译为“就”;“即”作动词,译为“到”或“来”。以上3个计分点,每个计分点1分。)(2)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译为“这是欧阳公借醒心亭寄托他的情感”也算正确)(首先要注意全句为判断句,“乃”表强调判断;然后注意“所以”在这里表凭借,可译为“用来”或“借以”;还要注意“意”指“理想”或“情感”,“于此”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中“此”即“醒心亭”。以上3个计分点,每个计分点1分。)(3)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注意“得以”是两个词,应译为“可以凭借”或“能够凭借”;“次”译为“后”;“其又不喜且幸欤”是反问句,其中“其”相当于难道。以上3个计分点,每个计分点1分。)9名言名篇默写(23分 每空1分)10(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4分) (2)这两句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象的组合。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4分)五、(24分)11、字面义:还没有结出果实的花朵。在本段中喻指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怀才不遇的落魄之人。)(4分) 12、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热烈、鲜艳、红火的开放盛况。)(4分) 13、(1)它为花蕊挡风遮雨;(2)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3)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6分) 14、答案要点:(10分)(1)“落花”这一意象,千百年来,人们总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面对落花,总有几分感伤,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叹,成为习惯性的咏意。而作者却能反思立意,异中求新,给落花配以昂扬向上的格调,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它为花蕊挡风遮雨;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通过作者的这种提炼挖掘,平平常常的落花现象,具有了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把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动人。(2)清丽典雅为本文的语言风格。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清丽,清新美丽。意蕴清新,语言也清新,体现在新鲜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新奇感。美丽,所写对象和所用语汇富有美感。典雅,主要体现在所用的语汇是典雅的,包括书面语汇和古诗文的引用。具体说来,本文的清新典雅的语言特点体现在:运用词语准确并注重其感情色彩,如写石榴花,用蓓蕾婷立、含苞待放、微露金蕊,喷红流彩、随风摇曳等词语,歌颂、赞美石榴花。句式灵活多变,突出语句、语气的表达效果,增强全文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中,为了使文章读起来有明快的节奏感,将长短句交错运用,使语言活泼,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在文中还引用诗句抒发感情,又插入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语气的语意及艺术感染力,进一步表明主题。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本文语言生动、活泼。既可以从词语锤炼角度,也可以从句式选择角度,还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也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全面赏析。(3)本文行文思路富于变化。文章一开篇,作者用非常优美的笔调,描绘雨后之花富有生气,然后发出疑问:“已是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接着由想起杨万里引出石榴花;再由近观而写花果;然后又十分自然地引出本文描摹的对象落花,而且为下文写落花与繁花硕果的关系做好了铺垫。中间部分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赋予落花以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然后,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结尾一段赞美落花,直抒胸臆。既从结构上照应全文,又进一步突出主题,强调今天的繁花硕果,是因为有昨天的落英缤纷。文章行文思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阅读时能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六.语言表达题(12分)15【答案】示例:选第1组 孔子太拘泥礼节,庄子则不拘小节,为人洒脱不羁,富于野气和活力;孔子文风庄重拘谨,庄子文风洋洋洒洒,深邃高邈,令人心旷神怡。我更喜欢洒脱的老庄。【答案】示例:选第3组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诗国伟人。有人喜欢杜甫,认为他为人稳健节制,博大深沉,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程。我则更喜欢李白,他豪放飘逸,恣意幻想,纵情欢乐,他的诗大开大合,随意挥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雄伟奇幻的艺术世界。.【答案】示例:选第3组 唐代诗坛的两位泰斗李白与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16. 【答案】示例1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祭一个祖先;或在春节,将一碗碗饺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顺顺利利与平平安安。.示例2 唯在端午,江南江北,共思一位诗人;或在重阳,将一支支茱萸,插成亘古不变的思思念念与牵牵挂挂。【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