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1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2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3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4页
课程开发教案1-3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中西传统节日综述指导思想:俗话说:“百日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更何况中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所以中西传统节日也有很大的不同。所谓传统节日就是节日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习俗。西方的很多节日都脱胎于宗教仪式,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为清楚的了解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我们需要了解中西方的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2.英美传统节日介绍 3.中西节日差异教学方法 :教师介绍,学生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Spring Festival)春节是农历新年,即大年初一,民间一般俗称春节为“过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夜合家团圆,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各家各户都贴春联。经过一年的盼望,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到来。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是张灯结彩,点放烟火。元宵节另一风俗就是吃元宵,南方人称为“汤圆”。清明节(Qingming Festival)清明时间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有禁火寒食,踏青扫墓,放风筝等。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从汉代到南北朝,按南方吴地风俗,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人们普遍认为端午是纪念屈原。七夕节(Double-Seventh Day)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现代它也被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节日食品,带有象征合家团圆的浓厚意味。重阳节(Double-Ninth day)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在现代,我国以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中国人尊老,敬老的传统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内涵。2. 介绍英美主要节日1情人节(ST.Valentines Day)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也是姑娘们重视的日子,因此而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2.愚人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西方社会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和印度的欢悦节有相似之处。从时间的选择上看与“春分”(3月21日)有关,因为这期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这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但最晚只能开到中午12点,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矩。3.复活节 (Easter )复活节是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蛋是复活节的主要象征物。兔子也是复活节的另一个象征物。4.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而加拿大与美国的感恩节时间不同,10月第二个星期一。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5.圣诞节 (Christmas Day )圣诞节现在不仅是宗教节日,也是传统的民间节日,是西方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其情形很像中国的春节。12月24日晚,人们在屋子里放置一棵圣诞树(Christmas Tree),上面挂满彩灯和礼物。孩子们把袜子挂在床前,期待圣诞老人(Santa Claus)送来礼物。6.万圣节(Halloween)万圣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塞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在,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轻人的眼光。3. 中西节日文化的相同点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节日都是重要、值得庆祝或纪念的日子。在节日中所反映的文化都能在本地区找到自己的表现场所,它都是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审美观及人生观的体现。虽然,中西节日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类似。例如,中国节日讲究全家团聚,而在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的晚餐,也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用餐;中国节日有祈求上天或是祖先庇佑的,这也是一种崇拜,只不过跟西方的上帝崇拜的对象不一样;中国节日里宗教印记少,但也能表现出传统宗教信仰习俗,如各种各样的请神、谢神、拜神等其它巫术活动。总之,节日文化作为中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必定有它们的共通点。4.从家庭观念看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的社会存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宗族集团,这是由中国以家庭为基础单元的社会结构决定的,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纽带的建立,就使中国文化中的“仁”成为文化核心。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指出:“仁”的道德要求和价值首先是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衍生出来的,而这一准则的履行又须以家族集团为起点。因此,在中国的节日文化中,家庭这个字眼非常重要,几乎大部分的节日都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若离开了家庭,过节也就失去了意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就是发自于那些独在异乡并不能和家人享受节日气氛的人的肺腑。白居易有句诗是“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观念中家庭和亲情的重要地位,宁可在家受穷也不要失去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到了今天,这种家庭伦理观念依然强烈,即便离家千万里,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例如每年的年前,各个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机场都挤满了赶回家过年的人。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祭祀祖先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贵人伦,重亲情”的家庭伦理观念。不管在春节、清明还是中秋,都有祭祀活动,这是孝道的表现。所以在中国节日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影响占了很大一部分。西方人以个人中心为主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他不依附于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更倾向于自我依赖。这种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就决定在西方各种传统节日中,即便没有家庭,也可以融入到节日的人流中去,也可以享受节日的气氛。像圣诞节、狂欢节、愚人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人们可以汇聚到街头组成游行队伍,与各种朋友共同过节日。这也决定了西方的重大节日可以影响全世界,比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能成为国际性的节日。5.从思维方式看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就是“天人合一”,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自然与人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大自然给中国人的恩赐是丰厚的,一望无际的草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充足的阳光,使人与自然容易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所以中国的节日大多与农事有关,再加上中国又是农业大国。中国传统节日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所以节日都应和农业生产的节奏和放映气候变化的规律。例如,春节就起源于立春这个节气中祭神祈年的农事节庆,清明节踏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节日活动与岁时、物象相关联。与中国文化相反的是,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分离对立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西方人强调征服自然,不象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正如他们的节日一样,都不和自然界搭上关系,所以节日中所含的底蕴即节日文化并不象中国那样与大自然有很大联系。他们在节日中所体现的就是人类并不需要依赖大自然,而是要征服自然,从不委身于自然,所以在众多节日中所反映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如圣诞节,它的性质与中国的春节差不多,但是它在节日期间并没有像春节期间那么多与祈求自然恩赐的活动。在西方有一个节日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不清楚的人会以为是人们感谢上天恩赐的节日,其实不是的,它并不与自然有关,而是与印第安人有关。6. 从宗教信仰看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信仰观念较为淡薄,因而,宗教对节日的影响远不如西方那么明显。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中国人就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这种文化气质很大一部分可能就得功于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人格理念。在这些节日当中,并没有和宗教有太大关系,它们并不是因为某个宗教仪式或是宗教领袖而设立的。在中国的节日文化里很少有纯粹的宗教文化作为依奠的。西方人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则表现出了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主要体现为上帝崇拜。在西方世界,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所信奉的是上帝是创世者,上帝是人的尺度,所以西方人对耶稣的崇拜也就涔透到节日文化中去了。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国家最重要的宗教节日,它是为了纪念耶稣诞生而设;复活节 (Easter Sunday)也是宗教节日,它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万圣节(All SaintsDay)源于对殉道者的纪念。从这里可以看出宗教对西方节日有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中西文化在现阶段是在和平的形式下进行相互融合、交汇和相互影响的,所以节日文化也一样。在现代,节日文化的最大交汇现象就是许多西方节日在中国大受欢迎,使西方的节日文化也融入到中国来。原本是西方的基督教节日圣诞节,现在在中国很受欢迎,节日一到,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圣诞节的气息。不过,在西方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受老外们的欢迎,节日期间,老外穿着唐装和中国人们一起吃饺子。对于现阶段中西节日文化的融合、交汇,我们也不要盲目追从,更不能数典忘祖,忘记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课后探究:1.熟记各个节日的英文表达方式 2.搜集 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报道,图片,视频等 3. 制作一张与节日有关的英文小报 4.观看英文电影 The dog saved Christmas Day 有感第二讲 英国著名旅游景点介绍指导思想:通过介绍英国著名旅游景点,让学生了解英国的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增加英语词汇量。教学方法:PPT教学内容: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英国的王宫。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伦敦詹姆士公园(St. JamesPark)的西边。皇宫是一座灰色建筑物,宫殿前面的广场有很多雕像,还有维多利业女王纪念堂。宫前广场上竖有胜利女神金像和维多利亚女王坐像。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和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1993年,白金汉宫于8月7日-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并作为惯例,此后每年7-9月对外开放,但仅有三个地方可供游人参观。除了皇宫内部外,皇家美术馆、皇家马厩也对外开放。每年4-9 月,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都会于上午11:30-12:00举行换岗仪式,其他月份每两天11:30举行一次。在军乐和口令声中做各种列队表演,并举枪互致敬礼,一派王室气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围观。白金汉宫开放参观的部份为王座室、音乐厅、国家餐厅等,经常一票难求,最好先电话预约。想看换岗仪式一定要提前至少半小时去占据有利地型。女王在宫中的时候,宫殿外面的升有王室旗帜。王宫南侧有女王美术馆,馆内有王室收藏的数件艺术珍品,包括十几幅珍贵的达芬奇作品,如:年轻男子的头像习作:马肩的解剖结构,它们从1690年起就由英国王室收藏。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英国国家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其中以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而中国的藏品则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且其所收藏的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闻名于世。 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House of Parliament威斯敏斯特宫又称为国会大厦,是英国国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白厅范围内的其他政府建筑物。威斯敏斯特宫是哥德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西北角的钟楼就是著名的大本钟所在地,(大本钟已于2012年6月,更名为“伊丽莎白塔”)。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迹,如威斯敏斯特厅(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庆典仪式,如国葬前的陈列等。国会大厦的内部十分华丽,穿过圣斯蒂芬门厅。大厦中的中央大厅是整个大厦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可以前往上院和下院。此外大厦中还有许多著名的房间和走廊,它们是议会各委员会的办公室,上下两院的图书馆也在其中。 游客可以以参观的形式到议会大厦参观,也可以以旁听审议的形式进去,但要等旁听席空闲才可,但在旅游旺季要等到空席位非常费时间。参观可打电话提前预定,也可以到达后排队买票。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伦敦塔是一组塔群,其中心是一座诺曼第式建筑的日塔,这是塔内最古老的建筑,也称为大塔和中央要塞,高三层,在其上端建有塔楼,除东北角塔楼为图形外,其他三个塔群都是方形。伦敦塔的历史已近千年,它的作用却不断地在变化:城堡、王宫、宝库、火药库、铸币厂、监狱、动物园直到现在伦敦观光区。 伦敦塔是不列颠群岛最受欢迎的历史景点,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珍宝馆,有全套的御用珍宝在那里展出。珠宝陈列在一系列展室的明亮的玻璃柜中,参观者则在自动通道上缓缓通过。设于玻璃柜上方的巨大的屏幕显示出这些珠宝的历史全景,以及它们在加冕典礼中的作用。 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原名大本钟,英国伦敦著名古钟,即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建于1859年。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伦敦的传统地标。2012年6月,英国宣布将把伦敦著名地标“大本钟”的钟楼改名为“伊丽莎白塔”。伦敦眼London Eye伦敦眼,全称英国航空伦敦眼(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又称千禧之轮,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轮,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伦敦眼总高度135米(443英尺),共有32个乘坐舱,全部设有空调并不能打开窗。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没有比伦敦眼更适合俯瞰伦敦全景的地方了。充满现代感的庞然大物和周围历史悠久的建筑群相映成趣,给古老的伦敦带来新的活力。最好挑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建议提前在网上预订哦,否则这个伦敦最火爆的景点可是每天都排长队海德公园Hyde Park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地区,原属威斯敏斯特教堂产业。十八世纪前这里是英王的狩鹿场。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将之用作王室的公园。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首次在这里举办伦敦国际博览会。这里现在也是人们举行各种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的场所,有著名的“演讲者之角”(Speakers Corner)。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最著名的皇家公园。公园里主要的名胜包括演说者之角、骑马道和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海德公园被九曲湖(Serpentine Lake)分为两部分。海德公园西接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东连绿色公园(Green Park),形成寸土寸金的伦敦城里一片奢侈的绿地。海德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大理石凯旋门,东南角有威灵顿拱门,但最有名的应算是这里的演讲者之角。作为英国民主的历史象征,市民可在此演说任何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 夏天是海德公园最热闹的季节,经常有一种叫“无座音乐会”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场地里没有座位,听众们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聆听乐队的演奏,还可以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每当音乐会举行时,海德公园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 牛津闻名于世界,在于它的世界一流学府和遍布各地的古迹。牛津建立于9世纪,距今有1100多年历史的牛津城是英国皇族和学者的摇篮。现在牛津已经成为了熙熙攘攘的世界城市。尽管还是那个古老的大学城,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商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使牛津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英国人把牛津当做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恋和一种追寻。在那里可以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可以重温昔日的辉煌。市内有圣迈克尔教堂的萨克森人塔楼,诺曼人碉堡和城墙遗址等等,处处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难怪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齐尔维河和爱西斯河(泰晤士河流经本市之名)的河滨步道,也可租艘平底船,在齐尔维河上消磨悠闲的午后。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是许多人前来造访牛津的最主要原因,这个大学城在过去八百多年中,为全世界造育出许多杰出人士,但牛津大学确切成立的时间已不可考。西元1167年英格兰与法兰西战争之际,一些在巴黎大学研究的学者离开巴黎至牛津定居,同时吸引更多学者前来,西元12世纪末,牛津大学已成规模,西元13世纪中期之后各个学院陆续成立,开始牛津大学的璀璨岁月。牛津大学不同于其它的大学,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楼房的尖塔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高高的石墙上爬满老藤,稀疏的绿叶中绽放着红红的花朵,小城显得古朴素雅。牛津大学没有一个中央校区,她的39个学院散落在城市中心。一些学院早于13世纪建立,而有的则非常现代。牛津距离伦敦仅80分钟的路程,离Cotswolds,Stratford,Bath等小镇和乡村也很近。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是英国剑桥郡首府,剑桥大学所在地,早在两千年前,罗马人就曾在这个距伦敦约90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屯兵驻军。虽然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剑桥只是个乡间集镇而已。直到剑桥大学成立后,这个城镇的名字才渐为人所知。 剑桥,虽与牛津齐名,都是世界著名学府, 但这里的气氛却与牛津不同。牛津被称作“大学中有城市”,剑桥则是“城市中有大学”。 尽管这里保存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但就整个剑桥的外观而言仍是明快而且现代化的。还有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众多剧场,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 剑桥市位于伦敦北。地处平原,剑河从城市西门经市区流向东北,注入乌斯河。从13世纪末创办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起,剑桥作为一座大学城存在至今。剑桥环境幽美,绿草如茵,著名的有“耶稣”草坪、“马克斯”草坪、“绵羊”草坪等宛如绒毡铺地。一进剑桥市,一座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剑桥学生的青铜像迎面矗立。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剑桥大学的许多地方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到处可见几百年来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城建筑,许多校舍的门廊、墙壁上仍然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丽的画面。课后探究 :以“Welcome to Britain”为主题制作一张英语小报 第三讲 美国著名旅游景点介绍指导思想:通过介绍美国著名旅游景点,让学生了解美国的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增加英语词汇量。教学方法:PPT教学内容:纽约景区介绍纽约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是美国乃至美洲最大的城市。全市由曼哈顿(Manhattan)、布鲁克林(Brooklyn)、昆斯(Queens)、布郎克斯(Bronxs)和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五个区组成。面积830平方公里。1626年荷兰人用24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国人占领,取名纽约。1789年成为新独立的美国第一个首都和美国最大的城市。十九世纪开始,纽约向世界性大城市发展。至二十世纪初,纽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伦敦、巴黎齐名。 曼哈顿区是纽约市的精华所在,在它南端的华尔街一带高楼林立,是世界和美国的金融中心。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时代广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商业区、洛克菲勒中心、百老汇剧院区、唐人街等都在这里。 纽约是个大熔炉,它有近800万人口,来自世界各地近百种以上民族,其中犹太人有200万左右,黑人有200万左右,中国人有60万以上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称“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塞纳河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