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2、熟悉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使用,层层推进的排比运用。3、领会奏疏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熟悉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使用,层层推进的排比运用。2、领会文章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一、唐太宗与魏征一代明君 很重视老百姓的力量“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鉴录“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民可畏论犯言直谏的诤臣上谓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一段贤君名臣的佳话魏徵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二、解题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三、写作背景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 四、进入文本1、请学生朗读全文,正音,全班齐读2、第一段提问: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运用什么方法提出的?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点拨: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厚则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正反对比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和“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3、第二段请同学朗读第二段,阐释重点字词,翻译。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承天景命:大克终者盖寡:能够则纵情以傲物:别人虽董之以严刑:监督句式: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结合本段段落大意分析统治者不同时期会有的不同态度及结果。时期态度结果创业竭诚以待下吴越为一体守业纵情以傲物骨肉为行路(对比论证)提问:本段中作者概括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阐述了什么观点?从哪个角度论证的?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几句,简要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从人类历史的长远发展来看,这虽是历史的必然,但要“思国之安”,就势必调动人为的因素去理智地克服它。因此作者发出疑问:“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接着从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态上(“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进行论证,说明是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最后阐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观点。4、第三段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谦冲以自牧:谦虚则思慎始而敬终:慎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则思无因喜而谬赏:失当,不恰当地信者效其忠:献出提出“积德义”“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内容正己安人,分为五方面:做法生活方面戒奢侈俭待人方面戒骄躁谦处事方面戒放纵慎用人方面戒偏邪正执法方面戒偏颇明提问:本段作者提出了“十思”的内容,它们各有什么侧重?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段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其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知足”“知止”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谦冲而自牧”“江海下百川”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务,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是戒纵欲,劝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勤勉政事;“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是戒轻人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戒赏罚不公,劝皇帝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作者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同时阐明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十思也不是空谈,其实是有的放矢,言之有事的,据后人考据当时主要是发生了一些事情,魏征由事而发提出了这些具体的建议,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事情是对应十思中的哪一思。(1)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2)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3)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游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4)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谄谀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魏征弹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6)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7)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8)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9)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10)魏征谏太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