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 语文学科试卷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基础知识(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熨(yn)斗 恪(g)守 内疚(ji) 强(qing)弩之末B绵亘(gn) 亵(xi)渎 回溯(s) 潜(qin)移默化C校(jio)勘 曲(q)谱 蕴藉(j) 有的放矢(sh)D谛(d)听 付梓(z) 给(j)予 解(ji)民倒悬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5月7日,一场空前绝后的暴雨让广州35个地下车库变“水库”。专家指出,降水全部进入城市的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系统不堪重负。暴雨固然历史罕见,但造成这么多地下停车库“灌水”,主要还是市政工程排水不畅引发的“并发症”。暴雨暴露了广州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广州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制定一部整体规划。A空前绝后 B不堪重负 C并发症 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制造生物燃料引发的农产品市场结构性变化将未来十年内的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B有的部门以为当前解放思想是经济部门的事,自己所从事工作与经济建设无直接关系,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D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作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宗教和科学更伟大的东西。哲学与宗教相似 哲学与科学相似 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哲学又和宗教一样 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A B C D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10小题,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母讳之也(讳:隐瞒) B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诲:教诲)C请与孔子适周(适:到) D累世不能殚其学(殚:穷尽)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乃殡五父之衢 良乃入,具告沛公B孔子贫且贱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C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与齐太师语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7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不全是晏子反对重用孔子原因的一组是( )(3分)政在节财 滑稽而不可轨法 倨傲自顺 崇丧遂哀,破产厚葬 游说乞贷A 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小时做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的礼仪动作。长大成人后又向老子“问礼”,说明孔子后来倡导“礼治”决非偶然。B鲁国南宫敬叔不仅为孔子“适周问礼”争取到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亲自陪他去请教老子,是以为难得的仁人。C孔子在鲁国局势混乱不堪之时来到齐国,希望得到齐景公的重用,虽然一度很受景公看重,最终却未能如愿而无功而返。D孔子在齐国曾专心学习韶乐,竟然3个月吃饭时,连肉味都尝不出来,这件事情很受齐国人称赞。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4分)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2)翻译下面的句子。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3分)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0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11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试以此诗作分析说明。(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6分)待储光羲不至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12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13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2)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题,共28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7题请停止歌颂苦难绿尘我的一篇小文坐在马路上梳头的民工媳妇在博客发表后,引来不少网友发表评论,一个未署名网友说:“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善良、坚韧的人民!”另一个网友说:“他们赚钱真不容易,我除了佩服,别无其他”。老实说,看完这两条评论后的感觉真不舒服,这些网友面对贫困线上挣扎的民工,无视社会的不合理,而去赞美残酷的现实加诸于他们的不得不去忍受的困苦。这样的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则见怪不怪,实为中华民族的一大怪。这种赞美的背后我只发现两样真实:愚昧,冷血。除了对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困苦现状赞美外,一些国人还喜欢赞美母亲的自苦。中国妇女在家庭中处处自苦以顾全其他家庭成员的“美德”,长期以来受到热切的歌颂。两三年前歌手满文军的懂你MTV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感动了整个中国,一切拥有挺挨在困苦中的母亲的记忆的人们无不眼眶潮湿,心头火热。MTV画面中的主角是个如牛马般劳作的母亲,污垢的面庞,蓬乱的头发,被柴草压弯的脊背,背着家人舔孩子吃剩的汤碗歌曲的基调充满哀怜与赞美,歌手满文军充满感情地演绎了一个感恩的儿子,但主角的结局却仿佛并不乐观,结尾一句是“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儿子对辛苦抚育自己的母亲充满了遥远的怀念,他深情地歌颂母亲,但他抒情的重点并不是帮助母亲改变困境,而是把母亲放到他心灵的祭坛上告诉她:“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在这里我无意追究这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是否足够真诚,我只想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去赞赏母亲的磨难?如果你的答案到现在一直是肯定的,那么我要推出我的结论:这等于你准备对母亲的苦难不予思索不求改善,而安于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让母亲出让她的那部分给你,你的赞美实则是鼓励母亲继续这么自苦下去。无法想像,一个饥肠辘辘的母亲面对只会一次次流着泪扑上去亲吻她、赞美她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大概有点类似慷慨捐躯维护国家利益的士兵吧。因为她对孩子的爱已经被升华为一种荣誉了。曾听一个小伙子说过,他家里最值得尊敬的就是他的母亲和奶奶,因为在家庭困难的那些年月里,他母亲和奶奶吃得最少,男人能干的力气活她们也照干,且干得比男人还多。言语中充满了对他母性长辈的赞赏和感激。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赞赏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忍饥挨饿对她们没有什么好处,让女人干男人的活也不是什么家庭的光荣,除非你想让她们继续这么挨下去。就是这样,国人习惯赞美那些在苦难中匍匐的人们。赞美他们的勤劳(卖命),赞美他们的坚韧(经折腾),赞美他们的任劳任怨(奴性),赞美的直接结果就是鼓励,中国人一直在鼓励人民遭受苦难的能力。在圣经中,苦难具足了罪的特质,苦难的存在是因为人们的罪。一个鼓励罪的民族,一个歌颂人们苦难耐受力的民族,只能催生更多的视苦难为当然的劳工,视牺牲为光荣的母亲。对于牺牲的一方,在一个光环灿烂的荣誉的笼罩下,似乎一切痛苦的起因和内在的逻辑都变得不再重要了,当你为了活着当牛作马时,人们可以不加思索给你一句赞美,当你得到口头肯定时,你会觉得你沉重的付出至少也值一个彩头,尽管那是一个如此廉价的荣誉。而最终受惠的大人们只需要肯定,赞扬他们的“勤劳”就够了;而受惠的儿子们,只要深情款款地歌唱一曲懂你就够了。可以被利用的爱一贯来自顺民和母亲。而一个安于利用顺民和母亲的民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 (选文有删改) 1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6分) A歌颂苦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面对别人身处苦难,多数人一般都是采取歌颂的方式。B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和母亲往往是中国百姓歌颂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的自苦是属于他们自己的。C满文军的懂你MTV能够感动整个中国,主要因为它的画面的沧桑感令人哀怜。D正是因为歌颂、赞美才使母亲、奶奶这些女人干的活和忍受的饥饿困苦比男人多。E当你得到口头赞美时,你会觉得你沉重的付出至少得到了肯定,尽管它有些廉价。16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全文以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和母亲为典型论据,阐述论点。B作者认为歌颂苦难不如去改变苦难,因为歌颂只能使苦难继续下去。C作者认为赞美犹如给人套上一把虚荣的枷锁,被赞美的人只能继续戴着虚伪的荣誉坚持下去。D作者认为歌颂苦难是不思进取的另一种解读,歌颂苦难的民族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民族。1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的涵义。(4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820题朱镕基的三张面孔平和的面孔1998年3月17日10时40分,朱镕基被投票决定为国务院总理。这一天上午,朱镕基给我们留下了一张沉静平和的面孔。根据中国的宪法,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决定的方式是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当高音喇叭中传出“朱镕基被批准为国务院总理”的声音,亲临现场的人们说,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一再打断大会执行主席试图推进程序的努力。掌声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团结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是所有政治性集会中必不可少的礼仪。没有人天真地认为国务院总理的提名与决定,是喜从天降的出乎意料。朱镕基亦非中国政坛的黑马。但人们还是以惊喜的心态,将掌声送给了他。自1993 年出任副总理以来,他帮助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掌声是对他以往政绩的肯定,是对他未来政绩的期待。彼时,亚洲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国企密布下岗阴云,社会底层冲突不断,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朱镕基就在这样的肯定这样的期待中,迎来了他的政府首脑时代。此时此刻,请留意朱镕基的面孔。政论作家凌志军说:朱镕基低着头,面色沉静平和,眼睛里没有了往日那种咄咄逼人的光芒。当掌声停歇,他站起来,双手合十,向与会代表躬身致谢。事后,这张面孔被人们长久地记住了。在一个见惯政治领袖昂首向前举手挥舞的国度,普通人已经不习惯于谦恭低调的面孔。朱镕基的面孔在中国政治的面孔中,犹如水墨画中的留白,给中国民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悲壮的面孔当选第二天的上午10时许,满面春风的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与等待他的中外记者见面。我们想说的是他的第二个面孔,不是春风拂面,而是严肃悲壮。看到这里,我们相信读者们已经在心头和我们一起念诵起那句十年后依然振聋发聩的朱氏名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一刻,朱镕基的面孔是悲壮的,目光是深邃的。鼓掌。中国记者在鼓掌。外国记者也在鼓掌。西方社会面对朱镕基那个悲壮的面孔,放下了他们始终为中国政治家举起的大棒,予朱镕基的亮相以极高的评价。美国投资银行界的一位作家赞扬朱镕基勇于担当,从不担心个人失败的政治后果。悲壮的面孔描绘了朱镕基的个人魅力,满足了中国社会对改革家的期待。出任总理之前,民间故事说,他在看话剧商鞅时曾为改革家的命运而落泪。在中国,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到戊戌变法,改革家的面孔总是悲壮的。“失态”的面孔当选总理第二天,朱镕基还阴沉着脸,给我们留下了一张“失态”的面孔。曾经戴过“右派”帽子的他,不愿意戴上外界送给他的“经济沙皇”或者“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的帽子,对于这样的帽子,他说:“我都不高兴!”呈现给中外记者的这一面孔和话语,被政论家评价为“失态”。需要说明的是,评论家所谓的“失态”,在这样的语境中并无贬义。相反,人们还能从这两个字中品味出率真、可爱、可敬的语感。十年过去了,想起他的人们,有时还会议论他“失态”的面孔,猜测他的脸上为什么阴云密布。“中国的戈尔巴乔夫”,这顶西方媒体经常乱扣的帽子,的确不该戴在朱镕基的头上。戈尔巴乔夫葬送了共产党在苏联的执政地位,是共产党的败家子,而朱是忠诚于共产党的事业服务于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朱镕基在他总理任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用他执政生涯中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开门见山地分享了他的九大施政“心得”,他不但细数了成绩,也开列了遗留问题清单。全国人大代表们一如既往地用热情的掌声,给了他无言的评价。海内外民间人士则匆匆给了他许多评价的言辞。机构改革成败几何?税费改革是成是败?国企改革能打几分?纷纭众说,褒贬不一。今天,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间纬度内,我们已不想纠缠于对他成败功过的议论。还是让我们重温他在1998年的三张面孔吧。请相信,在谜样的不可思议的中国历史上,他留在1998年春天的三张面孔,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发清晰,反复温暖我们敏感、脆弱的心灵。(南方周末 2008-12-11 作者:文平) 18“没有人天真地认为国务院总理的提名与决定,是喜从天降的出乎意料。”为什么说喜从天降的不是出乎意料?(4分)19联系上下文,你如何看待朱总理的“失态”? (5分)20联系全文,谈谈朱总理的“三张面孔”体现了他怎样的人格魅力?(6分)四、语言运用(本大题2小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