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科学疮疡,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疮疡广义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病。狭义疮疡: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中多见化脓。本章所论述的是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致病因素:,外因:1.外感六淫邪毒 2. 感受特殊之毒 3.外来伤害等 内因:1.情志内伤 2.饮食不节 3.房事损伤等,病机:,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疮疡初期 (肿疡期)疮疡中期(脓疡期或成脓期)疮疡后期(溃疡期)因此,观察有无脏腑的病理反应,也可作为判别疮疡轻重的一个重要依据。,诊断,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溃疡及功能障碍,这时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 这些症状随受邪性质、病程迟早、病变范围和病变深浅而异; 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功能障碍产生的特殊体型对临床诊断 有一定的价值; “腐去则肌生”、“肌平皮长”是疮疡疮面愈合的两个基本阶段。化脓性疮疡后期疮面肉芽的辨别亦十分重要; 辨别疮疡有无损伤筋骨和透内膜很重要。疮疡损伤筋骨多在四肢,疮疡透膜多在躯干。,诊断,2、全身症状:1.轻症小恙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2.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发厥等症;3.病程长的,还可出现气血虚损、脏腑不足的表现,病情虽然沉重,全身症状却可能并不明显。4.在疮疡疾病的不同阶段,辨明脉象的有余与不足,以及脉率的变化,对分析疾病的病因,确定病证的性质,判断疮疡的转归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治疗,基本治则: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疮疡在病理变化过程中明显表现为初、中、后期三个不同阶段,无论内治或外治均可按其阶段辩证施治。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疮疡,有时可仅用外治收功;而疮疡大则需要内治、外治相结合。,辨证论治,内治1.初期(初起)宜用消法,以祛邪为主。 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方剂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2.中期(成脓)宜用托法,以扶正祛邪并重。透托法透脓散,补托法托里消毒散;3.后期(溃后)宜用补法,以扶正为主。补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 治疗时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证、主要病机来立法遣方用药。,辨证论治,外治: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辨阳证、阴证、半阴半阳证,然后选择不同的外治剂型、方药和方法辩证施治。1.初起:箍毒消肿。阳证金黄散、玉露散,或金黄膏、玉露膏等;阴证回阳玉龙散或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外敷;半阴半阳证冲合膏外敷。2.成脓:脓熟时应适时作切开排脓术。注意切开时机、方向、深浅、切口位置、大小等的选择。3.溃后:先宜提脓去腐,继则生肌收口。 此外,治疗中还要重视患者的精神调摄。饮食宜忌、日常起居、护理换药等,加强医患配合,争取早日痊愈。,疮疡疖,概念: 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以局部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 :1.肿势局限 3cm,突起根浅2.局部色红灼热疼痛3.易脓、易溃、易敛4.四季皆可发生,多发于酷热夏秋季节5.随处可生,尤以头、面、颈、背、臀等处多见 分类 : 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西医病名 : 疖、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发际疮,蝼蛄疖,无头疖热疖,暑疖,病因病机,外感暑毒热毒蕴结体虚毒恋脓毒旁窜,西医认为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如伴营养不良、糖尿病,或是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等均容易导致疖的发生。,诊断,一、症状: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小,多在3cm内,可伴热证。1.暑疖:发病于夏秋之间,常见于小儿及新产妇,多发于头面部。2.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3. 疖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免疫功能等检查,1.暑疖: 有头疖:突起根浅,有脓头,脓出即愈。 无头疖:无脓头,化脓快,愈合快。2.多发性疖病,危险三角区:通俗的说是从鼻根到两口角 。,鉴别诊断,1、痈单发,无头,顶高色赤,范围大,6-9cm2、颜面疔疮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疖晚而有脓栓。3、有头疽相背部,多个粟粒样脓头,9cm4、脂瘤染毒面颊部,背部,有丘疹或黑头,粉状物5、囊肿型粉刺粉刺,内治,1.暑湿蕴结:夏秋季节,小儿及产妇多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2. 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祛风解毒防风通圣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阴虚内热,体虚毒恋:此愈彼起,伴阴虚内热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生脉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1、初起小者:千捶膏、三黄洗剂 大者:金黄散、玉露散,银花露调敷 珠疖:青黛散麻油调敷2、脓成切开排脓3、溃后九一丹掺太乙膏盖帖;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生肌散掺白玉膏收口。若有袋脓或相互串通成空壳,宜作十字切开,并将串通的空壳全部扩开。出血应加压包扎,死骨松动应钳出,可加垫棉法。,其他疗法,1.中成药:清解片、六应丸、六神丸2.西医治疗:病情较重者,应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如有糖尿病者,必须控制血糖。,预防护理,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4.对未成熟的疖,不应自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预防护理,1.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少食辛辣炙煿助火之物及肥甘厚腻之品,忌食鱼腥发物。多饮清凉饮料。炎夏季节,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烈日暴晒,注意通风。防治痱子发生,如已发生,可扑痱子粉、青黛散等。,预防护理,2.护理忌自行挤压搔抓。局部尽量少用油膏类药物敷贴。箍围药干燥时,宜随时湿润。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消渴病、肾病等。体虚者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结语,1.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2.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3.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多,随处可生,尤以头、面、颈、背、臀等处多见;4.四个证型: 暑湿蕴结、 湿热内蕴、阴虚内热,体虚毒恋5.基本治则清热解毒;6.注重与疔等疾病的鉴别。,疮 疡痈,概念:是一种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分类:外痈-体表、内痈脏腑(肝痈、肺痈等)西医病名: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一般不会 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痈是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之意。,分类:体表痈、大腿痈、膝痈、黄鳅痈、小腿痈(又名鱼肚痈)、耳根痈、颈痈、腋痈、肘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囊痈、子痈、锁喉痈、脱囊痈、肛痈、乳痈等。,性质、病因、治疗、转归上与体表痈不同,故列入发、泌尿生殖系疾病、肛肠疾病、乳房疾病中叙述,鹰咀痈,腹壁痈,胯 腹 痈,悬痈,一、疮疡痈体表痈,概念: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病位浅浮,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内陷证。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邪毒湿浊郁阻肌肤,气血凝脂化火成毒,病因病机:,皮肉外来伤害染毒,过食高粱厚味,痈,西医认为:本病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亦可由远处原发病灶经血循环或淋巴管转移而来,也可发生在局部损伤的血肿和异物停留处,也有因注射治疗而发生。,外感六淫邪毒,诊断,1、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初起:患部皮肉之间突然肿胀,迅速结块,皮色焮红,灼热疼痛 成脓:局部肿势高突,痛如鸡啄,按之中软 溃后:多脓出稠厚,色黄白全身症状: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白薄、脉象滑数等2、实验室检查 WBC、中性,鉴别诊断,1.疖:与无头疖相鉴别,病小而位浅,范围多在3cm,2-3天化脓,无全身症状2.脂瘤染毒:平时已有结块,中心粗黑毛孔,挤出粉样油脂,臭味。3.有头疽:项背脑后肌肉丰厚之处,多个粟粒状脓头,溃后状如蜂窝。4.发:皮肤疏松部位红肿蔓延成片,中心明显 ,四周较淡,范围较痈大,约10cm。35天皮肤湿烂,随即溃烂,或中软不溃。,治疗,辨证论治基本治则:以清热解毒、流通气血、驱除毒邪为主,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内治风热初期:红肿热痛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减热毒炽盛:红肿热痛加剧,痛如鸡啄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透脓散加减气血两虚:溃后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色淡红不鲜或暗红,愈合缓慢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生脉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外治1.初起:金黄膏、玉露膏2.成脓:切开排脓3.溃后:初起宜提脓去腐,用八二丹、九一丹; 脓尽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 袋脓:垫棉法、扩创引流。,治疗,其它治疗:1、中成药 六应丸或六神丸2、抗生素 病情较重者,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护理,1、预防:避免外伤、增强体质、清淡饮食2、护理: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并减少行走。其余护理同“疖”。,疮 疡有头疽,概念: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初起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扩散迅速,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至30cm以上。 发病年龄:中老年、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内陷 好发部位:项后、背部西医病名:痈,头顶百会疽 鬓角鬓疽额部额疽 耳后高骨处左夭疽、右锐毒项部脑疽 脊背正中背疽、发背背部两侧搭手 胸部缺盆疽膻中穴膻中疽 少腹部少腹疽四肢太阴疽、石榴疽、臀疽、腿疽饮药酒酒毒发 湿痰郁洁痰注发按形状莲子发、蜂窝发 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基本一致,故并作有头疽论述。,有头疽的不同命名:,脑疽,脑疽,搭 手,有头疽的感染扩散,少腹疽,病因病机,发展倾向:1、体虚消渴易发本病 2、阴虚水亏火炽,毒势更甚 3、气血虚弱,毒滞难化,易于内陷,1.外邪入侵2.脏腑蕴毒3.素体虚弱,西医认为本病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好发部位:项后、背部年龄:中老年发病初起局部肿块,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作痒作痛,向周围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痛,时历近一周。以后肿块增大,创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其常超过10cm,一开始即伴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分为四候,每候7天左右:(1)一候成形 (2)二候化脓(3)三候脱腐 (4)四候生肌,一候(初期) :红肿结块,粟粒状脓头,作痒作痛,逐渐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痛,全身症状明显。二、三候(溃脓期) :疮面腐烂形如蜂窝,常超过10cm,甚大逾盈尺,伴高热口渴。脓液畅泄,腐肉渐脱,则全身局部症状渐退四候(收口期) :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预后:项背部不易透脓,病情较重,内陷多见 四肢容易透脓,病情较轻,陷证少见 体虚、消渴易内陷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尿糖,脓培养加药敏,电解质。,中西区别,中医痈:体表脓肿 急性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结炎,一般6-9cm,光软无头,表浅,易肿易成脓,易溃易敛西医痈:毛囊或皮脂腺急性化脓性炎症,有头疽,范围大,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内陷。,有头疽的十字形切开引流,预防护理,1、预防:一是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疖,防止感染扩散;二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加皮肤抵抗力;三是有糖尿病时应积极治疗。2、护理: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切忌挤压,患在项部者可用四头带包扎;患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并减少行动;患在项背部,睡时宜侧卧,创周皮肤保持经常清洁。外敷药膏应紧贴患部,掺药宜散布均匀食宜清淡,忌食鱼腥、辛辣等刺激发物,以及甜腻事务,伴有消渴病者,给予消渴病饮食;虚证气血两虚行滞难化者可适当增加营养食品,如鸡、肉等,疔疮,范围广泛:包括中医急性化脓性感染及部分特异性感染。分颜面疔、手足疔、红丝疔、烂疔、疫疔。,疮疡疔颜面部疔疮,概念: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之变。西医病名: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疖或痈并发蜂窝织炎。,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眉心疔,又称印堂疔、眉棱疔、眼胞疔、颧疔、颊疔、鼻疔、迎香疔、人中疔,又称龙泉疔、虎须疔(疽),又称髭疔、锁口疔、唇疔、反唇疔、承浆疔、地角疔。,鼻疔,鼻根疔,鼻翼疔,迎香疔,人中疔,唇疔,颧疔,颏疔,眼角疔,走黄,病因病机,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若发生在上唇周围或鼻部,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经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引起化脓性的海绵窦结膜炎。,诊断,、临床表现好发部位:额、唇、鼻、眉、颧。局部:初起粟粒状脓头,或痒或木,范围cm左右,根深坚硬,状如钉丁,继之逐渐红肿热痛。中期(d)肿势渐大,疼痛加剧,脓头破溃。后期(第d)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疔根)随脓外出,肿痛止,身热减轻的,病程一般10-14天,即可痊愈。全身: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初起可有恶寒发热,中期伴有发热、头痛、口苦、舌干、便秘溲赤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滑数等;后期随局部症状减轻而消失。,诊断,合并症:走黄疮顶陷黑无脓,烦躁壮热,神昏谵语(走黄)、流注、内痈、附骨疽 辅助检查:WBC , (脓液及血液) 细菌培养+药敏 。,鉴别诊断,1.疖3cm,无明显根脚,无明显全身症状。2.有头疽项背部,多头或蜂窝状,范围超过9-12cm,病程长。3.疫疔初起斑丘疹,迅即肿胀,作痒不痛,暗红色或黑色坏死,绿色水疱,疮形如脐凹,伴全身症状明显。4.脓疱疮儿童,面部,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可迅速增大化脓。,疮疡疔手足部疔疮,概念: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手部发病多于足部,易损筋伤骨,影响手的功能。西医病名: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掌中间隙感染、鱼际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分类:蛇头疔、蛇眼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 因发生的部位及形态、预后不同有多种命名:蛇头疔、蛇眼疔、沿爪疔、蛇背疔、螺疔、蛀节疔、泥鳅疔、水白疔,又称水蛇头、鱼肚疔或蛇腹疔、手足丫疔、托盘疔、虎口疔、足底疔、涌泉疔等。,蛇肚疔,蛇头疔,蛇眼疔,托盘疔,沿爪疔,疮疡疔红丝疔,概念:红丝疔是发于四肢,以病变前臂或小腿内侧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伴全身不适,甚至出现走黄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特点:先在原发病灶处有红肿热痛,继则有红丝一条,由前臂或小腿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导向肘部而及腋窝,下肢导向膝部而及腹股沟,使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西医病名:急性淋巴管炎。,红 丝 疔,西医认为本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炎症严重者可波及邻近淋巴结,引起急性淋巴结炎。,诊断,1.多发于四肢内侧, 远端多有病灶。2.原发病灶红肿热痛。3.红丝一条或多条迅速向躯干方向走串,常伴肘、腋、腘窝、腹股沟部臖核作痛。,诊断,4.红细较细的,1-2天可愈;红丝较粗的可结块,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有的2-3处相互串连。病变在浅部的,结块多而皮肤色红;病变在深部,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但可见条索状肿胀和压痛。如不消退则化脓,化脓在7-10天左右,溃后收口较易。如果2-3处串连贯通,则收口较慢,严重者可引起“走黄”。 5.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治疗,外治1.先按“手足部疔疮”处理原发病2.红丝细砭镰法3.结块成脓切开排脓4.溃后去腐生肌,脓尽宜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疮 疡疔烂疔,概念:烂疔是发生在皮肉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来势急骤凶险, 局部焮热,胀裂样剧痛,进行性肿胀,皮色黯红,然后稍黑或有白斑,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范围甚大,皮肉迅速腐烂,轻按患处有捻发音,溃后流臭秽污血,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中医文献:水疔、卸肉疔、脱卸疔等。西医病名: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即气性坏疽。,西医认为,本病多由梭状芽孢杆菌经伤口进入组织,在厌氧环境中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和溶纤维酶,引起组织液化。蛋白质和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组织肿胀、缺血、坏死,病变扩散,病情恶化。,诊断,1、农民、战士。发病前多有手足创伤和接触泥土、污物史。2、潜伏期一般6-8h至1-4d。3、好发部位:足部及小腿,臂、臑(nao)、手背等也偶有之。发病先兆:患肢沉重、包扎过紧感。,疾病过程,(1)初起:患肢有沉重或包扎过紧感觉,伤口局部明显肿胀,疼痛剧烈,有胀裂感,疮口周围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按之陷下不能即起,迅速蔓延成片,状如丹毒,但皮肤颜色黯红。,疾病过程,(2)坏死期:1-2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出现许多黯红色液体的小水疱,很快积聚融合成数个大水疱,破后流出淡棕色浆水,气味臭秽。疮口周围呈紫黑色,中央有浅黄色死肌,无弹性,切割时不出血,无收缩反应,创面略带凹形,轻按患处有捻发音,重按则有污脓溢出,稀薄如水,恶臭,并可见气泡溢出。此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虽大,但多能渐渐收口而愈。,疾病过程,(3)全身症状:突发高热(大于40摄氏度),寒战,呼吸急促,头痛,烦躁,呕吐,面色苍白,或神昏谵语;一昼夜后,虽身热略降,但神识仍时昏时清,伴有烦渴饮饮,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焦糙,脉洪滑数(每分钟100-120次)等。,4、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并进行性下降。局部分泌物涂片和细菌培养可发现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红、白细胞,厌氧培养可见梭状芽孢杆菌。X线检查伤口附近肌群可见气体积聚的阴影。病理活检可见肌纤维大量坏死,结构紊乱,大量芽孢杆菌存在和少量白细胞浸润。,鉴别诊断,流火 (下肢丹毒):反复发作,皮色鲜红,边缘清楚,高出周围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技术升级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如何制定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咸宁市园林绿化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员工与公司协商终止的合同协议
- 2025【村路面硬化工程施工合同】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合同
- 2025【合同转让协议书】普通商品转让合同范本
- 2025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劳动合同
- 2025企业间借款的合同协议书
- 2025买卖合同争议解决方法
- 2025版权授权合同协议书范本
- 啤酒采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高血糖症的急救与护理
- 成人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换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DBJ41-T 137-2014 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高清版)
- 2017版通信工程概预算定额库
- 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罚款通知单
- 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