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教案-第三章语音.doc_第1页
语言学纲要教案-第三章语音.doc_第2页
语言学纲要教案-第三章语音.doc_第3页
语言学纲要教案-第三章语音.doc_第4页
语言学纲要教案-第三章语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音位及音位组合的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的性质(一)什么是语音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功能。 1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任何表达信息的符号都要以物质的材料作为载体,使它本身能得以发出、传递和被感知。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语言必须凭借声音这种可感知的物质形态,把语言成分物质化,以此来传递、接收、分辨和理解无形的意义。在具体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借助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听话人,听话人则凭借听觉器官接收到的这些声音来认知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依靠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从而实现和完成交际任务。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2、语音和一般声音的本质区别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具有生理属性。有别于风声、雨声、铃声、琴声,也有别于各种动物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其次,语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和语义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的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各种各样的音,如咳嗽声、口技演员模仿的动物的叫声等等,但这些声音都不是语音。只有表达语言的意义的声音才算做语音。第三、语音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等自然属性之外,它还具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物理属性一切声音的产生均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质、音高、音强、音长成为语音四要素。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例如,钢琴和手风琴即使用同样的音高、旋律和音强来演奏,人们仍然能够分辨出它们声音的不同品质。(三)语音的生理属性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肺(动力)、声带(发音体)和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腔)。1肺:提供发音的动力。 2喉头和声带:人类语音的发音体。声带在喉头里面,喉头对声带起支撑、保护和调节作用。声带有两片,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发不同的音,声带处于开合的不同位置。看书58页的图。3口腔、鼻腔和咽腔:人类语音的共鸣腔。a口腔,分为上腭和下腭,上面各有一些发音器官或发音部位: 上腭:上唇、上齿、齿龈、硬腭、软腭、小舌口腔 舌尖 下腭:下唇、下唇、舌头 舌叶 舌面(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舌根)口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口腔中的不同发音器官和发音部位相互配合能够发出的语言当中的一般的元音和多数辅音。b咽腔:位于口腔后面,喉头上面,是一个管状的“四岔口”,上通鼻腔、前接口腔,下连气管和食道。鼻腔和喉头之间有一块会厌软骨,平常呼吸或说话的时候,它处于自然的状态,空气可以自由地从气管出入;在吞咽东西的时候,它就向下盖住气管,让食物等进入食道。鼻腔和口腔之间有软腭和小舌,软腭和小舌下垂的时候,就会堵住气流往口腔的通道,打开气流通往鼻腔的通道,这时发出的音就是鼻音,如n;反之,软腭和小舌上升的时候,就会堵住气流往鼻腔的通道,打开气流通往口腔的通道,这时发出的音就是口音,如b。在发音当中,咽腔除了起共鸣作用外,还可以发出咽壁辅音?、?,发音方法是,将咽腔的后壁前缩,与后移的舌根形成一定的缝隙,气流摩擦而出。c鼻腔:鼻腔的内部是固定的,它在发音时只能起共鸣作用,使音素具有鼻音特色。常见的鼻音有mmN。上述发音器官是按照部位进行分类的。也可以按照是否能够活动分类,能够活动的是主动发音器官,不能活动的是被动发音器官:主动发音器官: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发音器官 被动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这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1)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例如英语bin(仓)中的b和pin(别针)中的p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前者(b)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后(p)者没有用。(2)发音方法,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例如汉语普通话bu(布)中的b和fei(飞)中的f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二者的发音方法不同。发b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f时使上齿靠近下唇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3)共鸣器的形状,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例如汉语普通话lu(路)中的u和la(拉)中的a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发这两个音时口腔这个共鸣腔的形状不同。(四)语音的心理属性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因此,语音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语音的心理属性。1、作为心理现象的主观听觉和语音的客观声学效果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同样的语音声学要素的变化,有时能被感知,有时并不能被感知。比如,人们主观上对音高的感知与客观的声波频率并不一致,对于一个300赫兹的声音,若提高1赫兹,人们可以感觉得到,而对于一个3000赫兹的声音,若提高1赫兹或2赫兹,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声音的变化。2、作为心理现象的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概括性。当人类的听觉器官在感知语音时,大脑的听觉中枢在积极地参与语音识别,它往往对听觉器官传递过来的饿声波进行一定的过滤和筛选,只选取与语音识别有关的声波特征,而舍弃其他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虽然不同的人发同一个音时声波特征不同却不会影响人们对其的正确感知忽略其中的差异,将之听成同一个音,而不会听成不同的音。(五)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紧密相联的,而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具体语言的语音的表义功能是由具体的语言社团赋予的,是社会习惯使特定的音同特定的意义结合在一起。离开了社会的交际需要,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也就没有语音存在的必要了。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任何语言社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都是特定语言社团选择的结果,而人的发音生理条件只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可能的范围。二、音素和音标我们平时说话或听别人讲话,听到的是一连串的语流,其实语流并非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它也是由不同的单位组合成的。从听觉上感觉到的最自然的单位是音节。比如我们说“太阳”,很自然地能辨别出这是由tai yang这样三个音节构成的。音节还可以往下切分,tai还可以切分成t和ai两个部分,ai还可以再切分成a和i,a、i就不能再分了。所以音节tai是由t、a、i三个单位构成的。这三个单位每个音只有一个发音动作,已经是最小的了,不能再切分,它们就叫做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从生理角度来看,一个发音动作所发出的音就是一个音素,也叫一个音。例如,da包含两个发音动作,d的发音动作和a的发音动作,所以是两个音素。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音标是研究语音和记录语音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可把音标分两种,一种是适用于某一种语言的,如汉语拼音只适用于汉语,俄语的斯拉夫音标适用于俄语,英语的韦氏音标适用于英语;一种是世界通用的,可以用来记录人类所有语言的语音系统,比如国际音标,就可以记录描写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时候再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有时候也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办法来补充。要能够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注意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的区别。(一)国际音标及其制定背景国际音标的出现是社会科学文化和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对语言尤其是语音的分析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后所必然的要求。语言学本身的发展是国际音标产生的内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国际音标得以产生的外因。国际音标最初是以记录欧洲各国语言的语音系统的,音标还不是很多,后来,随着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加上许多国家的教师纷纷入会,接触到的语音音素越来越多,原来的符号已不够记录新的音素了。于是学者们又不断修订完善国际音标,改良不合适的符号,并且扩充字母,以满足记录不同语音的需要。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国际音标,是修改至1979年的版本。国际音标是以人类所有语音为对象制定的,可以用来记录任何语音系统的音素。国际音标是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构成的,在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情况下采用了许多的变通办法,以弥补字母数量不够的问题。国际音标的许多变通使用字母记音的方式可以说是前借用希腊字母)就构成了记音体系,满足了记录不同语音的需要。这些变通的方法,由于基本上还是以拉丁字母作为基础的,改造后的字母看起来似曾相识,既陌生又熟悉,容易为人接受,因此国际音标的这种开创性的工作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国际音标自公布以来,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如国际语音学会在其成立60周年的简史中所言:“不但学会的官方出版物用国际音标记音,各国跟学会没有关系的作者,在许多字典和教科书里也用国际音标记音。更加重要的是,学会的特殊字母,有的得到非洲一些语言正式采用,成为通行的文字”在今天电子信息化时代,在国与国之间越来越国际化的时代,国际音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成为我们学习外语必不可少的工具。(二)国际音标的特点与作用第一,记音准确。国际音标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即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符号只能代表一个固定的音素。比如汉语拼音中的“pa、zhang、ai、ian”,其中的四个a其实是四个不同的音素,但都用一个字母a表示,国际音标则分别用四个不同形体的字母表示这些不同的音素,只用a表示这几个音素构成的音位;又如汉语拼音中的i,代表三个音素,国际音标就用三个不同的符号表示,用i表示这三个音素构成的音位。第二,形体简单清晰,便于学习运用。国际音标符号所代表的音素在很大程度上尽可能与传统的拉丁字母所表示的音类一致,例如字母b、p、m是唇音,国际音标就用来表示双唇部位的音素,其中双唇部位送气的p增添附加符号(也可用小号的h附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构成,其它如d、t表示舌尖中音,g、k表示舌尖后音,都“依国际习惯决定罗马字母的音质”(国际音标制定原则第四条规定),所以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国际音标种种变通创造字母的方式,如采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颠倒字母、双字母、反写字母、合体字母、字母变形、增加附加符号等,既充分运用了传统字母,又在传统字母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说是不造字母而又产生了新的字母形式。国际音标记录语音,其符号选择与排列方式比汉语拼音更有规律性,更容易掌握,例如普通话中有三对塞音,普通话用b、p、d、t、g、k六个字母表示,国际音标只用了p、t、k三个字母,由于三对塞音主要是送气与否的差别,所以国际音标用了附加符号来区别送气的辅音。普通话中三对六个塞檫音也是送气与否的对立,国际音标作了同样的处理,只用三个符号记录,而且因为塞檫音具有塞音和檫音的特点,所以这三组音素用双字母表示,塞音的成分选择t为符号,檫音的成分则选择同部位的檫音符号构成,如ts、ts,这样排列,是一种语言的语言音素的系统性更加突出。第三,使用灵活。国际音标表上的符号是有限的,在记录一些语言时,不免要碰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音素,因此可以根据国际音标制定的原则,创造新的符号。比如1979年增补了一个舌面前、低、圆唇元音,即a的圆唇音,这个元音是由字母o和E两个合体构成的。这是符合国际音标符号的构成方式的。此外国际音标还规定了统一的附加符号,这些符号有三十余个,也是国际公认的,如“”放在元音字母上,表示鼻化元音,“h”放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发音时送气,“:”放在元音右面,表示长元音,等等,这样,既准确地区分了音素的音质,又避免了创造新的字母,简化了国际音标的符号系统。国际音标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学习语音。我们学习一种语言的语音,如果掌握了国际音标,不但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而且还可以准确细致地掌握语音音素,很好地区别容易造成混淆的音素。国际音标一符一音,一音一符,它所代表的音,和实际语音音素是相同相近的,只要按照音标发音,就能准确读出一个词的音来,哪怕这个词我们还不会使用,但不妨碍我们认读。尤其是学习外语,国际音标可以说是绝好的工具。比如目前国内出版的英语词典,无论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都是用国际音标注音的。通过词典的注音,我们可以准确地发音。例如英语单词“good”,正确发音是,但是因为普通话没有浊辅音,很多人把这个词中的浊音清音化了,念成kut,如果学习了国际音标,知道和d代表的是浊音,而不是汉语拼音中的 和d,就不至于把音发错了。第二,有利于语音研究。研究语音,难免要涉及到古音和方音,这时就需要一套音标来标注相关的音素,国际音标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古代汉语中要系统的浊辅音声母,而现代汉语除了m、n、l等几个音外,并没有古代那样清浊成系统对立的浊辅音。我国方音众多,差别很大,要研究方言概况,描写方音系统,也需要要一套完整的记音符号,这就只能使用国际音标。离开统一的国际音标,我们无法把古代的和方言中特殊的音素记写下来。假如我们还像古人那样用汉字“帮、旁、并、明、定、照”之类来表示,就很难把其中的各个不同的音素分析出来,也不容易讲得清楚。至于我国的方音研究,就更离不开国际音标的帮助了,因为汉语方音多种多样,有很多普通话中所没有的音素,这些音素是无法借助汉语拼音来表示的,只能使用国际音标。即使是分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也要借助国际音标,单凭汉语拼音是不够的。例如汉语拼音bi、zi、zhi三个音节中的i,其实是三个不同的音素,第一个音节中是舌面前音,第二个音节中是舌尖前音,第三个音节中是舌尖后音,国际音标用三个不同的符号表示。类似这样的差异情况还有不少,国际音标可以细致地把这些不同的音素区分开来。所以国际音标对于我们认识和学习普通话语音,也不无帮助。三、语音学(phonetics)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特性和在言谈中的变化规律。由于它的研究内容关系到发音动作(生理现象),语声特性(物理现象)以及听感(心理作用),而人类的不同语言集体各有自己的语音特点,因此现代语音学的研究又需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作为基础。语音学(phonetics)一词在西方来源于希腊文嗞嬜忕s,意为声音。早期研究范围比较广泛, 除研究语音特性外还包括语言的读音或拼音学、语音系统学等。 在中国传统音韵学研究中有关语音的描写和分类, 也都属于语音学的范畴。但自近代科学的语音学发展以后,分类越来越细,定义也趋于严密,语音学就专指语音本身特点的研究了。(一)研究范围和对象早期的语音学研究多只为了语言教学的需要以及语言研究的兴趣。近年来由于医疗器械的完善,人们能观测发音器官的动作和功能,就发展了生理语音学。由于声学仪器的发展,从前许多只能耳听的语言现象现在不但可以目测,而且可以用人工来合成,于是有了声学语音学。由于心理测验方法的改善,思维和听觉神经生理的研究日趋进步,言语控制、听觉反馈中的语音规律分析得越来越深入,又产生了感知语音学(或心理语音学),并发展为神经语音学。这是从研究手段来看的 3大分支。最近,由于信息时代的前进和人机对话的需要,孤立研究语音已不能满足要求。因为人类的语言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音的缀合,而是一系列相互依存制约而且多变的音的串连,同时语言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和个人语言习惯,研究语音不能离开特定语言的规律(包括语法、修词、音变等),于是又提出了语言学的语音学。语音学的研究对象,传统上一般只限于元音、辅音、声调、重音以及节奏、音变等,这些都属于定性研究。近来由于分析手段的进步和语音信息处理的迫切需要,又加强了语音韵律特征的综合研究和定量研究。语音学的应用方面,近年来除教学和语言学研究外,已遍及与人的语言有关的各个学科,主要如:言语矫治、通信工程、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以及人工智能和人机对话的探索,传统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已不能适应要求,所以最近又提出了第五代语音学或言语工程学。它综合上述生理、声学、感知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知识来探求人类言语的变量和不变量,以便为技术革命服务。(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发音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过程的语音学分支。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学特性的语音学。从物理学特征来看,语音的特性可概括以下四个方面: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感知语言学:研究语音感知阶段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特征的语音学。感知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耳的生理构造以及大脑理解语音的心理过程。音系学:全称叫音位系统学。以某一种语言或方言内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为出发点,分析有多少语音单位,语音单位的聚合与组合情况,以及组合时发生的语流音变等。如果说前面三种语音学是以语音本身的物质性为基础,音系学则是以语音的社会功能为基础,它的工作是把现实中千变万化的具体语音抽象化,整理成一套简单易行的语音体系。(三)语音学的六个分科从研究手段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将语音学分为六个分科:(a)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言的声音构成,即人类语音的一般特征。(b)具体语音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声音构成,如研究汉语的叫汉语语音学,研究英语的叫英语语音学等。(c)历史语音学:主要研究某个具体语言的语音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d)比较语音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语音之间的异同和对应关系。(e)应用语音学:把语音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各个部门,解决从社会生活中提出的同语音相关的各种课题。(f)实验语音学:应用物理学、数学和生理学的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对语音进行分解与合成,并在科技领域进行应用,使语言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第二节 音响一、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就是一般所说的声音四要素。语音同样也有这四个要素。1音高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快慢决定的。男子、妇女、儿童的声音差别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不同,振动频率就不同。同一个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是由于人类有控制声带松紧的能力。2音重 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用力大,呼出的气流强,声音就强,用力小,呼出的气流弱,声音就弱。3音长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4音质 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例如,钢琴和手风琴即使演奏的是同一首曲子,人们仍然能分辨出是不同的乐器,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质不同。二、语音中不同音质的形成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是三个发音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1、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2、发音方法,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3、共鸣器的形状,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第三节 发音一、发音器官语音是发音器官各部分协同动作产生的。从发音方面描写语言,最有效的办法是确定每个音在发出的时候有哪些部分的器官参加,它们如何协同动作,也就是定出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人类主要的发音器官分三大部分:肺,喉头声带,口腔、咽腔和鼻腔。肺是发音的原动力;声带是发音体,位于由软骨组成的喉头;口腔、咽腔和鼻腔是共鸣腔。口腔由上下唇、上下齿、上下腭、舌头和小舌组成。其中如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我们说话的时候,常由主动发音器官向被动发音器官接触或靠近,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一、语音的分类1、根据声音的产生来分,主要有乐音和噪音。2、根据在音节中所处地位来分。分为元音和辅音。3、根据共鸣腔来分。分为口音,鼻音以及口鼻音。单纯利用口腔作为共鸣腔发出的元音叫“口元音”;利用口腔和鼻腔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元音叫“鼻化元音”。二、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要点:气流有无受到阻碍,发音器官是否均衡紧张、气流的强弱、声带是否振动。(1)发元音的时候,声道完全放开,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时,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4)发元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辅音时,有的振动声带有的不振动声带。三、元音又称母音。普通话里如 a、i、u等都是元音。早期人们已经知道元音是在口腔中无阻碍的音,而辅音则不同。后来用 X光透视方法,观察到了发元音时口腔中各部位器官的活动状况。有了声学分析,又知道元音音色的不同都是由于声腔中共鸣值的不同而造成的。至于元音是怎样发生的,声带的动作怎样,也都有了分析的仪器。所以现在关于元音的知识已大为丰富。元音的产生,简单说来是由闭着的声带被呼出的气流所冲击,作有周期性的颤动,经过口腔的调节有了共鸣而形成的。元音音色的不同,由口腔各部位,包括舌的高低、前后,唇的圆、展,以及下颌的起落来决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舌的位置。因此以前描写元音音色,主要是凭“舌高点”,也就是舌尖、舌面或舌根与上腭距离的大小来决定,而把唇的圆、展定为次要因素。近来根据实验,把元音的生理参数分得更多,如:舌的高低度,舌的前后度,舌的拱度(凹凸度),喉的咽宽度,喉头抬高度,唇的垂直高度(开口度),唇的宽度(展唇度),唇的前撮度(圆唇度),软腭下垂度(鼻化程度),声带闭合度(气声程度)等。1.决定元音音质的差别因素:决定元音音质的差别因素有三个: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成。所有元音的发音体和发音方法都是相同的。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共鸣腔里面最主要的是口腔,一般元音的差别正是决定于口腔的不同形状。因此,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改变口腔形状的三种方式:(1)舌位的高低。(2)舌位的前后。(3)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决定着每个元音的音质。四、元音的发音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的不同,可以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语言中的元音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1、根据发音时舌位的前后变化可把元音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和后元音。2、根据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变化可把元音分为高元音、次高元音、半高元音、中元音、半低元音、次低元音、低元音。3、根据发音时唇形的变化,可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对任何一个元音都可以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去描写,这三个方面任何一点发生变化,都将改变元音的音色,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来。例如: i 前高不圆唇 e 前半高不圆唇 前半低不圆唇 a 前低不圆唇 u 后高圆唇 o 后半高圆唇这八个元音被称为基本元音,其他元音都可以以它们为基准去描写。五、辅音辅音:又称子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音。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发出音来。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辅音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分类。1、按照发音部位,辅音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中音、舌面后音、小舌音、声门音、喉音等。2、按照发音方法,辅音可以分为塞音、鼻音、擦音、塞擦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等。3、除此以外,辅音还要区别清和浊、送气和不送气、鼻音和口音几对发音特点。普通话里如b、p、m、f等都是辅音。发音方法是,由于口腔中有了阻碍,呼出的气流通过这些阻碍而爆发成音或摩擦成音。发音动作的次序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先把发音器官位置摆好的阶段称为成阻,已作势而还未出声的阶段称为持阻,声音发出时称为除阻。辅音的气流一般来自肺部,通过声门、声腔,由阻碍而成声。由于声门的开着或闭着而形成辅音的两种不同声源,声门开着,声带不颤动,成为爆发或摩擦的噪音,称为清辅音,声门闭合,肺部气流冲开使声带颤动,产生乐音,与爆发或摩擦同时(或先期)发出的,称为浊辅音。辅音由于口腔中发音部位(阻碍部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发音部位也是分析辅音的重要依据。口腔中的阻碍一般由静的器官和动的器官构成,静的多在上部,如上唇、上齿、上腭等,动的多在下部,如下唇、下齿、下颌、舌的各部等。软腭后端的小舌虽居上部,却非常灵活,它能上下移动而开闭咽通道,由此决定是口音还是鼻音。六、辅音的发音辅音的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因此分析每个辅音的发音方面的特点,都必须记住辅音主要有哪些方法部位和方法,(1)辅音的重要的发音部位(英语和汉语的例子)声门: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声带可以放松或拉紧,声门可以打开或关闭。声带可以颤动,是产生多数声音的基础部分。 舌根(舌面后):舌根与软腭舌面中:舌面与后腭舌面前:舌面与中腭舌叶:舌尖与舌面前同时接触硬腭前部舌尖前:舌尖与上齿背接触时形成的位置。舌尖中:舌尖与上齿龈舌尖后:舌尖与硬腭前部齿间音;上下齿之间唇齿音:上齿和下唇双唇音:上下唇(2)辅音的重要的发音方法(汉英例子)从阻碍方式塞:就是闭塞,发音器官的两部分紧紧靠拢,赌住气流的通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声音。有点像开汽水瓶的盖子。像打击或弹拨乐器。颤: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气流呼出的通道被堵住后迅速打开,再堵住,再打开,好象是紧紧相连的一小串颤音。闪;闪音是舌头颤一次发出的音,如,俄罗斯人说英语,常常把一连打几个滚,这是用颤音代替了闪音。擦:摩擦,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像乐器的拉或吹。边: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两侧,叫做边音。如,发音时舌尖和齿龈接触,正面堵住气流,出路,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流出。半元音:如果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是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接近毫无阻碍的元音,叫半元音。塞擦:塞和擦两个方法还可以结合起来,先塞后擦,发出色擦音。塞擦音是部位相同,清浊一致的一个塞音和一个擦音紧密的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里发出来的音,听起来是一个音素。从气流是否通过鼻腔:鼻音和口音从声带是否振动:清音和浊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一般都是浊音。只有塞音,擦音,塞擦音存在清浊两套。从气流是否有强弱的区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只有塞音与塞擦音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辅音发音的比较汉语辅音22个,英语辅音24个。英语和汉语的辅音中都有许多擦音和塞擦音,但彼此都不相同。第一,英语辅音的清,浊;汉语辅音的送气与不送气。第二,英语的龈类音与汉语的硬腭音。辅音音素很多,不可能一下子都学会,但汉语普通话和英语中常见的辅音及其发音特征,我们应该学会,至少应该认识,以便为学习语音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个音素只举一个例子,放在括号中;汉语中没有的辅音就举英语的例子。第四节 音位一、什么是音位1.音位: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音位的性质:可从以下四点来说明:(1)音位的辨义功能。音位的辨义功能: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2)音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所谓“最小的”是指不能从音位中再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而概括成的音类;音位是从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这种划分只关注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有关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细微差别则可以忽略不计。(4)音位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首先,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其次,每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都形成-个具有自己特点而不同于其他语言或方言的系统。第三,处于不同系统中的音位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系统里有不同的音素,因而具有不同的音位。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上并不能对等。二、确立和归纳音位应该遵循的原则:对立、互补、相似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归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具体语言或方言中不同音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音位归纳有关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在弄清这些关系后,就可以依据下列原则进行音位归纳:对立原则: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英语存在_in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p、b、t、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din (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t、d等音素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汉语普通话的ppttkk等同理也有对立关系。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一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2、互补原则: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PaA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 在正常情况下,出现P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3、语音相似原则:处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k和D也是互补的,k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D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音位。所谓“语音相似”是指说某种语言的那个语言社团的人们感觉若干个音素相似,例如英语里的p和p,虽然在汉族人听来这两个音差别很大,但英美人听起来却觉得相似。而汉语普通话PaA四个音素在说普通话的人看来,语音很相似,可以依据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a/。三、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 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音位的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它们相互排斥,即出现a的地方不会出现b, 出现b的地方不会出现a,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之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2、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自由变体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例如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在这种话里,南和“兰”同音,可以读作lan,也可以读作nan。n和l就是武汉话/n/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抽象的语音类别,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没有主次之分,但需要从中选出一个放在/ /中作为这个音位的代表,理论上选哪一个都可以,但是选择音位符号通常要考虑哪个比较常用和易于书写,是否便于说明各个变体出现的条件。例如汉语普通话里A,a,A,E为同一个音位的变体,多数人选择常用的“a”作为代表,但也有人选择 “E”。选定音位符号后,属于同一个音位的所有变体在音位标音(宽式标音)中应使用同一个符号来标写。如汉语普通话/a/音位的四个变体A,a,A,E在音位标音中就可以统一用“a”来标写。四、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从音质的角度分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非音质的角度划分出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由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不同来引起意义的不同。它包括调位,重位,时位。汉语中最明显的是调位。即四声,由音高变化引起。/55/, /35/,/214/,/51/。英语中有重位和时位,重位即词的轻重音。如 content(形,满足)content (名,内容),汉语中的轻声也是一种重位。时位即长短音,如beatbi:t(打)和bitbit(少许 );广州话中“三”念s:m、“心”念sm、“街”念ka:i、“鸡”念kai怎样理解音位和音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音位和音素是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而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角度确立的语音单位。音位和音素的关系则表现为,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音位是抽象的,音素则是具体的。音位的抽象以具体的音素与音素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几个音质不同的音素,只要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由于存在音位,在不同语言中的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比如英语和汉语普通话都有辅音音素p和p,英语里p和p的差别不能区别意义,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p/;汉语普通话里p和p的差别能够区别意义,因而它们分属/p/和/p/两个音位。五、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不同,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不同造成的。我们把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区别性特征有:送气:不送气,如:鼻音:口音,如:唇音:舌音,如:舌尖:舌面,如圆唇:不圆唇,如:舌位高:舌位低,如:舌位:前:舌位后,如: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所包含的多少和种类是不同的。如英语中有清:浊;长:短两对区别性特征,而没有送气与不送气这一对区别性特征。2、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但以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音位相对立,同样依靠区别特征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相联系,并聚合成群,一个聚合群就是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类别。如:+送气+鼻音+硬腭音+龈类音一个音位往往处于一个双向的聚合关系之中。如;舌尖前:舌尖后:舌面音: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一个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有一些音位只有单向的聚合。聚合群反映了语音的系统性特征。平行对称结构不仅使得系统成员更好记忆,更重要的是每个聚合群中的成员在构成音节时组合能力相似。因而用聚合群来表达规则可以使规则的描写大大简化。出现一些不规则现象也可找到原因。六、音位的组合1、音位组合构成音节。音节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听觉上能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音节的特性以及音节的分界可以依据“肌肉紧张度”理论来解释。这种理论是前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提出的。(1)关于音节的划分:这历来是一个困扰语音学家的难题,比较著名的有古希腊人的“元音说”,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的“响度说”,目前我国比较通行的是“肌肉紧张说”。“肌肉紧张度”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总是交替的一紧一松,因而在人们的听觉上形成一个个语音片段,这就是音节。或者说,每发一个音节,肌肉就紧张一次。音节以元音为核心,是紧张的最高点,称为音峰。音峰前的音素紧张渐次增强,而音峰后的音素紧张渐次减弱,它和下一次紧张的渐次增强阶段的交界之处,紧张程度最低,叫做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比如汉语普通话tiEn这一串音,如果发音时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tiEn|(先);如果发音时肌肉紧张两次,就形成两个音节ti|an|(西安)。音节的划分还要受到语音的社会性的影响,因为不同的语言均有自己独特的音节结构,而不同的音节结构会使音节划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听到pHeid这样一串音,说英语的人会认为是一个音节:(付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