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辩证法检测题集粹.docx_第1页
高考哲学辩证法检测题集粹.docx_第2页
高考哲学辩证法检测题集粹.docx_第3页
高考哲学辩证法检测题集粹.docx_第4页
高考哲学辩证法检测题集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哲学辩证法检测题集粹选择题1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对中华鲟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 B C D2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水集鱼聚木茂鸟集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 B C D3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A B C D4.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 B C D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7.“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 重视量的积累 B.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 把握适度原则 D. 抓住机遇赢得主动8. 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邯郸学步 一箭双雕 吐故纳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 B. C. D.9.下列说法能够体现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有 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被打破 揠苗助长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A B C D 10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BCD11.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回答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A B C. D. 12.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的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往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日,不见泰山13.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矣”。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事物的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 14.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D. 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15.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6.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 B. C. D.17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 B C D18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9. 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说明A. 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20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21.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回答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2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C.事物的否定是对事物的克服D.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23.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24.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一分为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否定即“扬弃” 谦虚好学,不耻下问A. B. C. D.25. 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衰落和虚无”。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环节把否定看作联系的环节A BC D26“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衷的否定。”列宁的这段话表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A B C D27.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28.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29 (13四川题).“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B.C.D.30.(12北京27)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AB.C.D.非选择题1.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2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3在我国的航天工程中,在经过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又相继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神舟”八号已于2011年11月1日清晨发射升空。神舟八号升空后在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低地轨道“空间实验室”;此后,我国将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4.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艰苦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党要领导人民取得新胜利,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90年奋斗历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主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现了矛盾观点? ( 12分)6辨析题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指示对此加以辨析。7 材料最近一段时间,我国文化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电视“相亲热”以及随之而来的“拜金”、“炫富”现象等。人们在批评、谴责此类低俗现象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我们的电视节目以至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原则?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是不是可以满足某些低级趣味?为了赢得市场竞争,是不是可以毫无顾忌地炮制某些挑战社会道德的卖点?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12分) 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子女对父母的“孝”。今天,我们仍然提倡“孝”,但反对“愚孝”,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义务和责任.“孝”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的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否定观的?9(14天津)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答案1-5BAACA6-10BCCAD 11-15CBDBB 1620CCBBD 21-25ADACA26-30DCACA非选择题答案1答案(广东09)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2案. 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高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3答案.(1)前四次无人飞船试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2)“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试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组成小型的低地轨道“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4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90年艰苦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成为执政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新事物,注定要发展壮大。(3)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面对强大的反动统治,总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因此,道路是曲折的。(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执政大党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过程。5答案( 1)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矛盾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