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众生像 博闻强记 静谧(m) 长歌当(dng)哭 B. 成气候 釜底抽薪 雕琢(zhu) 乳臭(xi)未干 C. 滞纳金 积腋成裘 氛(fn)围 含垢(hu)忍辱 D. 笑吟吟 不径而走 解剖(po) 义愤填膺(yng)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是不能抑制经济适用房的投机性,不把那些高收入人群挡在门外,那就会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初衷本末倒置,解决不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B. 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艺术水平的高低并不表现在是否忠于原著,对原著亦步亦趋,而是表现在它能否通过艺术手段把原著的精髓展示出来。 C. 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这一举措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目标,可是个别国家却对此表示“严重忧虑”,并且说三道四。 D. 目前,出于不同动机的名人故里之争在我们的国土上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如果谁愿意来个汇总,必定洋洋大观,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业内人士表示,绿色建筑的时代就要来临,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像节能门窗这样的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将得到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B. 美化文字、净化语言,既需要文化传媒机构自觉发扬精神引领作用,又需要每一个公民担当起必要的文化使命,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C. 三维打印技术已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推动人类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力,也有人认为它并不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D. 使“大V”这个称呼有了讽刺意味的原因,是一些大V在享受荣耀的同时却放弃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了越出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事情造成的。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由于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除了记录字的音和义之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 B. 形成于唐宋时期的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没有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 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成为一回事。 D. 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全部由四个汉字组成,简洁而精辟。其来源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5. 下列依次在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作为乡村皮肤、自由烂漫的乡村草不同,城市草是一种装饰,整齐 。风梳过来, ,时尚但有点拘谨。在公众的视线中,它代表一种美,而不代表草的本性。不过,每一棵草又都是对乡村的 ,让久住城市的人,心中回荡一种怀想。看着草,亲切的乡情瞬间变成青草味儿,顺着草尖的露珠,在嗅觉中滑落。 A. 有形 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提示 B. 有型 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提醒 C. 有型 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提示 D. 有形 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提醒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拔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终已不顾 顾:回头看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C. 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D. 卒起不意 卒:终于A.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B. 皆白衣冠以送之 燕王拜送于庭 夫晋,何厌之有 樊哙覆其盾于地D. C. 秦王还柱而走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人不知而不愠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B. (燕王)愿举国为内臣 C. (群臣)非有诏不得上 D. (秦王)遂拔以击荆轲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作者描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主要是为了表现燕国君臣对荆轲的不舍之情。 B. 献图时,秦武阳表现失常,荆轲沉着机智,几句巧妙的话语就冰释秦君臣之疑窦。 C. 在与秦王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中,由于侍医以药囊投轲,使荆轲由优势转为劣势。 D. “倚柱怒骂”的描写,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读之而令人感慨欷歔。10. 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唯大王命之。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1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部分断句。(4分)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子,佣未反。”。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材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论宫中有妇人而嫁之。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取材于(韩非子)1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共5分。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结庐”句交代居处之所在,以实写入题,“而无”句从虚处揭意。 B. “问君”两句探究所以能归隐田园的原因,“心远”指心与身相离。 C. “采菊”以下四句写诗人的所为和所见,俯仰之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D.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新平淡中蕴涵着丰富厚重的韵味。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3分)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5分) 总角之宴, 。(诗经氓) 越陌度阡, 。(曹操短歌行)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4. 下列对“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理由的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 B. 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 C. 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 D. 和谐欲望,对神灵的崇拜。1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国的岁时节日非常强调“节物”,它们每每是当令之物,如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等,这些“节物”成为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祭祀”这句话,作者根据“缘”字结构的特点,对之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引发读者的遐想。 C. 传统节日大小交替,均称分布于一年四季,既能满足人们定时相聚的心理需求,又能给人们带来富足的物质生活,因此应大力提倡过节。 D. 第段“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变得生动;将中国的中秋奇俗与西方“万圣节”进行比较,揭示了东西方人的某种共同人性。16. 请根据文本,谈谈你对“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这句话的理解。(4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金岳霖先生(节选)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一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 “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看,完了,说:“Yes!请坐!”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 “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 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