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在社论语篇中的分析应用 以2014年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社论为例摘要:修辞研究历来被认为是话语研究的源头,新修辞学的奠基人肯尼斯伯克的核心理论同一理论,在语篇分析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关于此理论,目前主要集中于广告和演讲两种语篇的分析。社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和心脏,对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做出及时点评,极大地影响着读者对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判断和看法,具有强烈的舆论导向功能。本文旨在借助伯克的“同一”理论来分析社论是如何通过三种同一策略实现其舆论导向功能。关键词:伯克;同一;社论Abstract: Rhetorical research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as the origin of discourse study. The identification theory was proposed by Kenneth Burke, the founder of the new rhetoric, which has strong practicality in discourse analysis. As for this theory, it mainly focuses on advertising and speech discourse analysis. However, editorial is considered as the heart and soul of newspapers, commenting on the major events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greatly influences the readers attitude and judgment. Thus it has a strong function of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analyzing how editorials can achieve their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hree types of identific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Kenneth Burkes identification.Key words: Kenneth Burke; Identification; Editorial 一、引言 新闻语篇是语篇体裁的一种功能变体,它主要涵盖新闻报道,专栏与评论等次语体,每一种次语体都有其各自的风格特色和语篇结构。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心脏,它及时地对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做出点评,是最重要的意见表达方式之一,极大地影响着读者对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判断和看法。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社论的参与者是媒体与公众,媒体向公众提供信息。社论最重要的目的是引导舆论,每一个报纸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它们所代表的立场千差万别,报纸社论的作用是将舆论的中心点引向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目前,关于社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论文体和语言风格,对于社论是如何传达人际意义,通过何种方式手段实现舆论的导向作用的研究还不多见。作者认为社论作者受其意识形态的驱使通过其评价来影响读者的态度观点,而语言作为中介自然成了达到此目的的工具。本文旨在从伯克的同一话语修辞学角度来分析社论是如何实现舆论的导向作用。2、 修辞学 在众多新修辞学家中,肯尼斯伯克是最具声望的一位。新修辞学指的是在美国和欧洲大陆产生,并在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修辞哲学。它扎根于古典修辞学之中,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辩论、动机研究或其他行为主义等领域汲取营养,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语言使用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修辞学的内容,大大拓宽了修辞学的范围,成为一门有效使用话语的综合性的语言理论。众所周知,在修辞学研究方面,亚里士多德是对西方文化与学术影响最深远的学者。而在 20 世纪,对西方文化与学术影响最大的当推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他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休顿肯曾对伯克评价道:“当今谁要对交际著书立说,无论他是多么有独创性,都要重复伯克说的话。”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伯克写了几十部著作论述他对修辞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的看法。由于他的修辞学思想具有极大的超前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开始被人们广泛地注意与认同。随着新修辞学研究的深入与兴盛,伯克的修辞学思想成为西方修辞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他也被认为可能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最伟大的修辞学家。 相比之下, 我国的修辞学界对于伯克的修辞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我国最早对伯克撰文进行介绍的是顾曰国先生,他(1989,1990)先后在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伯克的理论。著名修辞学者胡曙中和温科学教授出版的多部修辞学专著对伯克的理论也有论述。近几年,许多语言研究者已经开始将伯克的同一修辞学理论应用到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广告和演讲中,通过这一理论来阐释说明广告和演讲是如何实现其劝说功能,达到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然而从“同一”理论来分析社论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所以本文作者试图借助伯克的同一理论来分析社论是如何靠“同一”来实现它的舆论导向功能的。3、 伯克的“同一”理论 “同一”是伯克新修辞学的关键术语。同一根植于“实质”( substance) 这一概念中。伯克认为,人是由各种实质构成的,这些实质包括物质、观念、价值观、我们所交的朋友和所参加的活动等等。如果两个实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实质,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实体取得了同一。例如,某一政党成员,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不同,但他们持有共同的政见,在这种共同的思想下,他们彼此也取得了同一。当然没有两个实体是完全同一的,因为“分离”是人类的本性,人都有着相互分离的身体,人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隔离。正因为存在着分裂的行为,人们才试图相互交际寻找共有的某些实质,以消除分离和隔阂,达到同一。 同一在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对修辞学定义的主要延伸,也显示了其与古典修辞学理论的重要区别。伯克曾在修辞学: 新与旧中提到:“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之间的区别,我将归纳为:旧修辞学的关键词是规劝,强调有意的设计;新修辞学的关键词是同一,其中包括部分无意识的因素。”在古典修辞学家那里,规劝的能力主要在于对说服方式的掌握上,所以,他们主要围绕着说服方式做文章,研究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与演讲技巧,他们交给我们的“不是修辞哲学,而是一本演讲技能的手册和辩论指南”。而伯克的新修辞学,包括他的同一理论在内,则把自己的研究上升到科学本体的认知与哲学意义层面,侧重于修辞在人的生存方面所具有的哲学意义。此外,传统的修辞学重点研究的是讲话者有意识的规劝行为,这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劝说,似乎暗示了讲话者和听者之间是一种劝与被劝、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听者似乎只能消极被动的接受劝告。而伯克新修辞学分析的范围则大大地扩展,它关注的是无所不包的人际交往行为,其中包括有意识的行为,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同一”这一概念还暗示出讲话者和听者并非是一种对抗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听者参与话语的构建,劝的结果是双方相互接受的,劝的过程是一种双方共同参与的双向的过程。“同一”和“规劝”虽然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在伯克看来,“规劝”是“同一”的结果,规劝某人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与之同一。正如伯克所说:“规劝某人时,只有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运用同样的手势语序比喻,并持有相同的态度和观点,把你的方式同他的同一起来,才能劝说他”。四、“同一”的三种方式 伯克提出了三种方式来获得认同, 即同情认同(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对立认同(identification by an antithesis)与误同(identification by inaccuracy)。 同情认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伯克在修辞情景中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政客亲小孩;二是他乡遇故知。政客亲小孩是在称赞人,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因为好父母可能生好儿女”, 而称赞就是规劝。“称赞与规劝有共同之处 你想称赞人,就想一想怎样规劝人;你想规劝人, 就想一想怎样称赞人。”对于同情认同而言,规劝和称赞两种行为都说话者希望受话者在情感上认同自己的需要。政客亲小孩的目的是希望小孩的父母亲在情感上认同自己,投自己一票。某个远离故乡的旅人遇到一个来自故乡的陌生人或遇到与他从事同一职业或从事同一商业活动的人而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暂时的友好感, 是基于一些共同点而自然流露的一种同情认同。这些情况都是通过实现人与人之间基于共同利益的认同方式来实现劝说的。伯克认为同情认同最接近亚里士多德的“劝说”,但同情认同的涵盖面和意义更广泛。同情认同对于学校教育、监狱犯人改造、社会团体活动等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立认同也提到了凝聚力, 不过这种凝聚力不是因同情而来的, 而是“一种通过分裂( segregation)而达成凝聚(congregation)的最迫切的形式”。这种分裂指的是对立面, 两者由于具有某种对立面而形成联合, 因为他们共有一个敌人。这个共同的敌人可能是人, 也可能是物, 更可能是人的生存环境,例如,在二战期间, 在意识形态上互相对立的美国与俄国, 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德国,而相互达成了认同, 形成了暂时的联盟。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的外部的敌人无疑是使原本对立的双方联合起来的凝聚力量。对立认同体现了伯克认识与处理事物的哲学观念, 也体现出他的新修辞学思想与他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哲学思考是联系在一起的。对立面很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不去分析或认识对立面的种种情况就盲目认同, 则易陷入认识的误区。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立面的变化以及对对立面的研究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审时度势,不断地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判断,从而选择适当的策略,采取必要的行动。世事复杂, 有了对立认同的观念, 我们也就多了一种应付这种复杂性的思维方式。 “误同”是伯克同一理论中最深奥、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观念。误同经常的表现形式在于人对自身的处境的误同上。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误同是普遍存在的,伯克以汽车为例,指出人在开汽车的时候,很容易错误地将机械的能力视作自己的能力,并因此对自己充满爱意。再如,买万宝路香烟的人可能将自己无意识地误同为香烟广告中的潇洒、迷人的男人的形象,从而做出行动去购买这种牌子的香烟。伯克的这一观点非常新颖, 它对于人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与理论研究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审察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认知的误区。五、社论的语篇分析 社论不是普通的新闻评论,它至少有三个特点。其一,它必须代表了报社的立场。社论一般由报社内部人员撰写,有时甚至主编亲自主笔,它所发出的观点起码代表了报社的立场。其二,社论的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社论是一份报纸的灵魂,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它宜精不宜多,重大的新闻事件最能引起民众关注,因此也是社论的中心点。其三,社论的目的是引导舆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报纸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它们所代表的立场千差万别,报纸社论的作用是将舆论的中心点引向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与其他文章一样,社论的基本结构一般也有三部分组成,即开头、主题和结尾。社论的开头往往是对某一事件的陈述或介绍,主体主要对相关的事件进行阐述、论证和分析,为了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常用一些写作技巧。结尾是社论最重要的部分,作者必须综合主体的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选取2014年4月6号华盛顿邮报上一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社论,结合肯尼斯伯克的同一话语修辞学理论分析阐述社论是如何影响、甚至左右读者的观点。 本文选取的社论题目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限制气候变化的工作必须现在开始。在社论的开头作者提到: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自然灾害,热浪、火灾、洪水,但是目前人们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来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在陈述这些事实的时候,作者采用了“HUMANS ARE”,“人类”这个集体名词并且使用了大写字母,意在引起民众的关注。正如伯克在动机语法中所言:“你只有跟另外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手势,具有同样的声调和语序,使用同样的意念、态度和观点,只有把你的方式与他的同一起来你才会使他接受劝说。”这一点更符合了伯克的同情认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为了拉进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将自己融入大众,突出强调气候变化问题是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而不仅仅是作者以及报社内部人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紧接着,作者又提到了人们需要共同应对的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问题,热浪、火灾、洪水,这些都是人们共同的敌人,是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克服的。这一点极其吻合伯克的对立认同,两者由于具有某种对立面而形成联合, 因为他们共有一个敌人。这个共同的敌人可能是人, 也可能是物, 更可能是人的生存环境。 社论的第二段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限制气候变化工作延迟的原因。关于气候恶化,虽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给出了严厉的警告,但是却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自从2007年来,联合国特许机构就发报道说全球气温会有所上升并且相信人类有能力来应对气候恶化,但是能够处理各种风险的文件一直未制定出来。作者首先列举出关于气候变化,政府确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却一直未付出实质行动。通过这件事,作者意在引导大众:我们面临同一个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有可能越来越严重,但是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讲到这主要是由于共和党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许多执法者因为文件繁多而忽视限制气候变化这份文件。在这一段里,作者主要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公众意识到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以及导致气候越来越恶化的原因,将自己的利益与公众的利益结合起来,这些情况都是通过实现人与人之间基于共同利益的认同方式来实现劝说的。 接着,作者又列举了在即将到来的一个世纪中,气候变化会带来的各种灾害,正如文章中描述的“Sea levels will rise, threatening coastal cities and low-lying nations. Island states could get hit very hard. There are probably going to be relatively more extremely hot days than extremely cold ones, and water- and food-borne illnesses will probably increase. Various sections of North America will probably be drier and more prone to wildfires, while cities will likely see more urban floods.”气候恶化主要表现在:海平面将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低洼的国家;岛国生存可能会非常困难;极端炎热的天气越来越多;水、食源性疾病可能会增加;北美大部分地区可能会更干燥,更容易发生森林大火,而城市发生洪灾的可能性更大。文章中所列出的这些危害都是作者和大众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这些气候性灾害不仅是报社所有人的敌人,更是广大公众面临的敌人,需要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克服。这段话表面上看来作者并未进行任何劝说,但实质上作者很巧妙的通过树立共同的敌人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树立一种对抗气候恶化的凝聚力。运用伯克的理论分析,这属于典型的对立认同。伯克认为对立认同中这种凝聚力不是因同情而来的, 而是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这种分裂指的是对立面, 两者由于具有某种对立面而形成联合, 因为他们共有一个敌人。这个共同的敌人可能是人, 也可能是物, 更可能是人的生存环境。共同的外部敌人无疑是使原本对立的双方联合起来的凝聚力量。第四段作者继续列举气候恶化,温度上升带来的后果。据科学家预测,森林会相继死去,湿地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洪水频发,干旱地区旱灾加重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避免的,是人们的敌人。潜意识中作者将政府和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聚力,共同对抗这些敌人。 结尾是社论最重要的部分,作者必须综合主体的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篇社论中,作者在结尾这样写到“How much change should be headed off with emissions cuts now, and how much will we simply have to cope with? How much should we pay to prepare for the risks we are unwilling to avoid? How do we get the majo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ll mov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hese are essential questions that should be at the heart of our political debate. But answering them demands that both parties admit there is a dangerous problem that demands attention now.”在这段话中,作者采用了四个特殊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应该做出多少改变来减少排放物?我们又不得不做出多少改变?我们应该花费多少钱来避免我们不愿意遭遇到的风险?我们如何确保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者一连采用四个排比句,利用其平行结构,突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加深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使之更具说服力。在这四个特殊疑问句中,作者采用了三个人称代词“We”,意在与公众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一点非常符合伯克的“误同”理论。伯克认为,最简洁的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儿科神经内科学小儿癫痫护理要点及药物应用模拟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 5.我们的社区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
- 2025年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 广西商业建筑方案设计(3篇)
- 古建筑方案设计排版(3篇)
- 工程建筑延迟摄影方案设计(3篇)
- 改造项目建筑方案设计意图(3篇)
- 2025年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策略应用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浙江省丽水市2025-2026学年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 网格员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瑞雪迎春春节家宴主题说明书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乘客遗失物品处理课件
- 美编设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肿瘤患者有效沟通技巧
- T/CIE 161-2023工业软件成熟度分级与评估指南
- 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打磨车)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课件】酷家乐工具操作基础课程-云设计5.0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