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1页
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2页
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3页
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4页
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26、庄子二则庄子,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浑沌之死1.这则寓言的原因、经过、结果、寓意是什么?原因倏忽报德经过日凿一孔结果混沌死寓意顺其自然 2、体会故事中“倏、忽、混沌”命名的意义。 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3、这则寓言的寓意主要是什么?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为做事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4.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示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呆若木鸡1.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四个阶段:恃气-犹应-疾视-无变 2.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主要得益于什么?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3.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 明确:本文意在提醒人们,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威自怒,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就能百战不怠。 4.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例如:遇事沉着冷静,原都是要经过训练和磨练的。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乱,取得重要的胜利。经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其所具有的气质,确实能令人望而生畏。 5、成语意思的变化。 明确:文中的“呆若木鸡”指养到家的斗鸡看似木鸡,实则大智若愚。这个词语在长期使用中衍生出了新的涵义,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庄子语录: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28、出师表复习资料一、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7、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二、理解性背诵: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12、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3、表明作者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8、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9、“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拓展迁移: 22、诸葛亮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3、赞颂出师表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24、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三顾茅庐 三气周瑜 病死五丈原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摆设八阵图 空城计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25、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如: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26、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要点:(答任意一点)(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27、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答案要点: (1)、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2)为了汉室之隆28、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29、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0、古诗五首行路难1、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称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2、诗一起欲抑先扬, “斗十千”,“直万钱”,手法高度夸张,极言宴席的华美。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 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同来的自我形象。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引用这两个典故,自比姜尚、伊尹,表达了自己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5、“行路难,行路难!”反复咏叹,语气急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 6、多歧路,今安在?表现出前途渺茫,心情万分沉重。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了比喻和引用典故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的志向。凉州词1、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2、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3、“葡萄美酒夜光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4、“欲饮琵琶马上催”,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表现将士们豪爽开朗的性格。5、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军营生活的风味,写宴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表达豪放、悲壮、开朗之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咏煤炭1、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2、这是一首咏物的七言律诗。这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这勇于牺牲的煤炭,恰是于谦一生最好的写照。3、首联咏煤炭点题,正面抒怀,表达了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喜爱之情。“意最深”是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4、颈联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这是诗人坚贞不变的决心。此句和上面一句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5、尾联“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以及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心迹。虞美人1、李煜,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2、“春花秋月”多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表现词人感情极端悲苦。3、“往事知多少”,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4、“小楼昨夜又东风”,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词人无限感慨。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以亡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情而深挚的感情。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7、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给陈同甫作一首雄壮的诗歌,寄给他。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2、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3、八百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