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五首.doc_第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五首.doc_第2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五首.doc_第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五首.doc_第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五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官镇中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时间:2013年9月 制作人:邓谋臣 审核人:【学习目标】:1、掌握诗词中的疑难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背诵默写五首诗词。3、培养朗读、文言感悟等能力。【学习重点】1、掌握诗词中的疑难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背诵默写五首诗词。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了解作者: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 ),他是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再一位就是( ),他是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有名的( 之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流血死亡。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 ”用诗歌写成的历史。二、整体感知1)认真听课文朗读,小声跟读,揣摩诗歌节奏,初步体会诗歌表现的情感。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三、注音怒号(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布衾( ) 大庇( ) 突兀见此屋( )恶卧( ) 丧乱( )四、合作探究1)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2)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3)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4)群童为何抱茅? 5)“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6)哪句话表现了祸不单行? 7)哪句话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8)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用原句回答9)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诗中树立了什么样的诗人自我形象?五、本诗主旨过故人庄一、练习回顾 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作品 孟浩然(689740) 唐代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与( )并称王孟。此诗是一首( )言律诗。 二)熟读并当堂背诵此诗。默写填空:1.写景千古名句是( )用了( )修辞。2.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之情的一句是_3.本诗主旨三、展示提升 “重阳日”是哪一天?(农历 月 日) ,重阳节又被称为( )节。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以及其他有关重阳节的诗句?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_、_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_游山西村一、导入新课 作者是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本诗是一首( )言( )诗,圈出韵脚字。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c.本诗主旨三、展示提升 1.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_2.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_渔家傲一、本词作者是( )代的( ),他实际上是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先驱者。渔家傲是词牌名。本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二、品味赏析渔家傲。反复诵读诗歌,完成填空。(1)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 ,有关诗句:_(2)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 (3)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 (4)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 _(5)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 _三、讨论交流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答 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_ _5.本诗主旨:浣溪沙 一、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 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 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 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解题:作者是( ) “浣溪沙”,词牌名。“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浣溪沙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的一首游词。 三、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 四、理解词意,诵读悟情 (一)这首词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分析上阕 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三)分析下阕 1下阕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本诗主旨:教学反思:_灵官镇中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时间:2013年9月 制作人:邓谋臣 审核人:【学习目标】:1、掌握诗词中的疑难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背诵默写五首诗词。3、培养朗读、文言感悟等能力。【学习重点】1、掌握诗词中的疑难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背诵默写五首诗词。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了解作者: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诗圣”。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有名的(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流血死亡。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 诗史 ”用诗歌写成的历史。二、整体感知1)认真听课文朗读,小声跟读,揣摩诗歌节奏,初步体会诗歌表现的情感。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三、注音怒号(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布衾( ) 大庇( ) 突兀见此屋( )恶卧( ) 丧乱( )四、合作探究1)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2)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3)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4)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5)“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6)哪句话表现了祸不单行? 7)哪句话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8)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用原句回答长夜沾湿何由彻?9)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诗中树立了什么样的诗人自我形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忧国忧民五、本诗主旨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胸怀。过故人庄一、练习回顾 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作品 孟浩然(689740) 唐代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二)熟读并当堂背诵此诗。默写填空:1.写景千古名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用了( )修辞。2.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之情的一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本诗主旨这首诗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幽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三、展示提升 “重阳日”是哪一天?(农历九九) ,重阳节又被称为( 老人节。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以及其他有关重阳节的诗句?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游山西村一、导入新课 作者是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本诗是一首(七)言( 律)诗,圈出韵脚字。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c.本诗主旨主要写了诗人做客山村,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三、展示提升 1.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_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渔家傲一、本词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他实际上是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先驱者。渔家傲是词牌名。本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二、品味赏析渔家傲。反复诵读诗歌,完成填空。(1)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有关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3)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5)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三、讨论交流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答 苍茫、凄凉、孤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4.本诗主旨: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浣溪沙 一、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 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 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解题:作者是(苏轼) “浣溪沙”,词牌名。“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浣溪沙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的一首游词。 三、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 四、理解词意,诵读悟情 (一)这首词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 字数少,句数少。 词前有几句介绍,“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叫做词 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相同点:都分上下两阙,都是上阕,下阕。(二)分析上阕 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 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 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 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 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三)分析下阕 1下阕转入抒怀,抒发了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