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PPT课件.ppt_第1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PPT课件.ppt_第2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PPT课件.ppt_第3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PPT课件.ppt_第4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分析 1 一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aging 是指某亿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 65岁及以上 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 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 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 第一 老年人口是个动态的概念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而变化 老年人口基本可分为 低龄老人 theyoung old 65 74 和高龄老人 theold old 74岁以上 第二 区分人口老龄化和年老型人口 一个动态 一个是静态 第三 人口老龄化不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是老年人口相对于少儿组人口的增加 是一个年龄结构的相对变化 第四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变化 还与个体衰老过程紧密联系 个体老化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与区别 3 二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 来势迅猛 速度快2 绝对数量大3 高龄化趋势显著4 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5 地区差异大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6 空巢 老人迅速增加 4 1 来势迅猛 速度快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 上升到14 需要的时间 法国是115年 瑞典是85年 美国为66年 英国为45年 中国大约需要26 27年 2000年达到7 2008年达到8 3 5 表 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6 祖国大陆31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0 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 占总人口的22 89 15 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 占总人口的70 15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 占总人口的6 96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 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 80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 39个百分点 上海市升高了2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 7 图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速度 资料来源 1982年 1990年为 三普 四普 数据 2000 2070年来自杜鹏 中国人口老龄化国际比较研究课题 预算数据 2000 2030年是高速期 8 2 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 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 到 年 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亿 其中上海市尤其严重 9 3 高龄化趋势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10 4 未富先老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40美元 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 25 在世界排名109位 而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高于发展中地区 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大提高 为3976美元 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3 62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 美元至 万美元 目前平均达到 万美元左右 11 5 地域差异大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东部沿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8 其中上海达到11 46 早在1982年既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 以下 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 与此同时 各地区老年人中的大部分分布于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农村 2000年中国8827 4万65岁以上老年人中65 8 分布于农村 农村老龄化程度达到10 89 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及城市 12 6 空巢老人迅速增加 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上海老龄办在大中城市进行的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三代同堂 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 四二一 的人口结构 一对夫妇同时赡养 个老人和 个小孩 愈加明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上海市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13 三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影响上海市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有生育率 死亡率和人口年龄结构 在上海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主要是由于生育率的下降造成的 与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关系 14 第二节 老龄化带来的潜在问题 第一 人口老龄化深深地影响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 它会引起劳动力资源 劳动就业 劳动生产率 消费品构成等方面影响社会经济的运行 第二 社会的福利制度会受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第三 社会资源分配和供给矛盾重重 公共支出中为老年人的增多 第四 引发新的老年贫困人口的出现 第五 人口老龄化可能会重塑社会文化 社会秩序和代际关系 15 16 养老保障压力较大 在退休人员每年以 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 亿元的规模增加 与此同时 目前我国 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 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 而到 年 这个比例已经变成 预计到 年 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 亿人 上海市也将达到680万人 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3 0 17 医疗保障面临挑战 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 上海市卫生局曾经有过统计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 倍 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 倍 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 倍 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 老年人看病难 看不起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上海市稍微好一点 18 第三节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1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停滞从1986年开始 农村探索性地开展了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 这项试点率先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 经过这个阶段的工作 1991年6月 民政部颁布了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确定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此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 参保人数不断上升 到1997年底 已有7542万农民投保 到2007年 上海市投保人数达到70 19 这个阶段由于受管理体制改革 利息持续下调及中央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变动的影响 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 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 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 2004年 农村劳动力参保数量为5378万人 比1997年减少了2164万人 下降幅度达到28 7 农村劳动力参保数量占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例同步下降 由1997年的15 4 下降到11 0 2005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442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64万人 全年共有302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比上年增加97万人 2008年末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5595 1人 领取养老金人数为511 9万 20 21 2 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很低 主要依靠农户家庭提供养老支持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43 4 在不参加工作的农村老年人口中 领取离退休金比例为8 2 依靠家庭其它成员养老比例为86 2 其它养老渠道为5 7 另据2000年上海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进行了一次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领取离退休的比例为5 4 领域社会养老金的比例为1 5 两者合计达到6 9 22 23 城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程度高 据2000年上海市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13 在不参加工作的城市老年人口中 领取离退休金比例为56 2 依靠家庭其它成员养老比例为38 8 其它养老渠道为5 0 但据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进行了一次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领取离退休金的比例为70 7 领取社会养老金的比例为12 1 两者合计达到82 8 24 二 我国城市养老保障体制的脆弱性1 社保基金挪用 挤占和贪污问题2006年的上海社保基金案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长期被掩盖的社保基金违规非法使用问题上 国家允许的投资方式是购买国债或存放银行 统计显示 在1986年至1997年间 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 据不完全统计 1998年以来 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 至2005年底 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帐 截至 十五 期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 25 就现实来看 城市养老金的积累和发放仍然采取现收现付制 见图3 在面临企业缴费不足和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情况下 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 2001年之前 使得只好挪用个人帐户积累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1997年空账规模为140亿元 2000年上升到2000多亿 到2005年空帐规模累计达到8000亿元左右 而且每年还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26 27 5 覆盖范围有待提高1999年以来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对象也没有大幅度提高覆盖范围 2004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只占城镇全部就业人员的46 3 与1995年的水平 45 9 基本持平 然而 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却使得城市养老负担大幅度上升 1990年 城市离退休人员与城市职工数量比例为1 6 1 但2003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 2 7 即使把未来年青农村转移劳动力计算在内 城市养老负担上升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8 第五节 上海市养老保障体制的未来改革与选择 一 上海市养老保障制度的出路1 修补式做法各地对于社保基金被挪用 贪占的查处在深入 中央政府正以分期拨款做实个人账户的方式 逐步偿还巨大的养老金隐性债务 切断社保行政管理权和基金运营权的垄断性纽结 将基金积累性养老金导向市场化运营 社保主管部门正试图继续推进社保监督体制 29 2 做实个人账户 向完全积累过渡通过实行新人新办法 中人中办法的过渡方式 利用现收现付积累的养老金将中人到2035年前后完全消化掉 届时新体制即可覆盖全部城镇就业者 按照这种向新的养老体制的过渡方式 从现在就开始为新人和中人建立起个人账户 真正步入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障体系 到2020年 养老负担率会比继续实行现收现付旧体制的情形大大降低 即从44 下降到32 30 3 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 NDC 权衡很多社保专家认为 NDC适合中国社保体系发展的方向 主要内容 第一 每个人缴纳其收入的一定百分比 记入记账式个人账户 不同时期的缴费率可以不同 第二 政府事先根据可支付能力预先决定并公布名义利率 根据这个利率定期为账户注入名义利息 第三 退休时 根据预期的寿命 利用调整待遇水平的规则 如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 以名义利息率作为折现率 将账户中所有的账面积累换算成年金 名义利率应该与所有被养老金制度覆盖的人员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相同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保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31 NDC必须有中央政府的信用担保以及全国统一的管理系统 个人账户里的钱可用以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 但到他退休之时 中央政府保证他多年的累积缴费以及利息收入 也就是他的退休养老金 另外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金管理系统 以立法形式来制定统一的强制性养老金规则 建立全国统一的缴费管理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