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1页
医疗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2页
医疗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3页
医疗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4页
医疗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辐射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1 原子能和平利用 1895年伦琴 Roentgen 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 Becqnerel 发现放射性物质铀开启了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大门 我国的原子能事业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在工业 农业 军事 医学 环境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放射诊疗的应用在不断扩展放射线诊疗密封源外照射 X射线 射线直线加速器核医学诊疗开放源内照射 射线 3 国内辐射事故时有发生我国1988 1998年 在个29省 自治区 直辖市发生了332起放射事故 受照人数996人 100起事故统计 1 阮健磊 刘建香 医用辐射源放射事故的应对 中国医学装备 2009 6 2 14 17 2 范深根 贺青华 侯庆梅 等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概况与事故分析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 4 200 204 4 每年大约25 30起 5 6 目前医疗部门主要存在问题部分医院对放射防护工作不够重视 在财力和人力上的支持不够 辐射防护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部分医院放射防护宣传栏流于形式 受检者很难能通过宣传栏来了解辐射危害和如何使用防护用品 受检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例如 2007年2月1日 北京某报纸报道了一名外国人在北京某医院进行X线拍片时 没有给受检者使用防护用品 7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躯体效应 somaticeffect 按效应出现的对象 遗传效应 hereditaryeffect 近期效应 short termeffect 按效应出现的时间 远期效应 long termeffect 确定性效应 non stochasticeffect 按效应出现的规律 随机效应 stochasticeffect 8 辐射防护的目的 1 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除外 2 限制随机效应发生的几率 即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9 辐射防护的原则 ALARA三原则 1 实践的正当化 justificationofpractice 2 放射防护最优化 optimizationofprotection 3 个人剂量限制 doselimit 10 对密封源 开放源 时间防护剂量 t A R2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外照射防护原则 11 内照射防护 对开放源 1外照射辐射危害因素2空气污染3表面污染4外环境污染1呼吸道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途径2消化道3皮肤 12 控制区场所分区监督区非限制区有效通风防护用品污染处理规章制度 内照射防护 控制污染因素与途径 13 法规与标准 简介 职业病防治法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医用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14 全国人大 国务院 有关部 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 全国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5 国内主席令第60号 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颁布 2002年5月1日施行 第6号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6月28日颁布 2003年10月1日施行 国务院令第449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005年8月31日颁布 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1989年10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令第44号同时废止 第25号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1989年1月13日颁布与施行 16 相关卫生部令第16号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第17号 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第18号 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 第23号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第24号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第46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49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第55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474号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 17 相关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2006年1月18日公布并施行 2008年12月6日环境保护部第3号令修正并公布施行 第13号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001年12月27日颁布 2002年2月1日施行 18 相关标准GB4792 19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16361 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 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130 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98 2002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GBZ165 200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20 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77 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19 国际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 ICRP 1990年 60号出版物为目前各国制定辐射防护标准的主要参考依据 20 我国放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职业病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损伤防治条例 制定中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21 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 职业病防治法 在第九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予以公布 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职业病防治法 的立法目的是 预防 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22 第15条新建 扩建 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项目 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第16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 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 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 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23 第24条 剂量监测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评价 检测 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32条 体检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4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6月28日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的立法目的是 防治放射性污染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核能 核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 25 第28条生产 销售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 办理登记手续 第29条生产 销售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 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报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未经批准 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第30条新建 改建 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 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 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 验收合格的 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26 第31条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 不得与易燃 易爆 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 防盗 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 领取 使用 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 应当进行登记 检查 做到账物相符 第32条生产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 包装 贮存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 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者送交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的单位 第33条生产 销售 使用 贮存放射源的单位 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 落实安全责任制 制定必要的事故应急措施 发生放射源丢失 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 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并向公安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7 第40条向环境排放放射性废气 废液 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 第42条产生放射性废液的单位 必须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要求 对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进行处理或者贮存 第45条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 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 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并承担处置费用 28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2006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 根据2008年11月21日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修改 2008年12月6日环境保护部第3号令修正并公布施行 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登记许可制度 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 原来是卫生部门发放 现在由环保部门主管 变为 辐射安全许可证 医疗机构还必须要取得 放射诊疗许可证 修改部分为对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作了明确规定 29 放射源射线装置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危害程度从高到低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0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2005年6月2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31 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四类 一 放射治疗 二 核医学 三 介入放射学 四 X射线影像诊断 32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核建设项目单位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有资质的评价单位评价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表 和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表 卫生行政部门对所依据的资料的真实性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评价书结构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必要时 进行现场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 涉及大型医用设备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 33 第十七条 放射诊疗许可证 与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同时校验 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北京市是每年校验1次 34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了对放射诊疗单位的日常监管内容 包括人员 设备 安全防护 质量保证措施等基本要求 管理人员 第19条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 兼 职的管理人员 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 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35 设备检测 第20条 新安装 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 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 合格后方可启用 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 校正和维护保养 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 防护性能 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 使用 转让和出租 36 场所 第21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 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个人剂量 第22条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工作人员健康监护 第23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 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 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 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37 患者和受检者防护 第25条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 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有明确的医疗目的 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38 事件报告 第32条 立即报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 卫生局 环保局 公安局 1 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 以上的 2 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 以上的 3 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4 放射性同位素丢失 被盗和污染的 5 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39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2007年3月2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40 医学监护1 职业健康检查 体检 1 上岗前 2 在岗间 3 离岗时 4 应急 41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GBZ98 2002 规定了健康检查项目 周期和职业禁忌放射工作人员每1 2年体检1次放射工作人员体检必须到取得资质的机构资质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认可目前只有北医三院 北京市CDC职业病研究所 42 个人剂量监测1 目的保证工作人员健康 作为职业损害鉴定依据2 要求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3 检测周期一般30天 最长为90天 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4 保存用人单位应该终身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3 医用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 2002 机房面积 单管头 200mA 24m2双管头 36m2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X射线机房墙壁防护厚度 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其他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44 X射线机摄影操作台应安置在具有0 5mm铅当量防护的防护设施内 机房内布局要合理 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杂物 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受检者候诊位置要选择恰当 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机房门外设电离辐射标志及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45 射线警示标志 工作指示灯 46 XCT机房 47 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 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 如铅橡胶手套 铅橡胶围裙 铅防护座椅等 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 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 进行X射线检查时 只要可行 就应对受检者的辐射敏感器官 如性腺 眼晶体 乳腺和甲状腺等 采取适当的屏蔽保护 48 施行X射线检查时应注意候诊受检者的防护 摄影中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 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透视时拟同时进入机房候诊的受检者要恰当安置 并有相应屏蔽防护措施 只有在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的情况下 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包括距离和屏蔽防护等 后 才可使用移动或携带式X射线机施行检查 携带式X射线机不宜用于常规透视 49 X射线受检者防护设备 50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20 2006 本标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l 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修订 本标准代替GBZ120 20024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曰起 GBZ120 2002同时废止 51 照射部位年当量剂量限值职业人员公众眼晶体150mSv15mSv四肢 皮肤500mSv50mSv全身均匀照射20mSv1mSv 辐射剂量限值 52 放射工作条件的分类工作条件年有效剂量 mSv 工作场所和个人剂量监测甲种 15经常监测 建立档案乙种5 15定期监测 建立档案丙种 5需要时监测 并作记录 53 在一般情况下 连续三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总当量剂量不得超过年当量剂量限值的一半 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 授乳妇 仅指内照射而言 及16 18岁的青年 不应在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 不得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 从事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所接受的照射 应严格按均匀的月剂量率 1 66mSv 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