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的监测.doc_第1页
颅内压的监测.doc_第2页
颅内压的监测.doc_第3页
颅内压的监测.doc_第4页
颅内压的监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颅内压(ICP)监测适应症:1、有颅内出血倾向者2、有脑水肿倾向者3、术前已有颅内压增高者,如梗塞性脑积水需行脑室外引流者。方法:1、植入法。经颅骨钻孔或经开颅手术将微型传感器置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2、导管法。在颅腔内的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导管,将传感器与导管连接,使导管内的脑脊液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有创ICP监测虽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的一些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的判断也受检测者经验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是不够准确的。判断ICP变化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有创的ICP监测,实施的指征为:所有开颅术后的病人;CT显示有可以暂不必手术的损伤,但GCS评分7分,该类病人有50%可发展为颅内高压;虽然CT正常,但GCS40岁; 收缩压0. 4kPa,即表示颅压缓冲机制已经衰竭而必须给予处理。正常的颅内压波形平直,在ICP升高的基础上可以观察到两种较典型的高ICP波形。一种为突然急剧升高的波,可达6.671333kPa并持续520min,然后突然下降,此称A型波。A型波可能与脑血管突然扩张,导致脑容量急剧增加有关。A型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一种为每分钟急剧上升到2.67kPa的波型,称为B型波。B型波的确切意义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 A型波的前奏,提示脑顺应性降低。但也有人认为B型波可能与呼吸有关,而无特殊重要意义。无创ICP监测虽然目前临床多采用有创方法监测颅内压,如硬脑膜外测压、脑室测压等,需行外科手术,易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技术要求较高。而传统的腰椎穿刺法测定颅内压,虽然简便易行,但适用范围有限。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在病床边动态监测的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成为临床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已经有了无创的颅内压监护仪。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技术,来反映颅内压增高的程度。fVEP反映从视网膜到枕叶皮层视通路的完整性,当颅内压升高时,神经元及纤维缺血缺氧,代谢障碍,脑脊液pH值下降,乳酸浓度增高,神经传导就会发生阻滞,电信号在脑内的传导速度减慢,fVEP波峰潜伏期延长,延长时间与颅内压值呈正比,从而反映出颅内压的改变。此方法适合重症、特别是昏迷患者的监测。对fVEP各波形的命名,我们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规则,基线以上为负波N。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命名的波峰潜伏期来反映颅内压变化,如N2、N3、P1、P2、P100波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仪器本身的设置有关,如设置基线以上为正波P。另外仪器自身的系统响应延时,以及采样开始的时间不同,可导致波形命名的差异,如不同 fVEP仪器的N2及N3可能为同一波形。为了便于研究结果的相互比较,波峰的命名最好采用平均潜伏时间。关于fVEP与ICP的相关性,国内外研究者已有一些报道。Donald 使用fVEP和硬膜下颅内压监测技术,对脑积水和脑外伤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随着颅内压不断增高,N2潜伏期持续增加,N2潜伏期和颅内压呈正相关,N2潜伏期和脑灌注压呈负相关。York等证实了这一结果,认为采用fVEP可监测脑积水和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并提出潜伏期延长与脑血流量下降、脑氧下降有关。在对婴儿体外循环手术中, Burrows等也证实了这一规律。目前,无创性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有较多研究,比较成熟的有fVEP、超声等,在新生儿中还可采用前囟测压法。与其他方法比较,fVEP本身就是危重患者脑功能监测和随访的有效方法,代表了颅内压监测的一个发展方向。意义:1、协助诊断。2、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损害。3、指导降压治疗。4、有助于判断预后。护理:1、做好置管准备。2、动态观察颅内压。3、颅内压检测需与临床观察相结合。4、保持测压管通畅。5、严格无菌操作。6、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