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1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2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3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4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课题游褒禅山记授课时间第5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合作学习,翻译做到字字落实。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鉴赏课文。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 2、学习古文游记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第三段。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诗歌遒劲清新,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2文体知识:游褒禅山记中的“记”是指记叙性文体。3. 背景介绍: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归途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预习案】再读课文,高效预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褒禅山( ) 始舍于其址 ( ) 而卒葬之( )庐冢( )有碑仆道 (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有穴窈然 ( ) 则或咎( ) 无物以相之( ) 何可胜道也哉 ( ) 箫君圭君玉( )余弟安国平父( )二、疏通课文,解释加点字意义(词类活用请注明用法)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 ),而卒( )葬之( );以故( )其后名( )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句式: )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 )其乃( )华山之阳( )名( )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 )道,( 句式: ) 其文( )漫灭,独其为( )文( )犹可识( ),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 )音谬( )也。其下平旷( ),有泉侧( )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 )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也。既( )其出,则或()咎( )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 )乎游之乐也。于是( )余有叹焉()。古人之()观(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 )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 )仆碑,又以()悲( )夫()古书之( )不存,后世之谬( )其传( )而莫能名( )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 )萧( )君圭( )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三、结合虚词“其”字的用法,完成124小题中“其”字的解释。1、 代词 A、第三人称代词: 他(它),他(它)的;他(它)们,他(它)们的 B、第一人称代词: 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C、指示代词: 那,那些,其中的2、副词: A、表推测: 恐怕,大概,或许,可能 B、表反问 : 难道,怎么 C、表希望 : 千万,一定3、连词:“其,其”表选择关系:是还是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 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既其出 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 12、则或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 14、其可怪也欤15、路漫漫其修远兮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7、亦各言其志也论语 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20、安陵君其许寡人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2、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 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四、课文内容归纳:本文把_和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和“_ ”的道理。自学心得 听读课文,用红色笔勾画疑难,想想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用黑色笔将重点词语解释记在文章中,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实、虚词。 五、【当堂检测】1. 下列对“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入之甚寒 予之力尚足以入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B. C. D. 2.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 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A.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 “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语法作用是( ) A. 表示领属 B. 表示对情况的推测 C. 表示婉约 D. 表示反诘语气5. 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人之观于天地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翻译下列句子: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探究案】研读课文,深入挖掘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其主旨?2、 拓展:态度决定成败请谈谈“尽吾志”的“尽”!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而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终于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那么凶,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尽全力的话我就没命了。”【练习案】及时反思,归纳提升1、 解释下列句子的“道”有碑仆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何可胜道也哉. 策之不以其道2、 解释下列句子的“盖”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解释下列句子的“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过饰非 4、解释下列句子的“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吴广以为然 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解释下列句子的“相”无物以相之 则将焉用彼相矣桓公欲相鲍叔 悔相道之不察兮儿已薄禄相 及时相遣归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胡威少有志尚,厉清白。其父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踢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cun,烧火做饭),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三国志注)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阴资装百余里要之阴:暗中。B.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向:向来。C.具以白质白:告诉。D.语及平生及:到。7.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其父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自驱驴单行A.两个“为”意义同,两个“自”意同。B.两个“为”意义相同,两个“自”意义不同。C.两个“为”意不同,两个“自”意不同。D.两个“为”意不同,两个“自”意义相同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威自京都省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问而明辨之也C.食毕,复随旅进道寿毕,请以剑舞 D.先其将归吾社之行为士先者9.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父质之为荆州也是吾俸禄之余 B.故以为汝粮耳具以白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