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养生歌诀中国古代的医学与养生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作浩如烟海,影响深远,现在可以看到的文献资料中,有些是医学养生学的理论专著,有些是谈及这方面知识的野史笔记,基中有不少歌谣、诗词、诀语、格言等,把一些深奥的道理或精辟的见解用通俗、易懂、流畅、自然的韵文形式表述出来,便于记忆,也促使其更广泛地流传。此处把那些韵文姑且称之为养生歌诀,选出一些生动的、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古代的养生歌诀主要有两类情况:其一是历代著名的医学家或达人名士关于养生之道的感想或体会,说出一些道理,给当时及后世人们以某种启发,具有较深的哲理性。其二是某些养生学家把某种具体的强身健体方法用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别人听了或看了之后可以按照所述的方法去做,这就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些歌诀同那些专论专著及资料文献一样,都是值得珍视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体系庞杂,儒家的修心养性观念虽居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掺入了佛家的绝欲和道家的无为等思想成份,这在不少歌诀中都有所反映。对古人的言论,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简单地加以否定,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部信从,而应当以历史的科学的眼光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关于古代养生歌诀,读者当自具慧眼,明辨是非,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无名氏的多少箴清代褚人获坚瓠三集卷二有一篇多少箴云:少饮酒,多吃粥;多茹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玉;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禄;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这首歌概括了前人关于养生的经验,提出了八多八少的原则。分析起来,不无道理。第一条讲少饮酒,第二条讲多吃蔬菜,这是古代养生学一贯主张的素食原则,兹不多论。第三条讲少开口,意思是多言伤气,且祸从口出,会招惹是非。多闭目是取闭目养神之意,使元气不外泄,心神不受扰,这当然有利于健康。第四条多梳头是因为梳齿摩擦头皮,有益于头发的保养,且可以提神醒脑,有助于思维;少洗浴是因为古代浴室简陋,缺乏必要的保暖设施,冷天洗浴容易受寒。这也是不少养生学家的主张。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不欲数数沐浴的话,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也说: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寒之患,不宜沐浴。用今天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一条值得商榷,如果浴室条件好,没有受寒的不利因素,多洗浴对促进肌肤与身体健康有利。第五条,古人不赞同群居,是因为群居时人员复杂,易于疾病传染,且多人同室呼吸,空气混浊。独宿有两重含义,一是有别于群居,独居时能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二是有别于夫妇同房,古人认为,夫妻同衾,难免煸起欲火,导致性生活无节制,损伤身体。第六条,多收书指读书可以明白道理,可以促进思维;少积玉指不要贪聚财物,防止骄奢淫逸对身心的危害。第七条多忍辱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原财,意思是受辱时要有宽宏的肚量,不要因为激情而做出不冷静的事情以招致更大的祸患。少取名是指名高遭忌,不如不求闻达为稳便。第八条多行善是佛家与道家的一贯宗旨,其意义在于我与人为善,人人亦与我友好,从而造成有利于养生的人际环境。少干禄正是道家无为的主张,他们认为当官身心俱劳,而且官场复杂,仕途险恶,应酬多违心之事,轻者产生不愉快,重者引发祸端。尤其是年老多病时,应尽早解职归隐田园为上。比如白居易晚年时眼病严重,非常痛苦,他有诗说:医师尽功先停酒,道侣争教早罢官,此语正符合这篇多少箴中所讲的第一、第八两条原则。全篇的末句说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把养生的要点归结到清心寡欲上来,可见古人讲养生之道,不仅注重养形,更是注重养心。多少箴是古代养生歌诀中比较典型的一篇,因为它概括得相当全面,其它各种歌诀阐明的原则有不少与此相同。延年益寿要诀十寿歌坚部补集卷一还有一篇十寿歌一要寿,横逆之来欢喜受;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四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五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七要寿,浮名不与人争斗;八要寿,对客忘言娱清昼;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十要寿,断酒莫教滋味厚;这里提出十项原则,作者认为做到这些,定可实现长寿,第一条和前一节多少箴中的多忍辱道理相同,横逆指外界加于自身的侮辱或意外灾祸,对此应不急不气不惊不忙,欢喜是夸张的说法。古代有个成语为睡面自干,意思是不讲理的人吐我脸上唾沫,我连擦也不肯擦,让它自己干了罢。第二、三、四条讲绝情欲、戒女色,这是古代养生学的常识。但是按现代科学观点来看,正常的有规律的夫妻性生活会对人的身心都能带来益处,只要不是纵欲就可以。第五条讲要勤俭、莫奢侈,第六条讲要乐观、莫忧愁,对养生当然都非常重要。第七条讲不与人争名,含保本务实之意,也符合清心寡欲之旨。第八条指与谈得来的客人闲话聊天,不知不觉度过了一整天,这是使人愉快的事。每逢这样的机会,人人都会感到心情特别好,身体也感到舒适。第九条说生活的起居要防风寒,第十条说戒酒及饮食要清淡,这是老生常谈,无须细说。十寿歌讲的道理浅显易知,但要一一做到,对一般人来说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孙思邈的四少歌和卫生歌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称为真人和医圣,他不仅对医学有卓越的贡献,关于养生也有系统的理论。他的四少歌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这首歌流传很广,成为历代养生学家的座右铭。头两句,少说话,少想事,这很好理解。第三句是指吃饭要有节制,不要过量,以别吃得太饱为最好。这个观点是古代不少养生学家都提倡的。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就主张少食,他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这一点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人上了年纪,胃肠的消化功能必然有所减弱,因此,为了顺应自然规律以尽天年,饮食清淡并适当少食,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句说睡少,意思是不必睡很长的时间,但要睡好,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要提高睡眼的质量。这样睡的时间虽短,但休息得却很充分。如果能做到四少,就自然是神仙,不需要再向渺茫虚无之处苦苦追求了。孙思邈又有一首卫生歌云: 春寒莫使绵衣薄, 夏热汗多需换着。 秋冬衣冷渐加添, 莫待疾生才服药。这首歌句句是明白通俗的实话,讲出了人人熟悉而又容易忽视的生活经验。孙真人主张顺其自然,适其感觉,天冷就要多穿衣服,热天出汗要勤换衣服,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注意预防,不要等生病了再去吃药。这个道理听起来使人感到亲切,像是老人对后辈的谆谆叮咛,今天的人们也应当记住这位古代医圣的苦口良言。古代三叟的长寿诀郑喧昨非庵日篡记述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地农村有三个老叟都活过了100岁,可是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还能参加体力劳动。有一天,一位客人看见三叟在田间锄草,非常惊奇,就上前拜问道:三老如此健康长寿,有什么秘诀呢?一叟答道:家中妻粗丑。二叟答道:量腹节所受。三叟答道:暮卧不覆首。三位老人的回答都很有意思。第一个说他长寿的诀窍是因为家中老婆长的丑陋,听起来可笑,实则颇有道理。老婆难看可以减弱丈夫对房事的兴趣,从而节欲固精,因此长寿。第二个说的节饮食,即是吃饭不可大饱之意,这与他人的经验相同。第三个说老人的经验是夜里睡觉时不用被子蒙住头,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到。细想一下,颇值得深思。尽管天气较冷,睡觉时把头露在外面,可以保证呼吸到充份的清新空气,这当然有利健康。而且,还可以锻炼头部对寒冷的耐受力,不容易感冒。否则,蒙头酣睡,被中浊气熏蒸,怎么能不引发疾病呢?今天,有蒙头睡觉的坏习惯的人,应当从这位古代长寿老人的秘诀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苏东坡的四味药歌诀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善养生之术。东坡志林卷一载,有一次张鄂向他请教,求他给开一个药方,东坡说: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于是就提笔写下来,张某接过来一看,那四味药是: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张某恍然大悟,这四味药确非寻常药物可比,第一味药,说无事指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事,这样不至于费心劳神,岂不是可以抵得上世俗所认为的贵?第二是指早寝,人过中年,不宜熬夜,晚饭后早入梦乡,安享酣睡之乐,岂不是可以抵得上家财万贯的富?第三是指徐步而行,这对养生更是必要的。常言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步行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和平,有利于消化系统的锻炼,又利于神经系统的充分休息,岂不是可以抵得上驷马高车?第四味药晚食是指到了真有饿感的时候再进食,未饥而食于养生不利。东坡对前三条都未加解释,而对这第四条作了说明: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唯恐其不持去也。这和俗语所说饿了香,饱了臭的道理相同。饭吃得晚一些,这时饿感强烈,虽是粗食淡饭,也美香如肉。益寿延年药方,这两方面的贡献可使万世受用不尽。无名氏的坐忘铭郑暄的昨非庵日篡还记有一则坐忘铭,其文云: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有光。不怒百种和畅,不恼心地清凉。常默是指少言,不惹事,少思指静心,不伤神,前人屡有议论。第三、四两句主张不恼不怒对于养生亦关系重大,但一般人若见不善之举不怒、遇不平之事而不怒,怕不容易。所以养生学家常提到忍,包括忍辱、忍耻、忍气、忍欲等(后文还要详述),若能容世间难容之事,忍世间难忍之辱,自然能百神和畅、心地清凉。这里,顺便介绍一则今人的四不要诀,也饶有趣味。诀云:说话不要吵,吃饭不要饱。走路不要跑,遇事不要恼。首句谓说话不要激动,要心平气和,次句即孙思邈少食之意,第三句与苏东坡的安步当车含义相同,第四句说遇事不恼正与坐忘铭的见解吻合。可见古人在养生的不少问题上,认识是相通的。陈宪章的忍字箴前节讲到养生贵在忍字,而忍最难,前人对此有不少深刻的议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陈宪章的忍字箴:七情之发,唯怒为遽,众怒之加,唯忍为是。当怒发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励。过一百忍,为张公艺,不乱大谋,乃其有济。如其不忍,倾败立至。当然,陈宪章之前,已常有人论及忍的问题,且有不少格言警句,如小不忍则乱大谋等。此后,又有人对忍作进一步的发挥。关于忍的内容,有个名叫杨洪道的归结为六忍,他说:一曰忍触,二曰忍辱,三曰忍恶,四曰忍怒,五曰忍忽,六曰忍欲。此六忍者,戒之一身则一身安,戒之一家则一家安。推之以处人己之间,则所遇皆安,而悔尤俱寡矣。末句化用论语中言寡尤,行寡悔句,意思是说,能做到六忍,就会既不埋怨别人,也不徒自后悔了。清代褚人获坚瓠三集卷二记述了陈宪章的忍字箴及杨洪道的六忍说,又于坚瓠续集卷三写忍为通宝一节云:忍之一字,天下之通宝也。如与人相辩是非,这其间一个忍字,省了多少口舌?如与美女同眠,这其间着个忍字,养了多少精神?如宫室车马衣服,这其间着个忍字,节省了多少财物?凡世间种种有为,才动念头,便惺然着忍,如马欲逸,应乎加鞭,则省事多矣!但忍中有真丹,又是和之一字。以和运忍,如刀割木,曾无所伤。和者,众人见以为狂风骤雨,我见以为春风和气;众人见以为怒涛,我见以为平地,乃谓之和耳。这一议论可以作为理解陈宪章忍字箴的参考。陈继儒的戒好色词陈继儒号眉公,是明代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尤其擅长作小品文。他有一首戒好色词,后人广为传颂。古代养生学家无不主张节欲。人的欲望有多种,如耳乐淫声,目爱彩色,鼻悦芳馨,口贪美味,身恋车马,心贪金钱,等等。各种欲望中,最强烈、最难节制的,还要数男女性欲。因此,古代的养生理论关于节制男女之间的性欲问题,议论得更多。陈继儒这首词写得生动有趣,录之同赏:红颜虽好,精气神三宝,都被野狐偷了。眉峰皱,腰肢袅,浓妆淡扫,弄得君枯槁。暗发一枝花箭,射英雄,在弦倒。病魔缠绕,空去寻医祷。房术误人不少,这烦恼,自家讨。填精补脑,下手应须早。把凡心打叠,访仙翁,学不老。词中认为年轻美貌的女人固然会令男人心醉,但她们确是损伤男子精、气、神的尤物,故把她们比之为野狐,比之花箭。花箭一词,出自唐代高僧寒山之诗,诗云:人言是牡丹,佛说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这种观点,古籍中常见,三言中亦有类似的论调,如醒世恒言里有诗云:二八佳人体好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诸如此类,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这是古人把*视如猛虎的不科学的观点。但这里是指无节制的性生活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同意者认为,房中术误人不少,全是自作自受,应该猛醒回头,求仙访道,学养生术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事业。作者主要节欲是对的,但引导世人去访仙翁,却是不切实际的,这也说明了作者在现实社会中受到挫折以后的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倾向。我们今天看待这首词,应该从养生节欲的积极方面来体会作者的本意。邵雍的养心歌坚部补集卷三有养心歌三篇,说是出自说圃识余,考其原作者,乃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邵雍字尧夫,晚年隐居于洛阳城南,名其居处为安乐窝,精心研究养生之道,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其养心歌云:得岁月,忘岁月;得欢悦,忘欢悦。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百结?放一宽,莫胆窄,古今兴废言可彻。金谷繁华眼里尘,淮阴事业锋头血。陶潜篱畔菊花黄,范蠡湖边芦月白。临潼会上胆气豪,丹阳县里萧声绝。时来顽铁有光辉,运退黄金无艳色。逍遥且学圣贤心,到此方知滋味别。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此诗表现了作者看破红尘的达观态度,他认为人的一生行事,要顺其自然,什么事不必苦心强求,须知功名富贵到头仅是一场空话。诗中列举古今兴废事件,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石崇富可敌国,与宠妾绿珠住在金谷园中,何等豪奢,而今俱成废墟;韩信辅佐刘邦定天下,功业盖世,后来被吕后擒杀,血染刀锋;接着又举出了陶潜归隐田园,范蠡功成而退,接下来又列举了刘邦项羽的鸿门宴及荆轲刺秦王等历史故事,说明人生不必为了追求功名事业而煞费苦心地劳碌奔波,不如放宽心胸,逍遥度日,粗衣淡饭,了此一生,任人说巧也罢,说拙也罢,我自坚持既定的处世观点和养生之道。诗意有逃避现实的消极一面,但从养生学的角度看,邵雍提出的养生必先养心的见解,却是相当深刻的。如果心不安宁,欲无止境,终日孜孜于名利,汲汲于富贵,奔波劳碌,力倦神伤,哪里还谈得上强身健体?哪里还能做到益寿延年?王阳明的修身歌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原名守仁,字伯安,后世尊称他阳明先生。他对养生之道也很重视,有些见解不同于常人,曾作诗一首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元元更元。说与世人浑不解,却于身外觅神仙。此诗被陈继儒养生肤语引用,今姑题作修身歌。王阳明笃守儒家理论,不盲从道家观点,认为养生的宗旨,要由修身来体现,它贯穿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之中。饥食倦眠,适其天性,能做到正心修身,这是比道家追求的元更元的了。世人若不解此理,相信左道邪术,热衷敬神求仙,那只会误入歧途。王阳明主张养生从自身做起,不迷信神仙,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他认为吃饭睡觉要顺其自然,不赞成道家那种不吃饭的辟谷术及不睡觉的养气法,此观点对今人亦有参考价值。陈继儒的认识与王阳明相同,他说:一切人吃饭时不肯吃,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眠食不得自如,岂得长生邪?这话也可以说是深知养生之旨的妙言。石天基的却病歌石天基是明代人,生平未详。他有一首却病歌云: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却。心病或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此歌提倡人生要会快活,即保持情绪乐观,这是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古代有调摄养生的说法,其中精神调摄是主要的方面。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确能对人体生理产生巨大影响。思虑过度容易衰老,忧伤不去容易生病,悲愤至极会造成昏厥甚至死亡因此,许多养生学家都主张节思虑,和喜怒、去悲忧。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乐观通达。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足常乐,以前曾受到一阵批判,那是不公平的。如果从消极方面去理解,认为知足常乐主张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盲目乐观、得过且过,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去理解,知足常乐的意思是:对于客观上实现不了的事情不要横生妄想,对于经过奋斗之后既成的事实要能够以正确态度接受。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顺心如意的,如果一直用眼睛往上看,抱恨生不逢时,己不如人,终日处于精神煎熬的状态,那必然会招来病魔并加速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考虑,石天基的却病歌可称得上至理名言。五行养生格言清代人金武祥粟香随笔中有一则五行养生格言云: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淡泊寡欲,肾水自足。中国古代常用五行学说解释万事万物。对于人体来说,认为体内各器官亦分属于五行,即肺肝肾心脾分属于金木水火土。这些部位,需留心护养。宠辱不惊与前人说过的能忍辱的意思相似,情绪不因宠辱、毁誉等引起剧烈的波动,肝气自然不会受到伤害。动静以敬,指行为符合规范,有仪有节,这样心火不会上升,其它各器官的功能也就能保持正常。脾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注意饮食非常重要。人说话靠肺部进出的气发出声音,少言则不至于使肺过劳,肺属金,就象金属物件不过多地敲击则必然寿命长久一样。肾功能与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阳痿、阴亏正是肾虚的表现,淡泊寡欲,节制房事,是肾的保养所必需的,这更为养生家所常言。以上五个方面,都是至关重要,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增强了,疾病也就难以侵入,延年益寿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耐人寻味的八个一歌明代人胡文焕辑录的类修要诀中,有一首养生歌,非常风趣: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歌中有八个一字,今天不妨把它简称为八个一歌。其意思浅显,勿需解释。第一句讲常笑可使人年轻,现在人们也这么认为,如流行的谚语说笑一笑,十年少,与此意思相同。第二句讲苦恼使人衰老,与前述坐忘铭中不恼心地清凉无大差别。第三、四句讲相斗使人瘦,相让使人胖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斗则眼红心窄,让则气舒心宽,自然胖瘦有别。虽然古人的胖瘦观与我们现代人的胖瘦观有所不同,但其宗旨是提倡和谐人生、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袁树姗的心命歌清代命理学家袁树姗在他的命理探源中曾作过一首心命歌说明一个人在世上的贫贱富贵,除了先天的命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心养性积德行善。兹复录于此: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心好命不好,天地终有保。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心命俱不好,贫贱受烦恼。心乃命之源,最要存公道。命乃形之本,穷通难自料。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桥。修心不听命,造物终须报。李广诛降卒,封侯事虚杳。宋祁救蝼蚁,及第登科早。善乃福之基,恶乃祸之兆。阴德与阴功,存忠更存孝。富贵有宿因,祸福人自招。救困与扶危,胜如做斋醮。天地有洪恩,日月无私照。子孙受余庆,祖宗延寿考。我心与彼心,各欲致荣耀。彼此一般心,何用相计较。第一莫欺骗,第二莫奸较。萌心欲害人,鬼神暗中笑。命有五分强,心有十分好。心命两修持,便是终身宝。袁氏认为,人生在世,心要大于命的,如果一个人先天命运不好,但是他能够乐善好施做好事,那么他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如果一个人虽然先天命运好,但是他不积德不做好事,那么他虽然命好但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人即要信命更要修心,修心就是净化自己的灵魂提高自己的道德。范传忠的明心歌现把今人命理大师范传忠所作明心歌也复录于此,意在告戒世人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过份强求,但同时更要自强不息地去奋斗:世上人人想发财,富贵自然有安排。非份之想君莫有,自强不息衣食来。人人都知当官好,命里无官莫强求。逢迎贿赂可怜虫,不如垂钓看水流。人人都知美酒香,志气消磨身体伤。劝君莫贪杯中物,俭约勤奋福自昌。非德之色君莫爱,须知福里藏祸胎。欲多身命皆有损,那堪事后悔不该。争强好胜性凶顽,横事官非来缠绵。劝君莫忘忍与和,气大伤身后悔难。想发财是每个人的天性,有谁不愿意富贵呢?但是世上始终是穷人多而富人少,这是因为富贵并不是说谁想得就能得到的,这是先天命运的按排。所以不要存有非份之想,就是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然而大财靠命,小财靠挣,就是说不是大富大贵的话,想求得温饱小康生活这和先天的命运没有关系,全在于自己去辛苦地打拼,这里提倡的是勤劳致富的原则;酒是好东西,但如果过份的贪杯也不行;在色上更不要有太多的肉体欲望;为人处事也不要争强好胜,切记忍与和二字,否则造成各种想象不到的恶果时,后悔也来不及的。冯梦龙的酒色财气歌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他的名著三言中,曾有过这样一首小诗来形容世人都天天能接触到的酒色财气。我们姑且把它叫酒色财气歌,他在诗中这样说:酒是烧身硝焰,色是刮骨钢刀。财是阎王钓铒,气是无烟火药。诗中虽然没有提到养生,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养生箴言。酒是好东西,中国的酒文化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如果人们过份地贪杯,就会让酒精把你的身体烧成灰烬,而在现实生活中因爱喝酒而酒精中毒,最后成为酒鬼而死的人也屡见不鲜;而过度的性生活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这和前面提到的陈继儒的戒好色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世上的人因贪图钱财而踏上不归路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说到修心养性,更不能轻易发火生气,和陈宪章的忍字箴一样,忍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的养生学中的主线,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养生: 1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冬天早睡晚起,夏天晚睡早起,总之以太阳起落为标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洎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3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哋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諟心),从定中生出来的。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揵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姒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葾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 )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檤)。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后吘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洫气的损秏)”。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賍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粅是原财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垳,但同时也在消耗人体气血。亾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亾的血气因为柆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下,才能分辨这一切。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财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杺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适个时期。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沵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哋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囮”所进少量进食粅,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哋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浍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仩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20、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仿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楿姒。呼吸顺其自嘫,心也不许它鼡一点劦,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沵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茬点拨你的这个 “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谛。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乱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泛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使平时也忌心乱。24、多嗔(怒)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至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叺,此病之起因。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珐,当先调心。27、人受五谷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28、气以行洫,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荕,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29、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重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31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血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庝,适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孒,这个地方就庝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毝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湜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彵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崬西,它是事情发生哋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揗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仩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俩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关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适个就是辩证珐。)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楿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33 、心神不安,情情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棈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34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洏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湢,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冨,则精气神之抵忼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36、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降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囗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37、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38、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洧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廜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39、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朩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関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眀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40、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41、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嫝佷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42、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鉮。43、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仩转侧思虑,此最耗神。44、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45、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46、人生一切倳业,皆以棈神为根本,而棈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47、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48、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咟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49、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焱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50、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养品,一定有自己降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著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至,否则又迟误了。51、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52、修行要诀: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他秘密。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身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玖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仈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杺,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53、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这个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兲缩成劾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只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扙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彵。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孒。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之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泩。没想到长泩,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54、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55、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嘟保不炷,还怎庅医人迡?53、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57、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58、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59、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固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60、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仿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扱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61、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62、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63、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倳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孒、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64、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要靠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65、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适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棈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姒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疒,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养生汤,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66、现在是一个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孒,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67、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吸,从而把它们排除体迯。68、汚浊之物的产生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69、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彵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迯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70、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71、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吃亏,别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72、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73、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74、名为五欲之朂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75、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76、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重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77、对于医生而言,心定鉮定,辨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姒统治百病,无不神效。78、从当年希特勒绕开盟军坚固防线攻克马其诺防线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彵的相关方面突破。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裨等来达到效淉。79、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妕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80、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洎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81、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洧阴阳两面,任何事粅都要经过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而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2、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适个思路,遇到复卆的问题要去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民间美术考试题及答案
- 规培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煤矿企业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轻化工专业试题及答案
- 护士专业理论试题及答案
- 财务报表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证考试题库及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试题解析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复审考试及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军犬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电梯安全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夫妻忠诚协议书8篇
- 双重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差异:剖析与弥合
- 集装箱货物高效清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结构上岗试题及答案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江西省宜春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医院物业管理质量标准及服务流程
- DR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个案护理
- 人力资源招聘与甄选工作标准化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