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ppt_第1页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ppt_第2页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ppt_第3页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ppt_第4页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份犯的共同犯罪 15周岁的甲谎报年龄而被 正式 录用为司法工作人员 在办案过程中 甲与不具有司法工作人员身份的联防队员乙共同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 如何认定甲和乙的犯罪行为 四要件体系 甲与乙不成立共同犯罪 对乙也不能单独追究暴力取证罪的责任 三阶层体系 采取通行的限制从属性说 甲虽然没有达到责任年龄 却具有违法身份 故甲与乙就暴力取证罪构成共同犯罪 乙为暴力取证罪的共犯 当然 甲因为存在责任阻却事由 不能对其以犯罪论处 第四章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犯罪概念 犯罪构成演变 构成要件要素 社会危害 法益侵害 规范违反 规范 构成要件 目的行为 规范责任 不法 责任 故意 认识错误 几个重点的概念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 一 犯罪概念的类型 1 形式概念 犯罪的形式概念 指仅从法律特征上给予定义 而未涉及犯罪的本质特征 2 实质概念 犯罪的实质概念 是指仅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而不涉及其法律特征 3 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概念 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概念 是指从犯罪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两个角度对犯罪进行界定 一 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 是指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 而没有涉及犯罪的本质特征 即完全回避为什么法律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 总的来说 就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形式概念多见于西方国家刑法 如1937年 瑞士刑法典 第1条规定 凡是用刑罚威胁所确实禁止的行为 就是犯罪行为 1944年 西班牙刑法典 规定 依自由意志及疏忽之行为而为法律所处罚者谓之犯罪及过失罪 犯罪的形式概念没有说明犯罪的危害性何在 国家为什么对这些违法行为要科处刑罚 回避了为什么某种行为被法律禁止 为什么这种行为应受惩罚 规定该犯罪的法律到底为谁服务 二 犯罪的实质概念是指仅从犯罪的本质特征给犯罪下定义 而不涉及法律特征 如原 苏俄刑法典 威胁苏维埃制度的基础及工农政权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危害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 都认为是犯罪 没有规格和标准 没有限定犯罪的法律界限 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存在抵触 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 为人治及罪刑擅断敞开了方便之门 犯罪的实质概念也叫做犯罪的本质 存在以下几种学说 权利侵害说 法益侵害说 义务违反说 秩序违反说 规范否定说和社会危害性说 社会危害性说 权利侵害说 法益侵害说 此说肇始于贝卡利亚的 论犯罪与刑罚 原苏联 东欧国家的刑法学以及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流刑法学则从所谓的犯罪与刑罚的阶级性立场出发 把社会危害性笼统地解读为对统治阶级既定的统治关系或者确认的统治秩序的损害 费尔巴哈认为 国家存在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利不受侵害 因此 费尔巴哈将犯罪界定为违反刑法法规的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其中包括直接侵害国家权利的犯罪和直接侵害市民权利的犯罪 经过德国刑法学家毕尔巴模 宾丁 李斯特 魏尔泽尔等人的推动 权利侵害说 逐渐被改造成为 法益侵害说 成为德国刑法学的主流学说 法益就是法律所保护的生活利益 法益可以分为国家法益 社会法益和个人法益 犯罪的本质 义务违反说 秩序违反说 规范违反说 由德国刑法学者沙夫施泰因 FriedrichSchaffstein 提出 认为犯罪的本质与其说是侵害法益 不如说是违反义务 即违反对社会共同体所负有的人伦义务 韦尔泽尔从目的行为论立场出发提倡人的不法概念 认为不仅要考虑作为结果无价值的法益侵害 而且必须考虑与行为人相关的人的不法的行为的无价值 此说是法国刑法理论和刑法实务关于犯罪的违法性本质的主流学说 由德国刑法学者迈耶 日本刑法学者小野清一郎 团藤重光等主张 团藤重光认为 犯罪的违法性是对作为法秩序基础的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 现在逐渐从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转化为保护法益为目的的行为规范的违反 犯罪的本质 三 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统一概念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统一的概念 是指从犯罪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两个方面对犯罪下定义 这种概念至少从方法论上看克服了犯罪的形式概念和犯罪的实质概念所存在的片面性 既阐明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本质 又限定了犯罪的法律界限 有利于真正揭示犯罪的内涵和外延 二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一 概念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这一定义不仅较为详细地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犯罪的本质特征 而且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 同时将犯罪行为与普通违法行为区别开来 是对我国社会上形形色色犯罪所作的科学概括 是我们认定犯罪 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依据 二 特征1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谓社会危害性 是指行为对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 是一切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共有的特征 决定了该行为是否是犯罪 是否适用刑罚 决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 1 侵犯的客体 2 行为的手段 后果 时间 地点 3 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 社会危害性的分类 1 现实性危害与可能性危害 2 物质性危害与非物质性危害 2 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 体现罪刑法定原则 只有当行为不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质 而且违反了刑法时 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反之 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但如果该行为没有触犯刑法 就不能把它作为犯罪处理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 刑事违法性是由社会危害性决定的 社会危害性是第一性的 刑事违法性是第二性的 行为不是因为违法才具有危害性 而是因为具有危害性才违法 3 应受刑罚惩罚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将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 是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评价 注意 刑法 13条的但书部分规定 同时具备 情节显著轻微 和 危害不大 两个条件的 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基本特征之间的联系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本质 法律体现 法律后果 三 犯罪的分类1 理论分类 一 重罪与轻罪 二 自然犯与法定犯 三 实害犯与危险犯 四 行为犯与结果犯2 法定分类 一 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二 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三 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侮辱罪 严重除外 诽谤罪 严重除外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无死亡 虐待罪 无死亡和重伤 侵占罪 四 基本犯 加重犯与减轻犯 案例 2009年2月 王某妻子早产得一男婴 医生告知王某婴儿有呼吸困难 体重超轻等症状 需要抢救 但抢救费用较高 以及即便婴儿抢救存活也可能出现后遗症等情况 王某因不愿意承担其儿子的治疗费及担心婴儿长大后会留下后遗症 对医生主动要求放弃一切治疗 而后 将婴儿从医院新生儿科抱回家中 交由其母亲照顾 由于未得到必要抢救 该婴儿于次日凌晨5时许死亡 据悉王某的年收入为1 8万元 据早产儿出生医院相关护士事后证言 早产儿的治疗费用一天要1000元至2000元 而且需要治疗2 3个月 照此计算 为了这个即便 抢救存活也可能出现后遗症 的婴儿 王某至少需要花费6万元 另外 因为结婚买房 已经用去其所有的积蓄 还欠下了10多万元的外债 王某的行为究竟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节犯罪构成 一 犯罪构成概念及其演变1 Constrarededelicto犯罪的确证 Corpusdelicti犯罪的根源 实情和罪证 Tatbestand行为的存在和持续状态 2 在大陆法系 Tatbestand经由费尔巴哈 李斯特 贝林格 迈耶 麦兹格 威尔哲尔 罗克辛 雅各布斯等发展成为三阶层体系中的 构成要件 3 在沙俄和苏联 Tatbestand经由科特利亚列夫斯基 基斯佳科夫斯基 斯帕索维奇 塔甘采夫 斯求贝尔和特拉伊宁等发展成为四要件体系中的 犯罪构成 4 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 决定一个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整体 5 四大行为理论 因果行为论 目的行为论 社会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 6 三大责任的基础 行为责任 性格责任 人格责任 7 责任的结构 心理责任 规范责任8 故意的地位 构成要件要素说 责任要素说 违法类型 责任类型说 9 刑罚目的的争议 报应的刑罚目的 经过神意报应 道义报应 法律报应几个分阶段 预防的刑罚目的 包含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 一 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概说1 规范主义 宾丁 他严格区别刑罚法规与规范2 构成要件说 贝林格将犯罪分为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性和有责性 M E 迈耶主张构成要件已与违法性相接近 麦兹格将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的类型 行为 违法 责任构成其犯罪论的核心3 因果关系论 布黎的条件说 宾丁的优势条件说 毕克迈耶原因说中的最有力条件说4 共犯论 M E 迈耶四种从属形式 毕克迈耶关于犯罪共同说或共犯从属性说5 从报应刑论到 分配理论 宾丁的法律报应 M E 迈耶的分配理论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刑法理论概说1 新社会防卫理论格拉马蒂卡 社会防卫完全取代刑法 刑罚 保安处分一元论安塞尔 刑罚 保安处分二元论 保留刑法加以改善2 目的行为论威尔哲尔 批判因果行为论 主张目的行为论建立以下犯罪论体系 行为 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性 责任3 人格责任毕克迈耶开端 团藤重光完善 发展人格责任 行为责任是前提 人格形成责任加以考虑人格行为论 行为是 行为环境 与 人格环境 影响下产物 三 宾丁的刑法思想总结1 区分规范与法规2 规范要求 a有期待可能 b明确清晰3 规范的对象 能认识规范的人4 规范来源 外部 也蕴含其中5 规范内容 禁止 制裁 命令 行为 包括对实害 具体危险 抽象危险的禁止 对实现一定结果 促进结果的行为或者抽象促进一定结果的单纯行为的命令 行为规范与制裁规范 1 行为规范的特点 1 行为规范是指导一般人进行一定作为与不作为的规范 这是一种社会一般人的行动预期 这种行动预期即自己的法益不受侵犯 2 行为规范对法益的保护是直接的保护 也是一种事前的 预防性的保护 3 预防性的保护法益 要求行为规范中禁止的行为对法益造成一般的抽象危险性 4 法益保护是一切行为规范 民事 行政 刑事 的目的 法益应当成为行为规范的解释指针 2 制裁规范的特点 1 制裁规范是指 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 指示了科以制裁的规则 2 制裁规范的合法性 不能求助于法益保护 对于造成法益侵害的行为 处以事后的惩罚 并不能对恢复被损害的法益 制裁规范对法益的保护是事后的 间接的 制裁规范的合法性问题 也就是国家刑罚权的合法性问题 报应刑论并不能为国家刑罚权提供基础 4 制裁规范的合法性在于 使被违反的行为规范得以恢复的机能 也就是制裁规范的直接保护对象是行为规范 而非法益侵害 恢复刑法上的制裁规范的意思就是 恢复因犯罪而被侵害的加害人 被害人 社会三者之间的规范性沟通 3 行为规范和制裁规范的判断 行为规范和制裁规范 行为规范 禁止杀人制裁规范 违反上述行为规范 造成死亡后果的 处10年以上刑罚 未遂的 处 共犯 1 杀人者处以10年以上刑罚 未遂的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帮助和教唆他人杀人的 为共犯 比照正犯 从轻处罚 3 行为规范和制裁规范的判断 行为规范和制裁规范 行为规范 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子女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福利院有监护入院的孤儿和老人的义务 医院有监护住院病人的义务 制裁规范 违反以上义务规范的 处3个月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对于老年人 幼年人 身体障碍者或者病人负有保护责任而将其遗弃 或者对其生存不进行必要保护的 处3个月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4 行为规范要素和制裁规范要素 1 行为规范的要素 实行行为 实行行为的着手 行为的危险 故意 对实行行为的认识 过失 预见可能性或者事前的结果回避义务 行为无价值等 2 制裁规范要素 结果 结果的危险 因果关系 故意 对结果发生的认识 结果无价值 未遂犯 共犯等 3 对于行为规范的要素 进行事前的判断 对于制裁规范的要素 进行事后的判断 四 贝林格刑法思想总结1 前期犯罪论体系 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性 有责性构成要件是犯罪类型轮廓 是纯粹的记述要件构成要件类型 共通的构成要件 个别的构成要件 具体事实的构成要件坚持罪刑法定 报应刑和违法性意识必要说2 后期区分构成要件与犯罪类型构成要件只是犯罪类型的指导形象 五 麦兹格的刑法思想总结1 兼自由主义的功利主义2 犯罪论体系 犯罪构成是违法类型 提出行为 违法 责任的犯罪论体系3 客观违法论 区分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 违法即违反评价规范 责任即违反决定规范4 责任要素包括 行为者的意思活动 心理责任构成部分 动机 动机责任 期待可能性 行为者的人格关系 性格责任构成部分 5 贯彻李斯特 构成要件 人权 实质违法性 反社会思想 规范责任 目的刑 六 小野清一郎的刑法思想总结1 由正义向道义转变 犯罪本质 反对法益侵害论 主张反伦理反道义的违法论 主张道义责任论 道义报应刑论2 构成要件理论 构成要件既是违法类型 也是责任类型 构成要件包括规范要素和主观要素3 违法是客观的 不包括主观要素 故意过失 目的等不是违法要素4 责任是主观的 故意过失不仅是构成要件要素 也是责任要素5 构成要件对总则和刑事诉讼起指导作用 七 威尔哲尔的刑法思想1 犯罪论体系 行为 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性 责任2 行为 区分目的性与有意性 指出刑法意义的行为均为目的行为 过失也是一种 潜在的目的性 否认不作为的行为性 3 故意 故意是行为本质的要素 是构成要件要素 也是主观的违法要素 但非责任要素 4 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并非全部是违法类型 有的构成要件有正当化事由 所以不是违法类型 没有正当化事由的才和违法类型重合 5 违法性 违法性的本质是违反全体法秩序 即规范违反说 违法性的根据是行为无价值6 责任的本质 规范责任论 责任要素 不包括故意过失 只包括责任能力 期待可能 违法性认识等 八 团藤重光的刑法思想总结1 人格行为论 人格行为论与因果行为 目的行为 社会行为并列为四大行为理论 行为是 人格形成环境 和 行为环境 下的产物 2 人格责任论 人格责任是 行为责任 与 人格形成责任 之和 人格责任论很好地解释过失行为 认为过失与故意均只需 违法性认识可能即可 3 构成要件 定型论 不仅是违法类型 也是责任类型 不仅是行为类型 也是行为者类型 故意过失的三重性 原籍责任 现住构成要件 有时住宿于违法性4 运动 刑罚观 刑罚目的 分配主义 坚持刑法中人的主体性以及法哲学上的运动变化观5 从社会契约反对死刑 二 犯罪构成和构成要件内涵 一 苏联犯罪构成的四要件体系1 通说的犯罪构成包括四个要件主体 主体本身 自然人 法人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 特殊身份 主观要件 罪过 目的 客观要件 实行行为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客体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而对于排除刑事责任事由 在苏联通说一般认为是在犯罪构成内部判断 在我国通说一般认定为外部判断 2 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理论 构成要素 社会危害性主客观构成要素 主体本身 自然人 法人 主体的特殊身份 行为和结果 因果关系 故意和过失 具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危害性 构成要素内容的社会危害性判断即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实质的社会危害性判断即排除刑事责任事由的判断另外 定罪理论指出 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的条件 影响刑事责任的情节 刑事制裁 二 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三阶层体系 结果无价值 1 通说的三阶层体系 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性 有责性构成要件符合性 主体本身 自然人 法人 主体的特殊身份 目的 表现 倾向 实行行为 危害结果 客观归责 违法性 法定的正当化事由 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 有责性 故意和过失 刑事责任年龄和能力 违法性认识 或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 预防必要性 2 二阶层体系 不法 有责违法性和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合二为一 对构成要件作实质解释形成不法 构成要件包括积极的构成要件和消极的构成要件 积极的构成要件 主体本身 自然人 法人 主体的特殊身份 目的 表现 倾向 实行行为 危害结果 客观归责 消极的构成要件 法定的正当化事由 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 责任 故意和过失 刑事责任年龄和能力 违法性认识 或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 预防必要性 三 构成要件的机能1 自由保障机能 罪刑法定主义的机能 构成要件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限 2 犯罪个别化机能 构成要件明确了此罪与彼罪的区分 3 故意规制机能 具体犯罪的故意的认识内容与意志内容依赖于构成要件 大体可以认为 故意是对符合构成要件的客观事实的认识和容认 即构成要件的内容 就是故意的认识内容和意志内容 四 构成要件的分类1 基本的构成要件和修正的构成要件基本的构成要件 是指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 既遂形态 规定的构成要件 修正的构成要件 是指以基本的构成要件为前提 适应犯罪行为的不同形态 未完成形态 共犯形态 对基本的构成要件加以某些修改变更的构成要件 2 普通 标准 的构成要件和派生的构成要件普通的构成要件 是指符合刑法分则条文对具有标准的社会危害程度 基本的法定刑幅度 所规定的构成要件 派生的构成要件 是指以普通的构成要件为基础 因为具有较轻或较重社会危害性程度而从普通的犯罪构成中衍生出来的构成要件 它包括加重的构成要件和减轻的构成要件两种情况 3 简单的构成要件和复杂的构成要件简单的构成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各个要件均属单 的构成要件 复杂的构成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要件内容可供选择或互有重叠的构成要件 4 关闭的构成要件和开放的构成要件关闭的构成要件是指刑法对所有的构成要件要素作出了完整的表述 开放的构成要件是指刑罚法规只记述了构成要件的部分要素 其他部分要素需要法官在适用时进行补充的情形 五 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1 记叙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记叙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只需要法官进行事实判断 知觉的 认识的 活动即可确定的要素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为了确定构成要件要素 需要法官的评价 需要法官补充的价值判断的要素 2 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和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积极地 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要素 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否定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要素 3 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刑法表面上没有明文规定 但根据刑法条文之间的相互关系 刑法条文对相关要素的描述所确定的 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4 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和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所有的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素 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部分犯罪的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要素 5 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为违法提供根据的要素 表明的构成要件要素 是指不是为了给违法性提供根据 只是为了区分相关犯罪界限所规定的要素 六 四要件体系和三阶层体系比较体系支柱不同 四要件体系是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大支柱的耦合 三阶层体系是不法和有责两大支柱的递进 从三阶层和二阶层比较来看 三阶层体系也可以将形式判断和实质判断合二为一 从二阶层体系和特拉伊宁四要件体系对比来看 三阶层体系不仅一定程度上区分客观和主观 更重要的是明确的区分不法和责任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并不能完全分开 不法和责任没有明确区分则是造成四要件体系不能适用司法实践的根本原因 三阶层与四要件比较 对特殊身份的认识 案例 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严重性病患者时 是否成立传播性病罪 一 故意的认知内容 四要件体系 客观上传播了性病 主观上有行为的故意 因为主体是主观要素 不需要故意认知 所以成立传播性病罪或者非法行医罪 三阶层体系 违法性层面 行为具有客观危害行为和结果 有责性层面 因为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故意的认知内容 如果没有认知 则成立过失或者意外事件 不存在过失传播性病罪和过失非法行医的犯罪构成的情况下 不构成犯罪 三阶层与四要件比较 构成要件外认识错误 案例一 甲侵入普通民宅 误将世界名画当作普通绘画而盗走 二 认识错误 四要件体系 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盗窃特别巨大财物的行为 主观上有盗窃的故意 应对行为人以数额特别巨大定罪 三阶层体系 行为是盗窃了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 但行为人在主观上仅认识到是数额较大的财物 所以对数额巨大没有故意 又因为对于错误认识没有过失 所以 对数额巨大不具有有责性 只对数额较大具有有责性 三阶层与四要件比较 构成要件外认识错误 案例二 甲侵入博物馆 误将普通绘画当作世界名画而盗走 二 认识错误 四要件体系 行为人客观上虽然只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 但主观上有盗窃数额特别巨大财物的故意 所以是盗窃数额较大的既遂 和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未遂的想象竞合 应对行为人以数额特别巨大 未遂 定罪 三阶层体系 行为是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 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是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时 对数额较大肯定有故意 所以成立盗窃数额较大既遂的犯罪 行为人虽然具有盗窃数额巨大的故意 但是因为没有盗窃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