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床头上的标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年轻的化学家为什么要把氯化碘的标签贴在自己的床头上?请阅读故事,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过失,严谨认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 2、揭示课题:8、床头上的标签 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床头上的标签主要讲了关于李比希的哪两件事情?请你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 3、学生交流: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项实验中“浅尝辄止”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来李比希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警示自己,告诫大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他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要认真”“要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终于成为了“化学史上的巨人”。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授、博、摩、擦、廋、渣、溶、屑、扭、愤、断、淀、凭、谨、搅、拌、遗、憾、戒、懊、率、盲 6、疑难词语 教授、博士、学位、摩擦、化合、瘦弱、残渣、溶液、铁屑、神往、扭、发愤、主观、武断、沉淀、凭空、严谨、搅拌、遗憾、吹灰之力、引以为戒、懊悔莫及、断定、类似、轻率、盲目、公布 7、句型学习 1、大家扭头一看,是坐在后排,长得很瘦弱的李比希。 前一句动词前用“一”提示,后一句是前一句的结果。如: (1) 我一问,报名早就结束了。 (2) 经他这么一提,我才记起来这件事。 2、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氧气,以便提取出碘。 后一小句通过连词“以便”表示前一句的目的,使它更容易实现。如: (1)老师反复讲解这段短文,以便同学们理解掌握。 (2)我先把提纲写好,以便照着它复述课文。 3、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前句用“除非”来表示唯一条件,后句用“再不”表示前句的结果。如: (1)除非有家长陪伴,我再不去河边玩了。 (2)除非所有条件都具备,我们再不随意开工。 4、这么做无非是增加铁屑与溶液的化合。 “无非是”强调唯一的理由、结果等。 (1)你无非是想让我陪你去。 (2)爸爸这样努力工作,无非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四、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床头上的标签主要讲了关于李比希的哪两件事情? 2、学生交流: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一成一败”的两个小故事。课文以别巨匠心的标题和巧妙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要求自己“更认真”“更严谨”的化学家形象,让我们明白只要不断吸取教训,就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饶着李比希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曾在一项实验中“浅尝辄止”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来李比希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第二件事是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化工厂提高柏林蓝的质量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文章为什么从校长给学生讲故事写起? 问题2:小李比希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学生读课文,思考,汇报。 思考题1: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李比希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立志做一名化学家。因为从小心里就有一团理想之火,所以他学习非常自觉,长大后才取得巨大成就。 思考题2:他十九岁完成学业并得到了博士学位;二十三岁就做了化学教授。 3、自由朗读课文第6-10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李比希在科研上有过什么失误?为什么让李比希懊悔莫及? 思考题2:李比希的一次研究失误是因为什么? 思考题3:李比希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失误的? 思考题4:李比希为什么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思考题1:李比希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一层褐色的液体,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复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于是,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氯化碘”。 几年后,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原来,论文的作者,法国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样的实验,也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素。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关于溴的论文。 思考题2:太自信,主观臆断。 思考题3: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从此,李比希更认真、更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 思考题4:他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让我们带着欢迎和赞美的口吻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 4、这次重大失误使李比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就来读读课文第11-17段中的文字,看看李比希有了怎样的改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文章写李比希在工厂的那件事是要说明什么? 思考题2:李比希为什么总是能从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中提出研究课题? 思考题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题4:从李比希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交流汇报。 思考题1:写李比希在工厂的那件事说明那次重大失误使李比希变得更聪明,更严谨,从此以后,李比希不断从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中提出研究课题,做出新的贡献。 思考题2:因为前次失误,使李比希变得更聪明,更严谨。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思考题3:总结全文作用。 思考题4:学习他始终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善于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善于从异常中发现问题。 三、读课文,读出对李比希的敬佩之情来。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 第八课 床头上的标签 李比希 失误 成功 吸取教训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读课文床头上的标签,回答问题。 1、标签的内容是什么?2、他为什么把标签贴在床头上?3、标签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课文以标签为题?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课文,讲一讲关于床头上的标签的故事。 (1)学生读课文,与同桌复述故事。(2)指名学生读课文, (3)指名学生复述历史故事。 三、细读课文自,思考以下问题: 1、思考;本文的三个特点: (1)别具匠心的标题。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精心的选材。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四、总结课文内容、课文主题。 课文床头上的标签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外,还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浮吊拆迁施工方案设计
- 心理咨询方案具体过程
- 磁性材料智能控制-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矿业权交易市场信息化政策建议-洞察及研究
- 武侯管道疏通施工方案
- 2025年光伏组件效率提升技术路线图及市场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诸城营销方案
- 蔬菜小区团购活动策划方案
- 微生物燃料电池包装技术-洞察及研究
- 一般护理的相关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矩阵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
- 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五篇)
- 促单技巧及话术大全
- 车辆司法鉴定申请书
- 塑料原料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 二年级应用题大全800题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应用题
- 第十四杂环化合物
- GB/T 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 GB/T 11186.2-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 学校辍学学生劝返工作记录卡
- 第六讲:RCEP服务贸易与投资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