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doc_第1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doc_第2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doc_第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词语,读通了课文,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同学们有勇气接受检查吗?(出示词语: 重阳 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异乡 异客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感情,有的读来让人高兴、兴奋,心里暖暖的,有的让人很伤感、忧愁,心里凉凉的。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这两组词语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感情,指名说分别表的了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两组词语2、你能用这些词语联系课文说一句话吗?你说的既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王维写的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生齐读)3、这堂课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情诗意。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1、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1)、从古诗中知道,这里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2)、简要回顾重阳的习俗: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3)、提问: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师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在哪里?(a)、出示:“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b)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什么?(c)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师作简介,用简笔画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长安在华山以西,两地相隔千里。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d)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3、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过渡:是啊,王维一个人在外地,是多么孤独啊,恰逢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看(出示课件)(1)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人流如潮 热闹非凡 车水马龙)(2)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3)“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节日的长安街头真热闹啊!人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4、研读第3小节“思亲”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1)指名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什么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3)王维是不是就是今年的重阳节倍思亲?他还会在什么时候倍思亲?端午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插艾草,吃粽子,会吟诵中秋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会吟诵春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放鞭炮,贴春联,喜迎新年,会吟诵5、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四、研读第四小节“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指多名朗读。)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同学们,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让我们再次读好它(齐读课题)。2、“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外出打工的人们,思念家乡的亲人时会吟诵;像这种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1)、学生交流。(2)、教师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3、结束语:思念是人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