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分类参考.doc_第1页
手术室分类参考.doc_第2页
手术室分类参考.doc_第3页
手术室分类参考.doc_第4页
手术室分类参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参考手术室英文名:operating room (OR)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临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抓好手术切口感染四条途径的环节管理,即: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 手术室分类按手术有菌或无菌的程度,手术间可划分成以下5类: (1)I类手术间:即无菌净化手术间,主要接受颅脑、心脏、脏器移植等手术。 (2)类手术间:即无菌手术间,主要接受脾切除手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眼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等无菌手术。 (3)类手术间:既有菌手术间,接受胃、胆囊、肝、阑尾、肾、肺等部位的手术。 (4)类手术间:即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 (5)V类手术间:即特殊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感染的手术。 按不同专科,手术间又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手术问。由于各专科的手术往往需要配置专门的设备及器械,因此,专可手术的手术间宜相对固定。 手术室分类按手术有菌或无菌的程度,手术间可划分成以下5类: (1)I类手术间:即无菌净化手术间,主要接受颅脑、心脏、脏器移植等手术。 (2)类手术间:即无菌手术间,主要接受脾切除手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眼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等无菌手术。 (3)类手术间:既有菌手术间,接受胃、胆囊、肝、阑尾、肾、肺等部位的手术。 (4)类手术间:即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 (5)V类手术间:即特殊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感染的手术。 按不同专科,手术间又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手术问。由于各专科的手术往往需要配置专门的设备及器械,因此,专可手术的手术间宜相对固定。 布局 手术室部总体布局是非常合理的。入手术室采用的是双通道方案,如无菌手术通道,包括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洁净物品供应通道;非洁净处置通道:手术后器械、敷料的污物流线。还有抢救病人专用的绿色通道,可以使危重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可以使手术部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做到消毒隔离,洁污分流,最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分为很多手术间,按净化的不同级别分别为百级手术间两个、千级手术间两个、万级手术间四个,不同级别的手术间有着不同的用途:百级手术间用于关节置换、神经外科、心脏手术;千级手术间用于骨科、普外科、整形外科中的一类伤口手术;万级手术间用于胸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手术和普外科中除一类伤口的手术;正负压切换的手术间可用于特殊感染手术的开展。净化空调在防止感染和保证手术成功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手术室中不可缺少的配套技术。高水平手术室要求高质量的净化空调,而高质量的净化空调才能保证手术,室的高水平。 设备 手术室墙面和天花板采用可隔音、坚实、光滑、无空隙、放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颜色采用淡蓝、淡绿为宜。墙角呈圆形,防止积灰。观片灯及药品柜、操作台等应设在墙内。 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出进,应避免使用易摆动的弹簧门,以防气流使尘土及细菌飞扬。窗应双层,最好用铝合金窗框,有利防尘保温。窗玻璃以茶色为宜。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地应采用坚硬、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地面稍倾斜向一角,低处设地漏,利于排出污水,排水孔加盖,以免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或被异物堵塞。 手术室电源应有双相供电设施,以保证安全运转。各手术间应有足够的电插座,便于各种仪器设备的供电。插座应有防火花装置,手术间地面有导电设备,以防火花引起爆炸。电插座应加盖密封,防止进水,避免电路发生故障影响手术。总电源线集中设在墙内,中央吸引及氧气管道装置都应设在墙内。 照明设施普通照明灯应安装在墙壁或房顶。手术照明灯应安装子母无影灯,并备用升降照明灯。水源和防火设施:各工作间应安装自来水龙头,便于冲洗。走廊及辅助间应装置灭火器,保证安全。冷热水及高压蒸气应有充分保证。通风过滤除菌装置:现代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空气净化。其通风方式有湍流式、层流式、垂直式,可酌情选用。 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 出入路线的布局设计需符合功能流程与洁污分区要求,应设三条出入路线,一为工作人员出入路线,二为伤病人出入路线,三为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间的温度调节非常重要,应有冷暖气调节设备。空调机应设在上层屋顶内,室温保持在 2426oC,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一般手术间为 3545m2,特殊房间约 60m2,适用于体外循环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等;小手术间面积在2030m2 人员 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床的比例一般按3:1的比例配置,包括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以及外勤等。手术室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无菌要求。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必须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护士长职责 手术室护士长的职责在护理部主任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业务管理及思想工作。负责本室工作计划(含护理、教学、科研等)并组织实施。合理安排人员,进行科学分工。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对难度较大或新开展的手术和抢救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或指导操作。负责组织本室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根据专科业务、技术需要,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方式学习新业务知识、新技术操作和新仪器的使用等,并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护师职责手术室主管护师职责是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发挥业务、教学、科研上的主导作用。负责督促、检查本室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把好手术、护理质量关。解决本室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参加研究和制订重大手术和新手术护理配合和操作规程。协助护士长组织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和研讨。拟定本室护师(士)在职业务培训计划,并编写教材和讲授有关的课程。负责进修人员的带教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并进行出科鉴定,组织小讲课。拟定本室护理科研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本室护师(士)开展科研工作,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护理论文和科研工作总结。 护士职责监控护士职责是负责本室对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 负责本科室消毒隔离工作。每月做1次空气、物表、无菌物品、医务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培养。每2个月进行回次紫外线强度监测。 对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并做好记录。协助和督促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和送检标本。负责本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宣传。监测结果归档、备查。手术室卫生员的职责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清扫地面及洗刷手术室,做好洗手用物的供应与料理以及手术后的清洁料理工作。负责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管理。负责标本的登记、送检,以及其它外勤工作。空气净化 手术室的空气压力根据其不同区域(如手术间、无菌准备间、刷手间、麻醉间和周围干净区域等)洁净度不同要求而不同。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例如美国联邦标准1000级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m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10000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m的尘粒数,1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0颗。依次类推。手术室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各工作间内的废气;确保各工作间必要的新鲜空气量;去除尘埃和微生物;保持室内必要的正压。 能满足手术室通风要求的机械通风方式有以下两种。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并用式:这种通风方式可控制换气次数、换气量及室内压力,通气效果较好。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并用,这种通风方式的换气及换气次数受一定限制,通风效果不如前者。手术室的洁净级别主要是以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和生物粒子数来区分。目前,最常用的是美国宇航局分类标准。净化技术通过正压净化送风气流控制洁净度来达到无菌的目的。 根据送气方式不同,净化技术可分为紊流系统和层流系统两种。(1)紊流系统(MultiDirectional Manner):紊流系统的送风口及高效过滤器设于顶棚,回风口设于两侧或一侧墙面下部,过滤器和空气处理比较简单,扩建方便,造价较低,但换气次数少,一般为1050次/h,容易产生涡流,污染粒子可能在室内涡流区悬浮循环流动,形成污染气流,降低室内净化度。只适用于NASA标准中 10 0001000 000级的净化室。(2)层流系统(Laminal Flow System);层流系统利用分布均匀和流速适当的气流,将微粒、尘埃通过回风口带出手术室,不产生涡流,故没有浮动的尘埃,净化度随换气次数的增加而提高,适用于美国宇航局标准中100级的手术室。但过滤器密封破损率比较大,且造价较高。发展历史 外科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随着时代的进化,外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外科学的发展又带动了无菌法和消毒法的发展。到了19世纪,麻醉学诞生,首例麻醉下的手术诞生于1846年的美国一位齿科医生。尽管当时的场地设在图书馆的教室内,尽管没有一个人身着白大衣,但是这的确揭开了手术室历史的序幕。手术室的进化 第一代手术室我们称之为创世纪简易型手术室。医学在进步,1886年,细菌学的发达、蒸气灭菌法诞生;1887年,手术时的洗手法成立;1897年,手术时开始使用口罩;1898年,开始使用手术衣,至今均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20世纪的欧洲,医院分散的各个病房内,开始各自配置相关的手术室,手术室开始进入了第二代,我们称之为分散型手术室(Pavilion Type)。1937年,召开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现代模式的手术室在那个时期正式创立。 20世纪中期,病房开始集中化,手术室也进入了第三个时代:集中型手术室(Central Type OPR)。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集中型中心手术部正式开设,揭开了日本集中型手术室的帷幕;1963年,中央供应型手术室平面布局在美国诞生;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美国的巴顿纪念医院设立;1969年,英国卫生部推荐的手术室平面布局,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污物回收型的雏形。 今天我们跨入了新的世纪,医学的飞跃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医疗环境,第四代手术室开始步入了我们的时代。 21世纪的手术室标准 混合型手术室(Hybrid Type)。手术室相对集中,但功能完全独立。 既具有普遍性,能对应各种类型的手术,提高手术室的效率,又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特殊手术。 如:移植手术、放疗手术、当日手术等。 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 安全性。包括空调系统安全、电气安全、医疗气体安全、放射线安全等等。 经济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E.B.D(Evidence Based Design)进行有科学依据的设计。 设计的目的 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该满足下述要求: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 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 要求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手术室的区域划分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 手术室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不同段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渡,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手术病人家属休息室等。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手术室的位置组成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 手术室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