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2007).doc_第1页
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2007).doc_第2页
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2007).doc_第3页
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2007).doc_第4页
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200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一、命题情况1、命题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倡导的,就是语文教研所倡导的,我们就尽量地通过试卷呈现出来,力求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对课堂教学起导向作用。以尽可能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的一致。2、命题思路: 本次命题以课标、教材为依据,紧扣课程理念,全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前八个单元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形成情况,对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力争内容充实,覆盖面全,既有广度又有一定深度,难易比为7:2:1。体现了夯实基础和培养习惯并重的理念,具体表现为重基础、重积累、重理解、重运用、重方法、重习惯养成。卷面分为三个版块: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笔下生花,分别占60%、20%、20%。1、重基础、重积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如果语文知识是个同心圆的话,字词是它的外圆,如果语文知识是个金字塔的话,字词就是它的塔底。本次试卷基础知识占60%,覆盖二年级下学期前八单元全部内容并适当延伸至二年级上学期的有关基础知识点。如“读拼音,写汉字”除考察本册书中难写、易忘的生字以外,还将本册与上册的汉字重组再现;“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完全将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选择;“把词语补充完整”“填上合适的词语”所选词语一部分来自于主体课文,一部分来自于自渎课文,也有一部分来自于作业练习中;“背古诗连线”一部分诗句是课本中的,也有少部分是传统读本中的。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学生们知道语文知识藏在字里行间,学习在于日积月累,要有反复再现的过程和品读鉴赏的过程。力求转变只做大量的语文练习,不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只重视机械抄写而对好词佳句熟视无睹;只看眼前,不注重对知识的延伸拓展;平时不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教学现状。2、重理解、重运用词句训练是本册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词句的理解和积累,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积极练习使用。开卷有益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了较短的文章。短文的阅读重点是让老师和学生注重对词句的分类积累,如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学习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如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分别指什么,向学生渗透比喻句,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意义,并能模仿句子写话如照样子写话。课标提醒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笔下生花中,本试卷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结合教材妈妈的爱一课,学习将自己心中的话表达出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对妈妈的爱的重现,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3、重方法、重习惯养成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于高年纪来说比较轻一些,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阅读习惯。教材从一年级就提出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本册教材的金钥匙、丁丁冬冬学识字分别提出了对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建议。本试卷查字典填空、根据偏旁写字、加偏旁组字等都在引导师生注意识字方法的习得,试卷评分标准附加的关于字迹的要求、写话的要求都在引起教师的注意:不应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严谨的语言表达习惯本试卷力图导向学生掌握教材要求的最基础的语言能力,导向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要举一反三,加强基础知识的日常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方面要想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价学生,远不是一张卷纸、几道试题就能涵盖得了的,此次的命题只是代表性的抽样,希望它的实际价值能以点带面。二、考试结果及分析本次监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调9所学校,小学校一个考场,大学校两个考场,统一评卷标准,流水批卷方式,虽不能代表各校实际水平,但基本反映全区总体概况。2007年二年语文期中质量监控成绩统计表学校抽调人数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平均得点A381847.4%38100%87.2B594678%59100%93.4C302273.3%2996.7%88.9D323093.8%32100%96.4E403895%40100%96F271866.7%27100%90.1G272696.3%27100%97.1H261973.1%26100%90.9I423481%4197.6%93合计32125178.2%31999.4%92.6主要成绩1、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积累部分的内容除第四题外普遍成绩较好,反映出广大师生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一些应知应会的字、词、句,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学生积累有一定的深度,运用有广度。可以肯定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抓实基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语言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基础,切实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真正关注学生的语文积累,丰富学生的“素材库”。2、阅读能力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文章还存在于浅层次,逐渐由一年级的听读过度到自渎,开始学习默读。从卷面分析到数据统计不难看出:学生完成仿句练习好于从文中找寻词句回答问题,完成词语理解好于理解句子,完成知识性问题好于能力性问题。3、写话学生大部能正确审题,写出妈妈爱自己的具体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热爱。学生们能够有话说,大部分学生字数可以达到要求;书写格式正确,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断句,读起来很通顺。少部分学生能把事情过程中妈妈的言行描写的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主要问题及分析下列题目的正确率明显偏低连一连,再按字母表的顺序抄写大写字母(6个点 ) b r q hG B A Q H R 填空(6个点)“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组词( )。“邻”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组词(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4个点)( )( ) 马( )(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8个点)肖( ) 奂( ) ( ) ( ) 仑( ) 票( ) ( ) ( ) “羊群远去了,我登高远望,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牡丹,镶(xing)嵌(qin)在绿毯上。”短文中“白牡丹”指的是( )“绿毯”指的是( )(4个点)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正确。(5个点)( )吴老师把同学画好的画贴在前面,让同学们评谁画得好。( )原来粗心的小刚把鸭子的嘴画成尖尖的公鸡的嘴了。( )美术课上,吴老师叫同学们画一只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 )同学们一看,都哈哈大笑。( )同学们认真地画起来。妈妈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想一想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选一件事写下来。1、从教师角度看: 教师师资良莠不齐。一部分教师刚刚从高年下到低年,对低年级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忽深忽浅;一部分教师一贯在低年段循环,对学生发展的后续目标不了解,一叶障目。对新课程的理解偏颇。课标指出低年级要多诵读浅理解,教师们就以为是不理解,应有的抓词抓句训练被挤没了;或过多的重视情感态度观,课堂上出现了表演课;或注重课件的华丽、形式的新颖,套上新课程的大帽子,课堂费时低效,靠课后做练习磨和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方法的习锝。急功近利,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习习惯的培养。2、从学生角度看: 缺少良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习惯;针对错字反复纠错的习惯,翻着一篇篇卷纸,关于识字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学生识字的质量太差。所谓质量:就是识字少,文中经常出现用拼音代替汉字,用同音字代替,如把“这时”的“这”用“着”, “夏天”“夏”字用上“下”的“下”代替。用象形字代替。如:“睛”写成“晴”或“晴”写成“睛”。“埋”写成“理”。学生卷纸上的错别字,写错的原因有三点。视觉的误差而产生的错别字。听觉错位引起的错别字。理解模糊引起的错别字。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一些字就飞起来,不观察就写,重数量不重质量;阅读、思考的习惯;表达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缺少自主学习的愿望,学习热情不够。3、从横向比较看: n 校际间差距太大。优秀率最高96.3%,高于平均优秀率18个百分点,最低47.4%,低于平均优秀率31个百分点,平均得点最高的97.1,最低的88.9,相差近10分。学生能力相差悬殊,单从写话就足以说明问题,满点人数最高占抽查人数的78.1%,最低只占11.1% 。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存在较大差别,一所学校有4人加到卷面分,没有人因写字不规范扣分,另一所学校恰恰相反,没有人加到卷面分,而因写字不规范扣分则有8人。如果说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好坏与地域、学苗的差别有关,那么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差别又说明了什么呢?三、考试后,我们做些什么1、重视汉字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我们都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人没根不行,树没根不行,楼房没根不行。而近几年我们似乎忽视了识字与写字教学,人们关注更多的是阅读教学,其次是习作教学,再次才是识字教学。在今后教学中采取哪些策略呢?首先,培养识字兴趣,激发识字愿望,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编字迷、简笔画、实物演示等形式识字。同时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适时配以表情动作、手势,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学,主动识字。其次,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细化“两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和感悟积累的关系。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解型”模式。其特点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重教师作用,轻学生个别化行为。现在大家都在教学中纠正这种做法,重视学生的感悟和积累。但是我发现,有些教师做过了头,只重视朗读、感悟和积累,而忽视学生自己的质疑问难,即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变成“一读到底”。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处理好感悟和质疑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应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具体说,教学结构应包括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2)正确处理好语文基础与自由表达的关系。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新的“课标”在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通过仿写、续写、创编学会应用句式表达,练习将自己在活动中、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习惯,提高学习效益。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发现语文学得好的学生大多数具有良好习惯。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我们着重谈谈两方面的习惯:(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在试卷中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学生没有写好字的意识。由此,我们还联想到平时的教学中,有不少学生没有正确规范的握笔姿势。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范写的作用,手把手的一个个进行有效的纠正,直到正确规范为止。其次,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书写,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短文”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立足课堂,立足课本的同时,特别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也可以学生自己提出。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