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进校摸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2012进校摸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2012进校摸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2012进校摸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2012进校摸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云梦补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七道大题,20个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纤巧qin 折本sh 揪心ji 蔫头耷脑dB信笺jin 浸染jn 佣金yng 封妻荫子ynC涝灾lo 栈道zhn 秩序ch 饿殍遍野pioD攒射cun 生肖xio 抓阄ji 焚膏继晷ji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A. 在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上,由近千名运动员组成的中国军团夺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让其他参赛国家望其项背。B.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参观中美合作的太阳宫热电厂时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临渴掘井,不希望中国重复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犯过的错误。C. 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D. “基地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屡屡制造恐怖事件,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其头目本拉登更是罪行累累,堪称“天字第一号”恐怖分子。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通过增加住房持有成本,可以引导购房者理性地选择居住面积适当的住房,从而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B. 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的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C. 中国的股市大起大落,极不稳定,根据中央电视台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股市中亏损的人高达69.7%,赚钱的人只有21. 45%。D. 世博会的收人构成中,门票收人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4.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柏林寺南望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_,画出东南四五峰。A. 行白鹭飞瀚宇 B.行人无限秋风思 C.清风无意深山睡 D.青山雾后云犹在二、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孔子世家(节选)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竿,以备王道,成六艺。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童子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椐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命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等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殆殷人也。”后七日卒,年七十三。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推此类以绳当世 绳:束缚B.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述:称述C. 约其文辞指博 指:旨意D.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 知:了解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乃因史记作春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 运之三代 夫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汝来何其晚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平等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记述了孔子把古代留传下来的三千多首诗,按礼义的标准进行删选,编定了诗经,从而完成了 “六艺”的编修。B达巷党人称赞孔子博学多才,不专名一家。孔子曾总结个中原因,说他不被当世所用,反而变得多才多艺。C文章表明,孔子对一些历史事实进行了删削、变动和修饰,他知道,后世会因这种春秋之义而怪罪他。D本文记述了孔子晚年的学术活动与言论,从正侧两面突出了孔子高深的学问与德行,虽属客观记述,但字里行间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对孔子的肯定与赞扬。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分)译文:_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3分)译文:_(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4分)译文:_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排序(16分)9.王禹偁的村行,顺序被打乱,请排序。(4分) 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含晚籁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数峰无语立斜阳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信马悠悠野兴长。 正确的顺序是 10.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浣溪沙 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下片是怎样行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4) 帝子降兮北渚,_。(屈原湘夫人)(5) 春水碧于天,_。(韦庄菩萨蛮)(6) 渔舟唱晚,_;雁阵惊寒,_。(王勃滕王阁序)(7) 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在焦虑中“文化自觉”杨福泉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尽管我国各地正不断加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但我国城市和乡村里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还是在以惊人的速度衰落甚至消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主张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诮的“国学教育”。他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重新把“四书五经”搬到课堂和对“国学”的弘扬。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藉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今的中国新文化。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享受着新文化运动丰硕果实的我们,不应忘记鲁迅等一代哲人那些深沉理性的警示和呼喊。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当代中华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相互借鉴,互补共生,取长补短。这样,就能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起气势恢宏、活水长流、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而如果仅仅聚焦在一些汉学典籍和孔孟之学上,将它视为中华文化的全部,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那只会陷于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不可能建构起中国56个民族都认同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和气度。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应该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应该有全球眼光,谦虚好学。我们要有理性的“文化自觉”,既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有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也应冷静地看到,中国专制封建社会中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有不少糟粕,要勇于摒弃它们,并勇于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粹。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族忧患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上,老想着要全盘继承文化传统。我们今天应该“胸怀中国,放眼世界”,不要只顾爱不释手地捧着“国学”的一些典籍沾沾自喜,而忽略了与时俱进地学习、汲取和创新,忽略了向世界学习,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既要自重又要有自觉意识。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如活水长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只是自闭自恋,不思学习和创新,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文化焦虑”促使我们忧患和反思,但我们的这种焦虑,应促使我们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催生不失根本又汇聚百川、广采博纳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摘选自人民论坛2Oll年第2期,有删改)12.关于“文化焦虑”,下列理解予年等的一项是A圣诞节等各种洋节在我国日益热闹,而国内的很多传统节日则被冷落,我国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衰落甚至消失这是出现“文化焦虑”的一个现实原因。B文化焦虑跟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播有关系:西方文化随着西方科技强势进入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接触、磨擦乃至冲突,暂处弱势的民族就产生了焦虑的文化心理。C焦虑之后出现的危机感、紧迫感是积极的反应;焦虑以后也会产生急躁心态,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极端主义的反应,如夸大“国学”尤其是孔孟之道和四书五经的重要性。D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它提醒人们必须重视对本国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为喧嚣浮躁的人们找到了精神的家园。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专制封建社会中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有大量糟粕,我们应向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先驱学习,大胆实行“拿来主义”,博采众长,切不可陷于传统典籍的沼泽之中不能自拔。B. 将“国学”等同于中华文化,实则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只不过是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殊无益处。C. “胸怀中国,放眼世界”,是指我们既要全盘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其它国家的文化发展;既要推进本民族的文化建设,又要积极走出国门与外族文明交流。D. 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学习、汲取和创新,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14.目前的某些专家学者在致力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方面,存在哪些误区?怎样做,才算是“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请根据文本的相关信息,分条概述。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8题。梦里炊烟诗中境王民选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如今,炊烟已越来越难以见到,渐渐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境,成为诗文中的追忆。但是,炊烟的千古缭绕,已使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投射出被长期熏烤的底色,散发着特有的草木味儿,表现出火热的乡土情结。炊烟里,升腾着生活的希望。无论是寒露沾衣还是落霞照脸,辛勤耕作的农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对获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马上就联想到诱人的饭菜香,对生活的希望也像炊烟一般上升!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庄稼人出远门时,总喜欢抓一把烟囱下边的泥土带上,让“家”这个气场始终笼罩并护佑着自己,紧紧地牵系着飘荡的灵魂。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炊烟,抚摸到祖先的根脉,寻找到族群的亲和。我一直在想,所谓“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对这种文化现象参悟不透时,我甚至猜测,那浮游在冥冥云间的魂灵,是不是靠着故乡炊烟的接引,才飘落故里的呢?那所谓的魂灵,应当是故乡难以计数的草木燃烧牺牲时的精气,借着炊烟的熏炙,在我们体内长年累月地吸纳、积聚、幻化而成的吧?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晚饭。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有时也需借助炊烟的带挈。诗经曾长期飘荡在万家炊烟当中。陶渊明守望过的“依依墟里烟”,绵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我们从一些诗文中确能品读到炊烟鼓荡出的气韵。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那种灵动美、幻化感,令人心如炊烟,意如流水,往往是不期而至的震颤酿成不期而然的灵感,诗情便喷涌而出了。当今难得一见的炊烟,偶尔出现在村头田野,让人蓦然看到时骤然之间就会激情澎湃,守神凝眸间,质感十足的水墨画就那么传神地写在长天,任谁都情不自禁地想高唱一曲挽留的歌。如果刚好站在某个角度,看到古树枝头系挂几缕或浓或淡、时动时静的炊烟,在夕阳西下的微风中,远望如梳了长发辫的村姑在学舞,又像宫殿垂挂的烟霞帐,一幅那么美妙古拙的风情画,一种多么使人陶醉的景象!先祖以炊烟为衣,以水为镜,开启千秋万代的脉脉情思,传承着农耕社会悠久的合唱,灌制出劳动者群体的美声,熔铸成华夏民族的集体人格,引发了广泛的共鸣,积淀为厚重的文化彩页,以至于中原民间把宗族延续说成烟火传承。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本溯源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15第段中说“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第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7“炊烟”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意蕴?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6分) 18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对“炊烟”的情怀。(8分)六、表述题(9分)1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委上)【注】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1) 孔子和孟子认为应该怎样侍奉父母?(4分)(2) 请结合孟子的观点谈谈应该怎样修身?(5分)七、写作(60分)20.刚开学,某学校拉了一条横幅,上写:“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 你看了这句话,有何感想? 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字数不少于800字。2012云梦补校摸底考试语文答题卡、二、(每小题3分,共21分)题号1234567答案8.翻译(10分)译文:_(3分)译文:_(3分)译文:_(4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排序(16分)9.(4分) 正确的顺序是 10.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3分) (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帝子降兮北渚,_。(屈原湘夫人)(2) 春水碧于天,_。(韦庄菩萨蛮)(3) 渔舟唱晚,_;雁阵惊寒,_。(王勃滕王阁序)(4) 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12. ( ) 13( )14.根据文本的相关信息,分条概述。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15.(4分) 16.(4分) 17.(6分) 18.(8分) 六、表述题(9分)19.(1) (4分) (2)(5分) 七、写作(60分)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ywzx8.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