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张刚2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1.丁香【性味归经】 辛、温,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用量用法】 25 克。 【用药忌宜】 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2.八角茴香【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脾经。【功效应用】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 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用量用法】5 克。3.刀豆【性味归经】 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 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 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 2 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用量用法】 1015 克 。4.小茴香【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伍温中散寒药。【用量用法】 38 克。5.小蓟【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脾经。【功效应用】凉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用量用法】内服:煎汤 7.515 克( 鲜者 50100 克);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6.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症,肺虚症. 2.补脾肺肾:消渴症(,肾阴虚症。【用量用法】15 克。【用药忌宜】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 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 ,实热邪实者忌用。7.山楂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1.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 .2.活血散瘀:產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偏坠疼痛。【用量用法】1015 克,大剂量 30 克。【用药忌宜】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 山楂长于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于活血化瘀,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 8.马齿苋3【性味归经】酸、寒。归大肠、肝经。【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凉血:湿热泻痢;热毒痈癤;赤白带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热淋【用量用法】用量 10 克。 9.乌梢蛇【性味归经】甘、平、无毒。归肝经。【功效应用】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用量用法】312 克。【用药忌宜】血虚生风者忌用。10.乌梅 【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应用】 1.敛肺:肺虚久咳。2.涩肠:久泻久痢。 3.生津:虚热口渴.4. 安蛔:蛔厥腹痛。【用量用法】1015 克。【用药忌宜】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11.木瓜【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症,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配伍祛风湿药同用。2.化湿和胃: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配温化寒湿药。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症。【用量用法】 612 克。 12.火麻仁【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应用】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润燥、杀虫:发落不生;疮癞。 【用量用法】1015 克。【用药忌宜】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13.代代花 【性味】甘,微苦。【功效应用】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量用法】34.5 克。 14.玉竹【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胃经。【功效应用】1.滋阴润肺: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 2.滋阴: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3.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用量用法】 1015 克,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15.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心,肺经。【功效应用】 1.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2.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3.缓急止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4.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4毒作用。【用量用法】210 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用药忌宜】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湿盛中满者忌服。16.白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脾经。【功效应用】 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 头痛,眉稜骨痛, 牙痛,鼻渊,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 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用量用法】515 克。【用药忌宜】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17.白果【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功效应用】1.敛肺平喘:哮喘痰嗽,肺热痰喘,肺虚咳喘。 2.收涩止带:湿热或脾虚带下,白浊小便频数等症。【用量用法】510 克。【用药忌宜】生用毒性大,易中毒, 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 ,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肠昏顿 ,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 ,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 惊厥,抽搐, 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 利尿.尽快排毒, 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18.白扁豆【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功效应用】健脾化湿:脾虚挟湿症,暑湿症。【用量用法】15 克。生用清热养胃, 炒用健脾止泻。【用药忌宜】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19.白扁豆花 【性味】甘,平 。【功效应用】 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20.龙眼肉【性味归经】甘、温。归心、脾经。【功效应用】 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症,气血双亏症。【用量用法】9 15 克。【用药忌宜】 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 本品甘温滋润,不利于表邪的解除. 21.决明子【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雀目。2.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症.3. 润肠通便:热结或肠燥便秘症【用量用法】1015 克。生品, 性较凉,清肝明目, 祛风散热之力较强,多用于实症目疾,炒用,清肝疏风之力略减。角膜炎。【用药忌宜】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 或低血压者忌用。石决明与决明子 ,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 ,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质重,以平抑肝阳为胜 ,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 多用于肝经实火,目赤肿痛之症,如睫膜炎.22.百合【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经。5【功效应用】 1.润肺止咳:诸症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症。2,清心安神;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用量用法】 1030 克。23.肉豆蔻【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应用】 1.涩肠止泻: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配伍益气温阳药同用。2.温中行气: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常配行气温中药。【用量用法】 310 克;入丸散剂每次 1.53 克。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用药忌宜】湿热泻痢者忌用.24.肉桂【性味归经】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功效应用】 1.补命门火:命门火衰症。2.散寒温脾止痛:脘腹冷痛或吐泻;寒疝疼痛。 3.温煦气血:妇女经寒血滞诸症, 产后瘀滞腹痛( 殿胞煎),阴疽 ,痈疡脓成不溃或久溃;气血虚症。肉桂辛热而偏于温暖下焦,为温补命火之要药.【用量用法】用量 60 克。【用药忌宜】阴虚火旺,里有实热 ,不要用,桂枝辛温, 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25.余甘子【性味】味甘、微涩,性凉。【功效应用】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 C 缺乏症。【用量用法】生食或水煎服。每次 1030 个。【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26.佛手【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1.舒肝理气:肝郁气滞症;脾胃气滞症。 2.和中化痰:咳嗽痰多症 佛手花药力较为缓和。【用量用法】60 克。【用药忌宜】阴虚火旺者慎用。27.杏仁【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功效应用】 1.止咳平喘: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症。炒杏仁,经炒后微去油脂 ,其苦泄之性减缓,多用于体虚脾弱者之咳喘症,杏仁霜,除去油脂,几无润肠通便作用,多用于大便易动者的咳喘症,本品苦温泄肺,不宜于阴虚咳嗽或虚咳之症.【用量用法】10 克。【用药忌宜】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本品有小毒, 勿过量 ,中毒症状轻者,头晕乏力,吐泻, 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严重者,昏迷, 痉挛,解救方法,用鲜萝卜,取汁服, 或用蕹菜。附:甜杏仁【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015 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28.沙棘【性味】 性温,味酸、涩。 6【功效应用】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用量用法】39 克。 29.牡蛎 【性味归经】微寒,无毒。归肝、肾经。【功效应用】 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550 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用药忌宜】 本草经疏 :“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附.生牡蛎平肝镇静之功见长,适于阴虚阳亢之症,煅牡蛎, 功偏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适用于滑脱症及胃脘痛,本品有收敛作用,湿热实邪者忌用,牡蛎肉为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疗上认为有补益阴阳气血之功,用治贫血.盗汗,牡蛎与龙骨二药功效相近, 均有平抑肝阳,重镇安神, 收敛固涩作用,常相须为用,同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 惊悸狂躁,心烦不眠 ,以及各种体虚滑脱症,然而,龙骨入心经为主,以镇静安神见长 ,固涩之功优于牡蛎,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蛎入肝经为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为胜,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30.芡实【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经。【功效应用】 1.补脾去湿:久泻久痢。 2.益肾固精:滑精(水陆二仙丹),遗溺,白带多。【用量用法】1015 克。31.花椒【性味归经】 辛,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功效应用】1.温中止痛,止泻:脘腹冷痛;牙痛;泄泻 (大建中汤)。 2.杀虫:蛔虫痛(乌梅丸) ;皮肤湿痒。【用量用法】 5 克。 附. 椒目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水消肿: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大如鼓。 2.平喘:水饮犯肺,喘不得卧【用量用法】 5 克。32.赤小豆 【性味归经】 甘、酸,平。归 心、小肠经。【功效应用】 1.利水消肿:水肿 ,脚气(赤小豆汤) 。2.利湿退黄 :黄疸(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解毒排脓:热毒痈肿,丹毒。【用量用法】 1525 克。 33.阿胶【性味归经】 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血止血:血虚症(阿胶四物汤) ,吐崩漏等出血症 (生地黄汤,黄土汤)。2.滋阴润肺:阴虚症(黄连阿胶汤 ,加减腹脉汤, 大定风珠) ,虚劳喘咳(补肺阿胶散,阿胶饮,九仙散,月华丸),阴虚燥咳(清燥救肺汤 )。3. 此外用治虚秘( 胶蜜汤, 阿胶枳壳丸) ,血痢阴血被伤及阴虚小便不利等症(猪苓汤 )。【用量用法】5 克。1 次冲服 5 分。【用药宜忌】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 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或纳食不消,痰湿呕吐及泄泻者均不宜服。 734.鸡内金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1.运脾消食: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小儿疳积症。2.固精止遗:遗尿;遗精等症(鸡月比胵散)。 【用量用法】 5 克。35.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肝经。【功效应用】 1.消食和中:食积停滞;消化不良。2.回乳:妇女断乳、乳房胀痛。麦芽既能回乳,又能通乳,回乳应大量用,通乳应小量生用。 【用量用法】 1015 克。 36.昆布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胃、肾经。【功效应用】 1.消痰软坚:用于瘰疬,瘿瘤。 2.利水: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用量用法】 1015 克37.大枣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中气不足症(大枣粥,参枣丸 ,益脾饼) 。2. 养血安神:血虚症,脏躁症(甘麦大枣汤)。3. 缓和药性:与峻烈药同用,以缓和药性( 葶苈大枣泻肺汤, 十枣汤) 。【用量用法】6 粒。【用药宜忌】本品味甘,壅助湿滞气,令人中满, 能助湿生痰蕴热。38.罗汉果【性味归经】 甘,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润肺止咳:肺热或肺燥咳嗽 ,百日咳。39.郁李仁【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归脾,大、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主治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2.利水消肿:可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腹满者。【用量用法】 512 克。 40.金银花【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银翘散);暑热( 清络饮, 清营汤) ;外疡内痈(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肠饮,四妙勇安汤);热毒泻痢。 【用量用法】 1015 克。通常生用,解表轻用, 解毒宜重用,银花炭用于治疗血痢及便血。附:忍冬藤【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大肠 经。【功效应用】 均与金银花相似,尤多用于痈肿疮毒,又能祛风湿通经络,可用于风湿热痹,以及皮肤风痒,但疏散风热表邪的作用较弱。【用量用法】 15 克。41.青果 【性味】性平,味甘、酸。 【用量用法】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用量用法】4.59 克。 42.鱼腥草8【性味归经】 辛、微寒。归肺经。【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排脓:肺痈(苇茎汤) ;疮痈。2.利尿通淋:热淋小便涩痛。【用量用法】 1015 克。 43.生姜【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症( 桂枝汤)。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症(小半夏汤) 。温肺止咳:风寒咳嗽痰多症(杏苏散,止嗽散)。4.解毒:解鱼蟹及半夏、南星毒。【用量用法】 5 克。【用药忌宜】 本品为辛温发散之物,故对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 或热盛之症均应忌用。附:1.生姜皮【性味】 辛、凉 【功效应用】 和中利水,消肿。附:2.乾姜【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应用】 1.温中:脾胃寒症( 理中丸, 驻车丸,半夏乾姜散 )。2.回阳:亡阳症(四逆汤,乾姜附子汤)。3.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小青龙汤)。4.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5.祛寒湿:寒湿下侵之肾著病(甘草乾姜茯苓白术汤 )【用药忌宜】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说 明】生姜,乾姜,炮姜加工炮製不同,性味功效有所差异,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 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表症及呕吐之症,乾姜为母姜的乾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为强,为治疗脾胃寒症之要药,并能回阳, 温肺化饮,炮姜经过火炮, 辛味减弱,味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症,故有生姜走而不守,乾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 44.枳具子【性味】 味甘,性平。【功效应用】 有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功能。用于中酒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用量用法】 4.59 克。45.枸杞子【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肾、肺经。【功效应用】 1.滋肾补肝明目:肝肾阴虚诸症 (二精丸 ,枸杞丸,左归丸,杞菊地黄丸,龟鹿二仙胶,右归丸,右归饮),阴血亏虚症( 杞圆膏),消渴症。2.润肺:阴虚劳嗽症。【用量用法】 1015 克。【用药忌宜】 本品虽滋腻性虽小,但毕竟为味甘质润之品,故脾虚有湿及泄源者忌服。 46.桅子【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功效应用】 1.泻火除烦:热病心烦(越鞠丸,桅子豉汤,丹桅逍遥散);高热烦躁( 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2. 清热利湿:湿热黄疸;小便短赤 (茵陈蒿汤,桅子柏皮汤);热淋(八正散) ;血淋(小蓟饮子)。3. 凉血解毒:血热出血(十灰散);痈肿疮毒;外用治扭挫伤【用量用法】 生桅子长于清热泻火 ,姜汁拌炒治烦呕, 焦桅子及桅子炭常用于止血,桅子仁功善清心除烦,【用药忌宜】 桅子皮兼清表热,脾胃虚寒, 便溏食少者忌用。47.砂仁【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9【功效应用】 1.行气,化湿,健脾:脾胃气滞,湿阻之症( 香砂枳术丸)。2.温中止泻:脾寒泄泻。3.安胎:恶阻、胎动不安(独圣散) 。【用量用法】 510 克。附:砂仁壳【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功效应用】脾胃气滞轻症:脘腹胀满,食慾不振。 48.胖大海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大肠经。【功效应用】 1.清宣肺气,利咽疗哑:主治肺热郁闭,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热咳嗽。多单用代茶,亦可和牛蒡子,桔梗,蝉蜕,甘草同用。2.清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用量用法】 35 枚。49.茯苓【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 1.利水渗湿:小便不利,水肿(五苓散,苓桂术甘汤 ),痰饮。2.健脾:脾气虚弱症(四君子汤)。3. 安神:心悸,失眠临床应用三部分:除去外皮之后的外层呈淡红色者,称赤茯苓, 内层白色者,称白茯苓,中间有细松根穿过者称茯神 ,或抱木神 ,赤茯苓偏于利湿,白茯苓偏于健脾,茯神用以安神。【用量用法】 15 克。 50.香櫞【性味归经】 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肝失疏泄,脾胃气滞症, 痰湿壅滞,咳嗽痰多之症。51.香薷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应用】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用于阴暑症。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化湿祛暑而和中,故香薷善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阴暑症,常配伍厚朴、扁豆同用,如香薷饮。用于水肿脚气。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发越阳气,入肺启上源,以利水消肿。用于小便不利及脚气水肿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同用,如薷术丸。【用量用法】 煎服,310 克。利水退肿须浓煎。【用药忌宜】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症当忌用。52.桃仁【性味归经】苦,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应用】1.活血祛瘀:主治血瘀诸症及内痈;妇女血分瘀滞所致之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及外伤瘀肿作痛等症。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每与清热凉血解毒药配伍应用。2.润肠通便:主治津伤肠燥,大便秘结。此外,用治痰咳气喘,尚有止咳之功。【用量用法】610 克,捣碎,入煎剂。 53.桑叶【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功效应用】 凉血止血:血热吐血症【用量用法】 510 克。一般多生用, 指晒干的,若肺热燥咳宜蜜炙用。54.桑椹【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肝、肾经。10【功效应用】 1.滋肾补血:阴亏血虚症 (首乌延寿丹)。2.生津:津伤口渴症,消渴症(化橘红) 。55.橘红【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脾经。【功效应用】 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用量用法】 36 克。56.桔梗【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 1.宣肺祛痰:主治风寒,风热咳嗽及痰阻气滞,咳嗽胸闷者。2.排脓:可治肺痈吐脓,咳喘胸痛,常配生甘草,鱼腥草,金荞麦。3.利咽:用治咽痛音哑,常配生甘草,蝉蜕,牛蒡子。【用量用法】 310 克。 57.益智仁【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肾经。【功效应用】 1.温脾开胃摄唾:主治中焦虚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等症,每与温中益气药同用。2.温肾固精缩尿: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失其固秘,症见遗精,遗尿,尿频,尿有余沥等症。【用量用法】 36 克。【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58.荷叶 【性味】 苦、涩,平。 【功效应用】 清暑利湿,升阳止血:夏日暑湿症及血热出血症 59.莱菔子【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脾、胃、肺经。【功效应用】 1.消食除胀:食积不化、中焦气滞症(保和丸,大安丸)。2.降气化痰:痰壅气喘咳嗽症(三子养亲汤)。【用量用法】 1015 克。60.莲子【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功效应用】 1.补脾止泻:脾虚久泻(石莲散,参苓白术散)。2.益肾固精:肾虚遗精,滑精,带下。3.养心安神:虚烦,惊悸,失眠。【用量用法】 1015 克。附:1.莲子心【性味】 苦,寒。 【功效应用】 清心去烦,止血涩精:温病烦热神昏(清宫汤) ,血热吐衄及崩漏等症。 附:2.莲须【性味】 甘、涩,平。 【功效应用】 清心固肾,涩精止血:梦遗滑精 ,遗尿尿频,吐血衄血崩漏等症( 金锁固精丸) 附:3.莲房【性味】 苦、涩,温。 【功效应用】 消瘀止血:崩漏下血,尿血等多种出血症,痔疮脱肛,皮肤湿疹。61. 高良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11【功效应用】温脾胃:脘腹冷痛(二姜丸,高良姜汤, 良附丸),呕吐,泄泻(理中汤) 。【用量用法】510 克。【用药忌宜】阴虚有热者忌用。 62.淡竹叶【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清热除烦:烦热口渴;口舌生疮。 2.利尿通淋:小便不利,淋涩疼痛。 【用量用法】 10 克。63.淡豆豉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辛,归肺,胃经。【功效应用】1.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的发热,恶风寒,头痛。 2.宣发郁热(除烦):用于热病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用量用法】 1015 克64.白菊花【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疏风清热:感冒风热及温病初起之症( 桑菊饮) 。2. 平肝明目: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目疾、头晕(杞菊地黄丸 )。3.解毒:疔疮肿毒( 菊花甘草汤)。【用量用法】 510 克。外感风热, 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热症用白菊花, 白菊花是泄。附:金菊花【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平肝明目: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目疾、头晕。【用量用法】 补肝肾用黄菊花,虚症的, 寒症的用黄菊花。65.菊苣【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 39 克 。 66.黄芥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成熟种子。【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应用】 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消肿散结。本品药性沉降,功能祛痰下气,善治痰多咳喘之症,故可用于寒痰壅肺,咳嗽气喘,常与苏子、莱菔子配伍;用治痰饮停聚,胸满胁痛等,可与甘遂、大戟同用。研末外敷,可用于寒痰哮喘。也可用于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以及阴疽流注等症。现代研究:黄芥子含芥子甙,并含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等。有平喘和抑制皮肤真菌作用;外敷有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发红,甚则使皮肤起泡。【用量用法】 每服 310 克,煎、丸、散剂。【用药忌宜】 肺虚久嗽,阴虚火旺及胃热盛者忌用。 附:白芥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效应用】1.温肺祛痰:寒痰壅肺(三子养亲汤) ,痰饮气逆( 控涎丹);2. 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痰湿阻滞经络(白芥子散 ),阴疽流注( 阳和汤),瘰癧痰核。【用量用法】10 克。【用药忌宜】本品辛散,每易耗气助火 ,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本品不12宜久煎,不宜过量,否则易致腹泻,本品外敷有发泡作用。67.黄精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应用】 1.滋阴润肺:阴虚劳嗽症, 肺燥咳嗽症,肾虚精亏症。(黄精膏,九转黄精丹),消渴症。 2.补脾益气:脾胃虚弱症【用量用法】 1015 克。【用药忌宜】 本品味甘性平,作用缓和, 故可作为久服滋补之品 ,本品质滋黏腻,易助湿滞气。68.紫苏叶【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功效应用】 1.发表散寒:外感风寒症 (杏苏散, 香苏散)。2. 行气宽中:脾胃气滞症( 藿香正气散)。3.安胎:胎动不安症 。4.解鱼蟹毒:鱼蟹毒引起的腹痛吐泻症。【用量用法】 5 克。【用药忌宜】 本品辛散耗气,对温病或气虚表虚者忌服。附:苏梗【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 宽胸利膈、顺气安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腹胁胀痛。 69.苏子【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止咳平喘:痰涎壅盛气逆喘咳(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症。 【用量用法】 5 克。炒苏子药性较和缓 ,炙苏子则润肺止咳之功效优,本品有滑肠耗气之弊,故肠滑气虚者忌用,紫苏素有苏叶 ,苏梗,苏子之分, 其功用各有所偏,苏叶以疏散表邪见长, 苏梗以利气宽中功专,苏子则以降逆消痰为优 ,苏子与麻黄两药皆有平喘作用 ,然苏子为降逆气以平喘,多用于寒痰壅肺喘促咳嗽之症 ,麻黄是发散风寒,宣肺以定喘,多用于风寒闭肺喘促之症,另有一种同科植物白苏的果实 ,习称白苏子,白苏子色灰白,粒较大,气薄力逊。70.葛根【性味】 甘、辛,性平。【功效应用】 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的功能。用于表症发热,无汗口渴,头痛,颈强,麻疹不透,泄泻,痢疾。退热生用,止泻煨熟用。【用量用法】 510 克。71.黑脂麻【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益精血:精血亏虚症 (桑麻丸)。2.润燥滑肠: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 5 克。72.黑胡椒【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功效应用】 具有温中止痛之功效。用于肠胃有寒,脘腹疼痛,呕吐泄泻。可与高良姜、毕拨等温中药同用,也可单用胡椒粉置膏药中贴脐部,治虚寒腹泻。胡椒是常用的调味品,少量使用,能增进食欲。【用量用法】 每服 24 克,研粉吞服,每次 0.51 克。73.槐米【性味】微寒,味苦。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13目赤、头痛眩晕。【用量用法】 4.59 克。74.槐花【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便血,痔血, 尿血,崩漏, 咯血,衄血等症 (槐花散,槐香散)。2.清肝泻火:肝热目赤、头胀头痛、眩晕凉血泻火及降血压宜生用,要属于热症的, 跟肝湿热有关的才可以,止血宜用槐花炭或炒槐花 ,本品苦寒,有败胃伤阳之弊,脾胃虚寒者慎用,生用能降血压及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 故近年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但限于热症的高血压.【用量用法】 1015 克。 附:槐角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功用与槐花相似,但止血作用较槐花为逊。75.蒲公英【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痈肿疮疡 (五味消毒饮);乳痈;肠痈;喉痹;目赤肿痛。2.利湿通淋:湿热黄疸;热淋。【用量用法】 10 克。【用药忌宜】 用量过大,可致腹泻。76.蜂蜜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补中缓急:中虚腹痛症( 大乌头煎)。2.润肺止咳:肺虚咳嗽症(琼玉膏) ,燥邪犯肺症(杏仁膏)。3. 滑肠通便:肠燥津亏症。4. 解毒:疮疡,烫伤及目疾。5. 用于炮製中药,解乌头毒。【用量用法】 可单用本品 3060 克冲服。【用药忌宜】 本品味甘质滋腻,确助湿滞气,令人中满,故痰湿内蕴所致中满痞胀,呕吐纳呆及痰浊咳喘等症均忌服。77.榧子【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甘;归肺、胃、大肠经。【功效应用】 杀虫消积,润肺化痰,滑肠消痔,健脾补气,去瘀生新。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肺燥咳嗽,便秘,痔疮,体虚脚弱,小儿遗尿等病症。78.酸枣仁【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肝经。【功效应用】 1.养心安神:血虚心烦失眠症( 酸枣仁汤, 归脾汤,天王补心丹)。2.敛汗:体虚血汗,盗汗等症【用量用法】 用量 15 克。【用药忌宜】 生用性偏凉,宜于阴虚失眠有热相者,炒用性偏温 ,适于心脾两虚,心悸,纳少,多汗者,有实邪郁火,如湿痰邪热所致的心神不安者忌用。心悸 ,纳少,多汗者,有实邪郁火, 如湿痰邪热所致的心神不安者忌用。 79.鲜白茅根【性味】 甘,寒。 【功效应用】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吐血,衄血、血崩,白淋,肾炎水肿,热病烦渴。鲜用凉血益阳。茅根炭祛瘀止血。14【用量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外包经营合同范本
- 建筑委托采购合同范本
- 纱窗装修合同范本
-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查房
- 农机设备合同范本
- 安全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仓库置物架安装合同范本
- 木板材购销合同范本
- 栏杆工人劳务合同范本
- 典当房转让合同范本
- 食堂火灾应急预案
- 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中医治疗眼病的技巧
- T-HAS 141-2024 合成超硬材料用叶蜡石
- 2025年商业物业管理授权协议书模板
- 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股权转让股东会决议范本
- 合作社和公司合作协议书(2篇)
- 路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4篇)
- keycloak中文使用文档-Keycloak使用手册(打印版)
- 医药代表大客户管理经验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