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问题分析及基础选型.pdf_第1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问题分析及基础选型.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问题分析及基础选型 邓绍超肖玉明唐光暹唐长东 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 5 3 0 0 1 2 摘要 以南宁市某工程场地为例 对现场桩基础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 进行分析选型 确定了 C F G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褥垫层 的地基处理方式 结果表明 本工程所采用的地基处理 方式合理 施工后的桩基效果良好 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关键词 复杂地质 岩溶地区 桩基础 基础选型 CF G桩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3 3 文献标志码 B D OI 1 0 1 4 1 4 4 j cn k i j z s g 2 0 1 5 0 6 0 0 6 P r o b le m An a ly s is o f Pile Fo u nd a t io n Co ns t r u ct io n Und e r Co mp lica t e d Ge o lo g ica l Co n d it io n a n d Fo u nd a t io n Ty pe S e le ct io n DENG Sh a o ch a o XI AO Y u mi n g T AN G Gu a n g x i a n T ANG Ch a n g d o n g Gu a n g x i Co n s t r u ct i on En g i n e e r i n g Gr o u p Co L t d Na n n i n g 5 3 0 0 1 2 1 工程 概况 1 1 项 目概 况 某工程位于南 宁市平乐大道东侧 由2 栋L 形塔楼和裙 楼组成 建筑面积 1 2 8 7 3 5 IT I 结构类型均为地下室3 层 地上2 3 层的核心筒 框架结构 总高度9 9 9 5 m 原基础形式 设计为单桩单柱 设计共布设工程桩3 1 3 根 采用旋挖桩机 灌注成型 1 2 地 质条件 整个场地土层分布大致为7 层 依次为第四系素填土 残积硬塑含碎石黏土 碎石 硬塑黏土 可塑黏土和泥盆 系上统较破碎石灰岩及较完整石灰岩 场地覆盖层主要为 第四系人工填土 第 四系残积黏性土及碎石土 最大厚度 5 1 9 0 m 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扁豆状石灰岩 岩层产状 较平缓 岩体上段岩溶较发育 岩体较破碎 下部岩体较 完整 基岩面起伏变化大 场地地质条件复杂 1 3 水 文地质 本工程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 中的上层滞水及深 部扁豆状灰岩 中的岩溶裂隙水 其中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 素填土 层及残积含碎石黏土层上部 水量较小 岩溶裂 隙水主要赋存 于石灰岩 的溶蚀裂隙及洞穴中 溶蚀裂隙水 位 水量主要受岩溶贯通程度的影响而变化较大 2 现场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 在施 工过程 中 发 现 已施工 的工程桩 出现大量 的问 作者简介 邓绍超 1 9 5 6 一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通信地址 广 西南宁市朝阳路4 9 号 5 3 O 0 1 2 收稿 羁期 2 0 1 S I 4 1 7 衄建 筑 拖 工 第 3 7 卷 第 6 醐 题 主要表现在 1 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桩基静载试验 发现静载试验的 1 2 l3 桩试验荷载均未达到设计要求 具体表现在加载到 第7 级时 桩头 已没人土层 桩端下存在未探明的溶洞 而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完整性均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2 对于裙楼及纯地下室部分 已施工 的1 4 6 根桩 抽取 1 5 根桩的钻芯结果表明 1 5 根桩均未进入较完整岩层 且 有的桩底尚有较厚黏土层 3 在施工过程中 因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超前钻试 验未能准确反映地底岩层情况 桩施工时 桩端实际到达 完整岩的标高与地勘资料相差甚大 导致部分桩底持力层 厚度无法满足 不小于3 d 或5 m 的设计要求 4 编号为1 3 4 1 3 6 1 3 8 工程桩孔按原设计方案采用 旋挖机成孔至设计桩底标高后 因与超前钻报告提供的完 整岩面标高不相符而暂停施工 以上3 根桩未进行钢筋笼安 放 与混凝土浇筑时间问隔近1 个月 3 原因分析 1 地质复杂 超前钻试验未能准确反映地底岩层情 况 因前期 未按相关要求进行加 密钻探孔 导致未 能真 实 全面地探明场地 的地质情况 后结合详勘和一桩多孔 的超前钻勘察报告成果揭示 项 目场地岩溶地质发育 基 岩起伏大 石芽 溶沟 溶洞 鹰嘴发育较多 地下水多 为岩溶裂隙水 稳定水位位于基坑底2 0 2 8 m 2 现场地勘结果显示 对于桩底取芯得出的部分呈褐 红色性状的岩石 竖向裂隙发育 不能判断与灰色完整岩 石的强度是否一致 是否能作为持力层 3 实际施工时 旋挖机施工 只按照设计 深度进行施 望 望 堂 三 室 塞 查 墨 窒 墨 兰 三 望 坌 塑 兰 兰 工 现场钻进达到设计标高时没有取芯查看是否已进入完 整岩 4 由于地质复杂 主楼桩桩径较大 桩长较深 有的 大于5 0 m 旋挖机成孔至设计桩底标高后与地勘资料不 符时 如继续成孔施工会遇到无法成桩浇筑情况 且存在 安全隐患 4 基础选型分析及效果 4 1 方案对比 工程基础持力层强度不均匀 性质变化较大 则难以 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鉴于现场地质情况的复 杂性 基础工程 的继续推进有3 种备选方案 一柱一桩的原 桩基础 桩筏基础 复合地基 筏板基础 3 种基础方案分 析对比如表1 所示 表 1 3 种基础 方案对 比分析 基础 桩基础 原设计 桩筏基础 复合地基 方案 旋挖施工 筏板基础 1 未施工桩可能再度循 可迅速开展地基处理 工期 环出现前阶段问题 若确定桩端持力 工作 可以把握工 要求 2 已旌工桩处理复杂 层 可继续施工 期 但较桩筏基础工 无法判断工期 工期较短 期较长 1 未施工桩桩底基岩情 况无法判断 存在质量隐 已施工桩可靠性难 地基改良能满足主楼 质量 患 须进一步探明 以判断 设计上难 核心筒部位的大荷载 方面 2 已施工近2 0 0 根桩可靠 以把握可分担的荷 承载力要求和整体不 性难以判断 必须处理 载 可能存在质量 均匀沉降要求 质量 否则存在质量隐患 隐患 可靠 1 必须追加勘探投入和 成本 已施工桩的处理费 增加了原设计底板 需要进行地基改良 分析 2 J 由于大面积施工无法 的厚度 增加投 增加了原设计底板厚 展开 机械设备和人员会 资 度 较桩筏基础增加 大量怠工 2 部分费用 1 未施工桩地质勘察成 桩筏基础中桩 土 难点 果必须客观准确 能指导 筏共同作用机理非 地基改良要满足主楼 分析 施工 但实际难以做到 常复杂 设计难度 核心筒部位大荷载承 2 已施工桩处理后的验 相对较大 设计人 载力要求和整体不均 匀沉降要求 证较困难 员难以掌握 针对上述3 种方案 从工期 质量 安全 经济等方面 进行 比对之后 认 为如果采用一柱一桩的原桩基础的设计 方案 继续探明桩底情况非常困难 导致工期和投资损失 必然加大 而采用复合地基形式或桩筏基础形式 则更符 合本工程建造实际 更能满足工程安全 质量 快速和较 低成本的要求口 4 2 方案确 定 1 如果采用桩筏基础 则施工桩基时 部分孔深要达 t 1 5 o m 以上 面临前述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同时 以 目 前国内的施工技术水平来说 将会导致很多技术难题 如 溶洞的处理 顶板厚跨 比值和完整程度的确定 泥浆浓度 过大可能引起的孔底沉渣过厚和钢筋保护层不足 泥浆污 染等 2 考虑到1 楼 2 楼筏板底部地基岩土主要为硬塑黏 土 碎石土 硬塑一 可塑黏土及破碎 较破碎石灰岩 硬塑 黏土 碎石土 硬塑一 可塑黏土承载力较低 破碎 较破碎 石灰岩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场地地基岩土分布不均匀 性 状变化较大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时 地基岩土的强度 及变形难以满足要求 故确定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方式以提 高地基承载力 3 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具有整体稳定性强 协调变形等 优点 1 楼 2 楼 的基础形式可选用复合地基 筏板基础 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应进行静载荷试验 复合地基需经检测 合格 满足设计和规范的相关要求 4 如采用复合地基形式处理 以采用较大直径C F G 桩 处理工艺为例 选取合适 的置换率 采取相应 的技术 手段 可 以做到确保上部结构 的承载 力要求 并能保证 建 筑的不均匀沉降要求 经初步测算 置换 桩直径可取 8 0 0 l 0 0 0 m m 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 2 0 强度等级较低且无 需配筋 主楼的原较厚承台也能适当减少厚度 综上所述 最终确定2 栋塔楼采用 C F G 桩 褥垫层 的方式进行地基处理 基础类型均为筏板基础 桩顶钢筋 与筏板采取柔性连接 最终本工程共设计1 1 5 1 根C F G 桩 桩径6 0 0 m m 桩长为 1 1 9 2 8 5 1 11 由于其中的残积硬塑含 碎石黏 Q 3 e 1 层含有分布不规则的硬度较高的石灰岩 造成在地基处理 的C F G 桩基施工 中 普通桩机f 包括旋挖钻 机 长螺旋桩机 等 难 以有效穿透 需要潜孔锤凿岩引孔 6 0 0 根 4 3 基础施工效果 确定 C F G 桩 褥垫层 的地基处理方式后 采用风动 潜孔锤凿岩引孔施工 现场实际采用2 台2 5 型长螺旋设备进 行施工 实际施工仅用3 0 d 完成了现场作业 采用该施 工 方法 既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又缩短了工期 C F G 桩施 工后 经检测施工质量良好 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5 结语 在岩溶发育地区 由于岩体较破碎 基岩面起伏变化 大 场地地质条件复杂 超前钻勘探点不可能摸清整个场 地 的具体情况 桩基施工时 桩底高程很难确定 施工质 量难以控制 合理的基础选型是工期和质量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I 1 朱俊峰 方从 启 超深层岩溶地基上桩筏基础选型及工作性状数值分 析 J l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 0 1 3 1 9 2 9 6 2 顾太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