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PPT课件.ppt_第1页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PPT课件.ppt_第2页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PPT课件.ppt_第3页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PPT课件.ppt_第4页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通过编写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将所取得的原始录井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分析 概括 上升 形成对单井或区块油气地质特征的新认识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以阐述本井取得的资料为主 参考邻井和其它有关资料 以求准确地阐明问题 得出正确结论 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要在录井分队内进行讨论 坚持科学态度 对不同见解应有所反映 报告应力求重点突出 观点明确 条理清晰 文字简练 文图一致 并附必要的插图及照片 2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的章节 前言地层构造油气水储层 盖层及储盖组合评价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结论和建议 3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前言 1概述a简要叙述布井依据 要求文字精炼 简明扼要 b井所处的地理位置 构造位置 地震测线位置 井位座标 复测 地面海拔 补心高 c井别 设计井深 钻井地质任务 d完钻井深 完钻层位 完钻依据 完井方式 4 完井地质总结报告 前言 2钻井施工概况a按各次开钻时间 钻头程序 套管程序 钻井液使用情况 完钻时间 完井时间进行简述 b钻井工程质量简述 包括井身质量 井斜 井径扩大率等 固井质量 钻井效率分析等 c工程大事纪要 按时间顺序简要叙述本井重大工程事件 如顿钻 卡钻 卡套管 挤水泥 打捞落物 井垮 填井 侧钻 电测遇卡 井漏 井涌 井喷等 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d油气层保护措施 钻井工程验收结果 5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前言 3综合录井工作概述a设计录井项目的完成情况 各类资料质量评价 b超出地质设计的变化情况 c工程参数异常预报情况 d地球物理测井项目完成情况 测井曲线质量 e影响录井资料质量的地质因素 工程因素 f综合录井资料现场验收结果 本井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总结本井实钻所取得的地质 油气等成果 参加本井综合录井人员 参加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的人员及分工 本井井深起算标准及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6 前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执行设计及录井项目完成情况油气层保护措施评价不能只是对泥浆数据的收集主要油气地质成果的总结要全面 客观地总结本井取得的油气 地质成果 尤其是本井取得的新成果及新认识 开发井取得的油气产量成果 录井工作中的优点不要总结在这部分 7 前言部分应附的表格 1基本数据表注意的是钻井地质任务 井身结构示意图 2 录井项目完成情况表3 取芯登记表4 泥浆性能统计表 设计与实际的对比 5 钻井时效分析表固井质量统计表6 井斜数据表 侧钻井 水平井 7 测井项目完成表8 井漏 溢流量统计表9 其他表格 8 前言部分应附的插图 1 井位示意图图要清晰 突出本井井位 比例尺及图名要位于正确位置2 井斜投影图直井只附立体投影图 斜井 水平井和侧钻井则附水平 垂直投影图3 典型的工程参数异常图 9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地层 地层 参数井 普查井 探井 评价井重点叙述 1阐述本井所钻遇地层层序 缺失地层 钻遇断层情况等 内插地层简表 2地层分述 开发井简述 从岩屑录井井深开始 以组为单位 重要目的层段以段为单位 自上而下分述各组井深 视厚度 岩性组合 岩性特征 纵向岩性变化特征 测井曲线特征 古生物分布 接触关系 探井 评价井还要对目的层段分别描述层段内不同岩石的岩性特征以及标志层岩性特征 3地层划分依据 参数井 普查井 探井重点叙述 从岩屑录井井深开始 自上而下根据可对比的标志层特征 沉积特征 结合各种分析化验资料 古生物资料及测井曲线特征 阐明分层 分界依据 10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地层地层对比 探井 评价井重点叙述 结合邻井资料论述各层段的岩性 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情况 内插地层对比图 表 沉积环境分析 参数井 普查井 探井 评价井 根据岩性和分析化验资料 结合地震资料 叙述各地质时期的沉积相及其变化情况 11 地层一章应注意的问题 地层单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岩性组合关系要清晰 特征总结要有重点 侧重于主要目的层 每个组段岩性的纵向变化特征 各类岩性的统计表格特殊岩性层 标志层特征的描述 12 地层一章应注意的问题 地层划分依据中要重点叙述唯一的 可靠的划分标志 区别主要标志和次要标志 要有纵向的 整体的概念 地层对比重点在岩性特征的对比 测井曲线的对比 其次是厚度 界线深度的对比 对于以古生界 中生界碎屑岩为目的层的井要重点对砂层进行对比 砂岩粒度的变化 厚度的变化等 要总结地层纵向 单井 横向 区域 变化的规律或趋势 最好附一张目的层段地层对比图 碎屑岩井则将深度换算成海拔高度 13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构造 构造区域构造简况 参数井 普查井叙述 简述本井所在一 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 构造发育史 参数井 普查井叙述 简述区域构造发育史 包括断裂发育史 要结合地震资料进行叙述 地震波组地质属性的验证 参数井 普查井 探井叙述 局部构造特征根据实钻资料 结合地震资料 运用构造图 构造横剖面图 阐述所钻局部构造 圈闭 的落实情况 构造形态 构造要素 闭合高度 闭合面积及本井在局部构造的位置 断层的性质 条数 走向 倾向 断距 主断层延伸长度 对油气水的封闭作用及本井所钻遇的断层情况 进行圈闭评价 对于落空的井要从构造 断层 保存条件 油气运移 构造发育配套关系等阐述其落空原因 14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构造控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类型探讨 限于评价井 开发井叙述 根据本井新取得的资料 结合邻井资料对比分析 阐述所在含油气构造 油气田 的主要控油地质条件 油气水纵 横向分布特征及油气藏类型 对本井取得的断层 构造方面的新认识要重点论述 15 构造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是局部构造特征的叙述 要结合本井实钻资料和邻井新完钻井资料对局部构造形态 特征进行描述 叙述的顺序为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要注意上 下层构造之间有无继承性 交代本井在局部构造的位置 断裂在油气成藏和保存中的作用 储层预测技术的评价 16 附图8S114 2井区中奥陶统顶面 T74地震反射波 等深度图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S114 2 17 附图7S114 2井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顶面 T72地震反射波 等深度图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9 S114 2 18 附图6S114 2井区奥陶系顶面 T70地震反射波 等深度图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9 S114 2 19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9 S114 2 附图5S114 2井区志留系顶面 T60地震反射波 等深度图 志留系尖灭线 20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9 S114 2 附图4S114 2井区石炭系巴楚组砂泥岩互层段顶面 T56X地震反射波 等深度图 21 附图3S114 2井区石炭系巴楚组顶面 T56地震反射波 等深度图 S114 2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9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22 S114 2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9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附图2S114 2井区前中生界顶面 T50地震反射波 等深度图 23 24 25 附图14过S114 2 S117井联井地震时间偏移剖面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6 26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6 附图15过S112 2 S114 2井联井地震时间偏移剖面 27 编图人 梁彩芳日期 2004 10 26 图13过S114 2 S114井联井地震时间偏移剖面 28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油气水 1油 气 水显示概述叙述全井及各组段油 气 水显示的总层数 厚度及综合解释各类油气层层数和厚度 2油 气 水显示特征分述自上而下对本井主要油 气 水显示层显示特征进行综述 利用岩芯 岩屑 钻时 气测 荧光 钻井液 综合录井参数 测井 井壁取芯 槽面油气显示 缝洞发育情况 井漏 放空 井涌 井喷显示及分析化验资料 对油气显示层的岩性 物性 含油气性 电性四性特征进行综述 作出综合解释结论 3油 气层对比将本井所钻遇的油气层 结合邻井资料进行对比 叙述油气层纵 横向变化特征及规律 开发井应附油气藏纵横剖面图 油气水层对比应换算到海拔高度进行对比 29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油气水 中途测试及完井测试简要叙述本井中途测试及完井测试的井段 所取得的油 气 水资料及地层压力等资料以及测试评价结果 奥陶系进行酸压改造的井要附酸压施工曲线 要对酸压及测试工艺从综合分析的角度进行评价 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30 油气水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结论要合理 要有充足的依据 油气层对比中要对油水界面 气油界面进行分析和对比 开发井应附油气藏剖面示意图 油气层对比中叙述邻井的显示特征 测试产量情况等 31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生储盖 生 储 盖层评价1生油层评价 参数井 普查井叙述 a全井各统 组 生油层的岩性 颜色 层数 厚度 最大单层厚度 最小单层厚度 占统 组 地层厚度的百分比及分布情况 内插生油层统计表 b根据地化录井及生油分析资料与区域成熟生油指标进行对比评价 确定本井的主要生油层 资料充足的定出本井生油母岩类型及生油门限深度 C根据本井的油气分析资料与盆地已知油气源对比分析评价油气源 2储层评价 探井 评价井重点叙述 a按统 组 叙述储集层的岩性 层数 总厚度 最大 一般 最小单层厚度 储层总厚度 占该统 组 地层厚度百分比及分布情况 内插储层统计表 32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生储盖 b叙述储层岩性特征 岩石矿物成分 含有物 层理类型 粒度 磨圆度 分选 胶结物 胶结类型 成岩后生作用等 物性特征 孔隙度 渗透率等 及储集空间特征和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有条件的应做粒度分析曲线 对储层进行分类 C储层物性在本井纵向上的变化情况 本井有利的储集层段 d有分析资料的应划出储层的具体沉积相带 亚相级 e结合邻井资料 对主要储层的横向展布 储集性能的横向变化进行分析对比 探索储层的纵 横向变化规律 33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盖层评价 开发井可省略 盖层的岩性 厚度 分布情况 有资料时要叙述排替压力及孔喉半径 生 储 盖组合情况a生 储 盖组合类型 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 内插生 储 盖组合关系表或图 b评价生 储 盖的组合情况是否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保存 在圈闭存在的条件下是否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参数井 普查井 预探井叙述该部分 34 生储盖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储层评价要有评价标准 储层的横向对比主要是储集性能的对比 结合岩性对比探索储集性能横向变化的控制因素 储盖组合划分出大的储盖组合 并附示意图 储盖组合中一个层段不能既为储层又为盖层 储盖组合可能跨组 35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结论与建议结论对本井地层 构造 油气显示等方面作出结论 对本区含油气远景进行评价 要注意结论与前言中的油气地质成果的区别 建议根据本井的钻探成果 提出今后的勘探方向 提出试油层位 井段 提出其它建议性意见 问题讨论 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根据实钻资料对有关技术性 学术性新的不同的认识问题 阐明观点和依据 36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报告附图录井地质总结报告要附1 500完井综合柱状剖面图 1 200油气层井段综合柱状剖面图 探井 评价井还要附1 500主要目的层段地层柱状对比图 评价井 开发井加附1 500油气层井段对比图 报告附件附完井气测小结 岩芯描述簿 岩芯素描述图 和岩芯照片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及图件均应有责任表 文字报告加盖公章 37 完井气测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