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箭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1页
茅箭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2页
茅箭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3页
茅箭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4页
茅箭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箭区实验学校2012-2013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 选择题(共6题 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诠释() 憧憬( jn) 摇摇欲坠(zhu) 跻身(j)B嶙峋(xn) 自诩(x) 潜移默化(in) 踌躇(ch)C涟漪(y) 履历(l ) 津津有味(j) 沉淀(din)D摒弃(bng) 镌刻(j) 白驹过隙(x) 安恬(tin)2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把寂寞留给自己 把芬芳献给别人 以苦心孕育未来 以宽阔拥抱生活 A B C D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理论学习,使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B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英语老师。C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凭空想了许多念头,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B. 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C他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不禁拍案而起,大为折服。D李校长来到我们营地,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共享天伦之乐。5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星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感受,表达了“我”对星天的酷爱。B.往事依依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让青少年多读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C.郑人买履是一则童话,告诫我们不能墨守陈规,要大胆地去尝试,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D.十三岁的机遇作者是田晓菲,以第一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7. 根据课文填空。(4分)求剑若此, ? 铜雀春深锁二乔。苏轼的浣溪沙中表现作者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8. 专题阅读(共4分,每小题2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的名作,主人公是个叫 的小男孩。你能从本书中获得什么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回答9-13题。(14分)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良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9、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2分)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2分) 10、第4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1、“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各不超过8个字。(3分) 12、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D、文章早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3、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2分) (二) 阅读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一文,回答14-18题。(共14分) 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14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3分) 1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浯的理解。(4分)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16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3分) 17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4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幼时记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项为之强 ( ) 明察秋毫( ) 盖一癞蛤蟆也( )19.翻译下列句子(3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0、本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3分)21、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2)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为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是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本事所写的是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物,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23. 请任选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分) 四、作文 (50分)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告别 (2)成长路上总有人在影响着我们,他们或引导,或激励,或打击,甚或是潜移默化的滋润。这些人可能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也可能是呕心沥血的老师,也可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还可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回忆这些人,回忆他们的言行举止,令我们温暖,促我们警醒,让我们兴奋。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择题目(1)的把题目补写完整(比如:告别幼稚、告别昨天、告别母校、告别自私、告别朋友、告别虚伪、告别地球)选择题目(2)的自己拟题;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不得抄袭,要写出真情实感,能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附答案:1.C 2.C 3.B 4.B 5.C 6.D 7.不亦惑乎 东风不与周郎便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张黄鸡 牺牲你自己 8.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 言之有理即可9. (1)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 10、 “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 11、 (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3)牵母亲过马路。 12、B 13、(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和“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2)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4.“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 15.“质问”: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把自己不能过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责任归结到父亲身上。第个“竟然”强调小花恶劣的生长环境;第二个“竟然”突出了小花顽强的生命力。16、烘托了“我”对黄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羡慕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