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doc_第1页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doc_第2页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doc_第3页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doc_第4页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七 )单元计划一、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这些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每篇课文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主要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教育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初步懂得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二、教材目标:1. 学会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 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4. 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教学中应先从图入手,图文对照,再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识字 、写字。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四、课时安排:25玲玲的画2课时 26蜜蜂引路1课时 27寓言两则2课时 28丑小鸭2课时 语文园地七3课时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入文悟道。这几篇课文很适合朗读,特别是玲玲的画、蜜蜂引路中的相关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通过朗读感悟道理并由此推断出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方法。2、表演入情。寓言和童话的内容学生较熟悉,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内化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案教材内容25、玲玲的画总课时2第 1 课时教学要求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谈话激趣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合作学习(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4)全班交流。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学生练写。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大屏幕出示一些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去理解归纳课文内容。课后反思在教学的主线条上,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关注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弄脏作品)满意(添画小狗)这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的话具有哲理性,这是全文的重点(中心)也是难点。则在教学本课的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情感线索,教学的关键就得抓住这条线索,也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感悟叙事文章的文笔妙处。教案教材内容25、玲玲的画总课时2第 2 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重点难点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训练表达,渗透思想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课后反思本文是一篇叙事性短文,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要字字句句读正确,读流利,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例如、13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的画感到满意的样子。读46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读第7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8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9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重点点拨或关注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感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达体现文本)这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的表现特点,设计多形式的读是突破文本中心的重点。联系生活实际 ,使“难点 ”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也正是要引导学生以对文本的理解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教案教材内容26、蜜蜂引路总课时2第 1 课时教学要求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3理解词语的意思。谈天:聊天,闲谈。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向导:带路的人。(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课后反思课时和学生交换资料,汇报预习所获,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文本的特点本人在教学的思想上,扶着文本,质疑问难。利用课题激趣,对于山村孩子,蜜蜂这种动物也不陌生,很多孩子能讲出蜂王的特点。借着这种自然资源与优势,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地读,结合生活实际所存在的例子,让学生思维随之活跃,这样激趣学习的高涨情绪。教案教材内容26、蜜蜂引路总课时2第 2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5总结全文。(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第三自然段画一画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做简单标注。课后反思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怎样进行观察?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本课应该突破的语言发展。提高是思维的关键,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列宁当时是怎样想象的,一边仔细观察,最后一步一步的找到养蜂人。让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这个环节中,用简笔画勾画路线图。路边的花丛花丛里有蜜蜂采蜜蜜蜂采了蜜就飞进了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小房子找到养蜂人。)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教案教材内容27寓言两则总课时2第 1 课时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二、教学揠苗助长 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生字。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c.巩固生字。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四个问题: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出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诵读全文,复述课文。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课后反思本文是两则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使人们受到教育,那么又如何写寓言呢?(学文致用这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精神)。点拨(写寓言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般方法。写寓言时,一般先确定寓意,也就是确定要讽刺和劝诫人们什么。然后从生活中选取能够表达寓意的材料,再写作。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把深刻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会出来。例如,龟兔赛跑。夸张法。就是用夸张的方法写,或把事情夸大,或把事情缩小,借此,给人以劝诫或讽刺。例如刻舟求剑。拟人法。就是用拟人的方法。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本不具有人的情感,但写寓言时,给它们赋予人的言行,心理活动和情感等,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例如、小槐树和小柳树鼓励把文中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自编一则寓言。积累寓言故事,借鉴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主要抓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的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提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教。(如、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三个句子去掉“好像、焦急地、整天”等词后,意思和原句就不一样了。第一句去“好像”就是肯定没有长高的意思,与原句违背。第二名、去掉“焦急地”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句、去掉“整天 ”种田等待的时间就不具体了。)为了突破文本难点,最好引导学生参与动作,加以肢体语言好一些。比如、被拔高的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结合生活实际,植物的生长规律,突破难点,点出主题,不能违背禾苗的生长规律。)教案教材内容27 寓言两则总课时2第 2 课时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回顾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初读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研读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拓展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课后反思以学定教,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以动作,比较等多种识字方法。发现字词规律,师生共同解决疑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读中品味,培养学生的感悟力,渗透德育思想教育,遵循事物规律。主动、努力感悟是基础,本课以拓宽故事,让学生自悟,理解寓意,运用拓展,学以致用,以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案教材内容28丑 小 鸭总课时2第 1 课时教学要求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切入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每个动人的故事,都会有许多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爱的小红帽还有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吧,这个故事你听过吗?(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简要叙述。)教师相机引出课题。二、初读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怎么记住它。(学生自学、交流识字记字方法。)2、游戏巩固识字:如当小老师、猜谜语、摘果子等。3、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三、熟读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读懂了什么?互相讨论,交流读书感受。2、指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3、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叙述顺序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四、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及结构特征。2、生试写“灰、冰、鸭、鹅、讨、厌、欺、负”师生评价后再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厌是厂字旁里是犬,不能少写一点,注意写好竖撇。鹅:我写得小一些,鸟应稍微写大一些。3、师指导书写“蛋壳”、“翅膀”。 4、生自由练习,同桌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情境激趣:播放音乐,出示天鹅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谈感受,启发体会天鹅的美丽。教师相机引出课文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它为我们讲述了“丑小鸭”是如何变成天鹅的动人故事。质疑问难: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师生交流,适当点拨。课后反思通过对课文的重点的突破。(孩子们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不寻常的。)告诉学生:(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世上万物无所不包,都可以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语言,有性格的人物形象。都可以在你大胆的想象中,幻化出很多有趣的童话来。童话常常是通过幻想来反映社会生活。童话的幻想千变万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它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让读者在不平凡的奇异的童话世界中看到人和人的生活,激励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生活而斗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本人感觉在本课的教学上不是很失败的,至少学生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并不陌生了。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始终以语文的实质性。以读为本,选择自由,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在学生情感融进文本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倾吐,大胆质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到了朗读的方法,而且使学生能较好地体验课文的深刻思想含义,有利于牵引学生走近丑小鸭的生活情景,进入个人角色体验。教案教材内容28丑 小 鸭总课时2第 2 课时教学要求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1、读写生字词语。同桌互相检查修改,把写错或不会的字词多写几遍。2、分段指读课文。二、读议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边读边讨论。(学生自学,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抓住的问题,应该能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如: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吗?因为小鸭流浪的足迹是是全篇课文行文的线索,从它“离家的原因”出发,既抓住了小鸭受到的歧视,也包括了小鸭流浪的经历。因此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全身的作用,教学活动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充分展开。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点拨。3、学生汇报,指导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由于问题设计上出现的多元性,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要注意对学生相机引导,深入领会文章内容。无论学生的观点如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段落的阅读来说明问题,并进行适时地朗读指导。如:学生认为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读书理解。(读2、3、7自然段的有关句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丑小鸭的丑陋、“受歧视”、“孤独。因为它是一只天鹅,不能和普通的小鸭。教师相机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同进可以追问:为什么鸭妈妈不讨厌他?当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时候,丑小鸭这时候会怎么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如果学生认为丑小鸭不应该离家出走,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朗读感悟。(读4、5、6自然节的相关语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如:找出表现丑小鸭害怕羡慕幸运的语句,认真体会,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丑小鸭离家出走会怎样?三、拓展1、通过阅读,从丑小鸭和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身上,你有哪些收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采取对他们说一几句话的形式,可以把自己对他们看法与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2、从丑小鸭“丑”、“苦”、“变”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课后编排课本剧。启思: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教师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补充,然后确定研究的主要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课后反思渗透德育审美教育,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灵活用“图”灵活用“文 ”。用图例作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具,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赏析词句的一个过程中,使学生主动从读中获得发展,师生共同过渡到研读的过程。恰当地引导,巧妙设疑点拨,评价鼓励,通过 “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对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激发想象,鼓励创新,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充分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独特感受,让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体验生活,将爱心和传统美德教育潜移转化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教案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总课时3第 1 课时教学要求1、 能快速地使用字典查找相关信息。2、 能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汉字的偏旁了解字意。3、 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汉字的偏旁了解字意。2、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我的发现 1、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想想“回”字在三句话中的不同含义。 2、 自主思考,组内交流。 3、 利用工具书,查找“回”字,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字义。 4、 回读句子,深入体会。 5、 启发思考:像这样一字多义的例子,你还知道吗?全班交流。二、日积月累(一)读读认认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厨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些名字中提到的生字你们都会写吗? 2、出示八个词语,让学生猜读生字,然后加上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组内互读,正音,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