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二上第二单元.doc_第1页
数二上第二单元.doc_第2页
数二上第二单元.doc_第3页
数二上第二单元.doc_第4页
数二上第二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沌口小学“希望发展”教学模式特色教案 2、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备课人邱 琛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7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2、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课件、尺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1、 课前预学,点燃希望1、口算:353 435 262 255 4163530 4350 2620 2550 41602、创设情境:(1)师: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的同学去参观呢?(有四个班,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2)师提问:二(1)班同学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3)师: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算式35+2,说说这样列式的原因)(4)汇报算式及口算方法。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探究例1:两位数加一位数(1)师:下面我们来验证二(1)班学生和带队老师是否一共37人?(2)学生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板书课题)(4)师:谁能用小棒竖着摆出352?(请一学生上台摆)(5)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摆的小棒,写出竖式。(6)说一说:怎样写竖式?(7)问:口算和笔算的结果相同吗?(8)练一练:第12页的做一做。 学生计算后,指名汇报。(9)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2、探究例2: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1)师:请同学们验证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2)师:谁能用小棒竖着摆出3532?(请一学生上台摆)(3)根据小棒图,学生尝试计算。分别指名几名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4)问:在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位加起的?(在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先从个位加起更方便。)(5)说一说:在竖式中的7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师:个位上的5+2=7,7表示7个一,所以我们把7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3+3=6,6表示6个十,所以我们把6写在十位上。(6)师: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得知二(1)和二(2)一共有67人。(7)师:在列竖式计算35+32这题题时,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个位)师:这道题能不能从十位加起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有的学生认为不行)让学生动笔从十位加起,再算一遍。师:像这样个位相加没有满十的的加法我们把它叫做不进位加法,在计算不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但一般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会方便一点。(8)练一练:第13页的做一做。全班齐练。3、 练习展示,转化能力1、第15页第1题: 学生竖式计算。2、第15页第3题:理解题意,说说如何列式、计算。3、第15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随堂本上。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更方便?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情境图 例1:35+2=37 例2:3534=67 3 5 3 5 2 3 2 3 7 6 7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8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课件、小棒。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1、竖式计算:35+21 23+75 56+30 4+52(1)全班齐练、指名演板。(2)指名说说怎样列竖式计算?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探究例3:进位加(1)提出问题:二(1)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列式?(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5+37(3)摆小棒:先用小棒摆一摆,看看35加37得多少?(4)问:怎么多了一捆?(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5)师:你们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来列竖式计算吗?(6)学生尝试竖式计算。(7)学生汇报时。师适时提问: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5+7满了10怎么办?强调: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8)比较:35+21与35+37有什么不同?(9)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小结: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1、第14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请两人演板。集体订正。(2)说一说:个位上的数相加得多少?和的个位上写几,十位上怎么写?2、第15页第4题:全班齐练,集体订正。3、第15页第5题:给大树治病(找错误)4、第15页第6题:应该填几?5、第16页第7题:全班独立完成在课练本上。四、全课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情境图 例3:35+37=72 3 5 + 3 7 7 2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我是计算小能手 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9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1、口算:34+21= 20+38= 42+20= 33+25= 645= 21+50= 4320 16+8= 26+43= 54+32= 28+72= 26+35= 2、竖式计算:37+41= 53+35= 28+65= 23+47= 36+29=(1)学生独立练习。(2)说说:怎样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比一比,看看谁是计算小能手!(板书课题)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 数学医生:第15页第5题:(1)学生尝试判断,指名回答。(2)学生汇报:第1题:错。原因:十位相加时,把个位进上来的1加掉了。第2题:错。原因:个位相加的得数是10,应该在个位上写0来占位。第3题:错。原因:两位数和一位数相加,个位应该和个位对齐。2、算邮票:第15页第3题:(1)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从表中能获取哪些信息?种类”是什么意思吗?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下面的问题呢?(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采蘑菇:第15页第9题:(1)师:小兔很爱吃蘑菇,有一天小兔们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大片蘑菇,可是蘑菇太多小兔摘不完,于是想请同学们帮它们一起摘,好吗?每个蘑菇的上面都有一个算式,请同学们将算式的得数算出来放到相应的小兔的篮子里,比一比看谁帮小兔采的蘑菇多!学生在随堂本上列竖式计算出得数,然后在书上直接连线。(2)小组订正,算错的同学改正,全对的同学画个“红旗”奖励自己。4、比大小:第16页第8题:在里填上、或:先计算出两边的的数再比一比。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1、第16页第10题:(1)组织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2、第16页第11题:理解题意,找数学信息,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订正时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要写清单位与答语。四、课堂小结、评比计算小能手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备课人邱 琛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0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从情景中所提供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笔算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问题情景图上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课件、统计表 学生课前准备随堂本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1、口算:985 299 169= 739 197174 186 734 16-2 57-62、创境:(1)师: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出示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通过全国人民多年来的不懈的努力,我们国家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并且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好成绩。(2)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探究例1:(1)出示主题图:2008年奥运金牌榜(2)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3)师:是呀,从你们的话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你们自豪喜悦的心情。根据从统计表中收集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求一共得多少枚?一种是求谁比谁多(少)几枚?(4)根据学生的提问,老师有选择性的板书问题:(1)中国和美国一共有多少枚金牌?(2)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5)师:要求中国和美国一共有多少枚金牌,该怎样列算式?(板书:51+36)(6)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计算,请一名学生演板。(7)在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8)师:那要解决“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列算式呢?(板书:36-23)(9)师:36-23该怎样计算呢?预设:生1:我用30-20=10,再用6-3=3,最后用10+3=13。师评价:口算时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师:你是用口算的方法来算的,这道题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生2: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10)揭示课题: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11)师:36-23该怎样笔算呢?和同桌的小伙伴商量一下。(12)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计算,然后请学生演板。(老师在巡视时如果发现问题,请学生把它写在黑板上全班进行反馈)(13)学生汇报:笔算减法时,我们先列出竖式,列竖式时也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计算时,先用个位上的6-3=3,在个位下面写3;再用十位上的3-2=1,在十位下面写1,所以36-23=13。(14)师:13里的1表示什么?3呢?师:13里面的3表示3个一,所以我们把3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所以我们把1写在十位上。(15)比一比:笔算的结果和口算的结果怎么样?(是一样的)师:我们在计算减法时,不仅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还可以用竖式的计算来进行计算。2、小结:我们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笔算完后不要忘记在横式后面写出得数。)师小结:我们在笔算减法时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1、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1)让学生直接在书上计算,请4名学生演板。(2)选择2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第20页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3、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我们在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中国和美国一共得了多少枚金牌? 美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枚金牌? 51+36=87(枚) 36-23=13(枚) 51 36 +36 - 23 87 13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退位减法的笔算(一) 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1 节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减法。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课件、小棒、统计图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1、口算:29+7= 668 8+8= 9+4= 656 9+2= 7+9= 0+36= 779 6682、创境:(1)师:昨天我们一起回顾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情况,我国运动员取得的成绩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还想知道什么?(2)预设生:第一名的中国比第二名的美国多多少枚金牌?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探究例2:(1)出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信息?该怎样列算式呢? (2)师:51-36到底得多少呢?让我们借助小棒来帮忙摆一摆看看吧!(3)师生一起操作小棒。学生汇报:先摆了5个整捆的和1个单根的小棒。先拿走6根小棒,1根不够减6根小棒,我就从5捆里面拿出一捆把它拆开是10根。再把这10根和原来的1根合起用11根减6根剩下5根。5捆拆开了一捆就剩下4捆再用4捆减去3捆就是1捆。1个整捆的和5个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老师重新将摆小棒的过程演示一遍。)(4)师:刚才我们借助摆小棒的方法算出了51-36=15,如果不摆小棒,用笔算的方法,你们会算吗?(5)学生在草稿本上试算,请一名学生演板。(6)师:在列竖式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汇报:计算时我发现个位上的1-6不够减,我就向十位借1。(师:这个1是向哪一位借的?这个1表示多少?生:向十位借的1,它表示1个十)师:1-6不够减,就向十位借1的,就是我们刚才摆小棒时拆开一捆小棒的过程。接着怎么算呢?学生汇报:把借来的10和个位上的1合起来就是11,11-6=5,就在个位的下面写5;再用十位上的4减3得1,在十位的下面写1。师:十位上明明是5,你为什么用4来减1呢?生:因刚才1-6不够减时我们向十位借了1,所以十位上就变成了4。师:个位上1-6不够减时,我们就向十位上的5借1,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我们向十位的5借了1,我们就在十位的5上面打一个圆点做个记号。(老师边说边在5的上面打一个小圆点)接着我们把借来的10和原来的1合起来就是11, 11-6=5,我们就在个位上写5。刚才我们向十位上的5借1后,十位上的数就变成了4。最后用十位上的4减3,等于1就在十位的下面写上1。(7)师:同学们看笔算的结果跟我们刚才摆小棒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2、师生共同总结笔算方法:(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昨天在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时,个位上的数够减,不用向十位借1;今天在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时,个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1。)师:说得很对,昨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个位上的数够减,我们把这样的叫做不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这样的叫做退位减法。(2)师:那我们在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借1。)(3)讨论:计算51-36如果从十位减起你们觉得好吗?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1、第20页第4题:直接在草稿本上笔算。请两名学生演板,并说一说计算过程。2、第21页第6题:数学医生:(1)师:小动物看到大家在学习,也做了几道题,请同学们帮忙检查一下,看它们做得对吗?(2)学生汇报,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小棒图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51-36=15(票) 4 115 1 -3 6 1 5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退位减法的笔算(二) 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2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包括被减数个位是0)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讨论、归纳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课件学生课前准备直尺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1、口算:112 395 349 665 4050334 85 7030 745 55202、笔算: 47-19= 52-24=请两名学生演板,其余的学生在课练本上独立完成。在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应该注意什么?3、引入新课:师:刚才的复习题中,如果我们把被减数个位改为0,即用50-24,又该怎样算呢?(出示例3:50-24=)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继续来学习退位减法的笔算。(板书课题)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探究例3:(1)讨论: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呢?学生汇报:个位上0-4不够减,我们就从十位退1,个位就是10-4=6,十位上就是用4-2=2。(2)尝试50-24的计算:让学在草稿本上计算。请一名学生演板。(3)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50-24先算个位,个位上0-4不够减,我们就从十位退1,个位就是10-4=6,在个位下面写6;再算十位,因为刚才个位不够减我们向十位借了1,所以十位上的5就变成了4,十位上就用4-2=2,就在十位下面写2。(4)练一练:如果将47的个位也变成0,即用40-19你们会算吗?学生在课练本上独立计算。2、归纳:(1)师:通过上面的练习,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的个位都是0,个位上的数都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上都是用10来减。)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对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在计算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退1,个位都是用借来的10来减。(2)师:我们再想一想,我们前面学习的笔算加法和我们现在学习的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不同是笔算加法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起来,如果相加满十就向前面一位进1,而笔算减法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如果遇到个位不够减就要向十位退1来减。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1、第19页做一做。(1)请4名学生上台演板,其他的学生直接在书上计算。(2)汇报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第21页第8题:小鸡找妈妈。3、第21页第9题:独立审题,列式计算。4、第21页第10题:夺红旗。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退位减法的笔算 50-24=26 40-19=2150 40-24 -19 26 21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3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 你认为本单元前面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最困难而又没掌握好知识是什么?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如学生提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当个位不够减时,应从十位退一后再减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练习三的814。1、第8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那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帮助小鸡找到妈妈,在规定时间内,让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然后进行统计评比。2、第9题。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3、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订正4、第11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有的算式需实际算一算才知道,有的算式只需要大致估算一下就能知道放入哪个信箱。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并组织优等生对部分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二次备课:教学活动过程5、第12题。出示表格后,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提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归纳,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个问题列式解答。6、第13题。本题把找规律与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通过计算研究抽象的数的排列规律。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第14题。本题有的要用倒推法进行还原,有的是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4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口算。285 5020 179357 628 2912308 4455 6259师:我校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师:求二班的多少面,我们知道了什么信息?生: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师: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借助小棒摆一摆。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板书:12+315(面)师:刚才求出了二(2)班获得了15面小红旗,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你们还能算出别的班得多少面小红旗吗?(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汇报展示。生:三班获得了8面小红旗,因为三班比一班少4面小红旗,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2-4”求出三班获得了8面小红旗。二次备课:教学活动过程板书:12-48(面)2、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4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己解决。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题。1、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让学生想想为什么用加法。2、第2题。 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环保”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有53只,去年比今年少了18只,你知道去年有多少只吗?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统计图表 123=15(面) 124=8(面)答: 答: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5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昨天我们学会了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今天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练习课。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四第38题。第3题以我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为背景,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此外,本题还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一组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2、第4题。出示题目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组内展开竞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3、 第5题。题目中的数据是真实数据,而且还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让学生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列式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二次备课:教学活动过程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4、第6题。以小玉同学买图书为素材的实际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攒钱和使用零花钱。5、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每个足球是多少钱?(2)每个篮球多少钱?这两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己解决。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6、第8题。本题形式新颖,需要灵活地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找到内、外两圈的对应关系,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连加连减 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6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二年(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及统计表。师:看到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老师选择板书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进行了列式计算。但你发现了吗,有一个问题和其他几个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并板书算式:28342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者到连加题目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连加、连减。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教学例1。出示:283423,应该怎样计算这道题呢?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几步算?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学生汇报尝试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2 8 6 2 (2) 2 8 314 2 3 314 6 2 8 5 6 2 2 3 8 5比较两种书写格式。师:这到连加题,有的小朋友是把两个竖式左右分开写的,有的”。二次备课:教学活动过程小朋友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的,你认为怎么写简便?为什么?教师说明:连加计算有两种书写格式,一种是左右分开写的,另一种是上下连着写的。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在做连加题时,可采用这种简便写法。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6页“做一做2、教学例2。出示主体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4026(1)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减题怎样计算?有几种书写格式,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教师把口算部分用虚线圈起来。教师说明:虚线框中表示能口算的部分,计算时不必写竖式。(2)指导学生看书,第一部口算的怎样写竖式计算。小结: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不能口算的可以写竖式进行计算。(3)师: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引导学生把上述三种解法进行对比,并掌握算法。(5)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3题。1、第1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题目有的全部要笔算;有的又要口算,又要笔算。有的是第一步口算,有的是第二步口算。在计算时,遇到哪一步能口算就用口算。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 加减混合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7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算法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推和迁移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1、口算:22+5= 14+7= 23+5= 24+8= 26-8=73-6= 20-6= 50-4= 79-4= 29+7=2、创境:(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你们都是怎样来上学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2)师:老师每天和你一样是乘坐公共汽车来上班的。今天早上老师在车站等车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1、探究例3:(1)(出示主题图)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师:要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仅仅知道上车和下车的人数行吗?还必须知道什么信息?(还必须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67人。)(3)师:现在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吗?该怎样列算式呢?(板书:67-25+28=)(4)师:为什么要减去25再加上28呢?(因为25表示下车的人数,所以要减去,28表示上车的人数,所以要加上。)(5)揭示课题:这道题里既有减法又有加法,能不能列竖式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加减混合的笔算。(板书课题)(6)师:说一说“67-25+28”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一步先算67-25得多少,第二步再用67-25的差加上28。)(7)学生尝试列竖式笔算。预设:生1: 67 生2: 67 42 -25 -25 +28 42 42 70 +28 70(8)比较:这两种写法,它们有哪些不同?你们认为哪一种更简便?(第一种写法是把两个竖式连着写,第一步算出67-25=42后就直接在42的下面写+28,只用写一遍42,而第二种写法是把两个竖式分开来写,这样就要把42写2遍。所以第一种更简便一些。)2、探究例4:(1)出示算式72(4716) 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尝试在随堂本上计算,集体说说计算方法。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1、第28页做一做:(1)请两名学生演板,其他的学生在课练本上完成。集体进行反馈。(2)师:在计算56+34-20这一题时,我们第一步先列竖式算出56+34=90,再算第二步90-20时也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直接算出结果,而不用再列竖式。(将学生演板的90-20这一步的竖式用虚线框框起来)2、第29页第4题:开火车 以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3、第31页第11题:夺红旗。(1)让学生先在课练本上列竖式计算出结果,然后填在书上的方框里。(2)请动作最快的同学请来汇报计算结果,全班进行反馈。4、第30页第6、9、10题:全班齐练,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加减混合的笔算 车上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67-25+28=70(人) 67 42 简便写法:67 -25 +28 -25 42 70 42+28 70二次备课:评价反思: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备课人执教者备课日期总第 18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预学,点燃希望一、指导完成练习五。1、第1题理解题目意思,明确答案填在哪根横线上。2、 第2题口算,列竖式计算都可以。3、 第3题读懂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二、质疑解疑,锻炼能力第4题和第5题。这两道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比赛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计算方法。5、第6题。出示题目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让学生通过辨析,掌握正确、灵活的计算方法。6、第7题和第8题。以小组单位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计算方法。二次备课:教学活动过程7、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帮助理解题意。8、 第10、1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9、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帮助理解什么是横行、竖行和斜行。计算时要求学生能口算要使用口算。10、 第13题。读懂表格,理解题意,学生互相提出问题。11、 第14题。引导学生根据加、减法的意义,沟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三、练习展示,转化能力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进行尝试练习,本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同时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四、拓展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