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 课文翻译.doc_第1页
第七册 课文翻译.doc_第2页
第七册 课文翻译.doc_第3页
第七册 课文翻译.doc_第4页
第七册 课文翻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册课文翻译第一课红蜻蜓和蟑螂(战争儿童文学)课文内容提要:描写一少年在日本二战败战前后的遭遇。反映二战期间的社会现实和日本人民的反战情绪。作者介绍:野坂昭如幼生母亡、神戸在住叔母夫婦養子。戦時下神戸市立一中時代米軍空襲受養父母失、焼跡放浪中妹栄養失調亡。戦後新潟県副知事職実父引取旧姓戻、早稲田大学文学部入学。年中退、作詞台本、作家生活。間、参議院議員勤、歌手、多様分野活躍。五木寛之、一時代築作家。焼跡闇市派自称、戦争、占領体験文学原点。途切文体大特徴。第二课电影艺术的诞生(评论)课文内容提要:综述电影艺术的历史演变。素材提供:芸術単語語ars、技巧意味。今調理芸術意味使場合。多使意味、文学、詩、演劇、音楽、舞踏視覚芸術指。現代一般的視覚芸術指。視覚芸術絵画、彫刻、建築三領域。写真芸術例。今、世界各国有名写真展見、機材私子頃比高度技術使。、種類、数十枚。被写体背景時欠機材。雪景色取不必要光押夜景取特殊光増幅大役割果。日本、機体複雑電子回路採用。手動。、撮影機材、写真展出写真取。第三课无名的人(传记)课文内容提要:介绍日本明治时代一人物的历史功绩。 作者介绍:司馬遼太郎1923大阪市生本名福田定一。薬剤師次男育。1941年大阪外語大語学科入学、43年学徒出陣満州赴。京都新日本新聞社経産経新聞社移、61年勤務。以後、歴史作家、96年死去活躍。33歳56年幻術師講談倶楽部賞受賞、59年時代長編梟城第回直木賞受賞。代表作国盗物語(菊池賞)、殉死(毎日芸術賞)、街道(日本文学大賞)。 在书房里查阅资料时,偶尔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人物。当然,我指的是历史人物。从戏剧的角度来说,这类人不是主角而更像是配角,甚至都不能说是配角,只是在舞台上一闪而过就结束演出的角色。但这反而更激起我莫大的兴趣,“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呢?”我只能说他肯定具有能让人产生兴趣的魅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一开始接触到的仅仅是他的名字,既不知道他的长相,也不知道他的出生地、身份、经历、思想,只是在文献的一隅发现他的名字而已。同时出现的其他人名没有激起我的兴趣,只有他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想必他真的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特质吧。可能夸张了点,只有认为他真的具有某种魔力才说得过去。这固然有点神玄的味道,但当我在书斋里耕作时,确实就是这种感觉。一开始只是发现他的名字,一年之后在查找别的材料时,无意间又突然发现了他的“踪影”。哪怕只是发现了他的出生地,这时我也会发出一阵感慨,“原来出生的地方那么远啊!”,脑海中他的形象忽然变得鲜活起来。之后当查找其他材料的时候,无意中又发现他,了解到他的经历,当发现他作的和歌和诗时,我几乎要失声喊出来,感觉他真的好像来到我书桌面前了。我的书斋里住着好几位这样的神秘朋友,所郁太郎就是其中一位。在历史舞台上他只出现过一次,而且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事件发生在幕府末期,地点在山口的郊外。当时,长州藩和萨摩藩一样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但长州藩内部也有一些保守派,主张与幕府合作,与倒幕派的高杉晋作等人势不两立。高杉晋作的团队里有个叫井上闻多的人。他后来改名叫井上馨,在明治初期掌管政府的财政,并为其基础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当时事件发生的时候他才三十出头,正在幕府末期互相杀戮的政治情势下到处奔走。 这是个血腥的暗杀事件。元治元年九月二十三日夜,闻多出席了在山口政治堂举行的藩会议。回家途中,在经过离家不远的袖解桥附近的时候,遭到了几个手持凶器的歹徒的袭击,身上多处被砍伤,生命岌岌可危。 在随从的通报下,闻多的哥哥五郎三郎急忙赶到现场,这时闻多的气息已经变得很微弱,在使出浑身力气叫了一声“哥哥”之后,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再说话了。人们把闻多抬回家,去请来了大夫,而且请了两位。两位大夫面对五郎三郎摇着头,说“很难啊”,意思似乎是没救了。事实上,闻多身上受了十三处大小不一的刀伤,呼吸已变得急促,而且刀伤疼痛难忍,他不停地向哥哥做着“把我杀了吧”的手势。 古代的武士都有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传统。虽然这种传统此时可能不适用,但作为哥哥的五郎三郎在这种情况下,给闻多一个痛快的死法,不失为武士和兄弟的另一种感情表达方式。至少五郎三郎是那么想的,当他拔起传家宝刀走到闻多身边的时候,俩兄弟的母亲突然从身后紧紧抱住了闻多,对着五郎三郎声嘶力竭地喊道:“如果给弟弟一个痛快的死法是作为武士的情谊,那么就连我也一起杀了吧!”五郎三郎大惊,不得不把刀又插了回去。 在这一片混乱当中,一个人极其偶然地出现了。他就是所郁太郎。 从故事结尾说起的话,这个叫所郁太郎的人给身负重伤的闻多做了外科手术,把闻多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充当起了将闻多推上历史舞台的角色。 这个叫所郁太郎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 (to be continued)注:一 作者 司马辽太郎 (1923-1996),日本小说家。本名福田定一。生于大阪。1943年毕业于大板外语学院蒙古语系。在产经新闻社等地方当过记者,后来开始专业作家的生活。主要作品有枭之城龙马奔走丰臣家的人们项羽和刘邦等。無名人曾是中学校国語(初中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昭和50年発行)二 长洲藩 (江户时代)以现在的山口县为领地的藩,藩主毛利氏。三 萨摩藩(江户时代)以现在的鹿儿岛县为领地的藩,藩主岛津氏。四高杉晋作18391867,日本幕府末期长洲藩的领导者之一,政治家。五井上闻多 18351915,长洲藩人,明治维新后历任外务大臣、内务大臣、大藏大臣等职第四课北海道的秋天(随笔)课文内容提要:通过北海道秋景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部分课文译文:我想,北海道的秋天止于十月底,而本州的秋天则止于十一月底。这就显示了它所有的特性。因此,自古以来,把这种秋天和春天一样长的缓慢适中、气候温和的四季循环, 当作日本自然的特色来看待的。从这一点来说,两个月的春天、两个月的夏天、两个月的秋天以后是半年的雪天,这不能不给人一种北海道自然极其严酷的感觉。姑且大自然中的秋天只在一年的生活日历上与人发生关系。北海道的秋天只有九、十两个月的时间,人们的生活中的秋天也在十月结束。亚麻和牧草、玉米棒子和珍珠米、还有大豆、甜菜、萝卜、洋葱、白菜、卷心菜等等也大致收割完毕。葡萄、梨子、苹果也都从它们的树枝上消失。全北海道的稻子也在十月中旬全部彻底收割干净。紧接着就能看到当年的第一场雪,大地率先进人冬季。所有田地上的和山岗上的作物的收割都集中在十月底。十月是秋收最繁忙的季节。无论成年人还是年青人或者孩子都忙得不亦乐乎,甚至没有工夫去品尝人生的悲哀而愁叹漫漫长夜。那里只有万里晴空和彩云。然后在一切接近尾声时开始候鸟的捕猎。在大雪来临之际,牧场上为备冬而紧张忙碌的景象,则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秋天。这时,对漫长的冬季作好了万全准备后的安堵感占有主导地位。这样的生活情感的曲线在城市的生活里也有。秋天对城镇居民来讲也是作准备的季节。紧张而又繁忙,根本没有愁叹的气氛。十月底十一月初时的萝卜进货啦、耽误了煤炭和柴禾的进货时的不安感啦,总之,可以说北海道的秋天是收割和备冬、一年中最丰富的人生活动季节。只要有季节存在,就有北纬四十度圈的宿命。就是在欧洲也同样受大自然的支配确定生活日历的。西方文学的土壤可以说是和北海道并无不同。在那里,秋天对百姓来讲是丰富充实、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并富有人生价值的季节。在那里,仰望秋雨感叹孤独的人都将不包括在百姓的范围之内。因此,说日本的秋天是悲哀的、寂寞的,那是因为日本古典美的传统是贵族的传统的缘故吧。第四课 北海道的秋天确实,在北海道有一种“硕果累累的秋天”的感觉。而且随着在北海道居住的时间渐渐变长,就越能清楚的感受到这一点,甚至会对除此之外还有别样的秋天感到奇怪。北海道的秋天,在生产中充实与忙碌着,充满活力,健康而又青春焕发,是那么生动鲜活。但是,我们认为从那里提出来的古日本的秋天,却有着与之不同的色调。散落的红叶上方阴云笼罩,动不动就下点秋雨,凄凉的秋天,或者说那是凋零的秋天。但是人到中年,就远离了那种秋天,对于我们这些差劲的移住他乡的人来说,动人心弦,雨潇潇的落叶时节是寂静中让人怀念,怀念心中那种家乡的秋天。说起日本的秋天,就是那一种秋天,千年来被古典文学所抒发的秋天,用那种情调演奏着调和日本人心灵的和音。这样说来,北海道的秋天是别样的秋天。因为是“硕果累累的秋天”,所以与生产,与活动,与生命,与青春,与建设结合在了一起。它明朗活泼,是收获和狩猎的秋天。这种感觉很新鲜。再一想,这也是日本的秋天,这才不禁让我有了现在的惊叹。这对于我们这些移居者成了问题。现在北海道人口的大部分都是“道产子”(北海道出生的人)。所以这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北海道的意识,如果可以明确地被理解为日本的东西,这与古日本的意识相比差距太大了。这恐怕难免成为新的问题。日本人从来就有的审美观无法接受的北海道的自然风貌。在那样的自然风貌中,思考一下住民与自然之间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相互关系,就会明白,那些形形色色的与本州不同的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从旱田田埂的制作方法,播种方法,育苗方法开始,农业技术也和本州显著不同,在北纬四十度范围内的地方,植物,动物的分布也和本州显著不同。即使从栽培蔬菜的种类来说,本州能够中的许多蔬菜在北海道也不能种植。因为本州的种植全部是北纬三十度范围内才能种植。所以,像水稻这样本来不能种植的,为了从主食这样的价值来说必须强制性的大量生产。农业实验基地等历经几十年的努力确实是令人吃惊的吧。通过改良品种以及耕作方法,如今美深一带也开垦了水田,作出了日本酒,大米的产量也接近到北海道人口平均一人一石的数量,仅此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收获。日本人挑战自然的热情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仅仅在以前像大米,咸菜,酱汤之类的东西都让人难以抗衡的自然力量,残酷的侵蚀着日本人的身体,这也是不能忘记的。我一边这样的想着,一边眺望远方,难道我们不能从北海道的水田感觉到一点与北海道的自然不相称的不自然吗?在北海道定居的那个夏天,我最先感觉到的是,作为北海道风景的水田给人的不自然感。当然,这并不是想无视先人的努力,只是一个移住民首先发觉的日本所包含的问题而已。与此相比在服装上,继承的是只有在本州的东北地区才有的方式,这是在北海道的第一个冬天发现的,并且很自然的就接受了。适合于寒冷地带的房屋最近逐渐建造起来,很长时间里,日本的建筑方式是这样被传承的。有钱人建起豪舍来御寒,普通百姓则只能用非常简陋的设备,烧柴火或是煤炭这最不科学的方式来取暖,就这样度过了几十年。在北海道,对于包括饮食,住宅在内的北纬四十度的寒带自然,要及其用心才能看到人们的生存方式。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被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所影响着。(这个道理就是)正因为为了采用新方法,并使之与北海道的自然相适应,才要成立四十度的生活文化,而且,为了使占这个生活文化的文化主体成熟起来,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添加其他的资本。但是,在这一点上,在北海道不尽如人意的八十年的开垦历史中,在为了(北海道的)社会和饮食都往古日本的方向发展而竭尽全力。这竭尽努力的结果体现在为了把北纬四十度的景观改造成北纬三十度,二十度的景观而进行的水田耕作上。尽管如此,这种相当不合理的努力现在也成功了,收获的秋天变的富裕。但是这里的秋天没有本州秋天的那种情调,它已经远离了讴歌秋天的文学和北海道人的心灵的基调,它究竟从何而来?我认为北海道的秋天在十月底结束实际上显示了它所有的特性。而本州的秋天到十一月底才结束。因此,自古以来,把这种秋天和春天一样长的缓慢适中,气候温和的四季循环当作日本自然的特色来看待的。从这一点来说,经过各两个月的春天,夏天,秋天之后就是半年的雪天,的确显示了北海道自然的极其严酷。而且对人类来说,大自然中的秋天只会在一年的生活日历上与人产生关系。北海道的秋天只有九,十两个月的时间。所以人们秋天的生活也在十月结束。亚麻,牧草,玉米棒子,珍珠米,大豆,甜菜,萝卜,洋葱,白菜和卷心菜都大致收获完毕。葡萄,梨子和苹果都采摘完毕。整个北海道的稻子也在十月里收割完毕。接着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大地一下子进入冬季。所有田里的,山上的作物的收获都在接近十月末时同时进行。十月是秋收最繁忙的季节。不管是大人,年轻人还是小孩都在忙碌。,没有时间去品味人生的悲伤和抱怨夜的漫长。那里只有万里晴空,夺目的云。然后当一切都结束时,候鸟的捕猎又开始了。在大雪来临之际,牧场为备冬而紧张忙碌的景象则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秋天。在那里对于漫长的冬天做好万全的准备是由人们的情感所支配的。这样的生活情感色彩在城市的生活里也有其踪影。秋天对城镇里的居民来说,是做准备的时节,是紧张而忙碌的时节,根本没有陷于愁叹之类的松散的气氛。进入十一月份如果没有大量购买萝卜,同时耽误了购买煤炭,柴火的时期,就会在不安中忙碌着。北海道的秋天因生产收获和做入冬的准备而紧张,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富多彩的季节。这是自然限定的北纬四十度的宿命。而欧洲人的生活又是在同样的自然的支配下,制约他们的生活规律。可以这么说,孕育西洋文化的土壤和北海道有共同之处。在那里,秋天对人们来说是丰富,充实,生机盎然,快乐,明亮,有意义的季节。悲伤的眺望秋雨蒙蒙的人,是在一般人之外的人。我们也可以说,日本的秋天之所以是悲伤的、冷寂的,是因为日本的古典美学传统是由贵族创造的。第五课暗夜行路(长篇名作的第一章节)课文内容提要:描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探求。作者介绍:志賀直哉一八八三年一九七一年。小説家。宮城()県生、先祖代、福島県相馬()藩家臣()。祖父、古河()財閥共同足尾()銅山開人物。二歳時一家東京転居。学習院初等中等科経一九六年東大英文科入学。間、内村鑑三()師事、足尾銅山鉱毒事件労働者理解示父対立。国文科移東大、一年退学。以後白樺創刊関、作家活動反対実業家父再対立。一二年、家捨。尾道( 広島県?)松江( 東京都江戸川区松江町?根島県松江市?)我孫子( 千葉県)居移創作活動続行。一四年結婚。一七年父和解、以後優心境小説発表。四九年、文化勲章受章。七一年、肺炎八十八歳生涯終。大学在学中或朝執筆。一年武者小路実篤白樺創刊、網走()城崎発表、文壇地位得。父対立和解或男、姉死小僧神様暗夜行路 黄金期。戦後灰色月数編発表、次第小説遠。作品、簡潔文体、冷徹対象把握文学極致()切開白樺派第一人者。自著小僧神様小説神様称。长篇小说暗夜行路梗概:主人公時任謙作幼頃、母愛父愛。母亡祖父一緒暮。祖父亡自分栄恋気、心中悩旅出。旅道栄結婚決意。手紙兄知、兄返事中出生秘密漏。大受。後、京都綺麗女性(直子)出会、結婚。日、自分外出中妻義理兄犯知、彼悩陥。旅出、病気倒。意識朦朧中、永遠見。目中柔愛満駆妻見。主人公前編自分出生秘密知、不義子事実苦、後編妻過失悩解脱志内的風景全編骨格。作者青春彷徨()期自己形成歴史充満。意味、日本珍教養小説()一種自我確立物語。清澄()感受性持、近代的退廃(芥川龍之介、太宰治)対象的。暗夜行路第一节我知道自己有祖父,是母亲因产后的病死去后的事了。 那之后过了两个月,祖父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当时六岁了,一个黄昏、当我一个人在门前玩儿的时候,一个没见过的老人来了。眼睛凹陷、驼背、这老人的长相实在是丑陋不堪、我立即反感起来。老人作了个笑脸,想和我搭个话儿。但我把那种出于恶意的假惺惺的举动撇在一边,面朝着地面。那撅起的嘴、嘴边深深的皱纹,怎么长得这么丑?心想“赶快走开呀!”然后更加执拗的地下了头。但老人怎么也不肯走,我真是在这呆不下去了,我抬起身子这就要往门里进,这时“哎哎你是谦作,对吧?”老人从背后把我叫住,我感到被那话语镇住了。随即站住了,转回头去的我用心地、很老实地点了头。“你父亲在家吗?”老人接着问。我摇了头,而这泰然自若的言语异样地压迫着我。老人靠过来把手伸向我的头。说了句“长大了”。这老人是何许人也我不知道,但一种不可思议的本能告诉我,他是我的亲人。我呼吸急促起来。老人就那么回去了。两三天后老人又来了。那时我才从父亲口里得知,他是我的祖父。又过了十天,不知为什么,只有我一个被领回了祖父的家。那是岸边那棵松树旁的、在小胡同里边儿的、不大的老房子。那里除了祖父,还有个叫阿荣的二十三四的女子。我周围的空气完全变了个样儿。一切都是那么穷兮兮的,毫无品位。别的兄弟都留在家里,唯独我一人被祖父领进这俗气的家里,对于一个孩子,这可不是什么好玩儿的事儿。但从小就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公平了,又不是才有的事儿,自然也没有问问别人为什么的想法。而这样一来我又有了一种预感:像这种事儿在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大概会常常发生。这让我的心情感伤了起来。虽然是这样,我还是想着两个月前死去的母亲,悲伤着。我没有从父亲那儿受到过什么积极意义的苛刻,反而时常被冷落。不过不要紧,我当时已经很习惯了。那曾经是对于我而言的、作为父子关系的经验的全部。我当时并不知道拿自己兄弟们的同类经验作比较,因而我也没觉得怎么难过。但母亲不管怎么说都是对我很严的,我呢也就一次接一次的被骂。实际上我是个淘气包、也非常任性,可往往是同样的事儿放到其他兄弟那儿不挨骂,单单骂我。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我由心而发的、对母亲的敬爱。四岁还是五岁忘了,总之是秋天的傍晚,我趁大家忙着准备晚饭不注意的工夫,在厕所洗手的地方、从搭在那里房檐的梯子爬到了大屋子的房檐上,又借助房梁爬到了房檐的鬼瓦上(宙出突出的房檐上,雕刻有鬼脸或者其他东西。)骑大马。没想到意外的快活,我竟然大声唱起歌来。对于我而言可是第一次爬到这么高的地方。平常只能仰望的柿子树现今已在脚下。西边的天、映着美丽的晚霞,乌鸦忙碌地飞着。没多时,我注意到下面母亲在叫“谦作谦作”,那声音温柔得慎人。“乖!就在那儿呆着hang?!别动hang?!山本这就过去了,在那儿乖乖的hang!”母亲的眼睛睁得有些大,那过分的温柔使我明白了事情的非同小可。我想不等山本来就下去,然后就那么骑着房檐往后挪了挪。“啊!”母亲看起来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一副吓得要哭的表情。“谦作乖,好好听妈妈的话。”我就那样一直没离眼,像是被母亲锐利的目光束缚住了一样,身子一动不动。不过片刻书生和车夫小心翼翼的把我放了下去。不出所料,我被母亲狠狠的打了。母亲出于亢奋哭了起来。母亲死后、这段记忆突然清晰了起来。后来那几年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流泪,无论怎么说,只有母亲真正爱过我,我就是这么想。不知是那之前还是那之后,但可以确定就在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在茶间儿里躺下了,正在这时父亲回来了,父亲不出声响地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纸包,放在了茶具柜儿上、转身走了,我就那么躺着一直盯着看。父亲又回来了。而且这次把纸包收到了柜子的最里面儿,然后走了。我的心头 上起火来(/不如意不满的情绪,这个在汉语中怎么说我不知道,姑且这么说),心情立即昏暗下来。没过多久母亲又拿着父亲脱下来的外套进到这间屋子里,我这边耍脾气的情绪一个劲儿的涌上来,当时是想哭呢?还是想火儿呢?“妈妈,点心!” “说什么呢!”母亲当即斥责了我。我刚不久前得到过那个点心。 “那是什么呀!啊?那是什么呀!”母亲没有回应,而且把叠好的衣服放到柜子里这就要出去。我起来了。“啊?那是什么。”一边说着,一边挡到了母亲的前面。母亲不作声地扭了我的脸蛋儿一下,我一恼、啪!地打了那之手。“不是已经吃过了吗?干什么呀。”母亲瞪着我。我越发露骨地死乞白赖起来,央求那父亲带回来的点心。“不行!哪儿有那种事儿”“我不!”我像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一样顽固地摇着头。不管怎样,我的心情依旧是皱皱巴巴,难以平息。那点心并没有那么想吃,总之,一个劲儿的哭呢、发火儿呢、打呢,要是不那样怎么也无法让我静下来。母亲拨开我的手要出去,我从后面一把抓住母亲衣服的带子,猛地一拽。母亲一个踉跄抓住了障子。那障子也被拽动了。母亲真的怒了。而且抓住我的手腕儿就往柜子那边拉。母亲用一直手抱着我的头,朝着我这烦人的嘴里把那大块儿的羊羹硬是往里塞。从我那咬紧的牙缝(小孩儿没掉牙之前因虫而变黑受腐蚀的牙)之间能感觉到羊羹被挤成细丝儿进到嘴里,我那可是吓破胆了,哭都哭不出来了。又出于亢奋,母亲随即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也大哭起来。那是搬到岸边儿的家、过了半年多的、一个星期天或者一个节日的事儿了。我好不容易被祖父带着去了我原本的那个有父亲的家。正好哥哥和同窗去了目黑(/地名)远足。只有花子(/人名,应该是妹妹)和一个不到一“生日”的婴孩儿、以及我的父亲在家。跟着祖父,我这就去了父亲的房间问安。那天父亲很稀奇的心情好,父亲以一贯没有的和蔼和我说这话。这作为我心中的那个父亲而言确是有点儿古怪。可能那天有什么心情好的事儿吧?但是我当时不懂那些。我当时的心里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被吸引住了。祖父回到茶间儿去了后,我一个人还留在那儿。“怎么样!谦作,咱俩摔个跤怎么样?”,父亲突然间这么说起来。我那肯定是满脸的欣喜高兴起来。“那来吧!”父亲就那么坐着摆起了架势。我跳了起来,朝着那边用尽全力撞了过去。“很强啊!”父亲一边轻轻地把我推回来一边说着。我抬起头,剁着碎步又顶过去。这时的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心里只想着要把自己有多强给父亲看看。实际与其说想赢摔跤,倒不如说,想让父亲佩服自己。每当我被推回来时,我总是不顾一切地再顶回去。眼前的这一切、以前我和父亲的父子关系可不是这样。我全身都感到了痛快。而且我更加振奋用全身的劲儿抗争着,但父亲就是不肯为了哄我输给我。“这样怎么样?”说着父亲用力一推。本来用力撞上去却吃了反戈一击,我一下子仰翻在地。堵着一口气,拍了背一下。我有点儿上来拗劲儿了。爬起来回去,更有气势的冲了过去,这时映入我眼中的父亲与之前的父亲,感觉完全变了。“胜负已分!”父亲得意地笑着说。 “还没有!”我说道。 “好!那样就摔到你求饶为止、是吧?” “不可能!” 不需片刻,我便被摁倒在父亲的膝下。 “这样还不可能吗?”父亲用按着我的手摇晃着我的身子。我不说话了。 “好!既然不说就这么办!”父亲解开我的衣服带子,先把我的两只手绑在身后,然后余下的绳头又把两个脚脖子绑了起来。我不能动了。我用完全不亲的冷眼看着父亲的脸,那是一副骤然运动后略带发青的杀气腾腾的脸。而且父亲就把我那么放着向桌子那边走去。我即刻觉得父亲可憎极了,随即大口地深呼吸着。我憎恶地看着父亲宽大的肩膀。这时一直盯着看,视线的焦点被火气灼得模糊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干脆大哭起来。父亲惊讶的转过头来。“什么呀,哭什么呀?说句给我解开吧、不就行了吗?小混蛋!”给解开了我还是哭个不停。“由因为这种事儿哭的吗?哎呀行了,去那边儿拿点儿点心什么的。快点儿!” 这么说着把倒在那的我立了起来。我想起刚才对父亲满怀恨意,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但还是不知哪个地方残存着对父亲的不信认。祖父和女佣进来了。父亲一副情况不好的笑脸儿解释着。祖父呢、显得那么的故作姿态、大声笑着,然后用手掌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说:“小混蛋。”第六课日本人的契约观(评论)课文内容提要:描述了日本人的法制观念的进步过程。语句的解释:江戸時代草双紙()(大衆向書絵入通俗小説総称)心学考基人物顔目鼻変善人()善、悪人()悪書類型示、善玉悪玉。作者:渡边洋三 出典:“法”这个东西的思考方法 翻译:放到近代以来的社会中来看,“契约必须恪守!”岂止是说说而已,那是常识中的重点!但那绝对不是“唉呀哎呀”不情不愿、迫于外界压力所遵守的!遵守契约,实际上也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那里面的规矩全是自己定下的,自己再去破坏那就太荒谬了。同时自己遵守契约,也是在无声地命令对方遵守契约。自己破坏契约,是承认自己的恣意妄为,同时,自己也要面对对方的恣意妄为,可谓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只有通过自己严守契约,才能去追究对方违反契约的行为,才能根据定下的规矩伸张自己的权利。这么一弄,大家就该明白,契约这个东西,既有拘束人的一面,也有保障人们的利益,使人们更安心、更不受拘束、更自由的一面。无法想象没有自由,一味地拘束大家。反过来,也不应该存在没有分寸的自由。近代的社会法制所标榜的“契约便是约束”这一命题,正是与封建社会的肆意妄为针锋相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由的全新诠释,胜利宣言。而“契约必须恪守!”这种常识里,包藏着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本质。那么,关于约束力和自由,这些道貌岸然的道理,放到日本社会里,好不好用呢?我很怀疑。当事者通过定下看得见的规矩来约束自己,通过相互间遵守规矩来保障各自的利益。说得好听,明治以来的日本社会并未充分贯彻。岂止是这样,形式上是契约,本质上却只是让其中的一方占尽便宜。不如直说了,在战前的日本,这属于很正常的。例,租房(子的)人一方,别提契约期限了,契约书手里都没有,这经常看到。在这种案例中,房(子的)主(人)却郑重其事地让租房人写一张保证书,然后自己保存着,上面写着:“于贵宅借住期间,无论何时皆可退还。”这算是一份契约吧?可这里面没有一条是约束房主行为的。这种契约无非是纵容了房主的肆意妄为。租房人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房主的脸色。就是这么一会儿事儿。第七课伊良湖海岬(游记)课文内容提要:介绍了日本伊势湾附近独特的自然风情。伊良湖岬,以海为镜酒店就那么立在那里,孤零零地。说是酒店,远望去也无特殊之处,既不像苦海明灯那般昭昭然,也不如悬崖古堡那般璨璨之。无非白色躺卧状的朴素建筑物,被三五树影掩映住,略显温馨地等待在山丘顶端。山丘匍匐于渥美半岛的海角,渥美半岛环抱住伊势湾。海角刃尖顺势刺探进外海,将太平洋与伊势湾分隔开来。此尖名曰伊良湖岬。我站在游轮甲板上,望那孤零零的酒店。时值下午四点。游轮连带大巴一同横渡伊势湾的伊良湖,在这分不清是湖是海的水面上游弋了近一小时。我的衬衫下摆里灌满了风,变成滑稽的钟罩状。博男、巴黎与尊在船头休憩区交谈,巴黎喝着明治牌牛奶。他们招呼我去坐,而我只想四处逛逛,观察游轮上的其他人,哪怕逛到小腿肿胀也在所不惜。左舷有位妩媚少妇正望海出神,右舷有个型男怀抱装扮入时的两三岁孩童,活像刚从T台上下来似的。不知为何总能看到模特身材的日本男人领着自家的时髦孩子,背着,牵着或者搂着。模特身材的男人在日本难道应该如此多见么?只论风光的话,眼下不过是寻常景色:水面,轮船连同山顶酒店至少从甲板上看来是这样。据闻酒店是相当令人期待的豪华海景房,可惜巴黎的叹息还是被风吹进耳朵:“唉我还是想住有榻榻米的传统日式旅馆.”然而当我们拖着行李步入伊良湖View Hotel的大门时,巴黎的感叹就变成了:“算了,我原谅它没有榻榻米好了.”酒店大堂的落地窗令步入者屏息敛气:没错的,这是海,确实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我的眼睛在那一刻起了一些变化,仿佛瞬间获得了变色龙360度的广阔视角,无数粗粝杂质从视网膜上被抹除干净,掉在脚边发出乒令乓啷的声响:天哪,这么多年来我居然一直无视这些杂质的存在!制高点,这如置身世界尽头般令人怔忡的海,还有那迢遥的神岛,只有在制高点才能提纲挈领,一窥其真貌吧?冰川消融,地壳移动,岩浆凝固,海却一直在那里,从未动摇,说来说去,只是我作为个体的视线产生了位移而已。八个月后的今天,我仍仔细把玩渥美半岛地图,研究这酒店何以坐拥如此霸道的观景点:东面房间的客人拥有整面落地窗的笔直海岸线,好似被裁纸刀裁过;西面房间的客人拥有整面落地窗的弓形半岛,好似海中横卧的新月。我们可以拥有它们整整一晚,任其涨满我们的眼帘,将我们弄得呼吸紊乱。安顿完毕等待晚饭的空隙,尊正兴致勃勃地提议打扑克牌。不巧,彼时海上落日开始以雷霆万钧气吞山河之势吸引我的眼球。说老实话,海见过不少,遇着海上落日还是头一遭。那天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做“落日熔金”。余晖中半岛发出一只大动物的呼吸,气息磅礴且绵绵不绝。夕阳半固体半液体地滚进海里,在海面铺出一条金箔之路。滚烫的熔液想要将海水沸腾,慈爱的海水偏要令熔液安定,如此这般水火交缠,火星四溅,一直延伸到我脚下。一鼓作气迈步上去,能一直走进太阳里也说不定。“喂喂,来玩牌。”尊大声招呼。“你们玩儿吧,我拍落日。”我手忙脚乱地调着相机光圈。“差你一个开动不了!”“反正我也不太会。”这是事实,让我打牌还不如让我去打酱油。尊不大高兴。“我说,别拍了。”他的下巴微微扬起来,“老实说,拍照多徒劳,眼睛才是最好的相机。”我扭过脸看尊。出行几天以来尊从没认真跟我说过什么,有的只是不太熟的朋友间常见的客套话,客气得体,可有可无。现在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令我不得不重新张望他他的眼睛眯起来,重又变回了雾蒙蒙状。再瞄几眼其他人,各自都是不置可否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太合群。好吧。不好意思,顺从地坐下,一边玩味“眼睛是最好的相机”一边拿起扑克牌。话虽有理,不过在随后一小时中,我的目光仍在窗外的光芒万丈与搁置一边的相机之间来回徘徊,最后黯然目送太阳完全沉至海平面下。直到今天仍深感遗憾:如此美景,却当真没有留下一张半张照片。神奇的是面朝大海竟春暖花开:在这般魂不守舍的状态下,我居然连赢六局。享用过本次旅程中最为华丽的一顿晚餐,我们准备散一会儿步,然后去泡海景露天温泉。四个人悠哉游哉将酒店上下踏了个遍,乘坐小电梯去了各层楼。说到日本的电梯容量普遍是国内的一半。评价倒也不必,想象一下一只被钢索吊上吊下的高级感牙膏筒即可。酒店大厅还置有一幢一人高的白色大鸟笼,几只红绿鹦鹉神气活现地踱来踱去。最后路线发生了分歧:博男决定顺着室外石阶一直下行,直走到海边。他的态度看不出是悠然还是执拗,只淡淡地说;“我想下去走走。”尊和巴黎则认为天色已暗,石阶和海边黑乎乎的,想折回酒店。我还没表态,博男已经对着空气点点头,兀自踱了下去。同一时间像有默契似的,尊环住巴黎的腰往回走,衣服蹭着小道两旁的灌木叶子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与他们的轻声话语混在一起。我立在原地想了几秒钟,决定保持一段距离跟在他俩后面。回望那条向下延伸的石径,已不见博男踪影突然有种微妙的离群索居感:嘿,你被独自困在半山腰了,上下不得。夜色全面降临,海风吹在脸上凉涩涩的。又开始感觉到不真实了。酒店的主楼侧棱有一部分被完全掏空,形成一爿面对太平洋的室外露台,日本人称之为露天风吕看起来好像有人将一小片太平洋搬到了错层的高处。在日本泡温泉强制裸浴。裸浴倒早有耳闻,关于“强制”这一点完全是走到温泉入口处才被告知的。看看巴黎,她无比坦然地开始更衣。Do as the romans do. 于是我痛痛快快将泳装丢进了衣柜。先要冲洗,用小木盆将热水“哗哗”浇在皮肤上。热水解除了紧张与不习惯导致的僵硬,肢体逐渐松弛下来。把手举到眼前,观察手指轮番活动的样子。透过迷蒙蒸汽,我审视自己的身体,纵然千般不完美,但那又如何。面对它,爱惜它,接受它,要像接受滴落在额前的第一滴雨一样。如此想着,欣然推开玻璃门,走向露台,坦荡荡地走到太平洋的面前去。一时间感觉有些奇妙。大海像夜一样黑,仍在呼吸。与其去分辨其庞大无际的轮廓,不如直面一片混沌虚无。夜空中挂着一轮月亮,大海借由微弱月光不动声色地注视着我。我舒展四肢,站好,深呼吸。夜色垂下一角,携着咸涩的冷空气一路逶迤而来,将我席卷,包裹住,披挂在我被束缚已久的肩背上。这一瞬强烈感受到自己身体的自然属性:它均衡、强健,协调而充满生命力。它能与自身从属的星球坦诚交流,不受思维的控制。它的结构同于芸芸众生,绝不完美,而在此刻却又独一无二,完美至极。人彻彻底底袒露在自然面前时,身体作为精神的物质载体,是多么精微奇妙的物件呀!几分钟后,再次舒展四肢,凝视着真实的太平洋,移身步入脚边那一小片温柔的太平洋中去。我想我会记住这一天的:在日本国伊良湖岬,临着海的镜台,夜的锦袍曾经加诸我身。第八课日本的耳朵(评论)课文内容提要:描述了日本人的诗情。练习问题九的参考答案:1)身体験知的作用体系的学説訴2)日本音楽知的作用隔絶世界音楽論理的体 系積重調和的力追及。3)日本音楽調性体験的感音楽調的力把握知的作用助借4)日本音楽、主観的性格持音楽客観的性格持 【古池塘 青蛙跳入 水声响】是芭蕉的名句。不用说,这首俳句的主角是音响。可是,如果这是“扑腾”或“扑通”一声,就太没有情趣了。这像从这首俳句去联想青蛙跃水,碧波荡漾的绘画一样,很可笑。我们的感性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被污染了,用这种浑浊的感性来享受这首俳句是很滑稽的。这样说吧,我们不必一定要看见古池或青蛙,有一个世界是只属于耳朵的。青蛙跃入水中的声音,短暂的余韵。耳膜追寻那若有若无难以捕获的音响,最终与一片无限静寂相遇。这片无限静寂是缺不了“古池”这个词的。芭蕉的耳朵还产生了【万籁闲寂 蝉鸣入岩石】这样的俳句。能听到蝉声“入”岩石的耳朵一定是与众不同的。蝉大概是油蝉或樱蝉。夏天在山中听到它们高声鸣叫,这是绝对称不上“万籁闲寂”的。可是,等你习惯它,就像习惯自己的耳鸣一样时,你就再也不会在意这一片嘈杂。无意中,夏蝉的噪声远去,静寂在四周展开。只是,当你有意去思想这片静寂时,蝉声立马会出现并贴近你的耳膜。只有熟知这种“无意”和“有意”、“远”和“近”,我们才会被【万籁闲寂 蝉鸣入岩石】这样的句子压倒。芭蕉的耳朵实在的捕捉住了这种远近感,他的耳朵还区分出了凡人听不到的蝉鸣在岩石上的丝丝回荡。从这些俳句里我们可以窥视到芭蕉是怎样感受声音的。我们这些喜爱芭蕉的人通过这种感受,开始和日本旧来古时的耳朵对话。这是一只能够沉浸在某个声音里的耳朵,或者说是知道闲寂的紧张感的耳朵。这只耳朵和产生现代音乐的欧洲耳朵,还有爱好打击乐激动回响的东方耳朵迥然不同。它具有某种独自的感性。这种感性可以从梵钟里找到佐证。多山的日本,钟声像雾那样漫过山谷,带着漩涡被吸入无限的空间。庙里的僧人,在那钟声即将消失的瞬间,敲响另一声。这里,节奏是缓慢的;我们欣赏的,不是钟被敲响的那一刻,而是响后的袅袅余音。精通欧洲事物的友人户田邦雄说,欧洲各地教会敲钟的方法和日本不同。经他提醒,我也在电影里看到了几回,他们是手抓绳子像爬在上面一样敲钟。他们的动作很敏捷,有时一个人要在几根绳子之间来回穿梭敲响许多钟。因为钟有不同的音阶,耳朵必须时刻注意那敲响的瞬间。话说回来,青蛙入水、蝉声等等,自然的声音往往是单一的。当然,也有像【芭蕉秋风 木桶雨声夜】这样包含着多种声音的俳句。即使这样,芭蕉的耳朵也并没有被秋风(台风)剧烈的声响所俘获。它听着的是雨水滴在木桶里的声音。可以说,那是一只动中取静的耳朵,或在多样中独喜单一的耳朵。而且,这种对单一的追求是那么的彻底,有时就像芜村的俳句【春海 终日 悠悠】那样,成为一种让你感到失落的单一。在喧嚣中生活的现代人已经无缘于此了。这种对单一的体会,来源于没入对象、迷失自我、达到无我境界的心情。芜村的身心,于这无我之中,融化在片片春浪击滩的涛声之中。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悠悠大海。细想一下,日本的耳朵正是这样欣赏松籁、爱好笕音的。也这是这样,我们才拥有了闻松籁为风,听笕音为水的心。二每个民族都会选择符合她耳朵的声音来形成其特有的音乐世界。对我来说,同日本音乐使用的乐器何时何处传来这个问题相比,我更感兴趣的是它们的取舍选择,以及因此创造出自我独特音乐的过程。这些乐器里有一种叫尺八,小时候在父亲老家的杂物柜里翻腾时找到过。一见到乐器我总喜欢随手玩弄几下,在试着吹奏的时候,父亲来了。“摇头晃脑三年-。”父亲一边说,一边正儿八经地举起了尺八。他想说明的是要做到边吹边摇头需要三年的练习时间。可惜,父亲虽在摇头,吹出来的却只有风声。当我忍俊不禁时,父亲苦笑着丢下一句“过去都说尺八的声音是禅的声音。”然后走了。这段往事想起来总让我感到有点奇怪。我一直觉得相对热衷艺术的母亲,父亲是个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工程师。父亲年轻的时候,一时兴起吹奏尺八玩弄风声,这件事情本身有让我好奇的地方。因为这件事我记住了“摇头晃脑三年”、“尺八的声音是禅的声音”这两句话。也许正是这两句话让我对此事久久不能忘怀。当时,我已经知道了尺八之美。到祖父家中来访的客人里有一位尺八的名人,那朗朗之声令人难忘。手举尺八席地正坐,眼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