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4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五上语文4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五上语文4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五上语文4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五上语文4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内容及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要求: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学习用摬唤觥病瓟造句。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及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撛诖蠛杏郎鷶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点击邓小平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点击名字)谁来介绍他一下。是呀,邓小平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对世界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直接点击邓小平资料)师读资料(定格在邓小平画面)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播放录象资料两段、定格在邓小平画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再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点击课题)齐读课题(点击“永生”)“永生”是什么意思?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点击邓小平画面,定格)二、自读课文请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检查自学1、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1)指读、齐读、(2)老师这里一个红字在课文中读ye,组的词语是呜咽,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an谁能给它组个词?2、生字我们解决了,那词语你行吗?(点击词语)(定格在邓小平画面)四、跟读课文,渲染感情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一下子就把这些生字词给解决了。现在请大家听课文录音朗读,用心好好感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放录音磁带)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对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呢?(悲痛;沉重;邓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邓小平爷爷我爱您;邓小平爷爷,您不要走;)五、学习第一段1、过渡:让我们一起再回到1997年3月2日那令人心碎的一天2、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中共有几句话?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主要讲了什么?(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飞向大海)3、你能体会,在“飞机飞向大海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悲痛、伤心、不舍)(1)些语句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相机点击第一句话)我们女生来读这句话(2)理解“低低地缓缓地”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点击变色)(3)飞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说明什么?(表现人们不忍伟人离去的悲痛心情;也暗示人们,伟人仿佛不忍离去,在离别之际忍不住还要最后再看一眼他的人民以及这块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4)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5)你能读出你的感动吗?谁来试试?(6)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句话4、邓小平爷爷,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可是此时机舱里(引读)(点击第二句话)(1)请同桌互读,把你们此时的心情读出来?(2)指读(3)齐读:是啊,伟人离去,天地同悲。让我们男生来一起深情地朗读这一句话5、(引读)这一位(点击第三句话)齐读(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崭新历史”是什么意思?(点击出示)“最后一个篇章”是什么意思呢?(点击出示)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2)范读:同学们,到这里,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来赞一赞这位历史伟人,你们同意吗?老师读得好吗?(3)让我们一起学着老师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这一句话6、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把你们的理解全都读了出来,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发自内心的感情。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悲痛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点击出示)(放哀乐)六、总结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他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的的丰功伟绩,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卓越贡献将永留史册!万古流芳!(点击播放录象资料,定格画面)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邓小平,您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现在,您将在辽阔的大海中找到归宿,您也将在人民的大海中永生。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点击标题)七、朗读课文同学们,本文是一篇通讯,它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课文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同学们一定很想把它读好,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听。(轻放哀乐)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棗4节。3、学习用摬唤觥病瓟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词。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撘丫压腔胰鱿虼蠛藬,为什么还能懹郎鷴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二、精读感悟(一)、细读第1段: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2)听录音。(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1、学习第2节:(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5)练习背诵。2、学习第3节:(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d指名读,组织评议。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f再次齐读。g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7)练习背诵第3节。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4、齐读第二段。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三、作业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2、用摬唤觥病瓟造句。3、背诵并默写1棗4节。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6、7节。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C、摰偷偷兀夯旱財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E、配乐齐背第一段。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D、起立齐背2、3小节。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二、精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2、师:撍煲簧珨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3、师:摯幽怯啦煌奶紊校嗣欠路鹛健瓟A、听到什么了?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师: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E、播放录象,师总结。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6、齐读全文。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四、总结全文。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棗7节。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板书设计:13在大海中永生棗丰功伟绩飞向大海:低低地 缓缓地最后一个篇章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也许也许也许也许超越时代、超越国界告别大海:与同在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课题: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内容及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具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3、揭示课题。(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3、标自然段序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读音指导。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五、作业: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2、填空:xiuxinfangchayan养赏香紫红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三、学习第25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2、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6)试背诵3、学习第4自然段。(1)指名朗读。(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5)试背诵。4、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3)试背诵。四、评析第自然段1、指名朗读。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6、试背诵69自然段。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板书: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高尔基赏 写 只有 还没有花 爱 信 顾不上 一直栽 收 各式各样儿子教学反思:课题:15、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内容及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揭题导入揭示课题,指名朗读.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件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思考质疑的问题.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自读.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写生字词.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精读课文,感悟内容.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读悟课文第三,四段.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联系实际,培植信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板书设计15、艾滋病小斗士不幸抗争关注教学反思:课题:习作4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要求: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人交流思想感情。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难点: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二、读懂例文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 (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 (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4大组交流、汇报。三、指导习作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四、学生练写1学生练写草稿。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修改草稿。4学生誊写作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是否抓住重点,描写具体,语句通顺。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做到有条理。教学过程一、概述本次习作情况二、评讲作文1、出示佳作作文,指名同学读后思考:(1)文章存在哪些不足?(2)你认为怎样修改更好?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你认为怎样改更好呢?4、小结,再次明确修改重点。三、佳作欣赏出示同学的作文,进行欣赏。说一说文中哪些地方值得你修改?四、学生修改习作,同桌互评。五、全班交流,互评互议。六、誊写作文。课题:练习4教学内容及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教学重点: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教学难点: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6)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