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页
四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2页
四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3页
四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4页
四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别来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感情。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别来接我。教学难点歌曲的衔接及恰当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们都愿意自己解决,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却不敢和家长交流,他们用歌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CAI,学生聆听歌曲别来接我。)二、进入主题1、交流、讨论师:你觉得刚才这首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对家长的心声,我们来和他们比比,看谁表现得更好,好吗?(播放别来接我音乐及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自由表现。)2、学唱旋律A、学生分别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B、学生跟琴轻声识读乐谱。C、采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的读谱能力最强,能识读一乐句也很棒!3、学唱歌词A、学生轻声跟唱歌词。B、以小组形式分乐句自学歌词,再互换学唱。C、请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带唱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4、指导演唱指导学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带声,用最美的歌声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小博士 顿音记号:顿音也叫断音。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三、情感的升华师:同学们,就要到“三八”妇女节了,你们想对长辈说些什么呢?能将今天所学的歌,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行吗?1、分组排练(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整体调控,分组指导。)2、综合表演。A、鼓励学生大胆表演。B、评价师:对刚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触?如果要让家长肯定的想法,你觉得自己或他人还有什么不足,又该如何改进?(学生自评、互评。)C、拓展引申a、拓展:平时家长是怎样娇惯你们的?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做才能让长辈放心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作鼓励性、表扬性小结。)c、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画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教学过程一、情境定向1、动一动随音乐春天在哪里进教室,师生问好。2、听一听,看一看小树招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瞧,我长得多高啊!(课件播放动画:小树苗长高)3、演一演、唱一唱师:(播放小树长高了。)小朋友现在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声部,扮演三个成长段 师:小树是因为有了“音乐雨露”的灌溉才健康快乐地长大。“音乐雨露”是甜美的,那么你们的声音能不能和“音乐雨露”一样甜美呢?我们来试一试。二、引导掌握1、听一听师:小树想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样才能长大,于是就问“蓝天伯伯”。(课件展示:小树和蓝天的对话情景,同时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2、哼一哼师:我们如果学会唱这首歌,就知道小树是怎样长大的了。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用“啦”唱一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学生随旋律用“啦”跟唱第一部分。)A、三拍子节拍:引导学生随三拍子律动摇摆,像是随风儿飘动的小树。B、每句句尾五拍、六拍长音:引导学生将长音唱成树叶随风摇曳所发出的声音。3、奏一奏师: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二声部合唱,大家随琴轻轻唱一唱高声部。师:低声部旋律也很优美,希望你们能使出自己的乐器-竖笛或口琴,用它们来吹一吹旋律。(课件播放音乐,老师用电子琴,学生用竖笛或口琴跟奏。)4、合一合师:下面将你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高声部,一部分吹奏低声部,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好吗?师:有没有同学可以把乐器吹奏的旋律唱出来呢?让我们来试一试把高低声部一起唱出来。5、唱一唱A、老师指导唱曲谱。B、学生从头至尾唱曲谱。C、学生填词跟琴演唱。三、听赏表现1、说一说、听一听师:小树不怕风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长大了,那你们呢?想不想和小树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师: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长大了,带着幻想去飞行,让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吧。2、画一画、演一演(学生随音乐表现)师:你们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长大后的美好愿望告诉大家,可以用画的方式,也可用动作造型来表现,看看你们中间有哪些“未来之星”。四、评价总结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唱歌曲,还认识了班上这么多的“未来之星”,收获真不少。第二课春教学目标:1、能充满感情地学会演唱歌曲春晓,体验词曲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2、能够与同学们合作,用明亮、轻快的声音自信地学会演唱歌曲春风3、在听赏春的活动中,能感知乐曲的情绪转换,熟悉音乐主题,感受和表现乐曲4、能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和诗歌,大胆的参与春天歌会的音乐活动,与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1、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2、二声部合唱中做到声音和谐,声部均衡、统一教具准备:电子琴 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一、活动激趣找春天1、当严寒的冬天离开我们,银装素裹的时间悄悄换上绿装,花朵儿含苞待放,小草也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小鸟正舒展着翅膀,高兴的在天空翱翔,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呀!2、同学们知道那些有关春天的歌曲?并唱一唱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春天的歌曲与诗歌3、唱一唱学生随琴自由哼唱熟悉的歌曲4、读一读朗读春天的诗歌二、听赏感受听春天1、初听春播放春许多歌曲和诗歌都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下面这段音乐中你能听到春天的声音吗?2、了解乐曲背景与作者生平安乐尼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3、复听春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模仿了什么的叫声?4、随乐哼唱演唱主题音乐三、歌曲表现唱春天1、春风的歌(1)听春风(播放春风)思考:A春风是怎样向我们走来的?B唱一唱,哪一句更像春风在跑?(2)唱春风A用“lu”轻声模唱,想象风吹的感觉,唱准切分音B加歌词唱一唱2、小树、溪水和花儿的歌(1)听一听 (播放歌曲春风)(2)学一学同学们学学小树、溪水和花儿迎风的样子(3)唱一唱跟琴学唱小树、溪水和花儿的歌,唱准带“#”记号的音(4)演一演分组扮演春风、小树、溪水和花儿,分角色、带情绪随乐演唱四、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春天的歌1、听录音春风2、跟琴演唱春风、小树、溪水和花儿的歌3、跟琴练唱春天的问候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双声部合成4、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春风5、分角色演唱6、互相评价三、学唱歌曲春晓唐朝诗人孟浩然写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题目叫春晓。大家知道古人读诗是讲究韵味的,你觉得怎么读才有韵味?来找找感觉,读一读。1、歌曲学习现代的作曲家为古诗配上旋律,使他们成为好听的歌曲,叫做古诗新唱,同学们,想领略一下古诗歌曲的魅力吗?欣赏春晓。(播放歌曲春晓)2、歌曲中除了有歌声还有什么声音?(朗读声)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有节奏的朗读。A、先拍出节奏,注意休止符。B、按节奏读歌词4、播放歌曲的录音,请大家轻声跟唱1-2次。5、歌曲中唱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声吧。(二声部的合唱部分)6、二声部和节奏朗诵合作,全班分成3组。7、随伴奏轻声演唱,提问:怎样的速度与力度能表现宁静的气氛?8、集体演唱,听伴奏,学生分3组,朗诵与二声部的配合。四、小结第三课草原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优美抒情的情绪和音乐形象。2、能认真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2、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及其音乐特点。教学难点:学唱歌曲小黄鹂鸟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 听歌曲进教室二、欣赏牧歌1、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吧(2)你们猜猜,我们今天要走近哪个民族?对,蒙古族2、欣赏(1)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乐曲,边听边自由想象草原上的情景,并请注意听这首合唱曲跟原来听的有什么不一样?(2)从歌声中你感受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把想象中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3)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象看到:清晨,太阳从草原的那边冉冉升起,淡淡的薄雾覆盖着草原,真是美极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歌没有乐器伴奏的哦,这就是无伴奏合唱(4)再听一遍,请你们随着音乐唱一唱三、歌曲学习1、导入 一群黄鹂鸟也在草原上玩耍呢,你们听2、初听全歌3、随乐唱词4、分组轮唱四、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森吉得玛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2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3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4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重点: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 教学难点:1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2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准备 电子琴 磁带奖品 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听赏森吉德玛1、初听全曲(1)你看到了什么?(2)轻轻哼唱音乐主题试着标出速度2、再听(1)这首乐曲速度上有什么变化?(2)速度变了,情绪呢?三、歌曲学习1、导入同学们,蒙古族的人民喜欢跳筷子舞,我们来学学吧2、学跳筷子舞现在,我们手上都拿着一把筷子,你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手中的筷子能击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吗?学习基本动作(错步、击筷子、击肩、击腿等)3、我们合着音乐来跳一跳吧4、学唱歌曲大雁湖5、边唱歌边跳舞四、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蒙古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豆油赛马的项目呢,瞧,有三匹马过来了第一匹:xxx| x xx | xxxx | xxxx |第二匹:x x xx | x x xx| x x xx |x x xx|第三匹: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为什么第二匹和第三匹跑得快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小圆点在帮忙呢,(学习附点八分音符)五、学习可爱的羊群(1)初听全曲 小牧民在唱歌,你们听(2)读谱(划拍唱曲)(3)唱词(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六、小结第四单元 大海摇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轻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能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配合歌曲进行表演。2、能安静地听赏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养成聆听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结合歌曲进行表演。教学过程一、清晨欢乐的海-学习歌曲海娃的歌1、听音乐,玩游戏,学习歌曲旋律A、音乐游戏-抓尾巴师生在海娃的歌的旋律中进行游戏。B、音乐游戏-浪花飞起来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游戏。C、模唱旋律师:你能学着海风轻轻地唱一唱吗?请用“噜”模唱。老师启发学生用其他声音来模唱。学生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2、学习海娃的歌的歌词A、聆听范唱(课件播放海娃的歌的音乐,组织学生安静地聆听。)B、试唱歌词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歌词吗?不会也没关系,将不会唱的乐句记下来,大家互相帮助。(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随着音乐轻声唱歌词。)3、创编身势造型海娃的歌A、讨论造型方案B、各组进行身势表现C、身势表演二、深夜神秘的海-大海和辛巴特的船1、介绍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背景,了解主题音乐。2、认识“辛巴特”其人,听赏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师:夜深了,海面上泛起阵阵波光。你们听,多美的音乐呀!(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聆听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三、课堂小结师:音乐中的大自然是美丽多变的,时而欢快,时而宁静,时而又神秘莫测。我们学会了演唱并表演了海娃的歌,也聆听了大海和辛巴特的船的美妙音乐。只要你细心,你就能用音乐表现身边的一切。下课。(课件播放大海和辛巴特的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大海摇篮,能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结合音乐游戏表达自己的感受。2、积极参加“破译密码”的音乐活动,能准确找到每个乐句的结束音。教学过程一、听音乐,玩游戏游戏说明:将P21三条旋律分别制作在形状为海洋动物的卡片上,但每个乐句都缺少终止音,学生听着,边哼唱边选择正确的终止音填在卡片上,形成完整的乐句。补充练习:A、6 3 3 1 | 2 3 6 | 6 2 1 5 | ( )- |B、5 6 5 3 2 | 1 1 2 | 1 3 2 | 1 6 1 2 1 | ( ) - |C、3543 3543 |5 2 2 | 2432 2 432 | 3 1 ( ) |二、复习海娃的歌三、听赏与跟唱大海摇篮师:风轻轻地吹来,欢乐的海渐渐平静下来,海面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静静地摇。我们一起来做“大海摇篮”的音乐游戏吧。1、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作听赏游戏-“大海摇篮”。2、学生在大海摇篮的音乐中,和他人配合玩听赏游戏。游戏说明:将学生分成海浪、小船组,在舒缓的歌曲声中,表现海浪轻轻翻动,小船轻轻穿梭在大海上,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小船也在海面上高低起伏,变化动作。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玩一玩,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3、跟唱大海摇篮引导学生通过与海娃的歌的比较、分析,体验到大海摇篮所表现的那种恬静的美、深情的美、演唱音色的柔美。第五课音乐家舒伯特欣赏鳟鱼一、双基目标:1) 基本知识: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及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说明: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多的了解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以及对音乐的贡献)2) 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听歌曲,而且应该更多的从整体上理解音乐作品,比如说伴奏)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的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最后一条是作为常识了解)4) 德育目标: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明确本课所揭示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二、教学重点的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包括调式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说明)2) 教学难点 :在解决重点的基础上深化调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及重大作用。(由于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些困难,所以教学难点 由教师讲解,学生了解掌握)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 中,我将分教材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教授新课五个方面来讲。1) 教材分析: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2)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12 34 5 15 63 54 32 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练习)。3) 复习旧课: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4) 导入 新课(从这一环节开始我将使用教学课件)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5) 讲授新课: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首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屏幕上出现歌词)听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 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歌词描写是什么样的故事? 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这时我会播放已经做好的flash动画。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最后一遍歌曲。 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时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 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时本课的难点,这由老师总结) 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歌词:我满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上了当)6) 学生表演故事内容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四、巩固练习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五、课堂小结 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六、布置作业虽然本课是作为欣赏课来学习,但希望学生回家后能自己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记住作曲家第二课时聆听鳟鱼五重奏教学目的:1、能积极的参与聆听活动,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2、 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重奏乐、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教学重点:1、赏析音乐作品鳟鱼五重奏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进行创作教具备置:多媒体、钢琴教学方法:赏听、示范、启发式教学教材分析:1、 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2、 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小精灵儿童网站3、 作品结构图(略)4、 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5、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A+A6、 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教学环节及过程:引入 以讲述故事方式引入新课鳟鱼五重奏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对作品鳟鱼五重奏赏听的兴趣感受体验 1、 教唱作品的主题旋律。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设想故事的结局。3、 揭示作品的背景、介绍作者。 1、 学唱作品的主题旋律。 2、 听音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将故事补充完整并讲述。3、 获得作品背景及作者知识。理智赏析 4、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所听到的音乐讨论重奏乐。5、 放几段音乐引导学生从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个方面找每段音乐的异同。6、 总结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 4、 思考重奏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5、 找出各段音乐的异同。6、 获得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音乐知识。巩固创新 7、 出示题目:请你根据所学的变奏知识为歌曲小星星做变奏8、 师生共同评价。 7、 小组集体讨论、商议共同完成作业并展示。8、 师生共同评价。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教学目标:一、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二、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教学重难点: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准确演唱摇篮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1、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三、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1、师导入: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2、学生观看课件,看后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四、学唱摇篮曲: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师小结: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叫催眠曲,是妈妈哄孩子入睡的歌曲。表现出妈妈对孩子的温柔与慈爱,音色轻柔优美。4、再次聆听,学生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5、听唱法学唱歌曲a、整体随琴听唱b、学生指出不会唱的地方,重点练唱带附点与前倚音的乐句。让学生体会附点音符带来的摇荡感及前倚音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6、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评选小歌手。五、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三八”妇女节那天,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学生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六、课堂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第六课家一、 师生问好!二、 欣赏可爱的家1、介绍作者 1、介绍作者: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 中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2、 初听乐曲,边听边想: 2、初听乐曲,边听边想这首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 吗? (生听并思考问题)3、相互交流。4、复听乐曲,问: 1)主题重复了几遍?2)表达了怎样的情绪?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 感受学习主旋律。1) 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的主旋律。2) 学生自由地哼唱旋律。3)学生有感情地哼唱旋律。三、 欣赏回家1、 简单介绍乐曲背景: 1、这首乐曲充分地表达了一个匆匆回家啊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2、 初听,边听边想: 1)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听乐曲,思考问题)2)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于哪一类?3、 复听全曲1)思考: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与相同?2)这首乐曲一共分为哪几个部分? (三个部分)四、创作1、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要求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与四人小组一起讨论一下,唱一唱。(生创作、讨论并表演)2、评价。五、小结:家是可爱的。二、欣赏体验(一)聆听乐曲可爱的家:要求:听出乐曲的情绪。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聆听2、学生交流对乐曲情绪的感受(乐曲色彩,旋律的特点及联想到的情景)3、听一听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揭示演奏形式)(二)听赏乐曲可爱的家的演唱片段:要求:理解歌词。1、揭示歌曲的名称、来历2、静听教师演唱的歌曲片段(媒体出现歌词)3、学生可小声跟唱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5、学生跟媒体卡拉 OK演唱或哼唱全曲(三)复听乐曲可爱的家要求: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1、聆听学生在音乐声中介绍自己带来的全家照,说说自己觉得最幸福的家庭时刻。2、跟着音乐边想象幸福的家庭时刻边唱一唱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三、拓展欣赏要求:辨别相同音乐主题的不同表现(演唱、演奏)形式。(一) 导入:用乐曲和歌曲可爱的家比较,讨论表现形式。(二)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按曲目编号自主选择欣赏不同版本可爱的家音乐作品,1、 和教师的演唱版本和乐曲版本作比较。 女童声独唱可爱的家 童声流行乐可爱的可爱的家男女声重唱扬琴演奏可爱的家MID音乐可爱的家口琴演奏可爱的家2、大组交流自己小组听到的作品表现形式,教师及时播放相应的音乐作品并宣布表现形式。3、用竞赛的方法,播放剪辑好的部分片段,让学生辨别可爱的家不同的表现形式,看谁的速度快。(三)情景创设音乐活动可爱的家要求:表现歌曲表达的情感。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分角色扮演家庭中的成员,讨论要创设的家庭活动场景并排练,1、示范组交流师生互评后再排练、表现。说明:这一情景创设音乐活动环节中,教师的角色应随着学生的需要而及时改变。在活动初期是组织者,指导一组学生并展示给其他小组以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后期是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教师注意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提高表演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说明:2、学生选择合适小品的音乐(教师提供音响设备或学生用演唱,伴奏等方式在小品高潮处出现)师生合作排练。3、小组综合表现四、课堂小结师: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关爱家里的每个亲人,让我们的家永远温馨,快乐,平安。关于家的题材的乐曲歌曲有很多,回家去找一找下节课让我们在音乐第六课 家一、 师生问好! 二、 欣赏可爱的家 1、介绍作者 1、介绍作者: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 中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 2、 初听乐曲,边听边想: 2、初听乐曲,边听边想这首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 吗? (生听并思考问题) 3、相互交流。 4、复听乐曲,问: 1)主题重复了几遍? 2)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 感受学习主旋律。 1) 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的主旋律。 2) 学生自由地哼唱旋律。 3)学生有感情地哼唱旋律。 三、 欣赏回家 1、 简单介绍乐曲背景: 1、这首乐曲充分地表达了一个匆匆回家啊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 2、 初听,边听边想: 1)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听乐曲,思考问题) 2)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于哪一类? 3、 复听全曲 1)思考: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2)这首乐曲一共分为哪几个部分? (三个部分) 四、创作 1、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要求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与四人小组一起讨论一下,唱一唱。(生创作、讨论并表演) 2、评价。 五、小结:家是可爱的。 二、欣赏体验 (一)聆听乐曲可爱的家: 要求:听出乐曲的情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聆听 2、学生交流对乐曲情绪的感受(乐曲色彩,旋律的特点及联想到的情景) 3、听一听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揭示演奏形式) (二)听赏乐曲可爱的家的演唱片段: 要求:理解歌词。 1、揭示歌曲的名称、来历 2、静听教师演唱的歌曲片段(媒体出现歌词) 3、学生可小声跟唱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跟媒体卡拉 OK演唱或哼唱全曲(三)复听乐曲可爱的家 要求: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1、聆听学生在音乐声中介绍自己带来的全家照,说说自己觉得最幸福的家庭时刻。 2、跟着音乐边想象幸福的家庭时刻边唱一唱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拓展欣赏 要求:辨别相同音乐主题的不同表现(演唱、演奏)形式。 (一)导入:用乐曲和歌曲可爱的家比较,讨论表现形式。 (二)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按曲目编号自主选择欣赏不同版本可爱的家音乐作品, 1、 和教师的演唱版本和乐曲版本作比较。 女童声独唱可爱的家 童声流行乐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男女声重唱 扬琴演奏可爱的家 MID音乐可爱的家 口琴演奏可爱的家 2、大组交流自己小组听到的作品表现形式,教师及时播放相应的音乐作品并宣布表现形式。 3、用竞赛的方法,播放剪辑好的部分片段,让学生辨别可爱的家不同的表现形式,看谁的速度快。 (三)情景创设音乐活动可爱的家 要求:表现歌曲表达的情感。 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分角色扮演家庭中的成员,讨论要创设的家庭活动场景并排练, 1、示范组交流师生互评后再排练、表现。 说明:这一情景创设音乐活动环节中,教师的角色应随着学生的需要而及时改变。在活动初期是组织者,指导一组学生并展示给其他小组以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后期是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教师注意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提高表演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说明: 2、学生选择合适小品的音乐(教师提供音响设备或学生用演唱,伴奏等方式在小品高潮处出现)师生合作排练。 3、小组综合表现 四、课堂小结 师: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关爱家里的每个亲人,让我们的家永远温馨,快乐,平安。关于家的题材的乐曲歌曲有很多,回家去找一找下节课让我们在音乐第七课 江南小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感受扬州民歌的风格,并通过歌声初步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用方言唱歌,歌曲衬词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等 一、 导入新课 1、 教师唱歌曲拔根芦柴花,让学生欣赏 2、 讲解扬州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 二、 教唱歌曲 1、 教师唱 2、 带领学生唱 3、 学生随琴唱 、 三、 讲解歌曲的演唱要求 1、 重点衬词的唱法 2、 用扬州方言来唱 四、 比较用普通话和方言唱两者的区别 五、 分新式唱 1、 独唱、 2、 齐唱 3、 独唱和齐唱相结合唱 4、 表演唱 六、 教师评价,肯定学生的表演 七、 提出问题 1、 你还唱过哪些民歌 2、 能用方言唱吗 3、 表演给同学看 课后找找别的民歌 茉莉花一、课题: 茉莉花 二、导入新课 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地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过程: 教师导语:老师教音乐,也会讲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开始播放话剧片断) 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场面)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没听过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曲子原本是我们中国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使上的地位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刚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的片断,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停顿)还有更早的,英国人190多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印刷出版了。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拉完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拉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老师今天带来了新鲜的茉莉花茶,我们一起来尝尝。 一边泡茶,一边介绍茶道。 要说这泡茶呀,可是个非常讲究的活儿。茉莉花茶属于绿茶,一般是将少量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开水。水温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伤害茶叶,影响茶的味道。 所以倒水就很有讲究。水壶要高些,这样水会在进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温度。水壶在倒时要忽高忽低,这样的倒法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龙凤三点头。这样就使茶叶在杯子里翻滚,让香味能够迅速得散发出来。 请几位同学来尝一尝。说说着茶的味道如何。先闻一闻(有股茉莉花的清香)刚进口怎们样?(有点苦)再喝一口呢?(还是苦)那么闭上眼睛,吸一口气,再感觉一下口中的味道(苦后是一阵清香)是的,苦后方觉甘甜正是这品茶的精髓,这里面也蕴藏着人生的哲理经过艰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为珍贵。 7.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总结歌曲内涵 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江苏人,我们?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8.尾声:宋祖英悉尼放歌(视频) 前不久,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国人。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也来跟着合唱队担任伴唱,感受那激动人性的场面。(起立) 四、下课。课题: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了解中国茶的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的特点及地域性。 二、技能目标:通过用各种方式对歌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民歌风格的形成作用,及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 三、情感目标: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和体验歌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实践创造方言的念唱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情感式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讲授法、类比法、实践法 教具:茶具、笛、服装、电子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放影古丈茶歌 课堂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让大家猜一个谜语: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放课件) 生:茶 师:茶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第一环节道茶 师: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China与Tea是同义的,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我们不得不提起“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以茶解之”从此,中国人与喝茶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我想问一下大家,我国各地又有哪些名茶呢: 生:学生列举(碧螺春、三炮台、龙井、毛尖、茉莉花、大红袍、黄山云雾茶、杭州菊花茶、铁观音、新密尖山金银花茶等) 第二环节品茶 师:看来大家平时里还积累了不少有关茶的知识,不知道你们了解什么是茶道吗? 生:可能回答了解或不了解 师:放课件了解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师:咱们都了解了,我给大家布置的课下作业就是练习茶道,到下节课我就希望你们能说出练习茶道的心德。 第三环节咏茶 师:我们感悟茶道的思想精神,体味她的高雅情韵。我们是不是该饮“茶”思源,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呢?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简介:这首采茶舞曲是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戏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方言演唱,她揉进了越剧的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江南浓郁的特色。 1987年,采茶舞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这一地区的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的最高荣誉。 提出问题: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怎样一幅图景? 生:自由发言 师:咱们知道在劳动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唱歌,采茶来说,体力消耗轻,所以歌唱的旋律性较强,并且茶歌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茶歌,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而我们这节课所学的采茶舞曲就很具有地方特色。 开始学唱 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