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基础(1)之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0213103课程名称:哲学基础(Philosoph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48总 学 分:3二、课程描述哲学基础是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文秘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全学年内容包括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两大部分,内容的取舍主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哲学史和哲学原理相结合;二是讲授内容和专业特点相结合。哲学基础之中国哲学史主要介绍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中国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对政治、文化、艺术等不同学科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三、课程目标1、知识性目标:通过学习,提升学生基本的哲学常识、哲学修养,明确哲学原理的一些基本观点,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一些伟大的哲学家以及哲学的理论体系有较为清晰的认识。2、技能性目标: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意识、反思意识,培养学生思维层面的批判精神、包容精神。3、情感性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为学习其他专业学科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和价值基础。四、课程内容第一章 导论(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如何学习哲学1善于反思与批判(认识自我、挑战智力、价值重估、审美建构)2知行合一(修心、修身、修行、修养)3阅读经典(哲学的学习就是哲学史的学习)第二节 哲学与人的对象化1人的对象化的可能性2人的对象化结果需要哲学反思3人的对象化的基本形式彰显了哲学的重要意义第三节 中国哲学史学习的基本要求1阅读原著2中西结合3善于思索4勤于实践【目的要求】了解哲学学习的基本特点;把哲学学习和人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视中国哲学史学习的重要意义。【重点与难点】哲学内涵及学习中国哲学的意义【作业与思考】1你所理解的哲学是什么?2你所理解的中国哲学是什么?3请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职业取向作一份较为详细的规划和设计?4哲学与自我发展的关系?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哲学(28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1孔子及其论语2“仁学”体系3德治与礼治4诗与乐5学习与教育思想第二节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1老子其人其书2以“道”为核心的本体论3 以“矛盾的对立转化”为核心的方法论4以“象”为核心的认识论5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人性论和社会理想6天道与人道的矛盾与化解第三节 周易概说1周易其书2研究周易的基本常识3“阴阳之道”本体论4“易象”认识论5自强不息的人生观6生生不息的宇宙观7居安思危的发展观第四节 墨子建构的墨家哲学1“兼以意别”的社会政治理论2二元分立的世界观构成3“三表法”与经验主义的认知主张第五节 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1“性自命出”与早期儒家的“情性”说2大学、中庸的“性命”观3性善论4道德修养学说5治国理想第六节 道家思想的弘扬与庄子的精神追求1“太一生水”所展现的宇宙生成过程2庄子的“齐物论”3庄子的“道通为一”说4庄子的认识论5庄子的审美观第七节 荀子对儒家“外王学”的拓展1“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与认识论2“性恶”论与“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主张 3解蔽论4“隆礼重法”与“强国裕民”的“外王”思想5荀子对先秦百家之学的批判与旨归【目的要求】明确先秦主要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基本思想;重点阅读论语、道德经、周易、庄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等基本典籍的重要章节;能够熟读和背诵经典名句;基本掌握先秦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这些思想对政治、文化、艺术等学科发展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熟读经典、背诵基本典籍的重要章节。难点:先秦主要哲学派别的基本思想。【作业与思考】1“仁”概念阐释的基本维度。2仁与道、仁与孝、仁与礼、仁与乐。3论语的礼乐思想?4论语的人伦思想?5论语的学习思想?6老子的道论?7老子的认识论思想8老子的社会理想?9道家思想与诗歌理论。10周易的象数思维方式?11阴阳观念?12性善与性恶。13化性起伪。14三表法15解蔽论16庄子的认识论与审美观17天道与人道。第三章 汉唐时期的哲学(6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汉唐时期哲学概说第二节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第三节 魏晋玄学1王弼的“贵无”思想2嵇康、阮籍的社会批判意识3郭象的“崇有”哲学4魏晋玄学与文学第三节 佛教简介第四节 经学的重整与唐代儒家哲学1韩愈的“道统”观2李翱的复性书3柳宗元的“元气自动”说4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论【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明晰汉唐时期哲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重点了解魏晋玄学和经学的发展以及这些哲学思想和政治、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魏晋玄学、汉唐经学难点:汉唐哲学的发展与先秦哲学思想的关系【作业与思考】 1何谓“天人感应”。 2“贵无”与“崇有”基本内涵。 3“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意蕴。4禅宗的发展。5韩愈的“道统”观?第四章 宋明理学(5学时)【主要内容】 第一节 张载的本体论与境界论第二节 朱熹的理学1理气论2心性论3居敬穷理论4朱熹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的地位【目的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深入学习朱熹的理学成就。【重点与难点】重点:朱熹理学难点:理学与先秦哲学、汉唐经学以及佛学之间的关系【作业与思考】1“气”概念的演变?2张载“民胞物与”的人生境界。3朱熹理学的基本思想。第五章 陆王心学(5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陆九渊的心学1“心即理”的宇宙观2“发明本心”的修养论3“切己自反”的致知论4吕祖谦与鹅湖之会5朱陆之争第二节 王守仁的心学体系1“心即理”说2“知行合一”说3良知与“致良知”4本体、功夫与境界5王守仁心学的历史地位与双重影响【目的要求】 了解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难点:站在中西哲学史的角度理解心学和理学的影响 【作业与思考】1什么叫“理一分殊”?2简述理与气的关系。3“心即理”说?4“知行合一”的哲学内涵?5“致良知”的哲学内涵?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1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教学中的每一次课,都要布置一道讨论题,让10到15个学生形成一个研究小组,先是自己完成作业,然后进行集体研究讨论,最后推举1到2 名同学代表小组在课堂发言。2每次课的作业只针对研究小组,每个成员必须认真完成,老师要精心批改作业。其他同学不作强行要求,如有对问题感兴趣者也可自动加入。这样,一学期下来,老师就能够和每一位同学进行深入交流。3哲学的学习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所以讨论的问题大多与学习问题、人生问题紧密结合。4主要采取讲授方法,每节课使用ppt。5加强平时作业以及讨论的力度,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六、课程考试与评价课程考核方式:作业、讨论和期末试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七、教学参考资料 1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教材)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4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5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3年6月版。6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版。7唐明邦主编:周易评注,中华书局,1995年版。8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1996年版。9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10王先谦撰: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11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4孙正聿: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麦早餐谷物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大豆质量追溯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工业设计数据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洋生物资源保健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DDN线路密码机项目申请报告
- 毛衫套口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购房付款合同(标准版)
- 印染助剂合成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劳务个人合同(标准版)
- 中医医疗服务合同(标准版)
- 厂房搬迁管理办法
- 保险学考试题(附答案)
- 中药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 国企纪法教育实施路径
- 药品发放登记管理制度
- 临床科室科研管理制度
- 铁艺围栏采购合同
- 中国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指南2023
- 卫星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分析
- 黄旭华人物介绍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