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金陵十二钗之三贾元春.doc_第1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三贾元春.doc_第2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三贾元春.doc_第3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三贾元春.doc_第4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三贾元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贾元春贾元春是贾政的嫡长女,排行老二。生于正月初一故名为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充任女史。后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蒙天子降谕特准鸾舆入其私第。书中用了整回篇幅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然而,元春却称自己居住的皇宫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她在帝皇之家既受极权的管辖,也无人身自由的难以言状的辛酸。贾元春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金玉良缘”政治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用自己的最好的青春为贾府带来了转机,但是贾府的男人们并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贾赦、贾珍、贾琏等人仗着元妃这个靠山,在外有恃无恐,加速了家族的衰落灭亡。正册判词说道,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许多古本写作“虎兕相逢大梦归”通行本写作“兔”)其中内容作如下解释。二十年来辨是非二十年:或说指元春在宫廷生活的时间。或说指元春入宫时的年纪。辨是非:懂得世事人情。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即石榴花。石榴多子,寓意多子多孙,然而元春只是榴花,不是榴子,说明她怀孕却没有生下孩子,或者是没来得及生下孩子就死了。宫闱:后妃居住的地方。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指三年。这里指贾元春被宠幸的三年只有第一年最得宠,第一年她奢华的省亲,之后却没有这么得宠。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都是猛兽,据刘心武考证,贾元春应该在一次宫廷斗争之中死去。 “弓”谐音“宫”,隐喻凤藻宫;“橼”谐音“元”,隐喻元春。香橼意指元春晋封贵妃是一件非常喜事。“弓橼”谐音“宫苑”,指元春的宫苑生活。又谐音“宫怨”,元春的命运悲剧和心理情感含有宫怨文化因子。她的宫怨悲剧,主要体现在“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骨肉分离,终无意趣”。72回凤姐的梦隐喻元春卷入宫斗。“二十”,虚指元春寿命。“辨是非”泛指红尘俗世名利场、是非地。25回偈语“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是非”,与“辨是非”一样都是平常不过的俗话。有本作“辨是谁”,不通之至。“榴花”多子,寓意多子多孙,所以宫廷之中盆景多有石榴,榴花说明元春已经怀孕了,然而也仅仅是榴花,而不是榴子,说明她死的时候并没有生下孩子,从文中看,的确如此。“三春”,惜春判词和曲子中也有“勘破三春景不长”“将那三春看破”等语,据刘心武考证知“三春”是指贾府最春风得意的三年,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三年,全文绝大多数章回也是写这三年。秦可卿预警“三春去后诸芳尽”,在谶语的角度实指贾府经过这三年就家道中落了。果应其言,贾元春死后不久,贾府就被抄检了。“虎兔相逢”,许多古本都写作“虎兕相逢大梦归”,只有高鹗整理的通行本写作“虎兔相逢”。虎和兕都是猛兽,据刘心武考证,贾元春应该死于一场宫廷斗争。元春判词意译为:元春在红尘俗世是非场中活了二十来岁;平生最显贵的一件喜事就是晋封贤德妃,蒙天恩元宵省亲;此等富贵荣华,可惜她这样的荣华富贵只享受了三年,就在一场宫廷斗争之中,大梦归去,含恨而逝。【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此文亦作如下注释。喜荣华正好实指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得征凤鸾之瑞这件大荣华大富贵。恨无常又到无常:佛教用语。佛教人物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成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绝无常住性,所以叫“无常”。旧时迷信,说人将死时,与勾摄生魂的使者来,叫人死亡,这使者也叫“无常”或“无常鬼”。这里兼有这两种意思。“儿命”句黄泉:也叫“九泉”,指地下,即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元春至死都牵挂着家族命运,预感到贾府必将遭殃,这令她感到十分憾恨。“望家乡”实指金陵,即南京。元春死时离着南京“路远山高”,其实就是死于皇宫,也就是她居住的凤藻宫。刘心武据“荡悠悠”三字编造元春在荒郊野外自缢秘史,甚为不妥,因为此三字亦见于迎春曲子“一载荡悠悠”,凤姐曲子“荡悠悠三更梦”,她们何尝自缢?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像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从这里也让作者一眼便看出了元春心中高出世俗的光辉。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此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但是,这一切还不过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荫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这样,声称“毫不干涉时世”的曹雪芹,就大胆地揭开了政治帷幕的一角,让人们从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的肮脏勾当。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的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第16回贾政生日,正当“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内廷传旨,宣贾政入朝陛见,“唬得贾赦贾政一干人不知何事,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贾母等合家人心俱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贾府惊慌失措,别处亦有同例。第1回末,雨村传唤封肃,“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第2回“封家各各惊慌,不知何事”,惊慌程度丝毫不亚于贾府。作者大书贾府的惊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笔法,以先前的无比惊慌反衬后文的分外高兴,极写元春晋封贵妃给贾府带来的巨大荣耀,这些高兴喜气场景才是正文,前面受惊慌乱皆陪衬之笔也。巧合的是,封肃的故事也采用了同样的套路。先写他们担惊受怕,接着突然转入意外之喜,“喜得眉开眼笑”。雨村从他家迎娶了一位新娘,“当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衙内去了”(第2回)正好与元春晋封贵妃捉对儿。娇杏的故事里,雨村是新官上任,“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了。丫鬟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第1回)。那么,元春的故事中可有“新官”上任吗?话说本回贾琏、凤姐、赵嬷嬷等人议论省亲,短短几百字频现“太上皇、皇太后、当今”字样,对比度十分强烈,“当今”二字十分抢眼。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本回“(当今)启奏上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省视”,又道“可见当今的隆恩呢!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来未有的”,无不显示出一个“新”字:新政策、新恩典、新时代、新气象。它们共同瞄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新皇帝!原文写贾政“又往东宫去了”,证元春原是东宫女史,新皇帝则是东宫储君。太上皇禅位于新皇帝,元春顺理成章晋封贵妃。整个过程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未发生意外。借用索隐的方法,推知本回元春封妃暗写雍正登基,时为十一月中旬。第18回元春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第一出豪宴;【己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己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己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己夹: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第一出,豪宴,出自明代李玉剧作一捧雪,暗示贾府会因一件古董玩火自焚。红学界定论,这件古董便是石呆子古董扇。在石呆子眼中,视扇子比自己的命还宝贵;在贾琏眼中,“原是不能再得的”;在贾赦眼中,“回家来,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石呆子古董扇引起了什么后果呢?二尤正传部分,贾赦特派贾琏两赴平安州公干,第一次“来回得十五六天的工夫”(66回),第二次“将事办妥,回程已是将近两个月的限了”(68回),足见石呆子古董扇这件事相当棘手,贾赦把它升级为“机密大事”。后四十回抄家,有李御史参奏平安州,直指石呆子古董扇一案。第二出,乞巧,出自洪升剧作长生殿,原为第二十二出密誓。元春点这出戏着眼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盟誓,祈愿皇上忠于爱情,以保住贾府的荣华富贵。安史之乱的起因之一是杨国忠为首的国舅家族得罪了安禄山为首的边境藩王,事发后军民问罪于杨国忠和杨贵妃,一被杀,一自缢。红楼梦中,贾赦、贾珍也得罪了朝廷内外的一些野心家,导致105回被参抄家,111回贼寇打劫。第三出,仙缘,出自明代汤显祖剧作邯郸记,原为第三十出合仙。在宝玉仙缘的层面,邯郸记中送来枕头的是神仙,红楼梦中前来点化宝玉的一僧一道也是神仙。在应景的层面,仙缘是一出热闹戏,八仙降临,吉祥福瑞,配合了18回省亲“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喜庆场面。第四出,离魂,出自汤显祖剧作牡丹亭,原为第二十出闹殇,演中秋之夜,丽娘病逝。牡丹亭以梅花喻丽娘。红楼梦第5回“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宁府花园是大观园前身,而大观园又是为元春兴建的省亲别墅,是故脂批云“元春消息动矣”。证18回点戏以梅花喻元春,以丽娘之死伏元春之死。72回凤姐梦见被夺一百匹锦,83回元春染恙,86回托梦给贾母,暗写元春在宫中处境十分凶险。95回元春之死,时辰十分明细,“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寅年属虎,卯年属兔。86回“只怕遇着寅年卯月,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107回“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了”,证虎兔相逢隐意青黄不接。元春正传以时辰为线,如83回省宫闱,出现了辰巳、申酉、黎明、卯初、酉初五个时辰标记。18回元春省亲,于时辰也极讲究,出现了上元、正月初八、十四日、十五日、五鼓、未初、未正、酉初、戌初、丑正三刻等密集的时辰标记,证后四十回的时辰描写符合18回的路数,虎兔相逢确指卯年寅月。联系王子腾之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上距元春之死仅二十余日,死因十分可疑。更巧在95回派人来贾府传报王子腾升内阁大学士喜讯的正是后来陷害贾府的贾雨村,证后四十回写元春和王子腾之死大有隐情。但也存在问题,如86回写她生于甲申年,至甲寅年薨逝时应为三十一岁,95回却写她存年四十三岁,病因叫做“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均有失当。按曲子伏笔,元春理应托梦给贾政王夫人示警,后四十回却写到了贾母梦中:“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见元妃娘娘。”(86回)借用索隐的方法,这里透露了曹雪芹实生活中的原型曹佳氏比小说中的元春高一辈。从人物原型上论,大约元春原型曹佳氏就是四十三岁因身体发福生病去世的。后期改稿时,为了表达女儿悲剧和封建末世的主题,对生活原型作了变形处理,改写元春与宝玉为平辈。二人的年龄差和元春寿命则改了两次:86回改为十四年(程乙本第2回作“十几年”),存年三十一岁;后再改为一年(程甲本第2回作“次年”),存年十八岁,判词作“二十年来”。这就是元春年龄矛盾的成因。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贾宝玉过生日,众女儿在怡红院会聚,大家喝酒,唱曲,当中还做一种游戏,抽签,签上有花名,有一句诗,暗示每一个抽签者的命运。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大家记得吧,探春就抽到了一根签,这个签上面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签词上就说,抽中这个签的人必得贵婿。这个时候众人就有一句议论,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就逗漏出一个消息,就是贾元春这个角色,她的原型最初并不是皇妃,就是一个王妃。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当然,前面提到,曹雪芹一个姑妈,后来成为了平郡王妃,不过那不是通过选秀女攀附上的,那时候曹寅活着,康熙对曹寅好得不得了,曹寅的那个女儿嫁为平郡王正室,是康熙指婚,她的辈分,比元春原型高。“我们家已有了王妃”,曹家人说这个话首先会是指这个平郡王妃,但把曹家的事情写成小说,生活中的平郡王妃并没有转化为一个里面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在书里写的诸多女性,生活原型都取自跟他自己一辈的,元春跟平郡王妃对不上号,其原型应该是另一个跟曹雪芹平辈,但年龄大许多的姐姐。“我们家已有了王妃”,在生活里也会是说她,在小说里,就是指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鲁迅在他的著作朝花夕拾里,就有一篇无常,回忆他小时候在乡间看迎神赛会的民俗活动中,所看到的装扮出来的这种鬼,“浑身雪白”,“一顶白纸的高帽子”,手里捏一把“破芭蕉扇”,有时候还拿一个算盘,意思是来找人“算总账”。鲁迅在那本书里还亲自画了关于无常的插图,你可以找来看。总之,无常也是过去民间传说中的来自阴间的一个鬼,他让活人感到一切都不可能长久,一切都会变化,到头来要被他清算,被他带往阴间;而且他不讲情面,鲁迅先生就在他那篇文章里写到,过去的目莲戏里,无常给人印象最深的唱词就是,“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因此关于贾元春的曲里说“恨无常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