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新词。积累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语句。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从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2.从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课时两课时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T:,有关地震的地震资料。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你们认为谁最关心你们?(妈妈最关心我们。)是啊,从古至今,赞颂母亲的诗句、篇章有很多。母亲用她无私的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女。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爸爸给予儿女的爱。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第17课,体验生命中另一份伟大的爱父爱。2.齐读课文题目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熟悉的生字多读几遍。(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与大家讨论。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读准字音。(投影生字、新词卡片。)乱日废步炸瓦被抖洛阿达(2)认清字形。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上下结构:昔左右结构:杉矶混墟爆砾砸颤半包围结构:疾上中下结构:曼找出生字的形近字。混昆昔蜡墟虚疾迭爆暴砾栎砸箍颤擅杉衫矶叽(3)规范书写。横变提的字:墟颤捺画要规范:疾曼捺变点的字:爆杉(偏旁中出现)砸的笔顺:。(4)一字组多词。混混纺混淆混乱鱼目混珠疾疾病疾驰疾苦疾言厉色(5)理解词语。昔日:往日,从前。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疾步:快步行走。绝望:毫无希望。瓦砾:破碎的砖头或瓦片。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指打开的意思。(6)全文共有24个自然段。4.总结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规范书写、一字组多词、理解词义。)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在美国洛杉矶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一定能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事。)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划分文章层次,想一想,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即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3.讨论划分的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父亲强忍悲痛,赶去学校救儿子。第三部分(第511自然段):父亲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非常伤心。第四部分(第1224自然段):父亲奋不顾身挖了38个小时,终于发现儿子,并救出儿子,两人紧紧拥抱。4.根据划分的层次朗读课文。四拓展资料,总结全文1.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的信息介绍给大家?(美国洛杉矶地震:1994年1月17日4时31分,在洛杉矶市西北35千米处发生里氏6.6级地震。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2.老师也准备了相关影片资料,请大家观看有关地震的纪录片片段,并谈谈感受。(看了纪录片,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地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使得人们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现在,我们也学习了有关地震的自护知识,一旦发生地震,我们也多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办法,人身安全也多了一份保证。)3.地震是残酷的,但是当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矶时,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出示填空。这是一对的父与子。(了不起)为什么说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让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共同探究吧!1.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2.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好句。重点句子的字幕投影。一谈话导入,明确探究重点1.导语: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3.明确探究重点:你们的问题正是这节课我们探究的重点,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1.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第2至第23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父亲和儿子的语句,想一想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认为谁了不起,说出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2.学生学习。3.集体交流,汇报。(1)父亲了不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联系上下文,读句子,谈感受。(联系上文,我们知道父亲找不到儿子很悲痛,但他想起自己对儿子说的话,因此坚定了信念要与儿子在一起,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此时父亲的决心。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父亲在挖掘时,有的父母在这片废墟上痛哭,然后绝望地走开,但都没有动摇这位父亲。当有人劝阻他时,他仍然坚定信念,埋头接着挖,很令人感动。)联系实际,谈谈当这位父亲向他人求助时,为什么没人回应他。(地震后,学校变成了废墟,建筑物已经坍塌,当时的状况使人们认为孩子们一定不会有生还的可能,因此大家认为父亲的行为是徒劳的。)老师点拨:当他人认为不可能、没希望的时候,这位父亲仍然坚定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这种执著的精神令我们敬佩。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此时父亲的心情。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样写突出了挖的时间长,很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过程的艰难,更体现出父亲信念的执著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困难之大。)句子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你有什么感受?(外貌描写足以体现出父亲为了儿子历尽艰辛,表明父亲决不放弃,以实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的信念。)语言训练。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多么坚忍不拔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多么伟大的父亲!)老师点拨:当这位父亲听到从瓦砾堆底下传出儿子的声音,他终于成功了。你们认为他之所以掘开了层层废墟的原因是什么呢?(父亲对儿子的爱,使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2)儿子了不起。“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读儿子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儿子很了不起。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他一直坚信父亲对他的承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读儿子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位儿子不但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他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正是来自对父亲诺言的信赖。)4.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什么力量使他们创造出了奇迹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父亲曾经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1)想一想课文中几次出现类似的话,为什么多次出现呢?(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类似的话。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信心满怀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所以文中多次出现。)(2)老师点拨:类似的话反复出现,多处呼应,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父爱的伟大,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儿子对父亲非常信赖,父子情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次父亲回想起这句话,要读出非常坚定的语气。第二次出现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兴奋的语气。第三次还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儿子对父亲信赖的语气。5.课文中没有一处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课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很具体。从人物的这些细致描写中,让我们品悟出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6.老师点拨: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细致刻化,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习作中也能掌握这种方法。三升华情感,合理想象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2.语言训练。(1)其他孩子的父母地说“!”(2)消防队长地说:“!”(3)警察地说:“!”(4)劝他放弃努力的那位父亲地说:“!”(示例: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太谢谢您和您的孩子了,如果不是您坚持自己的信念, 我想我的孩子肯定不会有生还的希望了!”消防队长愧疚地说:“真是难以置信,请您原谅我吧,我当时是为您的安全担心,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您也有一位值得您骄傲的儿子啊!”)3.小结。同学们,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就是爱的力量。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2.通过阅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段,提高独立评析人物的能力,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2.独立阅读课文,重点阅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句子的投影,古诗游子吟投影。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1.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身上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父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与父爱相比,母爱又是何等的深沉呢?今天我们就一同体会深沉的母爱吧。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慈母情深。3.回忆: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的一种表达方法,谁能具体地说一说?(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种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表达对母亲的深情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1.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读准字音。(投影生字、新词。)入 着钱忙裂(2)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龟挨(3)理解词语。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惊慌失措。震耳欲聋:把耳朵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4)全文共有35个自然段。点拨: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比较多,尤其是省略提示语的对话,标自然段时要仔细,凡是另起一行,又空两格,无论数字多少,都独立成为一个自然段。(5)课文讲述了“我”很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但因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2)找出“我”深深感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我”当时的心情。(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学生自主学习。3.集体交流汇报。(1)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读句子,说说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对母亲工作时的动作描写。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身体的瘦弱使我们感受到她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工作很辛苦,身体很虚弱。)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读句子,说说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母亲给“我”钱时的动作描写。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出揉得皱皱的毛票”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生活非常拮据,上文还写了家里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可见他们的家境是贫寒的。句中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挣钱不容易,然而为满足孩子读书的强烈愿望,她还是很支持的。)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是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当与母亲一起做工的人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表示十分支持“我”买书读书。母亲朴实的语言饱含着深沉的爱。)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四个“立刻”让我们体会出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拼命挣钱。联系上文我们知道,母亲是在有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中工作的,说明她挣钱的艰辛。从四个“又”字我们可以体会出母亲早已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一直争分夺秒地工作,可见母亲为家庭的付出,为儿女的付出是无私的。)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四个“立刻”“又”时要加重语气,突出母爱的伟大。小结:通过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对孩子不求索取的深沉的爱。(2)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我”叫了几声,母亲才“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用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被此时的情景感动了,甚至为找母亲要钱买书而感到愧疚。)联系上下文,想想“我”没有说出的心里话。(“我”的母亲,您这么艰辛地工作,“我”还想要钱买书,“我”真不应该。您还一直告诉“我们”工作不累,每天晚上用笑脸面对一家人,您对“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了,您的爱是深沉的!)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我”感受到母亲挣钱是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书,满足孩子的读书愿望。文中的“我”认为再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四音乐渲染,情感升华1.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学习,体会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深沉,也会使我们更有感情地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诗。2.吟诵古诗游子吟。3.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4.联系生活实际,讲述母亲与“我”的故事。18*慈 母 情 深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背诵、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学习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刻画,体会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的爱。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深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课时两课时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PPT。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同学们,当你们拿着一件自己认为完成得不错的作品让爸爸、妈妈欣赏时,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主人公能否正确对待这两种评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找出答案吧!2.板书课文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注意字的书写。(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与大家讨论。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读准字音。(投影生字、新词卡片。)糟巴住自 途 位公 奇出 (2)认清字形。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上下结构:豪誊置慈左右结构:糕搂妙版祥歧谨慎半包围结构:迪司更换偏旁记字法。迪油笛妙秒纱慎镇颠慈滋磁搂篓楼祥洋详歧枝技誊眷拳(3)一字组多词。豪文豪自豪豪迈豪言壮语歧歧途歧路歧义歧路亡羊(4)规范书写。不要少写一横的字:置慎谨不要多写一横的字:誊不要少写一点的字:糕不要多写一点的字:祥(5)理解词语。腼腆: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敬仰:敬重仰慕。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得意扬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6)全文共有17个自然段。4.总结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爱。)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文章层次,说说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有明显的依据:七八岁、几年后、这些年来。)3.讨论、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至第14自然段):“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扬扬”,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第二部分(第15自然段):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出发点都是爱。4.根据划分的层次朗读课文。四总结全文母亲和父亲的评价,影响了巴迪的一生,巴迪开始理解这两种评价吗?后来理解了吗?巴迪是怎样逐渐理解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共同研究吧!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并积累自己感受深的语句。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语句的字幕投影。一质疑导入,引发深思1.导语:同学们,你们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谁能说说父母对你的爱体现在哪儿?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父母对你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支持。但你们是否感受到另外一种爱的方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3.大家说说课文题目有什么特点。(前引号和后引号中的内容是小主人公父母对他写的诗的评价。)过渡:父母的不同评价给了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续续学习。二精读“童年故事”,体会“我”的情感变化1.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第1至第14自然段,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又有什么反应。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2.学生静心学习。3.集体交流、汇报母亲的评价及“我”的表现。(1)母亲的评价:“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多美”和“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这首诗的赞扬。)(2)“我”的表现。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与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扬扬”是“我”听到对自己的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作者的得意之情。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读句子,谈谈体会。(“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认为自己真的写得很好,所以想“立刻”让爸爸欣赏,也想再次听到赞扬的话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联系上下文,读句子谈体会。(妈妈告诉“我”爸爸晚上七点钟回来,“我”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爸爸回家。从这几个时间词能体会出“我”盼望爸爸回来的急切心情。)指导朗读:由于时间的变换,语气也逐渐加重。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之前妈妈给“我”的赞扬声,让“我”兴奋不已,因此“我”相信父亲一定也会赞扬“我”的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坚定的信心。4.集体交流、汇报父亲的评价及“我”的反应。(1)父亲的评价:“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扔”字可以看出父亲的表态与巴迪的期望正好相反。)(2)“我”的反应。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联系上下文,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这里把“诗只有十行”与感觉“他读了几个小时”作了对比。一方面体现出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他认真读后再发表见解。另一方面体现出“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评价。)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的复杂心理。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受。(父亲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父亲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的悲伤之情。过渡: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巴迪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三研读“成长后的认识”,领悟父母的爱1.指名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几年过去了,巴迪仍在写作,父母的评价仍在进行,此时他们又是怎样评价巴迪的呢?(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一如既往”就是完全跟过去一样。因此“我”一直写作。父亲仍然严格要求“我”。)(1)父亲的评价与童年时有什么变化?“我”又有什么变化?(父亲虽然严格要求巴迪,但也给了他一些自信,从“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中可以体会出来。从“我”不再痛哭而是学着进行修改中,能看出未满十二岁的“我”已经变得谦虚了。)(2)“我”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因为作者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它是作家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时常提醒他不要骄傲、自满,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他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个人朗读第17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大声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哪一股风”主要指两股风,“一股风”指赞扬声,“一股风”指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批评而迷失方向,既没有因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不再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吓倒,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作者的认识。“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2)有感情地朗读,领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表达的爱。3.背诵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四回归课文,总结拓展1.默读全文,想一想并说一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母亲对待子女比较侧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色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父亲,一般比较侧重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点拨:这位父亲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儿过分,以致使“我得意扬扬”,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我”的健康成长。2.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生活中我们会评价他人,也会被人评价。当你评价他人时,你认为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之类的话呢?(当他人没有自信时,我们要用“精彩极了”之类的话鼓励他;当他人沾沾自喜时,我们要促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他能更上一层楼。)3.总结。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与领悟,我们知道了作者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完全了解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使他最终走向成功。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2.自主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重点难点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2.自主阅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意识。教学课时一课时1.认识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新词的投影,重点语句的投影。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1.导语:学习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们知道了对儿子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爱。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呢?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2.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2.学生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成果。(1)读课文中的词语。后 艰 拖埋责 冷 喋不休不安按图索 焉 住 靠 入(2)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假磨 看觉(3)理解词语。打蔫:本文指精神不振。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4)全文共有27个自然段。过渡: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却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又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1.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学生自主学习。3.集体交流、汇报。(1)母亲作出决定。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突然怔住”及母亲下文所说的话,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从上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母亲坚定的决心。(2)母亲犹豫。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此时的情感。(听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的话,母亲的心立刻软了,接着她对儿子说的话,能让我们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爱,她的内心是矛盾的,她的决心有些动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犹豫。(3)母亲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读句子,谈一谈母亲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儿子摇摇晃晃地走出门的那一刻,母亲很后悔自己让孩子独立看病,从“就是也该”能体会出母亲的自责,而“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更能突出母亲反思后对自己的责怪。)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后悔心理。(4)母亲担心。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母亲的情感。(母亲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涩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母亲的爱子深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母亲对儿子看病的担心。(5)母亲自责。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母亲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母亲开始谴责自己的做法,因为母亲是在担心后悔、自责中等待,从她的自责中,足见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情感。(6)母亲的勇气又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母亲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磨炼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4.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母亲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决定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然后犹豫、后悔、担心、自责,最后勇气又回到心里。)5.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指的是母亲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引申开来指的是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的应对办法,即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样做是父母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才是真正的爱。)6.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母亲的用心。四总结升华,赞母爱1.课文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2.“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感受到的“爱”是不一样的。请用诗、歌曲等形式赞美自己的母亲吧!20*学 会 看 病母亲儿子口语交际习作五学习目标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展开讨论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小组交流,形成观点.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2、 小组合作,互说互评.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 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1、代表交流.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BT 10983-2022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结算报告编制导则
- 公务员面试门外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量变面试题及答案
- 恒力集团校招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经济面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集团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贵州茅台校招题库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税收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实情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樟树市特聘动物防疫专员招募17人参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公证财产协议书范本
- 2024年锦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测试卷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如何引导高中生“碳索绿色未来”培养环保意识》主题班会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含解析)
- 农业经理人考试题库四级及答案
- 门面反恐应急预案
- 体质测试教案
- (完整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年版
- 厦门劳动合同范本(三篇)
- 27中成药陈列注意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