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1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2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3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4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病毒的致病作用第二节病毒的免疫 2020 3 22 2 第一节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 病毒感染传播方式 二 病毒感染致病机制 三 病毒感染的类型 四 病毒感染与肿瘤 2020 3 22 3 传播途径 同细菌 吸入是最常见的病毒感染途径 多数病毒以一种方式进入宿主机体 也可见以多途径感染的方式感染机体的病毒 2020 3 22 4 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 2020 3 22 5 病毒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中个体间的传播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粘膜 2020 3 22 6 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 产道 乳汁 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2020 3 22 7 产前胎盘风疹 巨细胞病毒 梅毒螺旋体 弓形体 淋病奈瑟菌围产期已感染的产道衣原体产后哺乳直接接触巨细胞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生殖细胞人基因组含病毒DNA多种反转录病毒 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微生物性疾病 类型途径微生物性疾病 二 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细胞水平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整体水平 2020 3 22 9 一 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2020 3 22 10 杀细胞效应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多见于无包膜 毒性强的病毒 2020 3 22 11 病毒释放 细胞裂解 溶细胞型释放 2020 3 22 12 细胞病变作用 cytopathiceffect CPE 病毒大量复制过程中可损伤细胞核 细胞膜 内质网 线粒体 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在体外实验中 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后 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 坏死 从瓶壁脱落等现象 杀细胞效应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的病理改变 CPE 来反映 体外实验 作为病毒增殖指标 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 CPE 正常细胞 感染病毒后细胞病变 CPE 如发生在体内 后果 2 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stateinfection有包膜病毒感染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细胞仍分裂繁殖 有包膜病毒释放方式 稳定型释放 出芽 不破坏细胞 但可使细胞表面出现病毒抗原 靶细胞 细胞无明显病变 但有重要病理意义 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 感染细胞易受免疫系统攻击 靶细胞 3 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包涵体 inclusionbody 病毒感染的细胞浆内 核内 出现的光镜下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 可作为病毒感染的依据 狂犬病毒包涵体 内基小体 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4 细胞凋亡 apoptosis 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是正常的生物学现象 病毒感染可启动细胞凋亡基因 导致细胞凋亡 如HIV感染导致免疫细胞凋亡 引起免疫细胞破坏 出现病理损伤 2020 3 22 20 5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感染中可将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导致细胞转化 增殖变快 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 细胞转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诱导发生 基因整合或其他机制引起的细胞转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免疫损伤在病毒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1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型 细胞溶解型 超敏反应 型 免疫复合物型 超敏反应2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型 迟发型 超敏反应3 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过量细胞因子释放可致严重病理反应4 免疫抑制作用病毒感染后抑制免疫功能 AIDS 二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2020 3 22 22 三 病毒的免疫逃逸 病毒通过逃逸免疫监视 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等逃避免疫应答 编码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逃避免疫形成合胞体使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抗体作用 三 病毒感染的类型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 滞留的时间 急性病毒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 病原消灭型感染 持续性病毒感染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三 持续性病毒感染 类型1 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2 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3 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4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complicationafteracuteviralinfection 慢性感染 chronicinfection 急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消除 病毒持续性存在于体内并排出 可有 无临床症状并反复发作 慢性肝炎 潜伏感染 latentinfection 某些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细胞内 与机体处于平衡状态 无临床症状 但在一定条件下 病毒被激活 出现临床症状并排出病毒 疱疹病毒 持续性病毒感染 2020 3 22 26 潜伏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引发唇疱疹 2020 3 22 27 潜伏性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 2020 3 22 28 慢发病毒感染 slowvirusinfection 为一种慢性发展并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长 可达数月 数年或数十年 一旦发病 呈进行性加重 最终死亡 HIV感染导致AIDS 库鲁病 克 雅病等 持续性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delayedcomplicationafteracuteviralinfection 急性感染后 病毒潜伏于机体内 待数年后发生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SSPE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持续性病毒感染 2020 3 22 30 第二节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NK细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病毒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CD4 Th1 2020 3 22 31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概念 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具有抗病毒 抗肿瘤 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作用的糖蛋白 诱生剂 病毒 细菌内毒素 polyI C等性质 小分子糖蛋白 56 30min灭活 pH2 10稳定有一定抗原性 2020 3 22 32 分型 2020 3 22 33 INF抗病毒活性 不直接灭活病毒 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 antiviralprotein AVP 发挥效应作用迅速 感染后数小时即产生AVP是酶类 故作用无特异性 2020 3 22 34 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 2020 3 22 35 AVP种类及作用 腺嘌呤核苷合成酶 2 5 A合成酶 激活细胞内核酸酶 降解病毒mRNA 蛋白激酶 PKR 使病毒蛋白转释超始因子磷酸化 阻止病毒蛋白质合成 2020 3 22 36 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翻译的两种途径示意图 激活核酸酶 2020 3 22 37 间接性 广谱性 非特异性 种属特异性 早期中断病毒复制 阻止感染扩散 抗病毒作用特点 抗病毒作用意义 抗病毒免疫 2020 3 22 38 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去除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 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 免疫调节增强或抑制抗体形成及细胞免疫 依剂量和反应条件不同 增强M NK CTL功能 促进IL分泌 干扰素的其它作用 INF 2020 3 22 39 NK作用特点 非MHC限制性 非特异性ADCC作用 清除病毒感染靶细胞INF 可激活NK细胞活性 抗病毒免疫 NK细胞 2020 3 22 40 二 特异性免疫 按种类 IgGIgMIgA 体液免疫 按功能 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内部抗原抗体 抗病毒免疫 外部抗原抗体 2020 3 22 41 外部抗原 内部抗原 2020 3 22 42 血凝素 2020 3 22 43 中和抗体 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 能与细胞外游离病毒结合 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 消除病毒感染性 IgG IgM SIgA 作用机制 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改变病毒表面构型 阻止病毒吸附 侵入易感细胞 2020 3 22 44 血凝抑制抗体 针对病毒包膜上血凝素刺突的抗体 可消除病毒感染性 2020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