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SJ-06 角板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铣床夹具_第1页
KCSJ-06 角板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铣床夹具_第2页
KCSJ-06 角板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铣床夹具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设计“ 角板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年     月     日   言  . 3 2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 3 3 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  . 3 4 选择毛坯  . 5 5 工艺过程的设计  . 5 位基准的选择  . 5 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 6 订工艺路线  . 6 6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 7 7 工序设计  . 7 择机床  . 7 具选择  . 7 择刀具  . 8 定工序尺寸  . 8 8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 9 9 专用夹具设计  . 10 位基准的选择  . 11 位方案和元件设计  . 11 紧机构的设计  . 11 位误差的计算  . 11 具设计说明  . 11 参考文献  . 12    言  角板 的加工工艺规程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进行课程设计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本次设计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缺点错误,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2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课程设计的产品为一个角板零件。该产品的年产量为 5000 台,其设备品率为10%,机械加工废品率为 1%,现制订该角板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5 5 5 0%)1%101(15 0 0 0%)%1( /年  角板零件的年产量为 5550件,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 产。  3 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  角板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基准孔要求 高,可以通过粗镗、半精镗、精镗进行加工;本零件各表面要求的加工精度低,加工并不困难;角板上的 4 个沟槽加工精度不高,可以直接用立铣刀铣出;角板凸台的螺纹孔,需经过钻底孔,再攻丝。角板加工表面和有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上表面与 轴线的 平行度为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先选定粗基准,加工精基准所在的加工表面,然后借助夹具对其他表面进行加工,从而保证相应的位置精度。   4 图 3铸件 )  5 图 34 选择毛坯  角板有 造,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也不复杂,又属成批生产,故毛坯可以采用铸造成型。零件的形状不复杂,因而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用砂型铸造,上下分模铸造出来。毛坯 的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决定。  5 工艺过程的设计   位基准的选择  本零件是带孔的角板,孔是设计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由于角板除去下底面不需要加工,其他均需要加工,选定角板外圆 52 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孔 ,此后选 6 用孔 为精基准,加工其余的表面以及铣槽。  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零件的的加工面有 内孔、上表面、槽及螺纹孔等,材料为 阅手册,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  ( 1) 的内孔,表面的粗糙度为 差等级为 要粗镗、半精镗、精镗。  ( 2)角板端面的粗糙度为 只需要粗铣即可达到要求。  ( 3)角板上表面的粗糙度为 公差等级为 要经过粗铣、半精铣才能达到要求。  ( 4)角板上的槽的内表面的粗糙度为 公差等级为 要经过粗铣、半精铣才能达到要求。  ( 5)凸台 16 粗糙度为 只需要粗铣即可达到要求。  ( 6)螺纹孔 8M 需要经过钻孔、攻丝。  订工艺路线  铣削加工在排列加工工序时,一般遵循基准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后细、先面后孔的原则,因而角板的加工工艺路线先加工角板端面,再加工孔 ,最后加工角板的上表面。按照上述的原则以及工序集中的特点,角板的加工可按下述工艺路线进行:  01: 铸造   铸造毛坯  02: 时效   自然时效  03: 铣 60 10两端面  04: 粗铣 76 60 面,半精铣 76 60面  05: 钻 39孔到工序尺寸 , 扩  铰孔 40孔到工序尺寸  06: 铣 07: 钻  7 08: 攻丝  09: 去毛刺  10: 检验入库  6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角板毛坯尺寸数据表  零件尺寸   单面加工余量  铸件尺寸    28 10  3 35  31 13 60  3 及 板毛坯尺寸允许公差数据表  铸件尺寸   公差   35   31 13  工序设计  择机床  ( 1)工序 04是粗加工。各工序额工步数不多,成批生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选用立式钻 床就能满足要求。本零件的外形轮廓不大,精度要求不是很高,选用要求。  具选择  本零件角板出铣角板表面及铣槽需要专用的夹具外,其他的用通用夹具即可。镗孔和铣端面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钻孔和攻丝选用短销固定即可。   8 择刀具  ( 1)铣削角板表面、端面和凸台时,选用高速钢镶齿圆柱铣刀,直径 80 。  ( 2)铣削槽时,选用直柄键槽铣刀,直径 8 。  ( 3)钻孔 时,选用直柄麻花钻,直径 。  定工序尺寸  ( 1) 740H 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用查表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余量总余量如下:精镗加工余量 镗加工余量 毛坯的总余量为 5 各工序的尺寸的基本尺寸如下:半精镗尺寸 ; ;毛坯的尺寸 。  工序尺寸的公差及其偏差:精镗前的半精镗取 ,得  ;粗镗取   ;毛坯公差取 。  工序尺寸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精镗  ;半精镗  ;  粗镗  ;毛坯   。  ( 2)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  工序  加工表面  总加 工余量  工序加工余量  010 02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下端面  上端面  角板表面  角板表面  角板表面  角板表面  槽  槽  槽   3 3 3 10 10 10  2 2 1 1 10 10 10 110 槽  10 10  9 8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四:钻,扩,绞 40孔  工步一钻孔至 39 确定进给量 f :根据参考文献 表 2钢的 00, 90 时, 。由于本零件在加工 31 孔时属于低刚度零件,故进给量应乘以系数    根据 床说明书,现取  切削速度:根据参考文献 表 2表 2得切削速度 8 所以  m 5239 1810001000 rd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75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75391000 切削工时: 0 , 1 , 2 ,则机动工时为  m 孔  利用钻头将 孔扩大至 ,根据有关手册规定,扩钻的切削用量可根据钻孔的切削用量选取   钻 根据机床说明书,选取  m 61231213121 钻 10 则主轴转速为 m 4 ,并按车床说明书取 8 ,实际切削速度为  m 切削工时: 0 , 1 , 2 ,则机动工时为  m :铰 孔  根据 参考文献 表 2, 28  ,得  m 查参考文献 表 机床实际进给量和实际转速,取 ,98 rn w ,实际切削速度 3.9  。  切削工时: 0 , 1 , 2 ,则机动工时为  m 用夹具设计  由于大批量加工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铣床专用夹具。由于对加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考虑如何降低降低生产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  本夹具是铣角板夹具上表面 60 74夹具设计   11 位基准的选择  在加工中用作确定工件在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据夹具手册知定位基准应尽可能与工序基准重合,在同一工件的各道工序中,应尽量采用同一定位基准进行加工。根据本道工序,选侧面为定位基准。  位方案和元件设计  根据工序图及对零件的结构的分析,本道工序需限制 4个自由度,为了增加定位的可靠行,实际限制了其 6个自由度。本夹具采用 6点定位原则,用两个固定的支撑板作为一大平面,限制了工件的两个旋转自由度和一个移动自由度;用一个侧向支撑板作为一小平面,限制了工件的一个旋转自由度和一个移动自由度;用一个支撑钉作为止推点,本夹具的止推点采用了自位支撑的方式。  紧机构的设计  本夹具采用压板夹紧机构进行夹紧,同时保证了夹紧可靠和动作迅速的要求。  位误差的计算  本夹具的定位表面为工序所要求的基准面,所以基准不重合误差 ;由于 据其制造方式,其表面粗糙度为 准位移误差  总定位误差   =寸自由公差),因此该夹具满足精度要求。  具设计说明  在本章是对夹具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其精确度的阶段。重点在于选择基准面将零件如何定位、夹紧在夹具体上,再由中心孔的一面定位,就使零件在夹具体上完全定位了。选用压紧件时,分别用了移动和转动压板。最后设计出夹具体,参考有关资料计算夹具的定位误差。   12 参考文献  1 李  洪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M 北京出版社, 1996  2 陈宏钧 实用金属切削手册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 金属切削手册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4 杨叔子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5 徐鸿本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 都克勤 机床夹具结构图册 M 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