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的心扉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开启学生的心扉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开启学生的心扉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开启学生的心扉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启学生的心扉每一个班主任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这种现象在学校里非常普遍。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也在无形中被架空了。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如果方法恰当,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既然师生关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处理好这种关系呢?这也是我时常思索的问题。在这里,我就来向大家介绍我与一个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故事,仅当反思。一、情景再现“上课。”“起立。”“同学们好!”“报告”声音细长而且无力。哄堂大笑这是我上学期第一节课的“精彩”开头。门外站着一个胖胖的小男生,耷拉着小脑袋,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由于这是我给这班学生上的第一节课,所以我只能点了点头,示意他进教室。授课过程中,我暗暗注意了他几回,发现他经常在座位上自顾自地做着一些小动作,学习内容爱听不听。他是谁呢?课后一调查,与我接班前所了解的情况完全吻合:他是班里赫赫有名的“调皮大王”,爱搞恶作剧,欺负同学,脾气又古怪。可以说,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差极了:上课迟到毫不在乎,第一节课就如此马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他治理好。事实证明,我的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成见的出发点是完全错误的。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支配,导致了我与他的对立,而后又不得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弥补。二、反复的教育 带着这样的第一印象,我开始了与他的交往。第二天,一走进教室,我首先向他的座位扫了一眼,还好,他已经坐在位子上了。不过再看一眼,心里又有点来火了:别的学生都端端正正地坐着,惟独他一人趴在那里。我强忍怒火,给学生上课。可想而知,这节课的质量机会终于来了。“XX同学,请你说一说,积累材料的方法,除了我们书上介绍的几种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我尽量使用和蔼的语气对他说。“”他站起来,两眼茫然地望着我,嘴巴一动也不动。几次启发,仍然无动于衷。很难想象,当时我的脸上是怎样的表情,只听到自己说:“坐下!下课后到我的办公室来!”下课后,他低着头跟在我后面来到办公室。几句话过后,我的声调就随即提高了几个八度:“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回答。你上课跑哪儿去了?”无声的对抗。 我愣住了:想不到这小家伙还蛮有个性! 事后,我又找了几个熟悉他的学生了解,得知从幼儿园开始就这样了,由于经常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带来麻烦,别人都比较讨厌他。而且他的父母不在身边,是跟爷爷生活,爷爷也管不住他。所以,上课时几乎没他的事,课后也没有同学愿意跟他玩。时间一长,他变得孤僻、倔强,和别人交流的方式就是打闹,搞恶作剧。同学们自然也不愿意和他交流。 原来是这样!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有些时候,我们的教师往往会不顾实际情况,武断地用自己的一己之见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结果问题解决不了,事情也许会变得一团糟。这次冲突给我的教训,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 三、耐心地转化 刚好那几天正在阅读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在读其中的不妨换个做法和说法时,我不禁为自己的言行感到汗颜:我不就是于老师笔下的反面教材吗?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有事没事扎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聊天、谈心。当然,他自然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我发现他渐渐地对我也不那么敌视了。有时,我用余光观察到,他听了我们讲的内容,还会在自己的座位上偷偷地微笑。机会总是会光顾那些勇于创造它的人!又是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一首古诗。在学完了字词之后,我让学生们进行小组交流,要求是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在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似乎也有加入的意思,但始终显得非常犹豫。 交流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我问:“哪位同学能第一个说给大家听?”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我故意迟疑了一会儿,因为我看到他的小手正在那里欲举又放。可想而知,他此刻正作着何等艰巨的思想斗争呀!“XX,请你说给大家听,好吗?”在其他学生的一片遗憾声中,我选择了他。 “我?”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的!就请你!”我加重了语气。 在其他学生的静息中,在我充满期待的眼神中,他紧张地捧起课本,整个脸都要埋到课本中,随后发出了一阵宛如蚊哼的声音。这声音对于其他学生来说,简直就像没有声音一样;但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天籁之音。我不敢说这样就能消除他心中的阴影,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消除我与他之间隔阂的信号。我暗自窃喜。“很好!”虽然我也没有听到什么,“你说得很好!只是你说话的声音低了一点,光是老师听到还不行,其他同学还在等待着你的答案呢!” 在我的鼓励下,他用稍高一点的声音重复了一遍。这次,学生们全都屏住呼吸,总算听清楚了他的答案从学生自己购买的课课通上抄下的全诗翻译。我情不自禁地带头为他鼓掌。随即,教室里响起了更为热烈的掌声。再看我们的主人公,满脸羞涩,已深深地陶醉在属于他的掌声中了。此时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需要转变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自身。正是由于我的主动转变,才为学生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的转变,心境最为重要。老师没有良好的心境是很难做到的。老师的良好心境从哪里来?它来自老师的善解人意,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体谅,来自老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于永正老师语)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真理: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摆正师生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