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840-1949) 一、城市:1主要表现衣:鸦片战争后: “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如:西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五花八门。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注意:中山装和旗袍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食:传统饮食: 各地城镇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些风味点心或菜肴。鸦片战争后: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住: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社会风俗:P65第二段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 :主张 、 ,并改革传统的 。 辛亥革命前后: 具有了 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 和 等法令。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锁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社交礼仪等: 见P65历史纵横A、礼仪 B、历法 C、节日2变化的原因:外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西方民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二、农村:落后、封闭、贫穷。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年以后)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社会风俗: , 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0世纪50-70年代)2、物质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衣着朴素,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拥挤,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二、改革开放以来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到 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 ”,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3、住: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目前不仅满足于住房的宽敞,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环境的优美。4、风俗习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延长节假日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共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三、新中国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1、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推动社会生活巨变的根本原因。2、其次,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3、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前中国的交通: 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为步行。铁路和公路一、 铁路运输的发展1、铁路建设 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晚清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即唐胥铁路,时期 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辛亥革命前夕: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民国时期(20世纪上半叶):总的来说,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建成宝成、兰新铁路。 新中国时期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巨资,加快铁路建设。至“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火车机车的演变: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3、运行速度加快(P69第一段)二、 公路交通的发展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不久,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又出现了有轨电车。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机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具体表现: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和一座座公路大桥,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水运和航空一、 水运交通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一些航线被取消,有的则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注意:中国近代水运交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二、航空业的发展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到1949年,中国共有国内外航线52条,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4、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三、交通业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铁路、公路、水运和航运)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2、促进了信息的传播;3、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4、加快了生活的节奏;5、总之,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一、通讯工具的变迁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在上海建立起一个电报机房。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也在各地陆续开设。注意:当时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 ,无线电报则供 ,普通百姓很少使用。3、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但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到2003年,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二、影响(P71第三段)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 晚清和民国初年1、概况(P72第一段)19世纪中期前后;19世纪70年代起;戊戌变法前后;新文化运动时期注意: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2、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二、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概况:中共创办的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针锋相对地斗争2、作用: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党报党刊: 代表刊物:人民日报、红旗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2、其他类型的报刊:代表刊物:光明日报、文汇报特点: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四、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1、开始起步: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 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注意: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2、走向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 表现: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表现:P73第四段)注意: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2.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 3.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注意: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原因:根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具体: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强; 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机、传送技术) 具体表现:观众总人数越来越多;电视机档次越来越高 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三、电视发展带来的影响 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总之,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互联网的兴起 一、四大媒介 1报刊、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均为大众传媒 2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都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四大媒介”。 3其中 被称为“第四媒介”二、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1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 3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仅仅过了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3、 互联网的特点: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费用低廉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4、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也改变者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练习巩固】1、1920年,一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一对农村男女正举行文明婚礼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2、下列不属于建国后人们生活习俗新变化的是A、倡导婚姻自由 B、“安居工程”C、“菜篮子工程” D、服装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3、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上出现了新生活和新风尚,其根本原因是A、人民当家作主 B、国家比较稳定C、农民的土地问题得以解决 D、社会的不断进步5、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吃西餐 喝西洋饮料 喝咖啡 建造花园式洋房A、 B、 C、 D、6、国家在城镇启动 “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是在A、1995年 B、1998年 C、1996年 D、1997年7、民国期间,随着洋装在中国的盛行,促成了中国服装的改良,当时出现的中西合璧的服装是A、西装 B、礼帽 C、中山装、旗袍 D、长袍、马褂8、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9、由清政府出资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A、北京到天津的铁路 B、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C、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D、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10、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A、辛亥革命前 B、五四运动前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新中国成立后11、中国近代第一条有线电报是在哪里架设的A、上海 B、天津 C、北京 D、台湾12、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A、福建船政局的成立 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C、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 D、唐胥铁路的修建13、中国公路交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迅猛发展,以下属于其原因和表现的是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至“九五”期末,中国的公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A、 B、 C、 D、14、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首条航线是从A、北京广州 B、北京武汉 C、北京上海 D、北京天津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清政府至19世纪末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B、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事业快速发展C、2003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位D、19世纪末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16、有关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后,人们出差旅游、探亲访友乘坐飞机已经屡见不鲜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乘坐飞机的种种限制在改革开放在逐渐被取消C、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旅游胜地都有了航线,但中等城市却还没有开通航线D、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民航大国17、下列传媒在中国近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报纸电影电视互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衡中同卷2025年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云南民族大学《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农业大学《设计表现技法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10区2025-2026学年物理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妇科生殖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要点
- 药剂科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指南
- 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
- 内分泌科肥胖症综合治疗规范
- 全科医学科家庭医生技能培训手册
- 2025年GSP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笔考试题附带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无磁不锈钢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地下管线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工厂生产线安全风险评估表格范本
- 2025年贵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信息技术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垃圾填埋场作业人员培训方案
- 初中地理期末成绩质量分析
- 科学合理使用手机课件
- 2025-2026学年 语文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2025版)第四单元 综合过关验收卷(有答案)
- 2024年精神科风险评估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