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doc_第1页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doc_第2页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doc_第3页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doc_第4页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章首语导入本章学习。第一节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1、通过实验与体验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因(1)学生实验:把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使桌面发声,看看细纸屑会出现什么情况。(2)演示实验:把钢尺压在桌边,伸出桌面外一部分,拨动钢尺,听声音,观察钢尺。(3)学生进行发声体验:让学生能手摸喉头,进行发声练习,看看手能够感觉到什么?按住发声的音叉,听听音叉还会发声吗?通过实验观察、发声体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如何理解这个结论呢?A、物体振动就会发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不能把发声停止说成声音停止,因为声音可以向外传播)C、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练习:(1)人说话,唱歌靠 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 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 的振动发声,(2)二胡、吉他、钢琴发声是 振动产生的,长笛、大号、小号等管乐是靠 振动发声的(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这里用到了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把看不见的桌面振动转化到了细纸屑跳动上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法。2、如何记录声音?(1)记录发声体的 ,需要的时候,在让物体记录的振动规律去 ,就可以听到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把声音保存下来。机械唱片上面的沟槽就是就记录唱歌时候的振动,唱针划过沟槽,唱针就按照歌声的振动规律去振动,所以我们就听到和原来一样的歌声。(2)利用磁带、光盘、存储卡记录声音二、声音的传播1、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1)你们与老师有一定的距离,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么传到你们耳朵里的呢?神舟十号宇航员,为什么面对面的交谈也需要借助无线电呢?分析:地球周围和月球周围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 ,这种物质在物理学中叫介质,就是说声音的传播条件是要依靠 。真空 传声。如图2.1-5的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掉里面的空气时,闹钟的声音 假设里面的空气被抽尽,我们还能够听到声音吗? 。我们也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这个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2)传播声音的介质又有哪些呢?想想议议中的实验(同桌配合),想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另一个同学耳朵里的?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制作土电话:和同学配合进行土电话游戏,这个游戏说明 可以传声“隔墙有耳、伏地听声”都可以说明 可以传声钓鱼时,鱼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用鱼喜欢听的音乐把鱼诱入渔网,这些事实说明 可以传声平常交谈,听音乐时,声音都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可见, 也可以传声小结: 、 、 都可以传声2、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阅读教材P29页,第二段(1)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所以把声叫做 (2)通过水波来认识声波,这种研究方法叫类比法。 问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都能发声, 能传播声音。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1)阅读教材P30小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声速只与介质的 、 和 都有关。A、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合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典型题例(1)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传来的。典型题例(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早、晚) s (当时空气15)。典型题例(3)打雷时,雷声从空气进入水里,声音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题例(1)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题例(2)如何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A、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 里的速度vB、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C、则发声点距物体S= 。进入中考:(1)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2)(2014衡阳)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3)(扬州市2013年)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2013年包头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2014淮安)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作业:完成动手动脑第5题,阅读本节后的“科学世界”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本节导语带入新课学习。一、学习音调1、什么是音调呢?(1)试唱体验:老师领练,学生体验高音低音。(2)用口琴演奏一段曲子,领会什么是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 ,叫音调2、那些是影响音调的因素呢?演示2.2-1的实验看钢尺振动的快慢,听钢尺振动的声音,分析得结论:音调与 有关, ,音调越高。3、频率(f)(1)物理学中把 叫频率;(2)它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物体频率 ,振动越快),所以频率越 ,音调就越高;(3)频率单位次/秒叫赫兹,符号是 ,频率是300Hz的声音,表示发声体每秒钟振动 次还有比它大的单位 千赫(kHz), 兆赫(MHz) 1 MHz= Hz; 1MHz= Hz(4)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 Hz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 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不见的声,人耳能够听到的声就是平常说的声音。练习:(1)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2)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之间。(4)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右图是几种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 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5)阅读小资料:假如所有的动物语言够相通,最难交流的是哪两种动物? (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二、学习响度:1、什么是响度呢?感受大声说话与小声说话,理解什么是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叫响度2、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2)实验:演示A:钢尺的振动,认识什么是振幅。演示B:2.23所示的实验用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显示音叉振动的幅度,这种研究方法叫 ,使音叉两次发声响度不同,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分析的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也就是与 有关。在到声源的距离相同时, 越大,响度越大。 事实: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的同学听得见,而在操场里的同学听不见,可见响度还与 有关。在声源振动情况相同时, ,声音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方法概括:(1)增大发生体振动的 (2) (“靠近”或“远离”) (3)减小声音的 典型题(1)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歌手音调 响度 ,男低音歌手音调 响度 。典型题(2)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两个结论: 典型题(3)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音调较(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乙)是蓝鲸发出的典型题(4)我们不能够听到声的原因可能有(1) (2) 典型题(5)(2014沈阳)2、如图1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典型题(6)(2014丹东)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典型题(7)甲声音波形如图4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5中的哪一幅( )典型题(8)(2014年苏州市).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典型题(9)(四川省资阳市2014)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 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典型题(10)下面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B.音调越高,响度越大的声音传播得越快C.频率为200Hz的声音,人一定听得到 D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典型题(11)(2012烟台)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典型题(12)笛子、锁啦等管乐都是靠改变里面的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 音调的,用力吹可以改变声音的 ,二胡演奏前调弦是调节 典型题(13)用口吹瓶口,音调最高的是水最 的瓶子。敲击瓶口音调最高的是水最 的瓶子。3、 学习音色问题:音调相同、响度相同的声音如何来区分呢?用钢琴、二胡、笛子演奏同样的曲子,你闭上眼睛可以判断那种乐器的声音吗?可见不同材料振动产生的声音品质不同.1、 什么是音色呢?音色又叫音品,指声音的品质。2、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3、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典型提例(2)(2014宜宾)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 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回声典型提例(2):见上面示波器上面音叉、钢琴、长笛的波形图,从波形图图可以看出,音调、响度、音色中不同的是 注意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第三节 声的利用一、利用声传递信息:1、声音传递信息例如,语言交流、雷声传递下雨的信息、铃声传递上课下课的信息2、次声波传递信例如,次声波传递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的信息、通过次声波研究核爆3、超声波传递信息A、回声定位:蝙蝠觅食;声呐系统;超声波探测海深、暗礁、鱼群等B、B超检查病情C、超声波检查金属零件内部有没有气泡、裂痕二、传递能量:1、超声波清洗物体2、超声波碎石典型题例: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什么是噪声?1、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题例:如题9 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2、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二、控制噪声的的方法1、在 处减弱(防止噪声的产生)2在 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途径) 3、在 处减弱(防止噪声入耳)。典型题例(1)图甲中是通过 来控制噪声;图乙中是通过 来控制噪声;图丙中是通过 来控制噪声;典型题例(2)右边是学校旁的一个警示标志,意思是 通过 来控制噪声典型题例(3)(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典型题例(4)(四川省广元市2014年)我市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减弱噪声典型题例(5)(2014益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能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B发生雷电时,震天的雷声是通过电流传播的C教学楼前后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外来的噪声D超声波清洗机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典型题例(6)(达州市2014年)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典型题例(7) (哈尔滨市2014年)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