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练习题(2)1要检验全国多个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是否一样,适合采用的检验方法是(C)。A正态分布检验Bt分布检验Cc2拟合优度检验 Dc2独立性检验2一个社会学者随机抽取3000个家庭,想研究文化程度的高低与离婚率的高低是否有关, 适合采用的检验方法是(D)。A正态分布检验Bt分布检验Cc2拟合优度检验 Dc2独立性检验3c2拟合优度检验主要用于判断(B)。A各类别的观察频数是否相等B各类别的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是否一致C各类别的期望频数是否相等D各类别的期望频数是否等于观察频数4c2独立性检验主要用于判断(A)。A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独立B两个分类变量各类别的观察频数是否相等C一个分类变量各类别的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是否相等D一个分类变量是否独立5对于两个分类变量的多个类别总共抽取200个样本。其中某个单元格所在行的合计频数为80,所在列的合计频数为60。该单元格的期望频数为(A)。A24 B25 C26 D276对于两个分类变量的多个类别总共抽取1000个样本。其中某个单元格所在行的合计频数为.200,所在列的合计频数为100。该单元格的期望频数为(B)。A10 B20C30 D407c2拟合优度检验的原假设是( C)。A各类别的期望频数无显著差异B各类别的观察频数无显著差异C各类别的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无显著差异D各类别的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有显著差异 8c2独立性检验的原假设是(C)。A两个变量的期望频数相等B两个变量的期望频数不相等C两个变量独立D两个变量不独立9在使用c2检验时,如果仅有两个单元格,单元格的最小期望频数不应小于(A)。 A5 B10 C15 D2010在使用c2检验时,如果单元格在两个以上时, 期望频数小于5 的单元格不能超过总格数的(D)。A5 B10 C15 D2011j系数的取值范围是(B)。A0j1 B0 j 1 Cj0 Dj 012c2独立性检验主要用于研究(A)。A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B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C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D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13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男学生 女学生 合计 赞成 45 42 87反对 105 78 183合计 150 120 270 这个表格是(B)。A44列联表 B22列联表C23列联表 D24列联表14根据第13题列联表计算的男女学生赞成上网收费的期望频数分别为(A)。A48和39 B102和81C15和14D25和1915根据第13题列联表计算的男女学生反对上网收费的期望频数分别为(B)。A48和39 B102和81C15和14 D25和1916根据第13题列联表数据计算的c2统计量为(A)。A0.6176 B 1.6176C 0.3088 D1.308817根据第13题列联表数据计算的j系数为(A)。A0.0532 B -0.0532C0.3722 D -0.372218j系数是描述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主要用于(A)。A22列联表数据 B 23列联表数据 C33列联表数据 D 34列联表数据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D)。A判断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B比较各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C分析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D研究分类自变量对数值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2在方差分析中,所要检验的对象称为因素,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C)。A因素 B方差 C处理 D观测值3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A)。A随机误差 B非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非系统误差4在方差分析中,衡量同一水平下样本数据的误差称为(A)。A组内误差 B组间误差C组内平方和 D组间平方和5在方差分析中,反映样本内各观测数据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A)。A组内平方和 B组间平方和C组内方差 D组间方差6在方差分析中,反映样本之间各观测数据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B)。A组内平方和 B组间平方和C组内方差 D组间方差7组间误差反映的是各样本数据之间的差异,它(A)。A只包括随机误差 B只包括处理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处理误差 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处理误差8组内误差反映的是样本内各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它()。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处理误差 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处理误差 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处理误差9在下面的假定中,不属于方差分析的假定是(D)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C观测值是独立的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10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所提出的原假设是H0:a1a2ak0,备择假设是(D)。AH1:a1a2akBH1:a1a2akCH1:a1a2akDH1:a1,a2, ak至少一个不为011在方差分析中,方差是指(A)。A平方和除以自由度后的结果B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后的结果C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后的结果D样本数据的方差12组内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后的结果称为(B)。A组内平方和 B组内方差C组间方差 D总方差13组间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后的结果称为(C)。A组内平方和 B组内方差C组间方差 D总方差14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B)。A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组间方差除以组内方差C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组间方差除以总方差15在方差分析中,如果拒绝原假设则意味着(A)。A所检验的各总体均值之间不全相等 B所检验的各总体均值之间全不相等C所检验的各样本均值之间不全相等 D所检验的各样本均值之间全不相等16在方差分析中,用于度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统计量是R2,其公式是(B)。AR2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BR2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 CR2组间方差/组内方差 DR2组内平方和/总平方和17无交互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是指用于检验的两个因素(A)。A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B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C对自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D对自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18有交互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是指用于检验的两个因素(B)。A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B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C对自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D对自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19将k种“处理”随机的指派给实验单元的设计称为(B)。A实验单元 B完全随机化设计 C随机化区组设计 D因素设计20先将实验单元划分为若干同质组,再将各种处理随机的指派给各组,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C)。A随机设计 B完全随机化设计 C随机化区组设计 D因素设计21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组内7.50A1117.502.383.150.104.84总计33.6912表中“A”单元格内的结果是(A)。A26.19 B25.19C24.19 D23.1922根据第21题的方差分析表,用a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a1a20;H1:a1和a2至少有一个不为0,得到的结论是(B)。A拒绝H0 B不拒绝H0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H0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H023从三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3,n24和n33三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差异源 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组内 6.229.832.007.003.111.402.210.184.74 总计16.069.00用a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a1a2a30;H1:a1,a2,a3至少一个不为0,得到的结论是(B)。A拒绝H0 B不拒绝H0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H0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H024下面是一个方差分析表:差异源 SSdfMSF组间组内 24.7A4BCDE 总计62.734表中“A”,“B”,“C”,“D”,“E”5个单元格内的数据分别是(A)。A38 30 6.175 1.267 4.87B37.7 29 6.175 1.257 4.91C28 30 6.175 1.267 4.87D27.7 29 6.175 1.257 4.9125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各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536,组内平方和SS组内=828,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分别为(A)。A268,92 B134,103.5 C179,92 D238,9226从四个总体中各选取16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1200,组内平方和SS组内=300,用a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a1a2a3a40;H1:a1,a2,a3,a4至少一个不为0,得到的结论是(A)。A拒绝H0 B不拒绝H0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H0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H027一名工程师提出三种不同的产品装配方法。为考察每种方法的装配数量,随机选取了30名工人,并将他们随机地指派到三种,每种方法有10名工人,并记录下他们装配产品的数量。这种实验设计属于(A)。A完全随机化设计 B随机化区组设计C因素设计 D随机设计28、下面的陈述错误的是(D )A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弱的统计量B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C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D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29、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错误的是(C )A -0.86 B 0.78 C 1.25 D 0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错误的是( A )A 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 B 仅仅是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C 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以为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 绝对值不会大于130、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A相关系数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31、在回归模型中y=b0+b1+e中, e反映的是( C )A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部分 B由于y的变化引起的x的线性变化部分C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 D由于x和y的线性关系对y的影响32、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 C )A相关系数的显著性B回归系数的显著性C线性关系的显著性D估计标准误差的显著性33、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C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34、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 C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35、下面关于判定系数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B取值范围是-1,1C取值范围是0,1D评价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一个统计量36、下面关于估计标准误差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均方残差(MSE)的平方根 B对误差项的标准差的估计C排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后,y随机波动大小的一个估计量D度量了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37、残差平方和和SSE反映了y的总变差中( B)A由于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B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他因素对y的变差的影响C由于x与y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D由于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38、若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r=0.8,则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等于( C )A 0.8 B 0.89 C 0.64 D 0.41 39、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检验室用来检验( B )A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B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C样本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D H。:b1=b2=bk=040、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不显著,那么它的回归系数的取值( A )A可能接近0 B可能为1 C可能小于1 D可能大于141、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