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基础知识之五——古代诗歌的主题.doc_第1页
诗歌基础知识之五——古代诗歌的主题.doc_第2页
诗歌基础知识之五——古代诗歌的主题.doc_第3页
诗歌基础知识之五——古代诗歌的主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基础知识之五古代诗歌的主题户县第五中学 王美智(五)古代诗歌的主题 1、忧国忧民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2、山水田园山水诗、田园诗往往并提,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山水诗以描写自然山水、自然风景为主,表达诗人对山水的鉴赏审美,田园诗以描写农村的风景为主,涉及农村生活,农人耕作等。古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多是视之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纵情山水显示人格的高洁,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以达到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神与物偕的精神境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确实具有化心灵的作用,当多情敏感的诗人面对静谧、秀丽的山水时,往往能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涤污去浊,息烦静虑,忘却尘世的纷扰,忘情于山水。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魏晋时谢灵运、谢朓大力写山水诗,最终为唐时山水诗的大盛打下了基础。王维的山居秋瞑辋川集二十首汉江临泛,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把自然山水渲染的清幽明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在清新宁静的山水中,感受万物的生生不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境界恢宏,气势壮阔,寂寥之中有一股豪逸之气。田园诗以陶渊明为首创,其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或写田园景物的恬美,或写田园生活的简朴,或写躬耕田园的体验,将日常生活哲理与诗歌结合起来,筑就了一座洒脱恬淡,质朴真率的精神家园。后世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也是此类佳作。山水田园诗一般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田园农作的热爱,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对和平静穆生活的向往。诗人一般是在世俗中碰壁之后,寻求一种超脱逃避,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也间接地表现了与世俗的不协调,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3、边塞行役边塞行旅诗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初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他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高适的燕歌行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的得失,充满忧患意识;岑参则描绘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边塞诗更多的是以士卒的身份抒写各种复杂的情感。如王翰凉州词“酬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虽作旷达之语却令人倍觉悲痛;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写出关山明月,千载同一,万里征人,至今未还,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讽刺;陆游的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以一个老战士的口吻直接痛斥统治者的苟且偷生,贪图享乐,倾诉了心中的悲愤。4、爱情婚姻爱情婚烟诗从题材上来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热恋中的情歌,表现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以及对情人的思念,如诗经关睢、王维相思、秦观鹊桥仙。2、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包括寄夫赠妇,悼亡诗等,如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客从远方来,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宫怨闺怨,婚变诗,抒写女子心中的痛苦,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王昌龄闺怨,陆游钗头凤等。4、单相思之苦,抒情主人公因一次偶然的邂逅,便念念不忘,写来活泼可爱,契合懵懂少年的心思,如崔护题都城南庄、苏轼蝶恋花。有趣的是还有一种看似爱情诗,实际上寄托着政治内容。这大概源于古代诗歌香草美人的寄托传统。如朱庆余在临考之前写给水部郎中张籍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状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其中询问主考官自己能否得中的意思委婉曲折。由于封建礼法的束缚压抑,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以及“中和”为美的审美规范,古代爱情诗一般都比较收敛内蕴,绵长婉约,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感情丰富而不奔放,态度鲜明而不直露,色彩浓重而不浮艳,深沉隽永,耐人咀嚼。5、咏史怀古咏史诗和怀古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大体说来,怀古诗指诗人面对特定的时间、地点、事物引起古今某种情绪的相接,兴发感慨。咏史诗不需要实际事物为媒介,直接以史实为对象,有所寄托感悟。这两种题材,都是咏古,又有交叉,界限并不明显。这类诗歌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且常与现实的人事作对比,对古人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贤,渴望象古人一样建功立业。需要指出的是,追慕古人实际上是不满现实、批判现实,所以这类诗具有是古非今的特点。有的诗借批判历史人物、事件借题发挥,引出议论,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政治见识或某种历史观。如李商隐的贾生借贾谊被召宣室一事,尖锐地讽刺统治者不识贤能,不能用人。杜牧的赤壁借慨叹周瑜因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还有的咏史怀古诗是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的消逝。曾经的盛极一时如今烟消云散,追忆往昔,前尘如梦。人世转换,世事无常,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犹如宿命。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等。6、酬唱送别友谊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朋友间的酬唱赠答、寄友送别,采用诗文这种体裁极为方便。古人喜欢宴游、结交朋友,这就是所谓的“惺惺相惜”。文人宴游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宴游,也要以诗相赠,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或写别情,或抒离绪,所以此类诗歌也很多。著名的如元稹、白居易分别被贬在通州、江州后,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形成文学史上的“通江唱和”,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元稹酬乐无舟泊夜读微之诗:“知君暗泊江两岸,读我闲诗歙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两首诗把他们被贬之后的苦闷,互为知己的尊敬表现得淋漓尽致。江淹“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别赋)写出宴游再乐总有离散之时,此去经年不知何日重逢,别后相思之苦,更非常人所易理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只二十个字,用语明白晓畅,景物简单,情思只是灵光一闪的感悟,意蕴却委曲深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则写出了对朋友的恋恋不舍去,依依不忍别之情。还有的送别诗是叮咛赞颂对方,朋友不在身边,请自己多加珍重。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天末沙怀李白)对李白的关切溢于言表,倍显忧愁;而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滕王阁序)虽意识到羁旅的辛苦和离别后的孤寂,但没有伤感,没有惆怅,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豁达开阔。7、咏物感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动物、植物、昆虫等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具有某种人类理想的光辉,契合世人的高洁品格情操。因此诗人常常咏叹这些事物,感怀自己的人生际遇,用来比兴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胸襟,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此类诗歌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咏物又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在这一主题中,最典型的是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虽都是托蝉而寓意,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身世遭遇、禀赋才情的不同,比兴寄托之意却迥然相异。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的垂緌之状、流响之声、清露之洁雅、疏桐之高挺喻其不流世俗的高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然而然地写出立身高洁之人,并不需外在的凭藉(权执、金钱、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骆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极摹作者自己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楚哀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世上无人理解,只能是蝉为我高唱,我为蝉长吟。李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抒写自己本性清高却孤苦无告,最后的长叹“我亦举家清”,令人叹惋,不忍卒读。其他如松、竹、梅、兰、残月、夕阳等或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读此类诗歌,只有立足于所咏之物的形象、色彩、情调等才能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身世之感、际遇之叹,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8、叙事写人中国诗歌自确立了“诗言志”的创作传统之后,就以抒情写意为主。叙事诗并不发达,即使是叙事写人的诗作,抒情意味也相当浓厚,只是把所抒之情深深寄寓于所叙之事中。此类诗歌一般与怀念人联系起来,以叙事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他对生活的感受。抒情诗侧重以写意的笔墨表达作者一时的感情触动,叙事诗一般是抓住某一具体细节、动作,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微澜。张籍的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极细微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一句,看似寻常,实最为奇崛。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抱膝枯坐影子伴身,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于细节之中溢于言表。更感人的是,作者不明言思家,而是设想家中人正在谈论着自己,更写出出外之人和家中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