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关系研究.doc_第1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关系研究.doc_第2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关系研究.doc_第3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关系研究.doc_第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关系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丰富和方便着我们的生活。物流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础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物流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其发展水平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企业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各地政府也逐渐认识到物流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得当地经济能够上到一个新的高度。物流作为全民经济的加速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物流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区域物流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区域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水平,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给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动力。促进物流的发展。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例,再借鉴相关经济学资料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的相关性和协同性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证实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以及懂得物流和经济如何更好的同步前进。关键词:区域经济; 物流体系; 相关性; 发展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but also l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rich and convenient for our life. Log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asic industries,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s development level has become to measure a region modernization level and an important symbol of economic strength, is the accelerato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local governments also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logistics industry for economic growth, we will increase support 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make the local economy to a new height. Logistics as a universal economic accelerator, will usher in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logistics, promote each other. Regional 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economy. On the one hand, regional logistics can reduce cos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relevant theories and examples, then draw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economic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combining the 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gistics and collaborative analysis, finally confirmed that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s promote each other relations and how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gistics and economy in step.Keywords:The regional economic; Logistics system; correlation; developmentI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21.2.1 研究内容21.2.2 研究方法22. 相关概念辨析32.1 物流产业32.1.1 物流产业概念32.1.2 物流产业的功能32.2 区域经济42.2.1 区域经济的概念42.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53. 国内外研究情况53.1 国外研究情况53.1.1欧美方面53.1.2日本方面63.1.3其他国家63.2 国内研究情况73.3物流和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93.3.1 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93.3.2 区域经济促进物流业发展103.3.3 物流和区域经济互相促进发展104. 珠三角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同性分析114.1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状况114.2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状况114.3弹性分析12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IV1.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从建国到1978年前,我国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都由国家控制,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没有一个经营自主的空间,物资不能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所以此阶段内我国经济领域中没有物流的概念,更缺乏有关物流理论的研究。1978年后,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市场的开放,我国开始发展物流业。我国从国外引入物流概念有两条途径,一是80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二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翻译为“物流”,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的概念。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现代物流的“加热剂”是2001年3月1日由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委和民航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第一个关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国家在文件中明确表明要把现代物流发展成为新世纪重要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这给地方政府指明了方向,各地政府纷纷提出要把现代物流发展成为地方新兴支柱产业,并着手研究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在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据相关统计,在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的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物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对于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输方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2 研究意义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区域物流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经济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区域经济也就没有区域物流。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着该区域物流的发展规模、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决定着该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区域经济结构决定着该区域物流的结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物流的发展也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物流发展的状况已成为区域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美国著名管理学学家德鲁克提出过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领域,强调应当重视物流管理,挖掘第三利润的源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物流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提升、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关系是在发展经济亦或是物流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通过对这个课题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让物流和经济能够更好的同步前进。对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 研究内容本论文根据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例,再借鉴相关经济学资料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的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包括:(1)相关概念界定,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介绍物流的功能、区域增长的理论概念。(2)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这项研究中,各国家地区对此也是越发重视。国内外对此关系的研究现状,从物流业的发展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对其地区物流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物流和区域经济能够相互促进的结论。(3)通过借鉴案例资料分析阻碍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共同发展的问题和难点。(4)结合国外发展物流和国民经济的成功经验,来根据我国现存状况制定可行性方案,使得物流业和区域经济能够相互促进发展。1.2.2 研究方法(1)物流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比如: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物质交换理论、价值理论。(2)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手法(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4)弹性分析法(5)线性回归法152. 相关概念辨析2.1 物流产业2.1.1 物流产业概念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 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资源。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服务业,即物流服务业。它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垒加,而是一种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2.1.2 物流产业的功能物流的主要功能有:(1)包装功能: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品和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和再包装等过程。通过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和加固,形成适于物流和配送的组合包装单位。起保护作用、销售作用、提高装运率的作用。(2)装卸功能:是为了加快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必须具备的功能,包括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活动。专业物流中心往往配有专业化的装载、卸载、提升、运送和码垛等装卸搬运机械,以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减少对产品造成的损坏。(3)运输功能:负责为客户选择满足需求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包括供应和销售流中的车、船、飞机等方式的运输。(4)储存功能:包括堆存、保存、保养、维护等活动。对储存活动的管理,要求正确确定库存数量,制定保管制度和流程,对库存物品分别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力求提高保管效率、降低耗损,加快物资和资金的周转。(5)流通加工功能:实际上是在物流过程中的辅助加工活动。企业、物资部门以及商业部门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满足客服和本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衔接供需,玩玩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6)配送功能: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货、进发形式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7)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和预测以及对物流动态信息以及有关的费用、生产、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提炼等活动。对物流信息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和信息渠道,正确选定信息点和内容以及信息的收集、汇总、统计和使用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物流的功能要素装卸功能包装功能运输功能储存功能配送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图1 物流的功能要素2.2 区域经济2.2.1 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社会条件来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也会受到投入的资金、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技术和劳动研究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经济、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政策等对于特定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的特征。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是单纯指经济指标,还包括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2.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步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高效运行的前提。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 国内外研究情况3.1 国外研究情况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商品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大量的商品生产出来,如果没有高效的物流体系相配合,国民经济的发展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重视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业是维持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就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及其相关内容进行过研究。诸如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就曾经提到:一国商业的发达,全赖有良好的道路、桥梁、运河、港湾等公共工程,较早地提出了经济的发展与促进商品流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近些年来,关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研究很多,一般通过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得出物流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促进作用。D. Kisperka-Moron通过对波兰经济转型中经济与物流关系的研究,指出物流在经济转轨时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靳伟从确立物流产业地位的角度,分析了物流在新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加快实现物流产业的现代化。3.1.1欧美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关于区域物流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是国外区域物流研究的重点,从大型跨国公司的角度出发,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通过使用数量化的技术工具,分析战略配送体系、物流供应链运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计划协调等问题,为企业物流提供实际的优化策略。二是从宏中观层面,研究区域物流协作、政府角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3.1.2日本方面日本将区域物流发展确定为日本物流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其置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就全国而言日本综合物流大纲首先将物流产业的发展置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大目标。2001年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尤其重点在于城市物流和区域物流部分。3.1.3其他国家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最早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的关系,该理论分析了物流的规模和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区位理论在分析物流系统时侧重于交通因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学和运输经济学开始关注区域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并将开发区域经济与构建物流系统联系起来,物流系统的社会效益逐渐显现出来。Kisperka-Moronl对经济转型期,波兰物流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表明,物流对十转轨时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Joel Honeyman等从物流决策、交通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证了物流项目实施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Jara-Diaz从交通运输角度出发,详细研究了产业结构和物流交通质监的关系。Mudit Kulshreshtha等利用多元共交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印度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的长期结构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铁路运输物流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性。Tyan在研究跨国公司物流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是保证市场份额的必要手段,并且第三方物流正逐渐成为国际性产品分拨的主体。(二)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的影响研究物流产业发展,当然离不开区域经济的配合,区域经济决定了物流产业所能最终达到的水平,一个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经济体,很难发展起较为成熟的物流产业链条。可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衡量标准,任何物流产业的集聚和复合,都必须依托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当然完善的区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拥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内部的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水平都较为领先,可以为融入各行业的物流产业做好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规模同样决定着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较大的经济规模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物流业务量,繁忙的运输业务,大额的订单,高效及时的配送服务等等。也只有规模巨大的区域经济体,产生较高的效益,才能将本区域的物流环境整治的井井有条,更有效率。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物流产业的运转,进而影响到其最终的物流产业绩效。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Donald J.Bowersox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物流产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其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也会受到物流产业的影响。Pardmor认为,现代物流的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促使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加速区域劳动市场扩大、技术外溢、行业创新,进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还指出区域物流发展在结构、动力和自适应性3个方面具有动态复杂性特征Melendez O分析拉美一体化的进程时,发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网络为区域一体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Carruthers.R研究了香港和新加坡的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并提出对物流加大投资力度,可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并最终导致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Leonard和IAkonmbe对区域经济的研究结果表明,物流设施网络和物流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过程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更需要借助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来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来促进区域产业和市场整合,培育和发展联合市场。Jose Tongzont和N guyen H.O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澳大利亚物流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中国国家贸易的增长,进而对澳大利亚的航空和海运物流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A.Maciulis对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和负向阻碍效应,最后提出了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和经济协调增长的可行性策略。3.2 国内研究情况国内学者刘一区域物流的布局方法、物流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物流发展效率、物流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物流系统协同动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刘闯等对地区区域物流布局方法进行了研究,物流中心在布局规划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经营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国土资源利用、环保要求等相关因素,对产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做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成本费用,建立合理物流区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赵科翔,陆程程,赵科翔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资源的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物流资源的条件包括客观基础条件、信息开放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物流资源产出率越高,物流业产值越大。各省要因地制宜,兼顾物流资源条件和资源资产率,促进区域物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樊元,马丽梅对区域物流效率的估算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物流效率较高,西部地区物流效率较低,区域间物流差距较大,制约了我国整体物流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西部物流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王海萍研究了区域物流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区域物流软环境系统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经营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五大关键构成要素。李虹认为在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区域物流环境竞争力、物流供给竞争力、物流发展竞争力以及竞争力潜力等指标。李建红总结区域物流系统协同的特征包括自发性、非平衡型、涨落波动性以及多元非线性。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实力,降低区域经济交易费用,打造绿色物流也是区域物流系统协同的动因。对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依赖性,并且依赖程度趋于增强。从我国物流需求的收入弹性来看,近20年来均是人于1的,说明其是富有弹性的,说明GDP的变动情况受物流总额的变化情况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部门。图2 我国GDP及社会物流总额变动情况(2000-2011)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 社会物流 物流产业 物流需求指数 物流需求年份 总值 总额 增加量 收入弹性2000 99214.55 171427 6887 1.73 1.872001 109655.17 195442 7429 1.78 1.812002 120332.69 233597 7927 1.94 1.662003 135822.76 296596 9112 2.18 1.482004 159878.34 385038 10776 2.41 1.342005 184937.37 481983 12271 2.61 1.242006 216314.43 595976 14120 2.76 1.172007 265810.31 752283 16891 2.83 1.142008 314045.43 899907 19965 2.87 1.132009 340902.81 966500 23100 2.84 1.142010 397983.15 1254130 27310 3.15 1.032011 471564 1584000 32000 3.36 1.34数据来源:根据2000-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络数据整理 北方交大的张文杰教授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描述了区域经济与物流间的相互关系,长安大学的董千里教授等关于区域物流理论在我国应用的研究这本书中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区域物流运作的基本模式,北方交大的刘文茹等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结合物流业的发展,探讨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及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功能。以上作者在区域物流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如何认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何开发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协同运作模式,如何对区域物流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等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理论不够深入、成熟,这会造成投资商对物流的信心不足,抑制了物流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区域物流规模的扩张。而且一个区域物流体系的建设规模大、耗资多,技术性、系统性强,涉及到的企业经济主体、行业、商品种类范围广,对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影响。因此,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遵循物流业的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区域物流体系发展的研究十分重要。3.3物流和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3.3.1 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物流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区域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水平。现代市场环境以客户为中心,要求企业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和服务。高效率、高水平的区域物流运作系统,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分工协作的水平,促进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物流也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相似度高,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成本高, 各地区应依靠资源优势从事生产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避免盲目竞争,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而且区域物流的发展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投入的加大也能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得到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地区间的合作和联系,通过合作竞争实现双赢。3.3.2 区域经济促进物流业发展区域经济为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动力。物流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对生产性、流通性产业具有依附性,区域物流的发展受区域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若某个地区经济高度发达,具有较大规模的基础类产业和繁荣的商业流通,则会给物流业带来广泛的客户群和市场基础,同时,高度活跃的制造业和商贸业也能为物流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从而提高物流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区域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物流体系的构成,区域间不同的产业结构要求不同的物流服务体系,产业结构的变动会直接影响物流的需求变动,随着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对物流的运作方式、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区域物流结构的不断升级。3.3.3 物流和区域经济互相促进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水平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基础设备物流投资水平带动区域经济物流供给物流需求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互动中协同发展。二者的协同关系如下图3所示,事实证明,很多发达国家物流业产值每增长2个百分点,区域经济产值就相应增长1个百分点。图3 区域经济与物流协同关系4. 珠三角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同性分析4.1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不含香港、澳门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珠三角的GDP从1980年的11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2106亿元;人均GDP从1980年的732元,增长到2009年的67321元。GDP占全省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7. 6%增长到2009年的82. 2%。从增长速度上,珠三角一直全国领先,2008年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3. 6个百分点,超过长三角1. 6个百分点。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珠三角GDP增长速度首次比长三角超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制度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成功地把握住了港澳产业转移的机遇,创造出了与“东亚经济奇迹”相比毫不逊色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业绩。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珠三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并成为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从一开始就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外向型发展模式。2008年,珠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为6568.8亿美元,占全国25.6%,出口总额为3871.3亿美元,占全国的27.1%,进口总额为2697.5亿美元,占全国23.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70.1亿美元,占全国的22.6%。4.2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状况经过多年的建设,珠三角地区现有的对外开放口岸、进出口装卸和起运点、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和铁路专用线长、港口及机场吞吐量等均居全国首位或前列,交通网络在国内首屈一指,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江海联运、四通八达的海陆空全方位发展的立体化、国际化的综合运输格局,为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航空枢纽,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机场相配合的格局。作为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目前己开通国内外航线120余条,平均每天有800多个航班,2008年旅客吞吐量3343. 55万人次,占全省的57. 3%,机场货邮吞吐量68. 59万吨,占全省的53%,起降航班达28. 02万架次。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民航局规划的全国四大航空货运中心之一,目前己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10余条,2008年旅客吞吐量2140.05万人次,占全省的36.7%,机场货邮吞吐量59.80万吨,占全省的46.2%,航空器起降18.8万架次。珠三角基础设施较完善,已形成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为物流一体化提供坚实的基础。纵横交通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中国交通大动脉的“五纵七横”有三纵(京广、京九、京珠)经过该区域。珠三角一带的河流把华南地区重要的大港深圳港、广州港及其它数十个内河小港连成一片,形成了以深圳、广州为枢纽港,中山、虎山、佛山、江门港等喂给港组成的港口群,为珠三角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水上运输通道。珠三角经济圈内的广州机场、深圳机场、珠海机场,按照中国机场的标准,都属4E级,与香港机场、澳门机场形成了空港群。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物流节点的功能较强。4.3弹性分析图4 区域经济与物流弹性计算值 单位:GDP(亿元);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时间 GDP 货物周转量 弹性计算值2007 25606.87 4076.30 2.57 2008 29945.66 4034.24 -15.062009 32147.00 4180.77 1.99 2010 37673.26 4996.80 0.89 2011 43720.86 5855.88 0.94 2012 47779.56 8269.29 0.26 2008年,珠三角的区域经济物流弹性为-15.06,属于异常值的范畴,2008年金融危机形势下,珠三角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化的主体,首当其冲受到了严重冲击,外商投资增速减慢、外来劳动力流出以及内需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珠三角以及长三角的发展,之后弹性恢复平稳。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物流的发展处于良性协同状态,物流供需平衡,是区域物流能力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结束语本论文主要的内容和结论是:分析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物流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物流产业的客观要求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接着分析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应该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以及阻碍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的事件,找到原因所在,并结合国内外的案例找到能够帮助其发展的方案。最后从政府部分角度、行业角度、物流企业角度这几个方向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参考文献:1 Maria Femanda Melendez 0. Th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of LatinAmerican integration efforts:the Andeanpact,a case of study .20012 BenjaminS .Blanchafd.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19983 P. Pontrandolfo&O.G.O kogbaa. Global Manufacturing: A Review and a Framework for Planning in a Global CorporationJ. INT.J. res,2003(2):21-324 Panos Koanelis, Carlos J.vidal. Modeling and Design of Global Logistics System: A Review of Integrated Strategic and Tactical Model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12):68-735W,Lemoineand Lars Daggs. Clobalisation Straergies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 of a Network of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s刀.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 2003(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