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doc_第1页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doc_第2页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doc_第3页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摘 要: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本文从语文教材雨点儿出发,挖掘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情感教育,剖析了“感恩”一词,并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教育出发,试着探讨一套改善学生感恩心理的方法。关键词: 雨点儿 感恩 感恩意识 学校教育一 、雨点儿教材分析(一)、课文内容分析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这种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揭示了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二)、教学目标分析1、基本目标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情感目标通过个性化学习,感知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体会植物对雨点儿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有了雨点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雨点儿是植物生长的粮食,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浇灌。正因为这样,植物要感谢雨点儿的帮助,没有雨点儿,就没有红的花、绿的草。没有了红的花,绿的草,就没有我们眼前美丽的景象,所以我们也要感谢雨点儿。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如此的美丽景象,都源于我们清澈的眼睛,我们更应该感谢给予我们双眼的父母。二、关于感恩(一)、感恩的内涵1、感恩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 2、感恩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民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也比比皆是。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二)、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当前,一些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问题较为突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虽然表现各异,但都是“要求和索取”大于“感激和报恩”。实质是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极端利已主义、个人至上思想乘虚而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学生道德理念的严重缺失,失去了感恩之心呢?其实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社会、老师是笔,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们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认为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1、影响道德培育的家庭因素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受传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还是认为分数决定一切,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因此为了孩子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但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却忽略了。所以,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作为都是理所当然的。2、导致道德缺失的社会因素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到挑战。人们普遍太关注自我,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也不在意社会的发展,渐渐地淡忘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孤身取得幸福。经济发展,生活优越,中西文化碰撞,传统新潮交绘,其中一些不良现象、无德行为,对中小学生起着无形的浸染作用,久而久之使之人格素质降低,感恩意识丧失。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各种媒体、网络给中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的参照与过去大不相同,于是在他们心中觉着“优秀传统是老古董了,无价值了”。此外,社会上各种腐败之风、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消极思潮,不断侵袭与冲击中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辨别能力受到极大影响。3、忽视品德形成的学校教育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高考指挥棒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多看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品德教育。在这种极端功利心态左右下,形成了“智”和“德”脱离,“人”和“才”脱节,全才不济,教育缺失。中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去关心他人,也就不具备感恩之心。在这种状况下,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1、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所谓育人,首先要教育他成为一名拥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的人。因此,学校德育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让他们懂得“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优越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受教育的条件,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要使他们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科任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学资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亲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进行亲情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如此次雨点儿中雨水给植物的滋润延伸到人与人及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的关联,就是进行亲情熏陶,感恩意识培养的好教材。1、 感恩行动训练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学会感恩。 通过读写的方式来体会感恩。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让她的孩子从小就会心存感激,鼓励她的孩子每天都写下一句感激的话,其中有句是“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小草朝我跳舞了,我真开心,我喜欢小草,她让我快乐!”我们可以学习这位母亲,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这将会使学生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布置一次亲情行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帮他们拿鞋子,倒杯热气腾腾的茶;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争取家长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对学校布置的亲情作业,教师要与家长及时联系,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家长的满意程度,从而使亲情教育落到实处。在佛法中,经常说“报四重恩”:感念佛陀摄受我以正法之恩;感念父母生养抚育我之恩;感念师长启我懵懂,导我入真理之恩;感念施主供养滋润我色身之恩。我们感念众生旷劫供我所需之恩,感念自然界,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空气供我呼吸,花草树木供我赏悦。感恩师长、朋友是立德之本。推而广之是感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