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_第1页
李杲-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_第2页
李杲-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_第3页
李杲-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_第4页
李杲-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 杲,一、生平及著作 二、主要学术思想 三、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四、学术评价,重点,一、生平及著作,李杲,字明之,世居真定的东垣地区(今河北正安),因此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医学发明,二、主要学术思想,1、脾胃学说的学术渊源2、论述脾胃的功能3、对内伤热病的阐发,1、脾胃学说的学术渊源,脾胃学说导源于内经:其关于脾胃主水谷精微运化,主肌肉,为血气化生之源等论述, 奠定了脾胃学说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保胃气,存津液”,“四季脾旺不受邪”等奠定了脾胃学说临床证治基础。 钱乙:提出小儿脾胃柔弱忌用攻下,用益黄散、七味白术散、异功散等顾护脾胃思想,对李杲不无启示。 张元素:阐发脏腑辨证,详论中药归经,使辨治脾胃病有了重要依据。,2、论述脾胃的功能,(1)脾胃与元气的关系 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2)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钮 自然界的升降浮沉 人体精气的升降沉浮:关键在于脾胃 重视胆气的升发作用,3、对内伤热中证的阐发,(1)内伤热中证的定义 是指因脾胃内伤所造成的,虚性的或者 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病机关键是: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2)内伤热中证的病因 饮食不节 劳役过度 精神刺激,(3)内伤热中证的症状 肢体沉重 脾胃气虚 四肢不收 怠惰嗜卧 神疲气短 火热上行独燎其面 阴火亢盛 身热而烦蒸蒸燥热 三焦九窍积热 不任风寒乃生寒热 升降失常 大便泄泻 九窍不通,内伤热中证和外感疾病辨别要点: 辨阴证阳证 辨脉 辨寒热 辨手心手背 辨口鼻 辨头痛 辨筋骨四肢 辨渴与不渴,(4)内伤热中证的治疗 甘温除热法 升阳散火法,甘温除热法: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法:火郁发之 升阳散火汤,三、对后世医家的影响,1、师承方面张元素 李杲 罗天益 王好古2、私淑方面 朱丹溪 张介宾 赵养葵 薛立斋 叶天士 王孟英,四、学术评议,1、朱震亨 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格致余论序),2、张景岳 东垣发明内伤一证,其功诚为不小,凡其所论,有的确不易者。,3、叶桂 气分本虚,卫少外护,畏寒怯冷历举益气法,无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